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知識與技能訓練

一、名詞解釋

1.音高

2.音強

3.音長

4.音質

5.音素

6.國際音標(中國人民大學2003、北京語言大學2003)

7.元音(北京語言大學2001)

8.基本元音(蘇州大學2000)

9.半元音(中國人民大學2005)

10.鼻化元音(中國人民大學2006)

11.輔音

12.清音(暨南大學2006)

13.濁音

14.音位(南開大學2004)

15.音質音位(首都師范大學2002)

16.非音質音位(中國人民大學2001、華中師范大學2001、首都師范大學2002、北京語言大學2003、中山大學2008)

17.音位變體(華中師范大學2000、2004,北京語言大學2001,南開大學2005,南京師范大學2009、2011)

18.區別特征(首都師范大學2001、北京語言大學2006、華南師范大學2013)

19.互補分布(中國人民大學2000)

20.音節(暨南大學2005)

21.語流音變(北京語言大學2001、南京師范大學2010)

22.元音和諧(中國人民大學2005)

二、術語比較

1.基音/陪音(蘇州大學2000、2002,北京師范大學2003)

2.基頻/共振峰(蘇州大學2001。//中國人民大學2000:共振峰。)

3.音素/音位(華中師范大學2005)

4.重位/時位(蘇州大學2001)

5.語流音變/歷史音變

6.同化/異化(北京語言大學2000、華中師范大學2008。//中國人民大學2002:同化。)

三、填空

1.語音四個物理要素是(?。ⅲā。?、( )、( )。(清華大學2008)

2.音高在語音中的作用是構成(?。┖停ā。?,音強在語音中的作用是構成(?。┖停ā。#ㄈA中師范大學2008)

3.音素是人類語言從(?。┙嵌葎澐殖鰜淼淖钚〉恼Z音單位。(南開大學2005、華中師范大學2006)

4.元音和輔音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發音時( )。(華中師范大學2006)

5.元音的音質可以從(?。ⅲā。?、( )三個方面來描寫。例如[y]可以描寫為(?。┰?。(中國人民大學2003)

6.輔音的音質可以從(?。┖停ā。﹥纱蠓矫鎭砻鑼?。

7.輔音的發音方法又可以分為(?。ⅲā。?、(?。┤齻€方面。

8.國際音標是國際語音協會最初在(?。┠曛贫ü嫉囊惶子浺舴?,英文全名是(?。喎Q(?。?,創制音標的基本原則是( )。

9.音位可以分為(?。┖停ā。﹥深?,其區別是(?。?。(華中科技大學2005)

10.由聲音的高低、輕重、長短形成的音位分別叫(?。?、(?。ⅲā。#廴A中師范大學2000。//華中師范大學2007:非音質音位包括(?。?、( )和(?。?。]

11.主要由音高特征構成的音位叫調位,主要由(?。┨卣鳂嫵傻囊粑唤兄匚?,由(?。┨卣鳂嫵傻囊粑唤袝r位。(華中師范大學2006)

12.普通話的“南部”[nan35pu51]中韻尾n實際發音是(?。@種現象叫作(?。#ū本煼洞髮W2007)

四、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1.漢語拼音中,j和q音色的不同是因為發音方法不同。(蘇州大學2001)

2.音位是從音質角度劃分的最小語音單位。(北京語言大學2009)

3.[n]是鼻音,[l]是邊音,它們的發音方法不同,所以它們應該分屬不同的音位。(蘇州大學2001)

4.英語/p/音位和漢語普通話/p/音位不是對等的。(中國人民大學2001)

5.音位的條件變體處于互混狀態中。(南京大學2002)

6.語音區別特征是最小的語音單位。(南京大學2002)

7.漢語普通話中有zhuɑnɡ這樣的音節,因此漢語中有復輔音。(中國傳媒大學2006)

8.語言中音節的高低升降就是聲調。(南京大學2002)

五、用國際音標注音

1.標出下列漢語拼音的國際音標。(蘇州大學2001)

2.用國際音標給漢語普通話的下列各詞注音(說明:可不標聲調,不能使用寬式標音法)。(南開大學2006)

3.用國際音標注出下面一段話的普通話語音,聲韻調全注。(首都師范大學2001)

北京的四合院,是中國北方民居的代表。里面有樹,有草,有金魚,有朗朗的天空,一家人生活在其中,隱忍謙恭,尊卑有序,其樂融融。

4.用國際音標標出下面句子的發音(包括聲調),并指出可能發生語流音變的地方。(蘇州大學2000)

