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名片滿天飛——向每一個人銷售自己
- 銷售大王喬·吉拉德的12條黃金法則
- 李志明
- 9945字
- 2019-05-17 17:15:19
打造美好的第一印象
自信,別人才會喜歡你
銷售,就是先“銷售自己”
成功者在于與眾不同
讓名片成為銷售的“輕騎兵”
打造美好的第一印象
身為以銷售為生的工作者,無論你銷售的產品是一臺打印機、一座房子還是一個觀點,你都要直接或間接地面對你的銷售對象,這個銷售對象可能是自己走上門來,也可能是你要走上門去,也可能是兩者都有,無論何種情況,我們都稱之為顧客。
沒錯,做銷售,我們就是與形形色色的顧客打交道,所以,先想想,我們要以什么樣的職業形象出現在顧客眼前?他們又會以什么心態和眼光看待我們?
無論社會如何進步,總會有一些人內心認定“銷售員是一個詭計多端、厚顏無恥的模樣”之類的觀點。所以,我們首要要改變的,就是讓我們的顧客改變這一固有刻板印象,打造出美好的第一印象,也就是說,我們一定不能讓這種糟糕的銷售員形象落在我們身上。
喬·吉拉德說:“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進行某種戰爭,因為潛在顧客經常是以敵人的面目出現的。他們認為我們會欺騙他們,而我們認為他們進店來是要浪費我們的時間。但是如果你不另想辦法,你就會遇上麻煩,因為顧客對你一直懷有敵意,你也會對顧客懷有敵意,所以雙方彼此哄騙。他們可能會買你的東西,也可能不會買。但無論如何,如果雙方一直彼此懷有敵意,那就不會對交易的結果感到滿意。更重要的是,如果猜忌、敵意、不信任表現了出來,那么成交的機會是很小的。”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顧客的緊張和提防情緒呢?喬·吉拉德的做法是,穿和顧客一樣的衣服。喬·吉拉德作為銷售大師,不僅譽滿全球,而且收入不菲,他本人也比較喜歡穿一些華美的衣服。可一到工作中,他便會脫下這些華美的衣服,換上最普通的服裝。
喬·吉拉德這么做的最大考量在于,他賣的是普通轎車,購買人群多為一般的工薪階層,他們有的是工廠的工人,有的是企業文員,他們每個月領著固定的薪水。而這個群體買車,多數不會付全款,而是要依靠貸款。這些人如果見到銷售員穿著價格不菲的衣服和鞋子,難免會產生這樣的想法:這個家伙穿得這么好,肯定是從我們身上抽取了不少傭金。如此一來,他們自然會產生緊張和提防情緒,甚至會打消買車的念頭,而轉身離去。
對于這個群體的心理活動和消費水平,喬·吉拉德十分熟悉,所以他和他們穿著一樣樸素的衣服,也就是變相地告訴他們——我是你們其中的一份子,我們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你們沒有必要緊張。這一做法巧妙地給了工薪階層這個群體高度的身份認同感,成功地消除了他們的緊張和提防情緒。
身份認同感在現代營銷中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對于顧客來說,他們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理解,以及生活觀念和價值觀的認同。銷售員如果在穿著上與顧客存在較大的差距,就會讓顧客產生身份上的落差,更無從談起身份認同感了。一旦顧客產生這樣的心理,那么產品即便再好,也很難激起顧客的購買欲。
