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jié) 語境決定修辭語義表達

從內涵上說,語用環(huán)境是指影響和制約修辭語義表達和理解的一切可能因素的綜合體,簡稱為語境。從外延上說,語境包括上下文、前言后語、時間、地點、場合、境況、自然物、話題、事件、目的、情緒、對象、關系、體態(tài)、語體、風格、社會心理、時代環(huán)境、思維方式、民族習俗、風土人情、文化傳統(tǒng)、認知背景、修辭主體、思想內容等所有語言內的和語言外的、主觀的和客觀的因素,也就是語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四個世界的因素。換句話說,四個世界的所有因素都有可能有選擇性地構成某個具體的語境。只不過,要看對修辭語義的表達是否具有制約和影響作用。而這種制約和影響作用有些是可以為修辭主體認知到的,有些則未必能被認知得到。語境作為由各種要素所構成的綜合體,具備了生成和解釋功能、暗示和引導功能、創(chuàng)造和過濾功能、省略和補充功能、協(xié)調和轉化功能等,因此對修辭語義表達具有必然的制約與影響作用。比如隨著傳媒的不斷發(fā)展,商家對廣告用語的制作越來越用心,越來越要考慮受眾的解讀語境。例如以下家喻戶曉的廣告用語:

科技以人為本(諾基亞)

讓我們做得更好(飛利浦)

長城烽火,傳信萬里(西門子)

每一年,每一天,我們都在進步(聯(lián)想電腦)

榮事達,時代潮(榮事達電器)

永遠的綠色,永遠的秦池(秦池酒)

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的美菱(美菱冰箱)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澳柯瑪冰柜)

輕松爽潔,不緊繃(碧柔洗面奶)

中華永在我心中(中華牙膏)

補鈣新觀念,吸收是關鍵(龍牡壯骨沖劑)

播下幸福的種子,托起明天的太陽(種子酒)

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伊利雪糕)

我的眼里只有你(娃哈哈純凈水)

遠大,開創(chuàng)中央空調新紀元(遠大空調)

新春新意新鮮新趣,可喜可賀可口可樂(可口可樂)

真金不怕火煉(金正VCD)

福氣多多,滿意多多(福滿多方便面)

清清爽爽每一天(嬌爽衛(wèi)生護墊)

從更大到更好(長虹電器)

清涼舒爽,全家共享(六神沐浴露)

家有三洋,冬暖夏涼(三洋空調)

足及生活每一天(搜狐)

像這些廣告用法都給商家?guī)砹瞬诲e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應該說這些廣告文本的創(chuàng)制無論從表達角度看還是從接受角度看,都做到了恰到好處,都是很不錯的廣告用語。從語境角度看,這些廣告文本修辭語義的輸出與理解,都要靠受眾和商家擁有共同的語境條件,通過對相同語境條件的利用來創(chuàng)造并接受和理解廣告用語所蘊含的語義和情感。也就是說,語境對表達和理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受眾與傳播者之間沒有相同的語境,反而存在著差異,那么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對廣告用語的誤讀,這樣也就不會有很好的傳播效應。

語用環(huán)境作為由各種語境因素所構成的綜合體,對修辭語義表達具有必然的制約與影響作用。從語用環(huán)境角度來說,只有得到了一定語境條件的支持,才能夠順利進行修辭語義表達,從而創(chuàng)造相應的修辭話語,實現(xiàn)修辭語義表達的最終目標;從修辭主體角度來說,只有盡可能充分利用特定的語境條件,深入發(fā)掘語境的潛在功能,才能夠在修辭語義表達中獲取相應的修辭效果,達到一定的修辭預期,并實現(xiàn)對修辭話語的準確解讀。所以,語用環(huán)境支持和語用環(huán)境利用說到底是一回事,都突出了語境在修辭語義表達中的重要作用,只不過立足點不同而已。基于這種認識,以下主要從五個方面來綜合論述和求證修辭語義表達中語境條件的有力支持以及修辭主體對語境條件的主動利用。

