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要想茁壯成長,孩子需要什么

要想成為一個適應良好的成年人,并不需要完美無缺的童年。正如溫尼科特所說,只要“足夠好”就行了。孩子對基本安全、與他人的聯結感、自主性、自尊、自我表達和合理規則有特定的核心需求。若這些都能被滿足,那么孩子的心理通常能夠健康發育。而當孩子的需要嚴重不被滿足的時候,才會發生問題。這些不足就是我們所說的性格陷阱。

我們需要什么才能茁壯成長

1.基本安全

2.與他人的聯結感

3.自主性

4.自尊

5.自我表達

6.合理規則

基本安全(性格陷阱:遺棄、不信任和虐待)

有些性格陷阱處于核心地位,比方說基本安全就是最核心的性格陷阱。它出現得很早,甚至嬰兒就可以有這個性格陷阱。對嬰兒來說,安全感是絕對首要的,關乎生死。

基本安全性格陷阱受家庭對待孩子方式的影響。拋棄或虐待的威脅來自于我們最親近的人——那些本該愛我們、照顧并保護我們的人。

童年時被虐待或遺棄的人是受傷害最嚴重的。他們在任何地方都不會感到安全。他們感覺糟糕的事情隨時都會發生——他們愛的人會傷害或者離開他們。他們感到很容易受傷、很脆弱。很小的事情就能打破他們的平衡。他們的情緒激烈且不穩定,沖動且會自我傷害。

孩子需要安全、穩定的家庭環境。在安全的家庭環境中,父母是可預期的可及的,會在生活上和情感上陪伴孩子;家里的任何一個人都不會被虐待;吵架是在正常范圍內的;沒有人去世或長時間把孩子單獨拋下。

妻子總是出軌的帕特里克,童年時家庭就不穩定。他媽媽是個酒鬼。


帕特里克:有些晚上,她根本就不回家。她就是不會出現。雖然我們都不說,但也都知道她在哪里。她在家的時候,也和不在家沒什么區別。她總是處于醉酒或宿醉的狀態,或者正在喝醉的過程中。


若父母嚴重酗酒,那幾乎可以肯定你對安全的需求從未被完全滿足過。

我們可以說,成年的帕特里克對不穩定的生活上癮了。不穩定的情境像磁鐵一樣吸引著他。具體來說,他被不穩定的女人所吸引。她們讓他產生很多化學反應。他愛上的正是那類女人。

有安全感的孩子能夠放松并信任他人。核心的安全感是一切的基礎。若沒有安全感,其他的就更談不上了。我們也無法進行接下來的發育和成長任務,精力都花在對安全問題的擔心上了,無力顧及其他。

重復不安全的童年情境是最為危險的。最終結果就是,不斷匆忙而輕率地從一段自我傷害的關系跳到下一段,或完全逃避任何關系,就像瑪德琳在大學畢業后那樣。

與人聯結(性格陷阱:情感剝奪、社交孤立)

若要建立一種與他人的聯結感,我們需要愛、關注、共情、尊重、情感、理解和引導。我們需要從家庭以及朋友那兒得到這些。

與他人的聯結有兩種。一種是親密關系。親密關系通常是指與家庭、愛人或好朋友的關系。他們與我們有最親密的情感聯結。在最親密的關系中,這種聯結的感覺就好像對爸爸或媽媽的感覺。第二種是社交關系。這是一種適應更大社會環境的歸屬感。社交關系是與朋友圈子或社區團體的關系。

聯結問題可能是不易察覺的。你看起來似乎融入得非常好,可能有家庭、愛人,或者是某個團體的一分子。但是,在內心深處,你仍感到脫節、感到孤單,并渴望擁有一種不曾有過的關系。只有非常敏銳的人才會發現,你并未真正與周圍的人建立聯結。你與別人保持一定距離,不允許任何人靠得太近?;蛘呖赡苣愕膯栴}更嚴重:你是個獨行俠,永遠是一個人。

在第1章中描述的、對一個又一個女人都不滿意的杰德,就有嚴重的親密關系問題。面對親密關系,他畏縮躲閃,把自己最親密的關系也保持在膚淺的層面。最開始接受治療的時候,他說不出任何一個讓他覺得親近的人。