他給我哥哥買了一個面包。

六、分析

1.分析下列音素的發音特征。(華中師范大學2001、2002,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合并)

[d][t][m][n][ts][s][z][v][k][x]

[p][w][u][i][y][e][a]

2.在[]里寫出相應的音標,在( )里寫出包含這個音的例子(語種不限)。(華中科技大學2003)

(1)舌根、濁、鼻音:[],(?。?。

(2)舌尖前、不送氣、清、塞擦音:[],(?。?/p>

(3)舌面前、清、擦音:[],(?。?。

(4)舌尖后、送氣、清、塞擦音:[],( )。

(5)雙唇、不送氣、濁、塞音:[],( )。

(6)唇齒、濁、擦音:[],(?。?。

3.根據發音特點描述,用國際音標寫出下列元音。(華中師范大學2008)

(1)舌面后、半高、圓唇元音;

(2)舌面前、半高、不圓唇元音;

(3)舌面前、低、不圓唇元音;

(4)舌面后、高、圓唇元音;

(5)舌面前、高、圓唇元音;

(6)舌面前、高、不圓唇元音。

4.按照發音部位或發音方法分類,下列各組音標中都有一個音標要清除出去。請說明清除的理由。(華中科技大學2002)

(1)[y e a ?];(2)[oɑ?u];(3)[kɡh x];(4)[t d s b];(5)[m n l?].

5.從生理特征角度給元音[a、i、y、o、u、?]設計音位區別特征矩陣圖。(北京師范大學2005)

6.寫出普通話元音音位/a/的變體及其出現的條件。(南京師范大學2000)

7.試證明下列各組音素在漢語普通話中屬于不同的音位,或者是同一個音位的不同變體。(華中科技大學2003)

(1)[i]-[u];(2)[a]-[ɑ];(3)[t]-[t?];(4)[m]-[n];(5)[p]-[b].

8.分析下列音節的構成成分。(華中師范大學2000、2004)

(1)[sku:l];(2)[iau];(3)[it];(4)[tie];(5)[xau];(6)[ie].

七、問答

1.語音具有哪些屬性?為什么說社會屬性是語音的本質屬性?(北京語言大學2009:語音有什么屬性,舉例說明。)

2.聲母、韻母的劃分與元音、輔音的劃分有何區別?(武漢大學2006)

3.比較音位和音素的異同。(華中師范大學2003:音位的性質。)

4.結合實例簡述歸納音位應該遵循的主要原則。(北京語言大學2000、2003:歸納音位的原則。//山東大學2007:劃分音位的原則。//武漢大學2007:談談你對音位理論中對立和互補的理解。)

5.什么是區別特征?漢語普通話中有哪些語音特征是區別特征?為什么?(中國人民大學2001)

6.音位的系統性表現在哪些方面?請以普通話為例說明。(中國人民大學2000。//北京語言大學2003:以北京話中擦音和塞擦音的分布為例分析語音系統的特點。)

7.舉例說明漢語音位系統中的不平行、不對稱現象,并分析其出現的原因。(華中科技大學2002)

8.舉例說明非音質音位的類型。(蘇州大學2002)

9.北京話ɡ、k、h與j、q、x是否一定要分立為6個音位?為什么?(首都師范大學2002)

10.六個音素[p]、[p?]、[t]、[t?]、[k]、[k?]在漢語中是幾個音位,在英語中是幾個音位?為什么?(中山大學2006)

11.為什么“迂(ü)”與j、q、x拼合時兩點省略,而與n、l拼合時卻不省略?(復旦大學2005)

12.漢語普通話中,“機”、“姿”、“知”的韻母分別是[i]、[?]、[?]三個元音構成的。關于這三個元音的音位分合問題,學術界有以下兩種不同的意見:

(1)應合并在同一音位里。

(2)應歸并為兩個音位,[i]為一個,[?]、[?]為另一個。

上述兩種意見都有一定的道理。請對其立論根據分別做出分析。

(中國人民大學2002。//中山大學2005:漢語中的i代表哪些不同的音素?漢語拼音為什么可以用一個字母表示?你認為這幾個音素分成幾個音位好?為什么?//北京語言大學2007:有人整理北京話的語音系統時,將“梯、資、知”中的元音歸入一個音位,有的歸入兩個,有的歸入三個,是否有道理?為什么?)