一、語境決定了修辭語義表達行為的實現(xiàn)

用奧斯丁的言語行為理論來分析言語交際,修辭語義表達行為事實上也存在著言內行為、言外行為和言后行為。彭增安.語用·修辭·文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22.從語用學角度來看,言外行為其實就是說話人的一種交際意圖,包括表態(tài)類言外行為,如贊許、警告、恫嚇、威脅等;宣告類言外行為,如宣布、通知、通告、宣判等;指令類言外行為,如指示、請求、要求、建議、邀請、命令等;表達類言外行為,如祝賀、道歉、感謝、埋怨、疑問等;闡述類言外行為,如陳述、斷言、報道、說明、描繪等。從修辭學角度來看,比照語用學的上述界定,言外行為其實就是修辭主體的修辭動機通過修辭同義修辭手段載體所凸顯出來的潛在修辭功能轉化,包括表態(tài)功能,如贊許、警告、恫嚇、威脅等功能;宣告功能,如宣布、通知、通告、宣判等功能;指令功能,如指示、請求、要求、建議、邀請、命令等功能;表達功能,如祝賀、道歉、感謝、埋怨、疑問等功能;闡述功能,如陳述、斷言、報道、說明、描繪等功能。根據(jù)語境來調控修辭語義表達行為實際上就是在語境的幫助下,對既有修辭動機和修辭目的進行適宜的綜合平衡,在一定語境條件下落實修辭語義表達行為潛在修辭功能的顯性化,以實現(xiàn)修辭主體的修辭愿望。從這個意義上說,有什么樣的語境條件,便會有什么樣的修辭語義表達行為;有什么樣的修辭語義表達行為,便會有與之相匹配的語境條件,語境條件決定了修辭語義表達行為的實現(xiàn)。

修辭語義表達是在一定語境條件下的一種表達,是修辭主體出于一定的修辭目的而實施的修辭行為。按照學界給出的語境內涵,修辭目的本身就是語境的重要構成要素。所以,當修辭主體在特定的修辭目的驅動之下實施修辭語義表達行為時必然要考慮各種語境因素的綜合制約和影響作用,由此來決定或調控如何來實現(xiàn)修辭語義表達行為潛在修辭功能的顯性化。比如,修辭主體建構“那邊有汽車”這句修辭話語,由于語境條件的決定作用,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表現(xiàn)出的修辭主體的修辭動機是不同的,由此而凸顯的修辭功能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是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表達主體是為了提醒接受主體注意安全,那么這句話具有警告、提醒的功能;如果是在練車場上,表達主體是為了讓接受主體知道可以練車了,那么具有指令功能;如果是在練車場上,表達主體是為了告訴接受主體練車場上已經(jīng)有汽車了,那么具有告知功能;如果是在擁擠的馬路上,因為交通堵塞沒法通過,必須繞道行駛或停車等待,以表示歉意,那么具有道歉功能;如果是對提問的答復,則具有陳述應答的功能等等。顯然,以上這些不同修辭功能的凸顯都源自于各不相同的語境條件,不同的語境消解了建構這句修辭話語的修辭動機,影響了這句修辭話語所潛存的修辭功能,語境的動態(tài)性決定了修辭話語功能的多變性。如果不把修辭話語放在具體語境中,那么即使從理論上說功能是無限的,但實際的功能也是空靈的;如果把修辭話語置于具體語境中,那么由于語境的相對無限性,則必然會帶來功能的相對無限性。說到底,修辭主體實施修辭語義表達行為建構修辭話語,究竟完成了什么樣的言外行為,也就是達到了何種修辭目標以及實現(xiàn)了何種修辭功能,那要看是在何種語境中進行的,需要根據(jù)語境來作出判斷。

二、語境決定了修辭語義表達策略的選擇

我們可以把修辭語義表達策略分為動機性策略、載體性策略、功能性策略、領域性策略、條件性策略五種類型性策略及其多樣化的具體策略。在這些類型性策略中,條件性策略其實就是語境策略。這意思是說,語境既是修辭語義表達的必有條件,同時它自身也可以作為修辭語義表達的重要策略。

