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綜論

第一節 古有復輔音聲母說概述

首先要說明本書討論的上古音聲母的時代具體限定在《詩經》時代至東漢以前[1]。遠古漢語乃至原始漢語的音韻問題本書不討論,東漢末年以后的音韻問題也不予討論。構擬上古音聲母的主要材料是形聲字,但是利用漢字的“諧聲原則”去分析漢字讀音的聲母,往往會遇到非常麻煩的問題,因為漢字的諧聲情況遠比我們想象的復雜。李方桂《中國上古音聲母問題》[2]說:“研究上古音的聲母一定要根據中國諧聲字的系統來看,中國的諧聲字有很多很復雜的東西,有些現象現在也沒有辦法可以解釋。”本書要實證性地討論漢字的形聲結構中的若干重要的現象[3],指出上古音聲母研究中應該注意的若干問題,辨析一般音韻學家們的論著中所出現的一些錯誤,并對音韻學上的某些問題作出自己的論述。

從高本漢以來,有相當多的研究上古音聲母的學者主張上古音有復輔音聲母[4]。他們列舉出了一系列材料用于構擬復輔音聲母,認為只有用構擬復輔音的方法才能有效地解釋漢字中的一些復雜的諧聲現象。現將主張古有復輔音聲母的學者的意見大致綜述如下:

高本漢主要利用諧聲字材料構擬了十九種復輔音聲母,如gl、kl、sl、xl、bl、pl、xm、sn等。本書將會對其主要依據的材料予以辨析,論證那些材料不能支持復輔音聲母的構擬。

林語堂較早地發表了《古有復輔音說》[5]一文,從聯綿字、異文、諧聲字的角度論證古有復輔音聲母。該文有一個明顯的出發點就是利用了西方語言學的方法,但是西方語言學并不完全適應漢語的性質。由于林語堂的文章影響很大,我們在后面的論述中有時會提到他的文章,將對他文章中的材料予以較為詳細的辯駁。

陳獨秀《中國古代語音有復聲母說》[6]主要根據諧聲字、聯綿字、聲訓和對音材料來論證古漢語有復輔音聲母,最后說:“篤守成說者,或目復輔音之說為怪誕不經,余則以為此說乃追求中國原始語音新途徑之一,其前途雖猶待芟夷開辟,而比之舊說語意含糊,無發音學根據之任意通轉,不失為踏實可尋之途徑也。”其他學者類似的說法很多,提倡古有復輔音的主要論文大致收入了趙秉璇、竺家寧編的《古漢語復聲母論文集》[7]。《古漢語復聲母論文集》的末尾附錄有研究復輔音的論著目錄,收羅較為詳備,我們這里不再一一陳述。[8]

羅常培等《普通語音學綱要》說:“現代漢語的方言里,我們還沒有發現過上面這一類的復輔音。”[9]但是羅常培對被高本漢、林語堂、陳獨秀等人認為是復輔音表現的材料基本上是認可的,該書第122~123頁傾向于承認古漢語有復輔音的說法。類似的不十分確定的意見也見于陸志韋《陸志韋語言學著作集(一)》“上古聲母總論”一節,其文稱:“上古有復輔音。其詳不得而知,可是能用kl、ngl、t‘l、sl、pl(ml)當代表音。漢朝以后全失去。”[10]陸志韋也是面對一些諧聲材料不知該如何處理,只好乞靈于復輔音來解釋[11]

楊劍橋《漢語現代音韻學》第八章“上古漢語的復輔音聲母”說:“我們認為,根據目前的研究,上古漢語確實存在著復輔音聲母,這至少有以下十二種證據。”[12]楊劍橋說的十二種證據是諧聲字、聲訓、讀若、反切、重文、異讀、音注、異文、方言、聯綿詞、古文字、親屬語言。他總結說:“由此可見,上古漢語復輔音聲母的存在實在是無可懷疑的事實。唐蘭曾經用‘聲母的轉讀’來解釋以上一些現象,但是如果‘聲母的轉讀’數量如此之多,范圍如此之廣,則上古漢語還能有‘聲母’存在嗎?顯然‘聲母轉讀說’是不能令人首肯的,這種駁論是不能成立的。”[13]根據我們的研究,楊劍橋排比的十二種證據沒有一種可以證明上古漢語必然有復輔音聲母,我們將對他說的一些主要證據作考證性的辯駁,指出為什么與復輔音無關。