13.就普通話韻母er;]的音位歸屬,談談你的看法。(首都師范大學2001)

14.北京話“接、切、些、耶”等字的韻母在《漢語拼音方案》中為什么寫成ie而不寫成iê?(首都師范大學2002)

15.舉例說明漢語音位組合的情況。(中國人民大學2004)

16.一種語言音節結構簡單還是復雜取決于哪些因素?(中國人民大學2006:分析一種語言的音節結構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請結合普通話談談。)

17.舉例說明常見的語流音變現象。(蘇州大學2001、中國人民大學2003。//南京師范大學2011:什么是語流音變?常見的語流音變有哪幾種?請用漢語實例具體說明。//華南師范大學2013:普通話中的語流音變現象有哪些情況?舉例說明。)

18.舉例說明自由音變和不自由音變。(中國人民大學2005)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音高:聲音的高低,取決于發音體振動的頻率。

2.音強:聲音的強弱,取決于振幅。

3.音長:聲音的長短,取決于發音體振動持續的時間。

4.音質:聲音的品質、特色,取決于發音體振動的音波形式。又叫“音色”。

5.音素:從音質的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的語音單位。

6.國際音標:國際語音協會(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于1888年8月制訂公布的一套記音符號。英文名稱是“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簡稱IPA。隔幾年修訂一次。這套音標是根據“一個音素只用一個符號代表,一個符號只代表一個音素”的原則制定的,記音精確。

7.元音:發音時氣流沒有阻礙的音素。

8.基本元音:在生理發音和物理音響上均有明顯個性,足以相互區別,在分析、描寫元音音值時能夠作為基準而與其他元音對比的一些元音,有8個:[i]、[e]、[?]、[a]、[ɑ]、[?]、[o]、[u]。又叫“標準元音”、“正則元音”。

9.半元音:發音介于元音和輔音之間,摩擦輕微,甚或沒有摩擦的音,如[j]、[w]。

10.鼻化元音:發音時鼻腔同時共鳴的元音,又叫口鼻元音。如蘭州話“門”讀[m?~],[?~]就是鼻化元音。

11.輔音:發音時氣流受到不同程度阻礙的音素。

12.清音:發音時聲帶不顫動不帶音的輔音。

13.濁音:發音時聲帶顫動帶音的輔音。

14.音位:在一種語言(或方言)系統里具有辨義功能(或說“能夠區別意義或詞的語音形式”)的最小的語音單位。

15.音質音位:以音素為材料,由音質構成的音位叫音質音位。由于音素發音需要占用一定的時段,所以又叫音段音位。

16.非音質音位:由起辨義作用的音高、音強、音長構成的音位叫非音質音位。由于它們在發音時附加在音素(或音素組合)之上,不單獨占用時段,所以又叫超音段音位。

17.音位變體:構成同一音位的若干個語音變異形式。

18.區別特征:音位之間借以互相區別的發音特征。也可指音素之間的區別特征。

19.互補分布:美國描寫語言學用語。若干個語言成分的變體不能在同一語言環境中出現,即處于互補分布。在音位分析中,處于互補分布的幾個音素或其他語音形式可以(而非必須)歸納為一個音位。

20.音節:語音中最小的結構單位,也是聽覺上能夠自然辨別出來的最小的語音單位。

21.語流音變:語流中一個音由于受到前音、后音或者說話的快慢、高低、強弱等因素的影響而在發音上產生的某種變化。常見的語流音變現象有同化、異化、弱化、脫落、增音等。

22.元音和諧:主要見于阿爾泰語系和芬蘭—烏戈爾語族諸語言等。這些語言中同一個詞內的元音需要屬于同一類別,詞綴(或詞尾)的元音需要跟詞根(或詞干)的元音在類別上保持一致。這是一種特殊的同化現象。

二、術語比較

1.基音/陪音:發音體的振動一般都是復合振動,其中頻率最慢的振動所產生的音就是基音,其他頻率的振動所產生的音是陪音。樂音的陪音頻率是基音的整倍數。

2.基頻/共振峰:發音體振動時產生基音的頻率叫基頻,用F0表示;語音復合波中由于共鳴作用而能量較強的頻率成分叫共振峰。基頻決定整個音的音高,共振峰決定整個音的音質。

3.音素/音位:音素是從音質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的語音單位;音位是在特定的語言系統中能夠區別意義或區別詞的語音形式的最小的語音單位。音素是具體的,音位是概括的。音素是自然語音單位,音位是功能語音單位。音位還包括不是由音素構成的音位,即非音質音位。