語境不僅決定實施何種修辭語義表達行為、建構何種修辭話語,而且還能夠決定修辭主體在實施修辭語義表達行為的過程中采用何種修辭策略。因為策略設計和選擇是否正確、是否優(yōu)化,直接影響著修辭效果的得體與否以及得體程度的高低,所以策略的合理設計和優(yōu)化選擇是修辭主體在實施修辭語義表達過程中的必然考量項。而策略的設計和選擇是技巧性的,需要修辭主體對相關語境條件進行充分的認知與慎重的把握,然后才能夠作出正確的決斷,因此策略的設計和選擇與語境條件的合理有效利用具有密切關系。離開語境奢談所謂的策略設計和選擇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在一定語境中設計并選擇適宜的策略才有實際的作用。無論是什么樣的策略類型及其下位的具體策略,只有運用到具體語境中的時候其“策略”性能才會被激活,才會發(fā)揮積極的作用;也只有在具體語境中,才能對策略作出合理的取舍。在購買車票、商場購物、演講辯論、涉外談判、會晤外賓、接待客人、課堂教學、飯后聊天、商貿往來、文學創(chuàng)作、公文擬制、新聞傳播、科學研究等不同的交際領域或場合,策略的設計、選擇和利用是不同的。所以,某種策略的設計和選擇并不是永恒不變的,而是要根據(jù)語境的變化作出適宜的調控。語境條件的變化,可能會帶來策略的改變,但究竟要不要改變或調整,最終還是要看是不是和相應的語境相適應。能夠適應,則不必調整,因為此時的策略并不過時,其作用照樣能夠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不能適應,則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因為只有作出相應的調整,才能順應語境的需要,滿足修辭主體對策略的不同期待。比如:

靳開來擦了擦發(fā)濕的眼睛:“連長,我說句掏心話,全連‘光榮’了,我都不會過分傷心,為國捐軀,打仗死的嘛!唯獨你,如果有個萬一……你那白發(fā)老母親,還有韓玉秀怎么辦……”(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huán)》)

該段話語雖然都出自靳開來一人之口,但前后所采用的修辭語義表達策略是有變化的。“全連‘光榮’了”運用的是幽默策略和忌諱策略,“打仗死的嘛”采用的是直言策略,“如果有個萬一”又是忌諱策略。由忌諱策略到直言策略再到忌諱策略的變換,不僅決定于修辭主體所處的社會時代環(huán)境,也決定于修辭主體言語交際時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在漢族人的文化觀念中,因為風俗習慣的束縛或畏懼權勢心理作祟,往往會對不吉利的修辭話語有所顧忌而改用其他的言說方式,也就是對忌諱策略的適時運用。靳開來雖是一位現(xiàn)代軍人,但由于深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又身處前沿陣地,他和他的戰(zhàn)友們隨時都有生命的危險,所以在當面勸慰自己的上級時,對“死”一詞也是忌諱的。當說到全連死了的時候,采用忌諱策略,選用“光榮”一詞既詼諧幽默,表現(xiàn)出一種自豪感,又避免了不吉利詞語的出現(xiàn);當說到為國捐軀、因打仗而死的時候,又表現(xiàn)出軍人那種視死如歸的氣概,所以就采用直言策略;但當說到連長的時候,由于對連長的家庭情況了如指掌,所以又采用了忌諱策略并選用了“萬一”來代替“死”。可以看出,這個時候的修辭主體內心是復雜的、矛盾的,是處在多變狀態(tài)之下的。社會時代、傳統(tǒng)文化心理、個人心理情緒、上下文、背景知識等語境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作為表達主體的靳開來在修辭語義表達過程中對修辭語義表達策略的抉擇處在動態(tài)變化之中。這就是語境的作用力,這就是語境使之然。