所以,優秀的銷售員都很在意自己的著裝,他們會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來選擇相應的服裝。如果要拜訪的顧客是家庭主婦或是退休的老年人,那么他們的穿著就比較隨意,因為如果太過高檔或正式,就會使顧客有一種距離感;如果拜訪的顧客是大公司、大企業的員工或是老板,他們就會穿得正式一些,這樣可以顯現出“排場”,因為如果穿著太寒酸,會有一種不尊重對方的感覺,最后很可能無法談成生意。
所以,銷售員穿著的原則是:既不能過分華麗,又要合體大方。具體的做法,喬·吉拉德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得體
上衣和褲子、領帶、手帕、襪子等最好是配套的,衣服的顏色不宜太過鮮艷,應盡量保持大方穩重。大多數情況下,銷售員應穿西裝,或者是輕便西裝。衣服上可以佩戴能夠代表公司的標志,或是與產品相似的佩飾,這樣能夠加深顧客對銷售員或產品的印象。
盡量不要佩戴太陽鏡或變色鏡,因為人往往通過眼睛來決定是否可以相信銷售員。不要穿太過流行的衣服,也不要佩戴太多的飾品。可以攜帶一個大方的公文包。所帶的筆最好是比較高級的鋼筆或簽字筆,不要使用低廉的圓珠筆。盡量不要脫去上裝,以免降低銷售員的權威和尊嚴。
二、講究
對于男性銷售員來說,領帶是最能發揮作用的一部分。人們往往喜歡通過領帶來推測銷售員的興趣、愛好,從而判斷出銷售員的人品。所以,銷售員的領帶既不能別出心裁,也不要過于平淡。要根據自己的年齡、性格以及工作特點等加以選擇。在公司里可以預備一雙質地良好的皮鞋,專為拜訪顧客或是出差的時候準備。除了鞋子之外,還可以在公司預備一件襯衣,如果身上的襯衣出現褶皺或污點,能夠及時替換。
女性銷售員則需要預備一雙絲襪,因為絲襪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部分。隨身攜帶手帕、紙巾、梳子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到的東西,不僅是為自己準備,顧客同樣有用得到的時候。
三、大方
一般而言,年輕的銷售員應該穿著淡雅、樸素,給人以穩重踏實的感覺。如果自身性格比較內向,可以穿一些稍顯鮮艷的衣服,來彌補性格方面的不足。
中年的銷售員則可以選擇款式看起來比較新穎的服裝,但要避免穿著過于高級,這樣會給顧客造成產品價格一定非常昂貴的錯覺。
除了服裝之外,還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語速太快、語言粗俗、吐字不清、說話有氣無力、不冷不熱、吹噓、批評、死纏爛打等都不可取,應做到落落大方,談吐優雅。
當然,我們知道,第一印象雖然很重要,但也沒有絕對性,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成敗在于細節,如果我們在沒有說話前,或是還沒有正式開始展現我們的產品前,就獲得了一份必要的職業感,我們是否就多了一份成功籌碼呢?
自信,別人才會喜歡你
自信是什么?對于喬·吉拉德而言,自信就是喜歡現在的自己,并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掘自己的優點和特長。
出生在美國貧民窟的喬·吉拉德,家境貧寒,從九歲起,他就開始在酒吧給客人擦皮鞋賺錢。喬·吉拉德至今保存著他九歲擦皮鞋的照片——一個瘦弱的男孩跪在地上,雙手抓著一條白色毛巾搭在客人的鞋面上,側著臉,沖著鏡頭微笑,露出潔白的牙齒,一副自信的模樣。
九歲,在這個年齡,本應該享受著父母的關愛以及無憂無慮的童年,然而喬·吉拉德沒有這個“福氣”。一直到35歲之前,“命運之神”都沒給喬·吉拉德安排過哪怕一次順利的待遇——他去入伍當兵,但在兵營僅僅待了97天就被退了回來,遭到父親無情的嘲笑;走投無路的他,嘗試當小偷賺錢,卻因東窗事發進了拘留所;后來,他開了一家小建筑公司,有了不少積蓄,眼看日子馬上就要好起來了,最后卻因輕信別人導致破產。