美國學者羅杰瑞在《漢語概說》中甚至說:“這樣一推理,高本漢作出了一個最重要的發現,即中古音雖只有單輔音聲母,而上古音則有復輔音聲母。現在誰也不懷疑上古音有復輔音聲母,而如何確切構擬,卻仍有爭議。”[14]邵榮芬先生《欣欣向榮的漢語音韻學》[15]也提到:“關于上古漢語復輔音聲母的問題雖然早就被提出來了,但在國內引起爭論是從高本漢的學說發表以后開始的。起初持反對或懷疑態度的人比較多。后來,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漢語方言研究以及同系屬語言的比較研究逐漸展開,相信上古有復聲母的人日漸多起來。從1980年到現在發表的有關復聲母的論文,反對上古有復聲母的只有一篇,而同意上古有復聲母的不下二十篇。說明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也有明顯走向一致的趨勢。”鄭張尚芳先生在《上古音研究十年回顧與展望(二)》[16]一文中說:“雖然還有少數人懷疑,但古漢語存在復輔音聲母也已成了共識,即使持否定態度而影響很大的王力氏,在《同源字典》中也說‘黑’的古音可能是mx?k,故與‘墨m?k同源’(第253頁)。問題是要弄清復聲母有哪些成分、結構規則及演變條例,高xm、王mx、李hm、張mh,到底應取哪一形式為是,也應有定著。”[17]他的《上古音系》[18]第76頁“復聲母問題”根據漢藏語系中的其他語言的聲母情況,認為上古漢語一定會有復聲母,他說:“既然同為漢藏語系的藏緬、侗臺、苗瑤各語族都是復聲母豐富的語言,唯獨漢語例外沒有復聲母是說不過去的,不然漢語就成了與其他兄弟語言都不一樣的怪胎了。觀察時代較早的藏文、緬文、傣文、泰文,書面拼式中保留的復聲母今讀常常單聲母化,說明這些語言都經歷了或正在經歷復聲母簡化的過程。因此認為漢語上古階段有復聲母,以后才單聲母化,該是合理的推測;漢語應是整個漢藏語言復聲母簡化過程中發展較快、完成較早的一個模式。”鄭張先生的這段論述包含了兩個問題:如果古漢語本來有復聲母,后來較早地簡化為單聲母,那么具體早到什么時代呢?為什么會在那個時代發生復輔音聲母單輔音化呢?上古漢語與古藏語、古緬語之間有關系詞,這是事實。但是這些關系詞到底是同源詞還是借詞,很多時候非常不容易確定,而且其時代層次也必須認真研究。另外,上古漢語也有復雜的方言,古漢語與古藏緬語之間的借詞往往是在古方言中發生,古方言的借詞中常常會有一些特殊的音變。我們在利用所謂的漢藏語系來研究漢語上古音的時候,對所用的材料一定要經過嚴格鑒別。

臺灣學者竺家寧有一本頗有分量的專書《古漢語復聲母研究》[19],專門系統研究古漢語的復輔音問題,所用的材料主要是諧聲字。竺家寧也力主古漢語有復輔音聲母。

雖然上面引述的羅杰瑞的話表明上古音有復輔音聲母的觀點影響很大,但是事實上并非像羅杰瑞所宣稱的“誰也不懷疑上古音有復輔音聲母”。本書的研究工作就是要對被學者們用來證明復輔音的材料進行較大規模的辨析和考證,我們的研究將表明用來證明復輔音的材料其實是不可靠的,這些材料根本不能反映上古音有復輔音聲母。高本漢以來主張有復輔音的音韻學者對漢字的諧聲結構做了過分簡單的處理,未能理解漢字的形聲結構中所蘊含的異常豐富復雜的情況,以及其他方面的問題。學者們認為只能用復聲母來解釋的現象,經過仔細的辨析之后,我們認為其實可以用單輔音聲母來解釋。