【編者按:詳見本章相關內容?!?/p>

4.重位/時位:重位是由音強構成的音位。音長也起一定作用,重音多較長。一般稱輕重音。時位是由音長構成的音位。一般稱長短音。

5.語流音變/歷史音變:前者是語音在語流中產生的變化;后者是語音在不同時期產生的變化。前者是共時音變,需要放在語音環境中考察;后者是歷時音變,需要聯系時間演變考察。語流音變如果形成固定的模式,也會發展成歷史音變。

6.同化/異化:兩種常見的語流音變現象。同化指語流中兩個鄰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個受到另一個的影響而變得跟它相同或相近。異化指語流中兩個鄰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個受到另一個的影響而變得不同或不相近。同化是為了順口,異化是為了避免拗口。

三、填空

1.音高 音強 音長 音質(音色)

2.聲調 語調 輕音 重音

3.音質

4.氣流是否受到阻礙

5.舌位前后 舌位高低 唇形圓展 舌面前、高、圓唇

6.發音部位 發音方法

7.阻礙方式 氣流強弱(送氣不送氣)聲帶是否顫動(清濁)

8.1888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IPA 符號和音素一一對應

9.音質音位 非音質音位 是否由音質(音素)構成

10.調位 重位 時位

11.音強 音長

12.[m]同化

四、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1.正確。j和q不同是因為前者是不送氣音,后者是送氣音,發音部位、清濁、阻礙方式都相同。送氣與否屬于發音方法。

2.錯誤。從音質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的語音單位是音素。音位是從辨義功能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的語音單位。

3.錯誤。發音方法不同,只能說明它們是不同的音素。至于能否構成不同的音位,還應該放在特定的語言系統中看它們是否具有區別詞的形式和意義的作用。如在[n]、[l]互混的方言中,它們屬于同一個音位。

4.正確。音位要放在特定的語言系統中來歸納,不能跨系統歸納。英語/p/音位有[p]、[p?]兩個變體,漢語普通話/p/音位有[p]、[b]兩個變體。英語/p/音位和漢語普通話/p/音位,系統不同,變體不同,所以不對等。

5.錯誤。音位的條件變體處于互補狀態中,自由變體處于互混狀態中。

6.錯誤。區別特征是音位(或音素)借以互相區別的語音特征,是通過對比分析得出來的,如“清/濁”、“送氣/不送氣”等,不能說它們是最小的語音單位。最小的語音單位應該是音素或音位。

7.錯誤。zh和nɡ都是書寫問題,都是用兩個字母來記錄一個音素。普通話中沒有復輔音。

8.錯誤。聲調是語言中具有區別意義作用的音節的高低升降的變化,沒有區別意義作用的,不叫聲調。英語的音節也有高低升降的變化,但不能說英語有聲調。

五、用國際音標注音

1.[k][ts?][?][x][y][?][?]

2.[tφi?][mi?n][t??][?y?][p?ɑu][lan][k?][ts??][y?n]

3.[pei214 ][t?i?55 ][t?][s?51 ][x?35 ][y?n51 ],[??51 ][t?u?55 ][kuo35 ][pei214 ][fɑ?55 ][min35 ][t?y55 ][t?][tai51 ][piɑu214 ].[li214 ][mi?n51 ][iou214 ][?u51 ],[iou214 ][ts?ɑu214 ],[iou214 ][t?in55 ][y35 ],[iou214 ][lɑ?214 ][lɑ?214 ][t?][t?i?n55 ][k?u?55 ],[i55 ][t?iA55 ][??n35 ][???55 ][xuo35 ][tsai51 ][t??i35 ][t?u?55 ],[in214 ][??n214 ][t??i?n55 ][ku?55 ],[tsuei55 ][pei55 ][iou214 ][?y51 ],[t??i35 ][l?51 ][?u?35 ][?u?35 ].

4.[t?A55 ][kei214 ][uo214 ][k?55 ][k?][mai214 ][l?][i55 ][k?51 ][mi?n51 ][pɑu55 ].

“給”變為陽平[kei35];“我”可變為輕聲[uo];第二個“哥”變為[ɡ?];“買”變為半上[mai211];“一”變為陽平[i35];“個”可變為輕聲[ɡ?];“面”韻尾[n]受后面的[p]同化變為[m]。

六、分析

2.(1)[?],(thing);(2)[ts],(“在”的聲母);(3)[?],(“西”的聲母);(4)[t??],(“吃”的聲母);(5)[b],(bed);(6)[v],(five)。

3.(1)[o];(2)[e];(3)[a];(4)[u];(5)[y];(6)[i].

