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語言和語言學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要求學習者對語言的重要性和復雜性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習語言學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掌握語言學的學科分類,理解語言學在科學體系中的定位。

二、教學重點

1.語言學在科學體系中的定位。

2.語言學的學科分類。

3.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學科。

4.“語言學概論”的學科性質及學習方法。

三、教學難點

語言學在科學體系中的定位。

“語言”(language)一詞,生活中經(jīng)常聽到用到,用法也很多,比如“人有人言,獸有獸語”,“鳥語花香”,“他倆沒有共同語言”,人體語言、階級語言、文學語言、繪畫語言、建筑語言……其中有些是基本用法,有些是引申或比喻用法。

對人來講,無論是個體還是種族,語言都是至關重要的。就個體而言,只有在會說話以后,才能成為社會的真正一員,才能表達自己,讓別人理解,才能通過語言理解別人。當今社會,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事業(yè)的成敗。西方的競選演說,靠的不就是語言嗎?一些職業(yè)如律師、教師、作家、相聲小品演員、節(jié)目主持人、播音員、演說家等吃的就是“語言飯”。就人類而言,語言的產(chǎn)生,使人類脫離了動物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語言又促進了思維的發(fā)展;語言在鞏固思維成果、傳承文化方面功莫大焉。可以斷言,沒有語言,人類今天還處在蒙昧蠻荒時代。

世界上的語言極其豐富復雜,對大多數(shù)語言我們還知之甚少。粗略估算,世界上的語言大約有2000種,加上方言,共約5000種;但研究較多的只有幾十種。語言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不是我們憑空能夠想象出的,比如我們都用呼氣說話,但非洲的有些民族卻用吸氣說話(這種說話方式僅存在于我們語言中的“嘖嘖”之聲、喚小貓和小狗之聲等特殊場合)。從使用的人數(shù)看,眾寡懸殊:使用漢語的人口約有10億,有的語言只有幾千人甚至幾百人使用,如我國西藏珞巴族使用的珞巴語,赫哲族使用的赫哲語。20世紀70年代初,在菲律賓棉蘭老島一個巖洞中發(fā)現(xiàn)的塔桑代人,當時只有24人,他們使用的語言恐怕是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少的語言。從分布的區(qū)域看,廣狹殊異:英語大概是世界上分布區(qū)域最廣的語言。就中國境內而言,大約有130種語言,分屬漢藏、阿爾泰、南島、南亞、印歐5個語系孫宏開.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我國的語言識別問題.語言文字應用,2005(3).,另有三種語言(朝鮮語、京語、回輝話)系屬不定李榮.中國的語言和方言.方言,1989(3).。漢語方言也極其復雜,許多方言之間不相通,互聽像聽天書,聲調少則3個,多則10個以上,一些方言保留古入聲讀法,有些方言保留古全濁輔音聲母。

語言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給人們的交流帶來了不便。聯(lián)合國確定英語、法語、俄語、漢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6種語言為聯(lián)合國工作語言。

當然,世界語言也存在共性和一致性,這樣便可以互通互譯。語言共性研究是語言學的重要課題。

語言既然是客觀存在的又與人類關系極為密切的現(xiàn)象,人們自然就會研究它,于是形成了語言學。人不同于動物的一個重要之處,就是人會用理智清醒地認識外界和自身,能動地探索客觀存在的各種現(xiàn)象和規(guī)律,這或許就是各種學科或科學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科學的宗旨就在于探究各種現(xiàn)象的本質及其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語言學(linguistics)就是研究語言現(xiàn)象和語言規(guī)律的科學。

檢驗一門學科是不是科學,其中重要的標準是看其研究對象是否固定,有沒有一套獨特而系統(tǒng)的研究方法。語言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語言的結構和功能,在長期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研究方法,如對比分析、替換分析、分布分析、變換分析、層次分析、中心詞分析和歷史比較等,所以語言學具有科學的品位。在人文社會科學中,語言學的科學品位最高。

一般把科學分為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兩大類。一般認為,語言學屬于人文社會科學,主要是因為語言為人類社會所獨有,不僅能夠深刻地反映語言使用者的文化特點,而且語言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行為,社會人文屬性是語言的本質屬性。但語言的物質形式——語音,具有自然屬性(物理屬性和生理屬性)的一面,可以而且必須從物理角度和生理角度對其進行研究,用實驗儀器(頻譜儀等)分析音高、音強、音長、音色物理要素,用生理解剖的辦法分析發(fā)音部位。從研究對象的特點和研究方法上看,可以說語言學是介于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之間的一門學科,更確切地說,語言學是最接近自然科學的人文社會學科。

