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語言的存在形式

一、共時態和歷時態

語言這個系統在時間上表現為兩種狀態:相對靜止和絕對運動。這就是共時態和歷時態。共時(synchrony)是指假定不發生任何變化的特定時期的靜態狀況。歷時(diachrony)是指發生了變化的不同時期的動態過程。

可把語言比作一棵大樹,把樹干橫著截斷,在橫斷面上看到的是千萬條纖維交織而成的關系網絡,這就是共時的語言結構;豎著劈開,在縱切面上看到的是上下相連的一條條纖維的脈絡,這就是語言要素的歷時變化。共時語言學用描寫的方式研究具體語言在某個時間點上“各條纖維”之間的差別與聯系,如現代漢語;歷時語言學用比較的方式研究具體語言在某個時間鏈上“一條條纖維”的發展與變化,如漢語史。

共時和歷時既是語言系統存在的兩種狀態,又是人們觀察和研究語言的兩種視角、兩種方法。

二、口語和書面語

口語(spoken language)是以語音為物質材料,在口頭上應用的語言。口語是第一性的,是書面語形成的基礎。口語可以有書面形式,如談話記錄材料。與書面語相比,口語的特點是:①變化、發展比較快,創新的成分比較多;②比較粗糙,有不準確、不規范或多余的成分;③用于直接交際,可借助語言環境和肢體、表情等輔助手段,簡化、省略的情況比較多。

書面語(written language)是以文字為物質材料,在書面上應用的語言。書面語是在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書面語可以有口頭形式,如新聞播音。與口語相比,書面語的特點是:①變化、發展比較緩慢,規范性相對較強而創新成分相對較少;②由于有較長的加工過程,因而比較細密、精確,長句和復句使用頻率高;③用于間接交際,對實際情境的依賴性較小,所以簡化和省略的現象較少。

口頭語體和書面語體有時也稱為口語和書面語。作為語體風格的口頭語體和書面語體,與作為語言存在形式的口語和書面語不是完全對應的。有的口語形式采用書面語體風格,如教學語言;有的書面語形式采用口頭語體風格,如話劇。

三、語言和言語

(一)言語及其存在形式

日常生活中,“言語”常跟“語言”混用。例如:

a.這部小說的言語十分接近民眾。

b.作家的語言要有自己的風格。

在語言學中,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先從“說話”談起。“說話”有這樣幾層意思:①“說”是一種行為,怎樣說是個人行為;②“話”是“說”的結果,說成什么樣的“話”各人有選擇的自由;③“說話”所用的詞語和語法規則是全社會共同的。其中,①和②屬于言語,③屬于語言。也就是說,言語(parole/speech)是運用詞匯材料和語法規則交流思想的行為和結果,包括“言語行為(speech act)”(或叫“言語活動”)和“言語作品(speech works)”;語言是從言語中抽象概括出來的詞語和規則的總和。

言語既可以表現為內部形式(內部言語),也可以表現為外部形式(外部言語)。

內部言語(internal speech)是“無聲言語”,指不出聲的、聽不見的言語,如默讀、默默地思考問題;外部言語(external speech)是“有聲言語”或“有形言語”,指聽得見(借助語音)的或看得見(借助文字)的言語。前者是言語存在的個人主觀形式,是一種對自己的、供自己思考問題而不直接發揮交際作用的言語,不具有外部的實際表現,但具有相應的聽覺、視覺或動覺形象等外部表現的對應物,能引起相應的神經生理活動,結構上具有跳躍性、簡縮性、不完備性等特點;后者是言語存在的客觀形式,是對他人交談的、供交際使用的言語,表現為口頭或書面形式,結構上具有連貫性、完整性、嚴密性等特點。簡言之,前者為內隱的言語形式,后者為外顯的言語形式。兩者可以相互轉化。

(二)語言和言語的聯系

1.兩者之間是抽象和具體的關系

言語是人類交際的具體形式,是個別的,語言是對言語進行抽象概括形成的系統。所以言語和語言是具體和抽象、個別和一般的關系,語言存在于言語之中,言語是語言的存在形式。沒有言語,就沒有語言。如下所示:

1′+1′′+1′′′+…=1

1′、1′′代表個別的言語,每人的說法各不相同,但其中都含有共同部分“1”,將“1”抽象出來得到語言。

語言學中區分的“素單位”(具體表現的單位,如“音素”)和“位單位”(理論概括的單位,如“音位”),也是從言語和語言的角度加以區別的。

2.兩者之間是工具和運用的關系

語言是供人們交際時使用的工具,言語是人們根據交際的需要運用語言這套工具產生的行為和結果。同一套工具,使用的人不同,產生的結果就會不同。

3.兩者之間是規約和變異的關系

語言是一套為言語集團所共同接受的規約系統,言語是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生動豐富的變化樣式。從發展的角度看,言語可以突破固有的語言系統,推動語言向前發展;語言對言語起著規范、制約作用,引導言語健康地發展。

(三)語言和言語的區別

1.語言具有社會性,言語具有個人性

各人說話口音不同,遣詞造句方式不同,帶有個人風格。比如孔乙己說的“多乎哉?不多也”,半文不白;有人愛賣關子:“一人一桿槍——那是不可能的!”韓復榘有一次對眾人說:“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是演講的日子。開會的人到齊了沒有?大概有五分之八啦,沒來的舉手。……”但話是說給別人聽的,必須用社會共同理解的詞語和共同遵守的規則說話,別人才能理解和接受。所以,社會性是語言的本質屬性。

2.語言是有限的,言語是無限的

人們在說話的時候,可以根據需要造出任何說法,實際的句子是無限的。

【補充材料1-5 句子的數量】英語句子的平均詞長為20。米勒(G.Miller)認為,如果每個詞后面平均有10種不同的搭配(平均數為10,還是較保守的),就可以有1020個句子,要聽完所有這些句子,需要比地球年齡多1000倍的時間才夠。

言語的無限性可以用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加以說明。

就組合關系說,一個成分可以不斷添加另外的成分,造出許多個的句子。例如:

狗。

養狗。

我養狗。

我養了一條狗。

我養了一條小黃狗。

我去年養了一條小黃狗。

我去年特意蓋一間小屋養了一條可愛的長著長毛的小黃狗。

……

從理論上講,句子可以無限長,但實際上句子長度是有限的,受人類瞬時記憶規律制約(7±2)。僅從長度上講,句子是無限的。

即使不增加長度,只改變內部組合關系,也可形成一批句子。例如:

熱愛人民軍隊

人民熱愛軍隊

軍隊熱愛人民

軍隊,人民熱愛

人民,軍隊熱愛

就聚合關系說,句子中的詞可用同類替換,如將前文例子中的“狗”換為“貓”,或將“我”換為“他”,如此等等,又可形成另外一系列句子,使句子的數量大為增加。

總之,由于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的運轉,言語具有無限性。無限性使言語具有靈活多變性。

但語言結構要素的基本單位及其結構規則是有限的。一種語言,在某一歷史階段,其音位、音節、語素、詞和組合規則,都是有限的、固定的。拿現代漢語來說,只有32個音位和4個調位,基本音節400來個,加上聲調的區別1000多個;語素的數目不詳,若以漢字類比,最多也不過5萬個(《中華大字典》收字4.8萬多個);詞的數量大概以10萬計,在一定時間內,詞的數目總是有限的;盡管具體詞組和句子是無限的,但所用材料和結構規則是有限的,所以可以總結出結構類型和句型句式。語言中的音位、音節、語素、詞及結構規則的有限性,使語言具有穩固性。

語言的有限性,免除了人們不必要的過重的記憶負擔,便于學習和掌握;言語的無限性,使人們能夠造出各種各樣的句子,充分滿足交際的需要。語言和言語就是這樣神奇而有效的工具。

3.語言是現成的,言語是臨時的

言語是表達者根據交際當時場景的需要臨時創造出來的,語境因素不同,說出的話(或寫出的話)就不同。但這些話語所用的詞匯材料和語法規則早已存在于社會集團的語言之中。因此,語言單位如語素、詞、固定短語是現成的,言語單位如自由短語、具體的句子是臨時組織的。

此外,語言和言語的區別還表現在其他一些方面,如潛存性和顯現性,結構規則性和語境制約性,單位意義的抽象性和具體性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 苍南县| 乌鲁木齐县| 密云县| 九寨沟县| 海原县| 四子王旗| 鹿泉市| 怀安县| 酉阳| 鲁甸县| 拉萨市| 昌都县| 蓬溪县| 中山市| 东宁县| 乐亭县| 会泽县| 泸西县| 罗山县| 常熟市| 隆化县| 慈利县| 淮南市| 金昌市| 信宜市| 交口县| 五华县| 台中县| 古田县| 剑阁县| 连云港市| 定西市| 旌德县| 千阳县| 普陀区| 峨眉山市| 历史| 朝阳县| 荣昌县| 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