4.(1)[y],圓唇元音,其余為不圓唇元音。(2)[?],前元音,其余為后元音。(3)[h],喉音,其余為舌面后音?;騕ɡ],濁輔音,其余為清輔音。(4)[s],擦音,其余為塞音。(5)[l],邊音,其余為鼻音。

5.

【編者按:舌位前后和唇形圓展兩個角度,這6個元音都是二元對立的,即“-前”就一定是后,“-圓唇”就一定是不圓唇。但舌位高低是多值的,這6個元音有“高、半高、半低、低”四種情況,我們分別用1、2、3、4表示。還有一種比較復雜的辦法,把“高、半高、半低、低”都作為區別特征,符合的打“+”號,不符合的打“-”號,但這種方法不太經濟?!?/p>

6.[a]:出現在韻尾[-i]或[-n]之前,而沒有韻頭或韻頭為[u];[A]:單獨出現,或作為韻腹而不帶韻尾;[ɑ]:出現在韻尾[-u]或[-?]之前;[?](或記作[?]):出現在韻頭[i-]和韻尾[-n]、韻頭[y-]和韻尾[-n]之間;[?]:出現在兒化韻或某些輕聲音節之中。

7.(1)屬于不同的音位,因為對立,如“米”[mi214]/“母”[mu214]。

(2)同一個音位的不同變體,處于互補分布,如“派”[p?ai51]/“胖”[p?ɑ?51]。

(3)屬于不同的音位,因為對立,如“刀”[tɑu55]/“掏”[t?ɑu55]。

(4)屬于不同的音位,因為對立,如“米”[mi214]/“你”[ni214]。

(5)同一個音位的不同變體,處于互補分布,如“爸爸”[pA51b?],[b]處在輕聲音節之中。

8.(1)[s],起音;[k],過渡音;[u:],領音;[l],收音。

(2)[i],起音;[a],領音;[u],收音。

(3)[i],領音;[t],收音。

(4)[t],起音;[i],過渡音;[e],領音。

(5)[x],起音;[a],領音;[u],收音。

(6)[i],起音;[e],領音。

七、問答

1.語音具有生理屬性、物理屬性、心理屬性和社會屬性,其中,社會屬性是語音的本質屬性。這是因為:

(1)音、義之間的關系是由社會約定俗成的。

(2)語音系統具有差異性,帶有民族特點和地方特色。

(3)同一個音在不同的語音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4)不同的語音系統發展變化不同。

【編者按:詳見本章相關內容?!?/p>

2.(1)劃分的角度不同。聲母、韻母的劃分是基于漢語傳統上對音節結構分析的角度,處于音節開頭的輔音叫聲母,聲母后面的部分叫韻母;元音、輔音的劃分是基于國際上對音素音質分析的角度,發音時氣流不受阻的音素叫元音,發音時氣流受阻的音素叫輔音。

(2)適用的語言不同。聲母、韻母的劃分只適用于漢語或漢藏語系的語言,元音、輔音的劃分適用于任何語言。

(3)兩者的范圍不同。聲母不等于輔音。就普通話而言,零聲母表示沒有聲母;不是輔音;輔音[?]不能充當聲母。韻母也不等于元音。韻母可以是單元音,如ɑ、o、e等,也可以是復元音,如ɑi、uɑi等,還可以是元音和輔音的組合,如ɑn、iɑn等。

3.(1)音位是一種語言或方言系統中具有辨義功能(或說“能夠區別意義和詞的語音形式”)的最小的語音單位;音素是從音質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的語音單位。

(2)相同點:都是最小的語音單位。

(3)不同點:①單位的性質不同;②劃分的角度不同;③劃分的范圍不同;④構成的材料不同。

【編者按:詳見本章相關內容?!?/p>

4.歸納音位的主要原則有:①同系統原則。歸納音位要放在特定的語言系統中,這是前提條件。比如,歸納漢語普通話的音位就不能跟上海話混在一起。②對立原則。在相同的語音環境中,如果一個音被另一個替換之后會引起意義上的差別或區別詞的語音形式,就是對立,必須分成不同的音位。如普通話[nan35 ](“男”)和[lan35 ](“藍”)意義不同,聲母必須分成/n/、/l/兩個音位。③互補原則。如果幾個音處于互補分布,可以合并成一個音位。如普通話中[a]、[A]、[ɑ]、[?](或記作[?])的出現是互補的,就合并為一個/a/音位。④互混原則。如果兩個音在相同的語音環境中可以互相替換而不會引起意義上的差別,那么它們就是互混分布,可以合并為一個音位。如[n]、[l]在有些方言中是互混的,可以合并為一個音位。⑤相似原則。處于互補或互混分布的幾個音,最好在發音特征上相似,才好合并。否則,人們不容易接受。如普通話的[k][k?][x]和[t?][t??][?],相對的兩個出現的環境是互補的,而且后組跟前組有淵源關系,理論上可以合并為一組,但現在一般分為兩套,原因是音感差別太大。