三、語境決定了修辭語義表達手段的構擬

我們把修辭語義的表達手段分為辭元手段、辭位手段、辭節(jié)手段、辭篇手段及其下位類型,并認為無論是什么樣的修辭語義表達謀略設計和策略選擇,都是要通過語言構擬來完成的,是由依賴于修辭語義表達的話語實體來承載的,也就是要體現(xiàn)在修辭語義表達手段上。

作為中觀修辭謀略的修辭語義表達手段,其構擬也主要由語境來決定。具體的上下文、前言后語、背景知識、社會時代環(huán)境、風俗習慣、風土人情、文化心理、審美觀念、階層意識、倫理道德、思維方式、文化水平、修辭目的和動機、修辭主體、具體時間和場合等語境條件都有可能會影響到修辭語義表達手段的構擬。在我們看來,言語交際所形成的、最基本的修辭單位就是辭篇,也就是說修辭語義表達所建構的修辭成品是以“辭篇”為單位的。辭篇可大可小,大到一篇文章,小到一個詞,所以便有了辭篇、辭節(jié)、辭位和辭元等多層級修辭單位的存在。它們既是修辭單位,又是修辭手段。當構擬修辭手段表情達意時,所采用的修辭單位其實也就是相應修辭手段所依附的語言載體。所以,修辭語義表達手段的構擬實際上就是修辭語義表達手段所賴以存在的語言載體的建構,也就是辭元手段、辭位手段、辭節(jié)手段、辭篇手段的建構。孟建安.漢語修辭轉化論.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145.不管是哪種轉化手段的建構,都必須考慮語境條件,必須以語境為參照。尤其是上下文語境、前言后語語境、風格語境、語體語境等語言內語境的決定作用,都是不可忽略的。

語境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辭元、辭位、辭節(jié)和辭篇等各種轉化手段作用的大小,分辨其優(yōu)劣的程度,并厘清其使用的規(guī)律,可以幫助我們結合語境來構擬和選擇相應的修辭語義表達手段。就辭元手段中的句式手段來說,句式有肯定與否定、主動與被動、陳述與疑問、感嘆與祈使、長與短、常序與變序、整與散、緊與松、傳統(tǒng)與新興、文言與口語等之分,它們各有自己的修辭作用和建構規(guī)則。在修辭語義表達過程中,只有在具體的語境中堅持動態(tài)觀多角度分析各種句式手段的一般特征和個別特征,才能認真處理好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并根據(jù)語境來創(chuàng)擬或選擇相應的轉化手段。句式內部輕重音的調整、語調的把握、停頓的安排、音長的處理、上下句的銜接、前后句的呼應、先后語義的照應等,都需要在語境條件的幫助下才能作出切合實際的布局。就辭元手段中的辭格手段來說,比喻、夸張、借代、雙關、對偶、排比、頂針、回環(huán)、通感、映襯、對比、層遞、比擬等辭格手段的建構和選擇,無不受到語境的制約。在某種語境中要不要使用辭格手段、運用辭格手段的多少、在什么樣語境條件下才能建構何種辭格手段、在什么樣語境條件下不能選用何種辭格手段等,都要結合語境作出判斷。法律條文、總結等公文語體語境中,由于自身語體規(guī)范的制約,自然不能構擬和選擇夸張、借代、通感、雙關、比擬等辭格手段;文學語體語境中,由于自身具體語體規(guī)范的許可,則經(jīng)常要利用辭格手段來豐富語言的內涵,提升語言的魅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因此辭格手段的利用也就無所不在。當然,這些辭格手段在構擬過程中也不僅僅只是受限于上下文語境、語體語境等語言內語境,還要受到文化心理、社會時代環(huán)境、民族文化等諸多語言外語境因素的影響。如:

①她們都打扮得很好,像鋪子里的貨物。(老舍《月牙兒》)

②這孩子眉清目秀,像太陽一樣可愛。(《一千零一夜》)