在35歲之前,喬·吉拉德做過四十多份工作,但每份工作都因各種原因干不長久,他一直過著拮據的生活。很多人到了35歲,都覺得已近不惑之年,人生已經“定型”,一輩子也就這樣了。他們喪失自信,開始渾渾噩噩地往下“混日子”。
實際上,喬·吉拉德本人也承認,在35歲之前,他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但那又如何?他從來沒有為此感到過沮喪、難過。因為他的母親曾告訴過他,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喬·吉拉德,就算是雙胞胎,也無法取代他,他是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所以,即便處于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喬·吉拉德也沒有看輕過自己——他在等待絕地反彈的機會。
這個機會就是進入汽車銷售行業。不過,在進入這個行業時,喬·吉拉德再次遭到老板的拒絕,因為老板覺得他不適合銷售汽車。然而,他沒有被這近乎當頭棒喝的拒絕擊垮,反而自信滿滿地說:“只要給我一部電話、一張桌子,我就不會讓任何一個跨進門來的客人空手走出這個大門。相信我,我會在兩個月內成為這里最出色的銷售員。”
在最后關頭,還是自信讓喬·吉拉德成功加入汽車銷售的行列,同時為他贏得了銷售事業起步的機會。三年之后,喬·吉拉德做到了年銷售1425輛汽車的紀錄,打破了汽車銷售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并且連續12年保持著這個紀錄。從債臺高筑,到成為吉尼斯紀錄的擁有者,不得不說喬·吉拉德創造了一個奇跡。
縱觀喬·吉拉德的人生經歷,用“跌宕起伏”四個字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他從最底層的銷售員做起,憑借自己的努力、勤奮、思考和變通,一步步成為銷售大王,摘取了無數人生桂冠和榮譽,而這一切,都是他用自信為自己造就的傳奇。
不錯,自信確實能讓每個人創造屬于自己的奇跡。一個自信滿滿的人,他的心態會非常平和,不急不躁,他不會和別人作比較,只把自己當成最大的競爭對手。喬·吉拉德一直在衣服上佩戴著一個金色的“1”,很多人都會問:“你是世界第一的銷售員嗎?”喬·吉拉德自信滿滿地回答說:“不是,但是我是我自己這里最好的。”
看,喬·吉拉德相信自己能行的思想影響了他的行為,使他不斷地督促自己要成為最偉大的銷售大王。
銷售確實是一個面臨著許多挑戰的行業,無論我們銷售什么產品,都會遇到很多挑戰,諸如顧客的挑剔和不信任等等,但如果我們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時間終究會給出答案。
所以,作為銷售員,我們如果到現在都還拿著僅僅能夠維持溫飽的薪水,是不是該反省自己真的足夠自信?雖然自信不是決定成功的首要條件,但是如果沒有自信,我們連自己都銷售不出去,又談何銷售產品呢?
銷售是一個挑戰性十足的行業,人如果沒有強大的自信,是很難堅持下去的,但一旦堅持下去,收獲也將會是巨大的,因為做最難的事,才能得到最快的成長。
銷售,就是先“銷售自己”
有人曾生動形象地把銷售比作談戀愛——為了博得對方的好感,你煞費苦心地搭配衣服,做發型,甚至還要苦練言談舉止……做這些的目的便是,把自己“銷售”出去,與對方結為“秦晉之好”。當然,這也不排除你想盡一切辦法也無法俘獲對方的心的情況,而這也屬于正常情況。但你如果連試著銷售自己的勇氣都沒有,那又如何去開始一場戀愛呢?