另外,在歸納音位系統時,還要兼顧同源(歷史來源是否相同)、簡潔、勻稱等附加原則。

5.區別特征是音素或音位之間借以互相區別的發音特征。狹義的區別特征只指音位的區別特征。

區別特征既可以從物理音響上進行分析,也可以從生理發音上進行分析。由于發音特征比較容易體會和把握,一般從發音上分析。

(1)輔音上,從發音部位(如/p/與/k/)、送氣/不送氣(如/p/與/p?/)、清/濁(如/?/與/?/)、阻礙方式(如/n/與/l/)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因為這些方面不同,會造成不同的輔音音位,如括號中的例子。

(2)元音上,從發音部位是舌面還是舌尖(如/i/與/?/)、舌位前后(如/y/與/u/)、舌位高低(如/u/與/o/)、圓唇不圓唇(如/y/與/i/)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因為這些方面不同,會造成不同的元音音位,如括號中的例子。

(3)聲調上,從高低(如陰、陽平與上聲)、平曲(如陰平與上聲)、升降(如陽平與去聲)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因為它們可以造成不同的調位。當然,調位區別特征的對立不是單一的。

6.(1)音位的系統性既表現在聚合關系上,也表現在組合關系上。

(2)由于音位之間的聚合關系,形成一個個聚合群。有的是雙向的聚合,有的是單向的聚合。聚合群之間呈現平行對稱的特點。如普通話輔音音位:

橫行與橫行平行對稱,豎行與豎行平行對稱。平行對稱性是音位系統性的重要表現。

(3)音位的系統性還表現在組合關系上。同聚合群的音位組合特點基本相同。如普通話:

7.(1)/f/,只與/x/、/?/、/s/、/?/構成清擦音的單向聚合群,沒有同部位的塞音或塞擦音。原因在于語音演變的不平衡性。據清人錢大昕考證,上古漢語沒有唇齒輔音聲母。到中古,分化出一套唇齒輔音聲母“非、敷、奉、微”。由于語音的演變,這組唇齒音中“非、敷、奉”演化合并為一個[f],“微”演變為零聲母?,F代的[f],既可以看作中古唇齒組聲母的保留,也可以看作語音演變的先鋒。

(2)/l/,只與/t/、/t?/、/n/構成舌尖中單向聚合群,沒有其他部位的邊音,這是語音系統不平衡、不對稱的又一例證。

(3)/?/,只與/t?/、/t??/、/?/構成舌尖后單向聚合群,沒有其他部位的濁擦音。這個音來源于中古漢語的“日、禪”等母。就現代漢語來說,這種不對稱跟對這個音位的處理有關。有人認為,[?]應為無擦通音[?],如林燾、王理嘉《語音學教程》描寫為“卷舌濁通音”,這樣就跟其他部位的通音如[j]、[w]、[?]、[?]等構成了“濁通音”聚合群。只是這些通音在普通話中不是音位。

(4)/m/、/n/、/?/在組合上存在不對稱性。漢語普通話中,/m/只能充當聲母,/?/只能充當韻尾,/n/兩者皆可,這是語言演變的結果。中古漢語中,三個音都既可以充當聲母,也可以充當韻尾,后來出現了不同的變化。在今天的有些漢語方言里,仍然保留著中古的用法。

音位系統中的不平行、不對稱現象,即所謂的“例外”,在語音史的研究中有重要價值,是觀察語音演變很好的窗口。

8.由起辨義作用的音高、音強、音長構成的音位叫非音質音位。主要有:①調位;②重位;③時位。

【編者按:詳見本章相關內容。】

9.ɡ、k、h組與j、q、x組出現的條件是互補的,前組只拼開、合兩呼,后組只拼齊、撮兩呼,而且兩組有歷史淵源關系,j、q、x組的一部分是從ɡ、k、h組發展出來的。根據互補原則和同源原則,理論上兩組完全可以合并為一組。但《漢語拼音方案》和現代漢語教材一般都分為兩套,原因是兩組音感差別太大,心理上不容易趨同,不符合語音相似原則,所以分開。因此,分合的取舍取決于依據和目的。