例①中的比喻,喻體的選擇完全符合漢民族文化傳統(tǒng)對女性的認知,也與小說所描寫的社會時代環(huán)境相吻合。在那個時代,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在男性的心理認知結構中,女性的地位是卑微的,所以會把女性當作雜貨店里待價而沽的貨物。這個辭格手段的構擬充分且合理地利用了語言外語境條件,因此是得體的,獲取了相應的修辭效果。例②中的比喻就與漢民族文化背景相差甚遠。在漢民族文化心理中,“太陽”具有陽剛之美,是剛烈的、精神抖擻的、充滿戰(zhàn)斗精神的,而這與漢民族文化心理中關于女性陰柔之美、嬌氣之美、似水之美的認知格格不入,是完全相反的,所以這個辭格手段是不得體的。例①中的辭格手段所表現(xiàn)出來的語義形象并不美,但卻是得體的;例②中的辭格手段所表現(xiàn)出來的語義形象是美的,卻是不得體的。為什么?就是因為文化語境的限制。在這里,文化語境是決定辭格手段是否得體的重要參考因子,是決定修辭語義表達手段能否成功構擬的決定性因素。

四、語境決定了對修辭語義內容的把握

在修辭語義內容的表達和理解方面,修辭主體往往要利用語境的功能條件對相應修辭話語的語義內容作出綜合性把握。我們知道,有些修辭話語的語義內容非常直白,在特定語境中接受主體一看一聽便知;有些修辭話語卻并非如此,需要借助于更多的語境條件作出進一步的判斷和綜合知解。也就是說,無論是什么樣的修辭話語,都必須借助于特定的語境條件,才能得到正確、準確的表達和理解。表達主體需要借助于語境來表情達意,把自己建構的修辭話語所蘊含的語義內容準確無誤地輸送出去;接受主體更需要憑借特定的語境條件來分析、判斷、概括、確認表達主體的真實意圖。

修辭話語的建構是以傳遞情感信息和語義內容為己任的,修辭話語都是形式和內容高度統(tǒng)一的產物。這涉及形式和內容的關系問題。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形式和內容是二元對立但又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形式都是負載一定內容的形式,內容都是依靠一定的形式來傳承的,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決定形式。如何才能做到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語用環(huán)境支持是不可忽視的外在條件,因此需要合理利用。

其一,利用語境條件可以準確表達語義內容,消除多解、歧解和語義偏差現(xiàn)象。表達主體利用一定的形式表達特定的語義內容,往往需要上下文、前言后語、社會文化心理等具體語境條件的幫助,否則容易造成詞不達意或使語義內容的表達發(fā)生偏差,造成多解或歧解。比如在電視廣告節(jié)目中,表達主體充分利用現(xiàn)代媒體這個有利條件,設計了“紅牛”飲料畫面作鋪墊,并有上文“汽車要加油”作誘導,從而構擬出了“我要喝紅牛”這句話。由于紅牛飲料畫面、上文“汽車要加油”等語境條件的補足作用,使得這句話的內涵清楚明了,沒有任何多解性和歧解性,也不會出現(xiàn)語義偏差,那就是“我要喝紅牛牌的飲料”。但是,如果是孤立的一句“我要喝紅牛”,就會讓人不知所云。因為必要語境條件的缺失,沒有語境對語義內容的補足,表達主體說這句話究竟要表達什么意思,就很難說清楚。“紅牛”是什么?在常態(tài)思維中“紅牛”怎么能喝呢?“我”又是指代誰?等問題,都一概難以斷定。再如:

在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著軟綿綿的沙灘,沿著海邊,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輕輕地撫摸著細軟的沙灘,發(fā)出溫柔的唰刷聲。(峻青《海濱仲夏夜》)