杰德在情感的真空中長大。他幾乎不認識他的父親,母親則冷漠疏離。家里沒有任何情感交流,也沒有肢體上的情感表達。我們說,童年期的剝奪涉及三個方面:照顧、共情和引導。杰德在這三方面都被剝奪了。

若是有聯結問題,那對你來說,孤單就是一個問題。你可能感到沒有人真正了解你,或關心你(情感剝奪性格陷阱),或感到與世隔絕、自己在哪里都融入不了(社交孤立性格陷阱)。那是一種空虛的感覺,一種對聯結的渴望。

自主性:獨立生活(性格陷阱:依賴和脆弱)

自主性是像同齡人一樣與父母分離,并在世界上獨立生活的能力,是離開家、擁有自己的生活、身份認知、目標和方向,所有這些都不依賴于父母的支持和指導的能力,是像一個獨立個體一樣去做事的能力——是擁有自我。

在一個鼓勵自主性的家庭里,父母教授孩子自我照顧的能力,鼓勵孩子承擔責任,教孩子良好的判斷能力。他們鼓勵孩子探索外面的世界、與朋友交流。他們不會過分保護孩子,他們告訴孩子世界是安全的,教孩子如何在其中保護自身安全。他們鼓勵孩子發展獨立的自我。

但是,你的童年也許不太健康,被鼓勵的是依賴和依靠。父母也許沒教你自力更生的能力。相反地,他們把所有的事都替你做了,并破壞你想自己做自己的事的嘗試。他們可能教你說世界是很危險的,不斷警告你可能存在的危險和疾病,阻止你踐行自己的意愿。他們教你說,你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判斷和決策在世上生存。

第1章中說到的海瑟是一個害怕很多東西的女人。她在童年時被過度保護。她的父母因為自身對危險的時刻擔憂而不斷地警告她各種危險。他們教給了她脆弱的感覺。

海瑟的父母并沒有惡意。他們自己感到恐懼并想保護海瑟。一般都是這樣,過度保護孩子的家長其實很愛自己的孩子。海瑟有脆弱性格陷阱,因為她太害怕到外面的世界里去,或者做任何事。她的自主能力受損了。

感到足夠安全、可以去探索世界是自主性的一個表現方面。覺得有能力面對常規事務,并有獨立的身份認知是另一個方面。后者與依賴性格陷阱的關系更大。

依賴的性格陷阱是指沒有能成功地發展出在世上獨自生存的勝任感。可能你的父母過度保護了你:他們替你做決定、幫你承擔責任。他們也可能是不知不覺地破壞了你的獨立性,每次你自己去嘗試的時候,他們都批評你。結果,長大以后你會感到,在沒有比自己強大、聰明的人來指導、建議或提供財務支持的情況下,你就無法有效地處理好任何事情。即使離開了父母——很多人永遠都不會離開父母——你也會與一個扮演父母角色的人建立關系。你會去找一個可以替代父母角色的伴侶或老板。

有依賴問題的人通常自我身份認知發展不全,或過分卷入他人的生活。他們的自我認知與父母或配偶糾纏在一起。這種情況的典型形象是:一個妻子完全融入了丈夫的生活,失去了獨立的自我意識。她對丈夫唯命是從,沒有自己的朋友、興趣愛好或想法。她聊天時,聊的都是關于丈夫的生活。

感到足夠安全可以去探索世界,感覺自己能行,并有強大的自我意識是自主性的必要組件。

自尊(性格陷阱:自我缺陷和失敗)

自尊是指在個人生活、社交和工作中的一種自我價值感。它來自從家人、朋友和學校中得到的被愛與被尊重的感受。

理想條件下,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利于自尊發展的童年,被家人愛并欣賞著,被同伴接納,在學校獲得成功,受到表揚和鼓勵,而非過度批評或排斥。

但是,對你來說,也許并非如此。也許你的父母或兄弟姐妹總是批評你,以至于你做的任何事都不被接受。你感到自己不招人喜歡。你也許被同伴排擠,他們讓你覺得自己不受歡迎,也或許你在學習或體育項目上感到很失敗。

長大成人后,你也許對生活的某些方面有不安全感。在自己的弱勢領域缺乏自信——可能是親密關系、社交情境或工作等領域。在弱勢領域,你覺得自己不如他人。你對批評或拒絕也特別敏感。做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讓你覺得焦慮,你或者完全避免挑戰,或者在挑戰面前表現得差強人意。