10.這六個音素在漢語普通話中是六個音位,在英語中是三個音位。

音位是特定的語言(或方言)系統中能區別意義(或詞的語音形式)的最小的語音單位。歸納音位應遵循同系統、對立、互補、互混、相似五個基本原則。在做到同系統的前提下,如果幾個音素對立就要分成不同的音位,如果幾個音素呈互補或互混分布,在音感上又相似,就可以合并成一個音位。

具體到題中的幾個音素,在普通話中是互相對立的,替換之后會改變意義,如bàn([p]半)、pàn([p?]盼)、dàn([t]但)、tàn([t?]嘆)、ɡàn([k]干)、kàn([k?]看)。而在英語中,[p]和[p?],[t]和[t?],[k]和[k?],每組不對立,呈互補分布,如speak/peak,stop/top,skill/kill,加上音感又比較相似,所以可以合并為三個音位。

11.《漢語拼音方案》規定:jü、qü、xü這樣的音節可以省寫為ju、qu、xu。原因是u不能跟j、q、x相拼,所以省略后不會混淆。而n、l兩個聲母,既可以跟ü相拼,也可以跟u相拼,也就是在這個位置上是對立的,必須區分開,否則就會引起混亂。如nǚ(女),如果省寫為nǔ(努),意思就變了。

12.實際上,有三種意見,分成三個音位的,如黃伯榮、廖序東的《現代漢語》;合成一個音位的,如《漢語拼音方案》,用一個字母i代表;當然也有主張分成兩個音位的。下面只討論題中提到的兩種觀點。

合并成一個音位有它的道理。[i]、[?]、[?]的出現是互補的,[?]出現在[ts]、[ts?]、[s]后,[?]出現在[t?]、[t??]、[?]、[?]后,[i]出現在其他環境中;而且有歷史淵源關系,“十三轍”歸在同一轍“一七轍”里。根據互補、同源和簡明等原則,可以合并成一個音位。

歸并成兩個音位也有它的道理。盡管三個音是互補的,但以今音為據,[?]、[?]發音特征更相似,都是舌尖、高、不圓唇元音?!吨腥A新韻》歸納的“十八韻”里,[?]、[?]歸為“支”韻,[i]歸為“齊”韻,符合今人的語感。在現代漢語里,[?]、[?]已經不能跟[i]押韻了,而[?]和[?]可以互押。根據語音相似原則和互補原則,可以歸并成/i/和/?/(或/?/)兩個音位。

13.主要有兩種處理方案,一種以《漢語拼音方案》為代表,將它分解為央元音e[?]和卷舌動作-r兩個成分。從音位角度來看,《漢語拼音方案》不把er處理為一個獨立的音位,而是看成音位的組合,因為e和r在《漢語拼音方案》中分屬/e/和/r/兩個不同的音位,前者包括[?]、[?]、[e]、[?]4個變體,后者包括聲母[?]和卷舌動作-r兩個變體。這樣處理的好處是簡化了音系,元音音位系統中不必出現特殊的卷舌元音,復雜多變的“兒”化韻都一律用在韻母后面加-r的方式表示,便于學習和運用;不足是忽略了er的整體音值,er的音值既不是央元音[?]和卷舌動作-r的簡單加合,也不同于“兒”化韻,帶有整合性。

另一種處理方案以黃伯榮、廖序東的《現代漢語》等高?,F代漢語教材為代表,將er處理為一個獨立的音位。好處是注意到了er音值的整體性,不足是未能對“兒”化韻作統一處理。

14.《漢語拼音方案》的一個字母e,實際代表了北京話的[?]、[?]、[e]、[?]四個音素。它們出現的條件分別是:

[?]:單念,或在非輕聲音節中充當韻母,如“鵝”[?]、“歌”[k?]。

[?]:在鼻韻尾[-n]、[-?]之前,或在輕聲音節中充當韻母,如“很”[x?n]、“衡”[x??]、“的”[t?]。

[e]:在韻尾[-i]之前,如“被”[pei]。

[?]:單念,或在韻頭[i-]、[y-]之后,如“欸”[?]、“接”[t?i?]、“月”[y?]。

上面四種情況只有單念時對立,其余條件下是互補的。根據音位歸納的對立原則(要分)和互補原則(可合),可以歸納為兩個音位:/?/(包括[?]、[?]、[e]三個變體)和/?/(包括[?]一個變體)?!稘h語拼音方案》用“e”代表/?/音位,用ê代表/?/音位(只在“韻母ㄝ單用的時候寫成ê”,在i、ü后仍寫作e)。可見,除了單獨成音節的時候要寫成ê之外,其他情況都用字母e代表,盡管不太精確,卻很簡明、實用。

