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廣宗,劉翔這些時日,還是比較清閑。
他一邊安撫和加深張寧美女的感情,一邊安排士卒修理城墻,清掃街道,安撫民心。
除此之外,劉翔還和賈詡商討下一步計劃。
這日,城外哨兵來報,“報大都督,城外有一人,自稱是來自北海,想請求大都督救援北海。”
劉翔平靜的心情,被這名哨兵的話,勾起三國的回憶。
難道北海的來人是他?!
“快將來人請到府衙中來!”劉翔急切盼望道。
“喏!”
哨兵連忙回道,又急忙跨馬向城外奔去。
廣宗城中,縣衙府內(nèi)。
只見一位將士滿臉灰塵,衣服殘破。
他疲憊的臉上,一道劍眉濃密發(fā)灰,眼神堅毅,鼻挺孔張,干裂嘴唇下,一副美須髯。他身長七尺七,背負長弓,腰間挎劍,果然是一表人才。
此人見到劉翔,整衣行禮道:“大都督,請您發(fā)兵救救北海吧,北海已經(jīng)被黃巾賊寇占領(lǐng)。
北海相孔文舉,已經(jīng)被圍困在都昌城數(shù)日,若再無救兵,恐會城毀人亡啊!”
劉翔盯著此人,內(nèi)心翻騰,不顏于色道:“你姓誰名誰?事情祥由,細細道來。莫要急,請飲用茶水,再說不遲!”
劉翔將來人請到廳中的椅子上。
來人也不謙虛,坐在椅子上,一把端起桌子上的茶水一飲而盡。
原來此人正是劉翔所想,太史慈也。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
其弓馬熟練,猿臂善射,弦不虛發(fā),是個真正的神射手。
太史慈原為劉繇部下,后因家中老母生病,需要照顧,于是辭官回家侍奉老母。
北海相孔融聞知太史慈是大孝之人,于是數(shù)次遣人幫助其母,也多次奉送贈禮。
適逢孔融為對付黃巾軍,出屯于都昌,卻被黃巾軍將領(lǐng)管亥所圍困。
太史慈在遼東返回家后,其母對他說:“雖然你和孔北海未曾相見,但自從你出行后,北海對我贍恤殷勤,比起故人舊親,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如今為賊所圍困,你應該赴身相助。”
于是太史慈留家三日后,便獨自徑往都昌而行。
當時賊圍尚未太密,于是太史慈乘夜伺隙,沖入重圍,拜見孔融。
太史慈建議孔融出兵討賊,可孔融不聽其言,只一心等待外援。
但外救未至,而賊圍城更緊。
孔融乃欲告急于平原相劉備,可惜城中無人愿出冒險出城。
于是,太史慈便自告奮勇,請求一行。
孔融問太子慈,別人都不愿意出城請救兵,為何你愿意呢?
太史慈答道:‘“昔日府君傾意照料家母,家母感戴府君恩遇,方才遣我來相助府君之急。
想我太史慈還有點勇力,此來想必能有益于府君。
于是太史慈嚴裝飽食,待天明之后,便帶上箭囊,攝弓上馬,引著兩騎馬自隨身后,各撐著一個箭靶,開門直出城門。
外圍下的賊眾皆十分驚駭,兵馬互出防備。
但太史慈只引馬來至城壕邊,插好箭靶,出而習射,習射完畢,便入門回城。
明晨亦復如此,外圍下人或有站起戒備,或有躺臥不顧。
于是太史慈再置好箭靶,習射完畢,再入門回城。
明晨又如此復出,外圍下人再沒有站起戒備,于是太史慈快馬加鞭直突,從重圍中急馳而出。
待得群賊醒悟,太史慈已越過重圍,見有人追來,他回顧取弓箭,射殺數(shù)人。
所射之人,皆應弦而倒,因此無人敢再去追他。
也許是天意,劉備離開董卓大營,從廣宗出發(fā)時,路過清河,聽說皇甫嵩在蒼亭剿滅黃巾叛賊,劉備三思而后,三兄弟又調(diào)轉(zhuǎn)隊伍,向東行去。
而太子慈是從都昌、濟南再到平原。
兩人都沒有碰面,岔道而行。
太子慈來到平原,見劉備不在城內(nèi),據(jù)平原士卒解說,平原君劉備已經(jīng)去了廣宗城。
于是太史慈又踏馬北上,來到廣宗城。
剛才在城外向哨兵一番詢問,見劉備又不在廣宗城。
時不我待,無奈之下,太史慈只能向劉翔求救。
劉翔一見,果然如此,眼珠一轉(zhuǎn),朗聲道:“子義將軍,無須擔心,我即刻派兵去北海。
可我派一員大將去北海,我這營中……
你也知道。我營中盡是黃巾俘虜,若是不甚,恐有炸營之事發(fā)生。
若是子義將軍愿意在我軍中任職,想已子義的本領(lǐng),定能鎮(zhèn)壓住這些黃巾賊寇騷動,不知子義可愿也?”