關于自尊的兩個性格陷阱是自我缺陷和失敗。它們分別對應了在個人和工作領域中的自卑感。失敗性格陷阱是指在工作與成就領域感到能力不足,是一種自己沒有同事成功、沒有他們有天賦,或不如他們聰明的感覺。

自我缺陷這個性格陷阱指的是一種覺得自己先天有缺陷的感受,即覺得別人越了解你,就越不會愛你。自我缺陷陷阱通常與其他陷阱共同出現。第1章中討論的五個患者里,瑪德琳、杰德、卡爾頓三人在各自主要的性格陷阱之外,也同時具有缺陷性格陷阱。

瑪德琳是被繼父性虐待的那個患者。不信任和虐待與自我缺陷這兩種性格陷阱經常并發。兒童幾乎總是會因為被虐待而自責,感覺一定是因為自己太壞或不值得被愛,所以應該受到虐待。

與一個又一個女人糾纏不清的杰德有很深的自我缺陷感。為了掩蓋這種感覺,他采取了一種高冷的態度??偸窃谌偹说目栴D也覺得自己有缺陷,他否認自身需求的一部分原因就是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更多。

自尊受創會導致羞恥感。羞恥感在這兒就成了主導情緒。有自我缺陷和失敗這兩種性格陷阱的人,在生活中充滿了對自己的羞恥感。

自我表達(性格陷阱:屈從和苛刻標準)

自我表達,是指表達自己的需求、感受(包括憤怒)和偏好的自由。它隱含的意思是我的需求與別人的需求同等重要。我們有自在地生活,而不必過分壓抑的自由。我們可以自由地去做讓自己開心的事、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而非身邊有什么就得去做什么。我們也可以花時間去玩、去做有意思的事,而不是只能去工作、無止境地競爭。

在一個鼓勵自我表達的早期環境中,我們會被家長鼓勵去發掘自己天生的興趣和偏好。在做決定的時候,我們的需求和愿望會被照顧到。只要不嚴重傷害他人,我們完全可以表達自己的悲傷或氣憤等情緒,也可以經常表現得活潑、無拘束和熱情。家長鼓勵我們尋求玩耍與工作的平衡,給我們提出的要求、標準是合理的。

若是成長在一個阻礙自我表達的家庭,當你在表達自己的需求、偏好或感受時,則會被懲罰,或被迫感到內疚。父母的需求和感受總是優先于你,這一點使你感到很無力。當你表現得活潑、無拘無束時,會感到羞愧。工作與成就被過分強調,快樂與樂趣則是可以被犧牲的。除非你表現得很完美,否則父母就會對你不滿。

總是在取悅他人的卡爾頓的生長環境就破壞了他的自我表達。他的父親總是批評他,且很有控制欲,母親經常抑郁和生病。


卡爾頓:我父親對我總不滿意,他總是試圖改變我,告訴我我該是什么樣。母親總是躺在床上,她總是生病臥床。我很努力地嘗試照顧她。


卡爾頓的自我意識并未被重視。父母利用他來達成自己的目標。為避免讓父母生氣或抑郁,他學會了推遲自己的需求。他的童年是很糟糕的、沒有自我的。他說:“我感覺我從來都不曾是一個孩子?!?/p>

自我表達受限有三個征兆。一個是非常遷就他人,總是取悅身邊的每個人、照顧別人的需求,總是像殉道者一樣自我犧牲,不關心自己的需求。你看到身邊人受苦就不能忍受,總是犧牲自己的欲求去幫助他人。你甚至為別人做得太多了,以至于別人和你在一起時,都會感覺內疚。從內心里講,當你的付出不被感激的時候,你會感到很脆弱、消極或憤恨。你太受他人需求的支配了。

自我表達受限的第二個征兆,是過分壓抑或控制。你可能是個工作狂,你全部的生活都繞著工作轉。這里所說的工作可以是指職業,也可以指其他事情。你可能會每時每刻都努力把自己收拾得很漂亮,所有的東西都必須整理地干凈有序,做事情必須遵循最適當、最正確的方式。