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有這樣的特征:學科內部劃分越來越細,而學科之間交叉越來越多,體現(xiàn)出分化與整合的辯證統(tǒng)一。語言學內部有許多分支學科,按研究對象的結構要素分,有語音學(phonetics)、語義學(semantics)、詞匯學(lexicology)、語法學(grammar);按研究對象的范圍分,有普通語言學(general linguistics)、具體(個別)語言學(particular linguistics);按研究對象的時間分,有共時語言學(synchronic linguistics)、歷時語言學(diachronic linguistics);按研究的宗旨分,有理論語言學(theoretical linguistics)、應用語言學(applied linguistics);按研究的方法分,有描寫語言學(descriptive linguistics)、歷史語言學(historical linguistics)、比較語言學(comparative linguistics)、歷史比較語言學(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從學科交叉的角度看,有心理語言學(psycholinguistics)、神經(jīng)語言學(neurolinguistics)、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文化語言學(cultural linguistics)、計算語言學(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數(shù)理語言學(mathematical linguistics)等。“語言學概論”具有普通語言學、理論語言學的性質。

語言學古老而又年輕。說它“古老”,因為它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公元前4世紀,古印度出現(xiàn)巴尼尼(Pānini)的《梵語語法》。古代中國在漢代就出現(xiàn)了“小學”,包括文字學、訓詁學和音韻學。但這時還只是研究書面語,忽略口語;主要采用邏輯和經(jīng)驗的方法;目的是為讀書解經(jīng)服務。為了突顯它重視書面文獻的特點,習慣上稱古代語言學為“語文學”。語言學真正成為一門科學,還是19世紀初期的事兒。隨著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興起,人們開始用語言學的方法來研究語言本身,迄今大約有200年,因此說它“年輕”。語言學盡管年輕,但已為多種學科作出了重大貢獻,它的許多方法已為別的學科所借鑒。歷史比較語言學為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的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素材和重要的證據(jù),為系列比較學科,如比較文學、比較人類學、比較神話學等的建立提供了方法論基礎,馬克思、恩格斯曾借鑒歷史比較語言學的方法研究經(jīng)濟學,取得了成功;結構主義語言學的方法對眾多學科,如哲學、人類學、邏輯學、文學、美學、心理學、符號學等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甚至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轉換生成語言學的研究模式以及功能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的研究成果,對信息論、控制論、系統(tǒng)論、人工智能、認知科學等現(xiàn)代科學的建立和發(fā)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難怪有人說“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科學”[美]J.H.Greenberg.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科學.傅懷存譯.國外語言學,1983(2);伍鐵平.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科學——論語言與語言學的重要性.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P.Piaget,1896—1980)也說:“語言學,無論就其理論結構而言,還是任務之確切性而言,都是在人文科學中最先進而且對其他各種學科有重大作用的帶頭學科。”轉引自王遠新.語言學教程.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8.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信息高速公路的開通,語言學會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有人甚至說,19世紀是物理學的時代,20世紀是生物學的時代,21世紀則是語言學的時代。

中國的語言科學相對落后,理論和方法多是“進口”的。美籍華裔語言學家王士元說:“在中國語言學的這個范圍里,有一種嚴重的不平衡現(xiàn)象,這就是資料豐富而理論貧乏。”轉引自王遠新.語言學教程.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3.落后的原因既跟中國的政治、歷史、經(jīng)濟有關,也跟中國的學術傳統(tǒng)有關,中國人傾向于“務實”、“致用”,重考據(jù)、輕理論,缺乏從個性中悟察共性的思路和精神。這跟中國擁有極其豐富的語言材料(各民族語言)和方言材料極不相稱,也跟悠久的語言研究歷史形成強烈反差。中國是語言大國、強國,卻是語言學小國、弱國,我們有責任改變這種局面。

“語言學概論”是高等學校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外國語等專業(yè)的基礎理論課,地位與“文學概論”相當。重“文”不重“語”的思想作怪,導致許多人的語言理論素質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語文實踐能力的提高。對我們來說,學習這門課,不僅可以增強對語言現(xiàn)象的理性認識,有助于“知其所以然”,而且可以指導我們的語言學習和實踐,如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外國語的學習,語言的書面和口語表達。

由于這門課程理論性較強,學習時應該多動腦筋,勤于思考,提高思辨能力,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盡量多閱讀課外書刊,多用學過的知識思考生活中的語言現(xiàn)象。書中知識、材料比較多,有的材料甚至很陌生,不能滿足于記住“是什么”,還要明白“為什么”。

建議閱讀文獻:

1.岑運強.語言學概論(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高名凱,石安石.語言學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7.

3.劉伶等.語言學概要.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4.

4.彭澤潤,李葆嘉.語言理論.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

5.王遠新.語言學教程.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6.伍鐵平.普通語言學概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7.邢福義,吳振國.語言學概論.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8.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第3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9.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修訂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10.趙元任.語言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11.語言學期刊、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市| 新营市| 莫力| 资兴市| 潢川县| 宁远县| 浦县| 封开县| 正阳县| 南平市| 绥化市| 公主岭市| 麻栗坡县| 墨玉县| 额敏县| 巴塘县| 宜黄县| 出国| 沐川县| 延寿县| 双桥区| 伊川县| 友谊县| 福泉市| 莲花县| 望城县| 开原市| 大方县| 安吉县| 海丰县| 汾阳市| 正阳县| 礼泉县| 清徐县| 泰顺县| 枝江市| 德阳市| 阿克陶县| 本溪市| 南漳县| 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