太史慈被劉翔的話給說愣住了,可他轉(zhuǎn)念一想,就明白了劉翔的用意。
他本心實是不想留在劉翔這里,可是孔相的恩情未能報答,實在是左右為難啊。
經(jīng)過一番思想爭斗,太史慈咬牙決定道:“慈,領(lǐng)命!”
劉翔這才哈哈大笑道:“子義休要苦惱,他日,我定能讓你之名,揚于海內(nèi)!”
隨即劉翔命令趙云為主將,裴元紹為副將,領(lǐng)八千步兵,騎兵兩千。
劉翔又將自己的副將周倉,調(diào)遣給趙云,三人領(lǐng)兵,即刻向北海出發(fā)。
太史慈見劉翔一下子就派遣一萬人馬去救援北海,心情激動不已。
想不到大都督是如此守信、豪邁之人。
他本以為劉翔派三五千人就不錯了。
沒有想到,劉翔派了趙云,還派了兩名副將。
想來大都督對這件事重視的程度,如何慎重了。
太史慈不由的深深的打量起劉翔來。
和自己一般身高,臉色堅毅,眼眸深邃。
太史慈一點都看不出,劉翔有年青人的輕傲神情,倒有種悲惜憐人感覺。
好像悲憐這世道蒼涼,人情明滅。
第二日。
軍營陣前,劉翔珍重宣布太史慈為忠烈校尉領(lǐng)軍五千。
虎威校尉典韋,以及副校尉廖化,領(lǐng)軍一萬。
劉翔自己領(lǐng)軍一萬,以及狼牙營三千,再加上貼身親信侍衛(wèi)一千人。
現(xiàn)在劉翔的親衛(wèi)被他取名為“錦衣衛(wèi)”。
這一千人錦衣衛(wèi),可是軍中翹楚,都是以一當十的兵王。
劉翔還是很惜命的,不能大業(yè)未成,小命玩完,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劉翔把軍中最好的士卒籠絡到自己的身邊。
并許給他們美好的前景,富貴加身的洗腦,讓他們對劉翔心中的信仰,忠心不二。
張寧手下還有一千黃巾力士,其中有八百人是張角送給張寧的。
張角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于是就讓黃巾力士去保護張寧安全。
張角考慮,如果劉翔對張寧有殺心,那這些黃巾力士也能拼死保護張寧的。
其余二百黃巾力士,是張牛角夜襲云梯車時,俘虜?shù)狞S巾力士,這些黃巾力士都交給張寧了。
劉翔也不干擾張寧身邊有一千人馬的實力。
不但如此,還給其充足的糧草。
劉翔和張寧經(jīng)常成雙入對,在這一千黃巾力士面前出現(xiàn),他們對劉翔,也承認其是半個主子的身份。
因為特殊原因,這些黃巾力士名號已經(jīng)不能用了。
于是,劉翔又幫張寧給這些黃巾力士更名為黃金衛(wèi)。
劉翔這幾日,軍糧籌備,人員安排,有條不絮的進行著。
士卒們也休養(yǎng)生息,每頓都有飽飯吃,這在漢末是不可想象的。
只有這樣,才能讓投降過來當士卒的黃巾軍,有一種生的希望。
也讓這些黃巾軍,對劉翔有效忠之意,忠心之情。
劉翔向朝廷稟報,舉薦郭典為巨鹿太守。
郭典本來是跟隨盧植平叛的,盧植走后,郭典又成了董卓的手下將領(lǐng)。
如今劉翔來了,便成劉翔的手下將領(lǐng)。
郭典更是在巨鹿城坍塌,第一個沖進巨鹿城的,并且割下了張梁的人頭。
劉翔見其為人務實,做事認真之極,資歷頗深。
隨上奏朝廷舉薦為巨鹿太守。
除了劉翔自己要帶走的近三萬士卒,還給郭典留下一萬五千士卒。
之所以多留點士卒給郭典,是因為巨鹿是黃巾的大本營,劉翔可不想在他走后,郭典沒有兵力鎮(zhèn)壓。
此刻,劉翔整軍待發(fā)。
臨走前,劉翔對著郭典道:“君業(yè)兄,這巨鹿廣宗就交給你了,萬萬不可掉以輕心,以防黃巾賊再次興風作浪啊。”
郭典對劉翔是感恩戴德,如此大的功勞,劉翔都沒有搶。
更是舉薦自己為巨鹿太守,一點都沒有當成外人。
若是其他將軍,一定會把此功勞給自己的親信嫡系,哪還有他的份。
郭典見劉翔的囑咐,連忙跪倒,“大都督的囑托,君業(yè)定當遵守。
屬下會掌控巨鹿,不讓黃巾賊有絲毫空隙,我在城在!”
劉翔安心點頭道:“君業(yè)的話我信!他日我凱旋時,我們再相見!”
看著劉翔大軍漸漸遠去,就像即將騰飛的巨龍,蜿蜒攀升,在那云霧之端。
郭典心中陡然生起一個念頭,這是大漢的又一個冠軍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