你也許情緒淡漠,生活中完全沒有順其自然這回事。你壓抑自己的自然反應,不論是出于必須按照別人的想法做事的感受(屈從性格陷阱),還是有一定要達到某些高不可攀的標準的理由(苛刻標準性格陷阱),你感到自己沒有在真正地享受生活。你的生活是暗淡無趣的。你以某種方式剝奪了自己的快樂、放松和愉悅感。

自我表達方面有問題的第三個征兆,是有很多未被表達的憤怒。長期的憤恨在暗地里發酵,偶爾會在出人意料的時候幾乎不受控似的爆發。你也許感到抑郁,被困在了一個讓人很沒成就感的模式里。生活看起來很空虛。你在做你應該做的所有事,但卻感覺不到絲毫快樂。

現實邊界(性格陷阱:權利錯覺)

現實邊界的問題,在很多方面,其實與自我表達問題正好相反。當你不被允許自我表達時,等于是在過度控制,壓抑自己的需求來滿足別人的。而當你在接受邊界限制上有問題的時候,則是不考慮他人,過分關注自己的需求。你可能太不顧及他人了,以至于讓別人覺得你自私、苛刻、控制欲強、自我中心或者自戀。同時,你也可能有自我控制方面的問題。你太沖動或情緒化,以至于很難達成自己的長遠目標。你總是選擇即時滿足,不能忍受例行公事或無聊的任務。你覺得自己很特殊、有特權,可以想怎樣做就怎樣做。

承認現實中的邊界和限制,意味著可以接受對自己行為的合理限制,不論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規則限定。它囊括了在行事中理解并考量他人需求的能力,即很好地平衡自我需求與他人需求的能力。它也包含了一種自我控制、自我約束,以達成既定目標、避免社會懲罰的能力。

如果我們成長在一個具有合理限制的童年環境中,父母會給我們的行為設立特定結果,以獎勵合理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我們不會被過分寵溺、給予過度自由。我們被教導要承擔責任。我們需要去完成作業、參與家務勞動。父母幫助我們學會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并關注他人的需求。除非必要,不去傷害他人。尊重他人的權利和自由。

但是,也許你的童年環境沒能使你養成合理的邊界感。父母可能過分寵你,或者過度寬容。他們給你想要的任何東西,獎勵你擺布他人的行為,比如只要你發脾氣就可以為所欲為。他們沒有適當地管理你,他們允許你不受控制地發脾氣。你從未學會互相回饋的原則,也從未被鼓勵去理解、顧及他人的感受。你沒被教會該如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所有這些錯誤都會導致權力性格陷阱。

或者也可能是另一種情況,即你的父母情感冷漠,沒有什么情感表達。你總是被批評和貶低。你在之后的人生中,也產生了一種權力感,以彌補或逃避批評和貶低。

權利錯覺感會破壞生活。最終,人們會覺得受夠了你。他們或離開你,或報復你。戀人和你分手,朋友不再和你在一起,工作上被辭退。若是你的不能接受邊界和限制的問題還會帶來自我約束和控制方面的困難,你的健康甚至會受到影響。你可能會吸煙過度、藥物成癮、鍛煉太少、暴飲暴食。你甚至還可能犯罪,比如情緒失控、打人、因酒駕而被拘留。自我約束問題會導致你無法實現自己的既定目標,你可能會因為實在無法約束自己而不能完成需要做的事情。

有邊界和限制問題的人非常傾向于責備(他人)。他們總是指責別人,而不會認識到自己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所以,有邊界問題的人不太可能來讀我們這本書。他們相信別人才是有問題的,而非自己。但是,很有可能,本書的許多讀者與有邊界問題的人有來往。第1章中講的五個患者都沒有邊界問題。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與有邊界問題的人維持著自傷性的人際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坪县| 贵溪市| 安泽县| 武乡县| 当涂县| 锡林浩特市| 夹江县| 乌兰县| 襄樊市| 正镶白旗| 河西区| 卢龙县| 晴隆县| 崇阳县| 浙江省| 襄垣县| 建湖县| 肇源县| 永城市| 宁阳县| 惠来县| 桃园县| 承德市| 正蓝旗| 宝鸡市| 泰兴市| 屯门区| 陆河县| 于都县| 文安县| 兴海县| 康定县| 含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论坛| 蕉岭县| 西丰县| 福海县| 澄江县| 万安县|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