我曾試圖對主張古有復聲母的學者的意見進行理論上的概括和總結,為此仔細閱讀了關于復聲母的著作,結果失望地發現學者們并沒有能夠從理論上予以詳細的闡釋。他們主張古有復聲母的各種根據可以大致分類歸納如下:

(1)在古漢語自身的材料中,有許多的諧聲字、聲訓、讀若、反切、重文、異讀、古代音注、異文、方言、聯綿詞等材料可以反映古漢語曾經有過復聲母。

(2)從漢藏語系的角度出發,認為既然漢語與藏緬語系諸語言是親屬語言,有發生學上的關系,也就是漢語與藏緬語在原始時代是同出一源。而無論現代藏語,還是古代公元7世紀以來的古藏文都有復聲母,在與漢語有親屬關系的緬甸語、泰語等語言中也有復聲母,那么作為同系語言的漢語上古音也應該有過復聲母。學者們在構擬古漢語的復聲母的時候,往往利用相當多的民族語言的材料,主要有兩個角度:一個是語言類型學,另一個是他們認定的同源詞。

(3)現代漢語方言中沒有發現復聲母現象,那是因為上古漢語經過了數千年的演變。學者不能以今律古,根據今天的方言中沒有復聲母就說上古漢語沒有復聲母。

(4)他們認為自己是音韻學上的審音派,最精于音理。在他們眼中,清代小學家們講古音通轉很多時候是沒有道理的,他們常常批評清儒說的“一聲之轉”是“無所不通,無所不轉”。只有采用復聲母的觀點,才能避免“無所不通,無所不轉”,才合于音理。

(5)他們還常常利用語言類型學的觀點為復聲母辯護,認為在印歐語中有復聲母是很普遍的。古漢語也是人類的一種語言,應該合于語言的通則,在上古或遠古時期存在過復聲母。

(6)由于我國古代典籍浩繁,古文獻中常常保留了不少的古代外語的音譯詞。所以,他們還常常利用古漢語與古代外族語言之間的借詞的對音關系來構擬復聲母。對音材料是他們經常利用的一件武器。

以上六條是我對主張古有復聲母的學者的各種根據所作的概括。以上各種根據的性質和重要性互有不同,最重要的是漢語自身所擁有的大量的諧聲字材料。他們認為這些諧聲字的讀音與其聲符的讀音之間的關系很多時候不能用聲音通轉來解釋,而應該用構擬復聲母來解釋。因為聲母之間的通轉要有一定的條件,不符合這個條件就不能認為可以通轉。然而,聲母通轉的條件是什么呢?怎樣確定呢?是靠人為的假設,還是實事求是地從研究材料本身得出呢?本書將要對這個問題作出回答,我們的答案將立足于對古漢語各種材料自身的客觀的研究,我們的研究將表明語言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往往會背離人們的假設和想象,不是人為的理論所能涵蓋得了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南市| 梧州市| 楚雄市| 色达县| 鹤庆县| 柞水县| 车致| 阿拉善盟| 上杭县| 中山市| 云阳县| 沐川县| 定结县| 刚察县| 嘉义县| 望奎县| 边坝县| 台江县| 彭山县| 衡阳县| 潍坊市| 晋城| 句容市| 涞水县| 桃园市| 墨竹工卡县| 开平市| 灵丘县| 乌鲁木齐市| 江门市| 皮山县| 苗栗市| 莒南县| 宣汉县| 加查县| 靖江市| 丰顺县| 环江| 永春县| 永昌县| 翁牛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