例中,“撫摸”本指用手輕輕地按在物體上面來回移動,但在例中意思是“沖刷、觸碰”。這種詞義的變異,根本上就在于上文的“海水”和下文的“沙灘”的存在,這兩個詞的先后出現(xiàn)為讀者準確理解“撫摸”的情景意義提供了幫助,也讓讀者對海邊的夜景有了一個整體的感受。海水發(fā)出的“溫柔的唰刷聲”不但與夜景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而且正應和了“我”當時的心情。孟建安.漢語修辭轉化論.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152.解讀時就要根據(jù)上下文語境條件,引入上下文語境策略,通過對上下文相關詞義之間關系的細微分析,真正領會詞語在文本中的確切意義和作者的意圖,吃透篇章段落的要義。可見,對詞語意義的解釋、對句子含義的把握,都要把語言世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文化世界等的語境要素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jù)。所以,語境對修辭語義的解讀具有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其二,利用語境條件可以無誤地推導并領會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更多的時候是借助于語境條件被臨時賦予的。在修辭語義表達過程中,有時一個修辭話語具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字面意義,另一層則是字里意思。字面意義是一看就懂一聽就明的意義,字里意思則是通過字面意義表現(xiàn)出來的語義內容。字面意義由構成成分的意義相加而形成的意義,字里意思則是由字面意義加而合形成的新的意義。這字里意義就是言外之意。言外之意不是語言本身直接顯示出來的,而是借助特定語境條件生發(fā)出來的。正如曹德和所說:“它不是通過語言意義的具體化直接產生出來的,而是由編碼者借助語境條件以言在此意在彼的方式迂回表達出來的。”曹德和.內容與形式關系的修辭學思考.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78.在某些語境條件下,表達主體利用了特定的語境條件,激活了語境所具有的某些潛在功能并使其發(fā)揮作用,或正話反說,或反話正說,或委婉含蓄,或言在內而意在外,從而故意留下想象的空間,讓接受主體利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并綜合認知語境條件去領會修辭話語的真實內涵。尤其是在文學語體和口語語體中,有不少的修辭話語都被臨時地賦予了言外之意。如《紅樓夢》中,當寶玉說黛玉身上有奇香時,黛玉說:“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沒有?”寶玉一時不解,問:“什么‘暖香’?”黛玉點頭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來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沒有‘暖香’去配?”“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沒有?”對這句話的解讀就不能緊緊停留在字面上,而應該透過字面解讀字里的意思。表面上是在說“冷香”“暖香”,實際上是在說二人之間的關系。話語蘊含著言外之意,那就是黛玉對“金玉姻緣”的擔心與焦慮,并由此而對寶玉作出關于二人姻緣的試探。這種言外之意也就是黛玉說這句話的真實意圖,它不是黛玉直言說出的,而是借助于文化背景、雙方共知的背景知識等語境因素輸出和求得的。寶玉之所以“不解”,并不是不理解字面意義,實在是因為與黛玉之間沒有擁有足夠的、共同的背景知識,因此就難以推導出黛玉修辭話語的真實內涵。

五、語境決定了修辭語義表達效果的評價

王希杰關于得體性原則是修辭的最原則的論斷王希杰.修辭學通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342~400.,為我們評價修辭語義表達效果提供了方法論層面的理論依據(jù)。得體性原則雖然帶有更多的主觀性和模糊性,但其中不乏客觀性和準確性的內涵,所以說是相對合理的評價原則。修辭效果的好與壞、得體程度的高與低,不可以自話自說,而要有一個相對合理的評價機制。這種相對合理性集中體現(xiàn)在對語境條件的依賴性和適應性上。修辭語義表達所建構的修辭話語是不是得體的,得體到什么程度,能否為接受主體認可,關鍵不是看修辭話語本身是否規(guī)范,也不是就修辭話語本身孤立地作出評判,而是要堅持修辭的得體性原則,把修辭話語放在一個多維的語境框架內,作出綜合分析和評價。從更為寬泛意義上說,一個辭元、一個辭位、一個辭節(jié)、一個辭篇的建構或選擇都是在一定語境中得以完成的,是參照和利用了眾多不同的語境因素而作出的修辭選擇;同樣的,修辭效果的評價自然也要以語境因素作為必要參考。語境是決定修辭語義表達效果優(yōu)劣的必要的重要條件。