做銷售也是如此。作為銷售員,我們也有很多購物經歷,對購買心理也有相當深刻的體會。比如,我們在購買某件商品的時候,如果價格稍微偏貴,我們就會產生“吃虧”的擔憂;反之,如果價格太過低廉,我們又會產生會不會是假冒偽劣產品的擔心。總之,我們在最終決定購買之前,總會在心里猶豫一番。
現在,我們不妨回顧一下真正促使自己購買的原因是什么。是銷售人員誠懇的話語打動了我們?還是我們相信某個品牌的質量?其實,不論是銷售人員取得了我們的信任,還是我們信任某個品牌,歸根結底,不外乎是“信任”兩個字決定了我們的購買行為。
反過來想,如果我們開始銷售一件產品,最應該做的是什么?當然不是喋喋不休地向顧客介紹產品的種種優點,而是想盡辦法取得顧客的信任,只有先做到這點,成交才能水到渠成。那么,如何才能取得顧客的信任呢?先把自己銷售出去,讓顧客了解你,知道你是一個值得信賴而且可靠的銷售員,正如喬·吉拉德所說:“你不是在銷售商品,而是在銷售你自己。”
你需要努力展示自己最優秀的一面,使自己有足夠的籌碼打動對方,并獲得對方的信任和認可。喬·吉拉德就非常善于銷售自己,在他的辦公室里掛滿了因銷售業績突出而得來的獎牌和獎狀、他在報紙上的受訪畫面以及和一些大人物的合影等。總而言之,除去必須用品之外,在他的辦公室里找不到與銷售無關的東西。喬·吉拉德最擅長、同時也最慣用的銷售自己的方法就是逢人便發名片。
喬·吉拉德曾在臺灣進行演講,當時到場的有幾千人,開場僅僅幾分鐘的時間,臺下就有觀眾已經拿到喬·吉拉德的名片達六張之多。然而,更加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主持人把74歲高齡的喬·吉拉德請上臺時,他竟然在臺上跳起了迪斯科,或許是覺得只在臺上跳不過癮,他干脆爬上一米多高的桌子,在桌子上面跳了起來。這引來臺下觀眾一陣陣的歡呼聲,現場的氣氛瞬間被點燃。
“你們想成為像我一樣的人嗎?”
“想!”
“那你們知道我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嗎?”
“不知道!”
“那請你們告訴我,在你們的手中有幾張我的名片?”
臺下的觀眾有說一張的,有說兩張的……有說六張的。
喬·吉拉德聽后,說道:“這還不夠。”說完,他又拿出幾千張名片,向現場拋撒。
就算是一個從來沒有聽說過喬·吉拉德的人,在看過他的這次演講后,也會對他產生深刻的印象。在喬·吉拉德看來,一個不會銷售自己的銷售員,不僅不是一個合格的銷售員,更無法獲得顧客的信任。而他銷售自己的方法就是盡可能地表現自己,隨時隨地地展現自己的能力,從而吸引別人的注意。
一般來說,銷售自己,首先要向顧客“銷售”自己的人品。喬·吉拉德認為“誠實是銷售之本”,這就要求每一個銷售員在銷售的過程中,都要表現出自己的誠實。如果銷售員不能給顧客留下一個誠實、可信賴的印象,那么顧客出于對自己權益的保護,就不會相信銷售員對產品所做的介紹,從而拒絕購買。
美國紐約的銷售聯誼會曾做過這樣的統計:70%的人愿意購買商品,是因為他們認為銷售員誠實、可靠,能夠得到他們的信任和喜愛。所以,作為銷售員的我們,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在銷售自己時,給顧客留下誠實的印象,然后再加上自己的熱情和認真,那么我們離成功就不遠了。
銷售自己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銷售自己的形象。因此,作為銷售員,我們還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談舉止都要有分寸。否則,當我們的形象不能得到顧客的認可時,我們的產品也不會具有說服力。喬·吉拉德本人十分贊同這樣的觀點,他認為銷售員的形象間接地反映出他的內涵。當他穿著西服在演講臺上跳迪斯科的時候,他平易近人、親和力強的形象就已經深入人心了。
銷售自己,除了向我們所面對的顧客銷售外,還要向更多的人銷售自己,因為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我們將來的顧客。當我們身處一個典型的商會活動中時,這里可能有我們想要認識的人,如果能讓我們想要認識的人也想要認識我們,就說明我們成功地把自己銷售出去了。那么,我們應該向什么樣的人來銷售自己呢?這當然不是沒有選擇性的,選擇了對的人,那我們就可以通過這個人認識更多對我們有價值的人,所以,這個人應該是某個“小圈子”中的中心人物。我們可以通過這個人認識更多的人,從而把自己銷售給更多的人認識。
成功者在于與眾不同
每個銷售員都渴望獲得成功,而有的銷售員也確實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卻收獲甚微,這究竟是為什么?難道是他還不夠努力嗎?當然不是,有時候我們的努力像是在一處根本沒有水的地方打井,即便付出再多勞動,也是不會有結果的。所以,我們要學會在工作中另辟蹊徑,走在他人前面,這樣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美國有一個銷售安全玻璃的銷售員喬治,他每年的業績都是全公司第一。同事們都很好奇他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銷售方法,并一致邀請他進行分享。盛情之下,喬治便向大家分享了他的銷售方法。