再看題目中的問題。北京話的ie按理寫成iê更準確,但《漢語拼音方案》沒有這樣處理,根據就是這種條件下e只能讀成[?],不會混讀成[?]、[?]或[e]?!稘h語拼音方案》是注音工具,要簡明,方便學習、使用和輸入,這是跟音標不同的地方。

15.音位組合的情況,漢語方言與普通話有所不同。下面以普通話為例:

(1)輔音音位不能組合,即沒有復輔音。一般認為,上古漢語有復輔音,但普通話沒有。

(2)元音音位可以組合,存在二合復元音、三合復元音,如ɑi、ou、uɑi、iou。

(3)元音音位可以跟輔音音位組合,但有較多限制,如j、q、x不能拼開、合二呼,ɡ、k、h不能拼齊、撮二呼;b、p、m、f除u外,不能跟其他合口呼韻母相拼;f不能拼齊、撮二呼等。

(4)單個音位在組合時的位置不自由。例如,除鼻音n、[?]外,輔音不能放在音節末尾;[?]不能放在元音前面等。普通話元、輔音組合只有V、VV、VVV、VC、VVC、CV、CVV、CVVV、CVC、CVVC這10種情況。即使是復元音,組合也不是自由的,韻頭只能是[i]、[u]、[y],韻尾只能是[i]、[u](o),沒有oɑ、ɑui或像英語[??]、[i?]這樣的組合。

總起來看,普通話的音位組合限制較多,音節結構相對簡單,音節界限比較分明。

16.(1)音節內部同類音素是否連用。有復元音和復輔音的語言,音節結構比沒有的復雜。

(2)輔音是否用于音節收尾。輔音可以用于收尾的語言,音節結構比不能的復雜。

(3)單個音素的位置是否自由。單個音素的位置相對自由的語言,音節結構比不自由的復雜。

【編者按:詳見本章相關內容?!?/p>

17.語流音變是語流中的一個音由于受到前音、后音或者說話的快慢、高低、強弱等因素的影響而在發音上產生的某種變化。主要有:①同化;②異化;③弱化;④脫落;⑤增音。

【編者按:詳見本章相關內容?!?/p>

普通話的語流音變現象經常提到的有:①變調;②輕聲;③兒化;④語氣詞“啊”的音變。

【編者按:詳見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四版,上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2~89.】

18.(1)語音變化既可以從共時和歷時的角度觀察,也可以從是否受條件制約的角度觀察。前者分為語流音變和歷史音變,后者分為自由音變和不自由音變(或稱“條件音變”)。

(2)自由音變可以出現在語流音變之中。例如,普通話“價錢”的“錢”輕重兩可(《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6版,2012),并不影響理解;西南官話區的很多人口語中[n]、[l]不分,并不影響交際。自由音變也可以出現在歷史音變之中。中古四聲中的清聲母入聲字散歸今天普通話的陰、陽、上、去四聲,有些很難總結出規律,可以看作自由音變。

(3)不自由音變可以出現在語流音變之中。例如,普通話的上聲變調,兩個上聲相連,第一個上聲變為陽平,受條件制約,只能如此變化;英語s-后是送氣音要變成不送氣音,如stop中的[t],也受條件制約。不自由音變也可以出現在歷史音變之中。如漢語從中古的見組和精組聲母中產生出j、q、x,就受韻母等呼的制約,這兩組聲母只有跟細音拼合時才發展出j、q、x;從中古漢語到現代漢語存在濁音清化規律,即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10個全濁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聲母“并、奉、定、澄、從、邪、床、禪、群、匣”全部變為同部位的清音,其中全濁的塞音和塞擦音是變為送氣清音還是不送氣清音,受聲調平仄制約,平聲的變為送氣的,仄聲的變為不送氣的,即“平送仄不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新乡市| 黄山市| 临邑县| 栾川县| 焉耆| 武胜县| 临澧县| 唐河县| 南开区| 茶陵县| 蒲江县| 太湖县| 师宗县| 南靖县| 萨迦县| 河北省| 南涧| 玉龙| 济宁市| 荆州市| 洪雅县| 巢湖市| 梓潼县| 乐安县| 故城县| 隆德县| 金乡县| 霍山县| 饶河县| 车险| 民和| 伊宁县| 堆龙德庆县| 通化县| 汕尾市| 吴桥县| 金门县| 大石桥市| 虹口区| 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