- 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補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
- (美)杰弗里·E.楊等
- 979字
- 2019-06-04 18:10:28
推薦序
我非常高興杰弗里·楊和珍妮特·克羅斯科能運用認知技術和原則來解決人格障礙方面的難題。在開發新療法,為大眾提供成套的解決方案,幫助大眾改善人際關系和工作表現領域,兩位作者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
人格障礙是自我傷害、伴隨終身的行為模式,會給患者帶來巨大不幸。除了具體的抑郁和焦慮癥狀外,人格障礙患者在生活中還存在長期問題。他們通常在親密關系中不幸福,或者在事業上始終不能達到應有的高度。他們的總體生活質量通常很難達到自己的期望值。
隨著認知療法的逐漸發展,我們已經可以想辦法對付這類難以治療,但又長期存在的行為模式。在治療人格障礙時,我們不僅著眼于抑郁、焦慮、驚恐發作、成癮、飲食障礙、性障礙、失眠等癥狀,同時也關注潛伏在這些癥狀之下的圖式,即支配他們的想法。(作者把圖式也稱為性格陷阱。)大多數前來就診的患者都具有特定的核心圖式,這些圖式在他們的很多癥狀中都有所體現。在治療中如果針對這些核心圖式做工作,則能夠給患者在生活的多個方面帶來持久的益處。
認知治療師發現的某些跡象可能意味著圖式層面的心理問題。第一,患者討論問題時,常說“我一直都這樣,一直都有這問題”,他們覺得這些問題是“天生的”。第二,患者似乎沒有能力去完成治療師所布置的任務,盡管這個任務其實是雙方在治療過程中共同確認了的。患者有一種“卡住了”的感覺,既想要改變,又抗拒改變。第三,患者似乎意識不到自己給其他人造成的影響。對于一些自我傷害的行為,他們可能也缺乏覺察力。
圖式改變起來很困難。它們由認知、行為和情緒因素共同支撐,而治療又必須針對所有這些因素,僅改變其中一項或者兩項,并不會有什么作用。
本書提出了其中11種長期的、自我傷害的人格模式,書中將其稱為“性格陷阱”。這本書把非常復雜的原材料變得簡單易懂。讀者將非常容易理解性格陷阱的概念,并能快速地辨別出自己身上的性格陷阱。作者從其真實的臨床經驗中提取的豐富案例材料,也有助于讀者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認清性格陷阱。此外,作者在書中展現的技術,對于幫助人們實現改變具有異乎尋常的力量。他們使用多元整合的方法,既保留了認知療法實操性強、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特點,也融入了行為療法、精神分析和體驗性療法的技術。
本書教給我們一些實用的技巧,告訴我們該如何克服生活中那些痛苦且伴隨很多人一生的問題,體現了作者高度的敏感性、同情心及臨床洞察力。
阿倫·貝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