我們知道,語境是一個綜合體,是由眾多語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因素交互在一起構成的綜合體。當對修辭話語的修辭效果作出評價時,必須考慮語言世界的合格性問題、物理世界的真實性問題、文化世界的可解釋性問題以及心理世界的可接受性問題。只有把這四個方面統(tǒng)統(tǒng)考慮在內,并且是綜合性的,而不僅僅是某一個方面的,這樣才能作出較為客觀和接近于事實的評價。在整個評價過程中,在語言世界內,要看是否做到了對語體、上下文、前言后語、語言風格等的得體;在物理世界內,則是看是否做到了對時間、對象、自我、話題等的得體;在文化世界內,是要看是否做到了對時代環(huán)境、地域文化、民族心理、階層意識、文化心態(tài)、審美觀念、價值取向等的得體;在心理世界內,則是要看是否做到了對個人心理情緒、心理表征、目的、動機、欲望、情感等的得體。這樣的評價應該是綜合性的,是整合了語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的因素來評價修辭話語的修辭效果的。所以,修辭效果的好壞不在于修辭話語本身的好壞,而在于修辭話語對語境的適應程度或者說利用語境條件的程度。適應程度高,利用程度大,則修辭效果相對就好;適應程度低,利用程度小,則修辭效果相對就不好。所以,對語境的適應或利用程度與修辭效果的好壞程度是成正比例的。例如:

魯侍萍:(大哭)這真是一群強盜!(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

周萍:你是誰?

魯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曹禺《雷雨》)

魯侍萍與周萍本來是具有血緣關系的母子,周萍與魯大海之間又是兄弟關系。當周萍動手打了自己的弟弟魯大海時,周萍并不認為打的是自己的親弟弟,而打的是一個帶頭鬧事的工人魯大海;周萍更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責問自己的魯侍萍竟然是自己的親生母親。所有的角色關系、人際關系,統(tǒng)統(tǒng)都淹埋在劇本的上下篇章之中。這個秘密只有魯侍萍最清楚,而周萍并不知情。所以,當面對動手打自己親弟弟的周萍時,魯侍萍便難以遏制內心那份對親生兒子的舐犢之情,在一時的心理沖動之下差一點說出了這個秘密。然而魯侍萍是理智的,她清楚地知道此時此地與周萍相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所以就憑借著音同的關系在瞬間成功地把“萍”轉化為“憑”,把“你的媽”轉化為“你打的這個人的媽”,并很好地利用了語音上的停頓進行了適度的調整,從而避免了可能出現(xiàn)的尷尬局面。如果魯侍萍不分青紅皂白,僅僅為了一己之私,說出了與周萍之間的關系,不難想象雙方當事人該如何收場。這一點可以在劇本的最后得到驗證,那就是當周萍和四鳳知道雙方是同母異父的親兄妹時,其結局是以死為代價的。由此可以看出,魯侍萍的修辭話語是得體的,符合了自我和接受主體的身份以及當時的交際情景,也符合交際雙方當時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修辭效果是好的。“修辭效果好”這一結論的得出,不是憑空想象的,也不是靠魯侍萍的話語本身作出的評價,而是綜合了魯侍萍建構修辭話語時的心理、場合、時間、情景、事件、交際雙方的顯性關系和隱性關系以及社會時代環(huán)境等語境因素,而作出的綜合性、整體性評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州市| 安泽县| 藁城市| 紫阳县| 尚志市| 西和县| 五峰| 乐清市| 东兰县| 井冈山市| 同仁县| 上思县| 惠州市| 巴中市| 冕宁县| 黄龙县| 美姑县| 揭西县| 芮城县| 鲜城| 班玛县| 谢通门县| 永泰县| 徐水县| 中西区| 洛隆县| 遂宁市| 磐安县| 买车| 罗定市| 七台河市| 鲁甸县| 荆门市| 县级市| 廉江市| 舒城县| 山丹县| 休宁县| 从江县| 珲春市| 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