原來,每當喬治拜訪一位顧客的時候,他不會馬上為顧客介紹他帶來的樣品,而是問顧客是否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砸不碎的玻璃。當顧客表示不相信的時候,他就會向顧客要一把斧頭。當顧客一臉疑惑地把斧子遞給他之后,喬治就舉起斧子,狠狠地朝自己帶來的玻璃砸去,結果玻璃絲毫未損。顧客看得目瞪口呆的同時,也就對喬治的話深信不疑了。
同事們知道喬治的銷售秘法之后,心生佩服的同時,紛紛開始效仿。然而,到了公司再次考核業績的時候,喬治的業績仍然是公司第一。這更讓同事們深感疑惑和不解:為什么大家用同一種方法去銷售,結果卻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原來,喬治自從把自己的銷售方法告訴大家以后,就改變了方法,不再是他自己砸玻璃,而是把斧頭交到顧客手中,讓顧客自己砸。顯而易見,這樣的話說服力就更強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喬治能在銷售上取得成功,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了解顧客購物時的心理,懂得站在顧客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并總結出屬于自己的銷售方法。要想做到這點并非易事,我們需要根據消費群體以及銷售環境的不同,不斷總結、改變自己的銷售方法,只有如此才能打動顧客。當然,不論消費群體和銷售環境如何變換,不變的是我們應該有一套成熟的銷售思維模式,這樣我們才能永遠緊跟上不斷涌現出的新的銷售模式,進而總結出屬于自己的獨特的銷售方法。
馮小剛導演的電影《1942》中,由張國立飾演的地主范殿元破產之后,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知道怎么從窮人變成富人,只要能活著到陜西,給我十年,我還是地主。”
顯然,范殿元已經掌握了一套從窮人變成富人的思維模式,這個思維模式里面包括創新、膽魄、眼光等成功元素。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之所以能說出這句話,證明他是有底氣的,倘若假以時日,他東山再起也未必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不管是美國的喬治,還是電影中的范殿元,他們除了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思維模式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共性:與眾不同。從他們的經歷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敢于嘗試別人沒有或者不敢嘗試的道路,但是,越是這樣不墨守成規的人,越容易獲得成功。正如喬·吉拉德所說:“世界上最錯的做事態度是,這事不能干,因為沒人干過。如果這是真的,那世界上就沒有創新的事物了,那些偉大的發明、新的創意也就不會存在了。”
所以,對于銷售員來說,要想取得不凡的銷售業績、賺取優渥的薪水,一定要根據當下的實際工作情況動一番腦筋,然后根據自己的分析,大膽創新,嘗試走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要知道,要想讓自己的銷售方法與眾不同且切實可行,并非易事,就連喬·吉拉德本人,在總結自己的銷售方法的過程中,也著實費了一番工夫。
喬·吉拉德有意大利血統,這給剛進入汽車銷售行列的他帶來了很大困擾。每當顧客當面諷刺“意大利佬如何”的時候,脾氣頗為火爆的喬·吉拉德便會與之發生爭執,甚至還會與對方動手。他最后總會因忍受不了這些嘲諷而主動放棄一些生意。
然而,喬·吉拉德很快便因自己的意氣用事嘗到了惡果——他的銷售業績一直無法得到提升,而且更為嚴重的是,經過眾口相傳,很多顧客都知道了他是一個脾氣暴躁的銷售員。試想,誰愿意向一個脾氣暴躁的銷售員買車呢?
如何扭轉這種不利的局面呢?喬·吉拉德想了很久,終于抓住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既然我容易和顧客因血統問題發生爭執,那么我何不改個名字,讓顧客忘記關于血統的問題呢?這樣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于是,喬·吉拉德重新做了一批名片,但是這次他并沒有把自己的真正名字“吉拉迪”印上去,而是把名字后面的“i”去掉,變成了“吉拉德”。
有了新“身份”和新名片的喬·吉拉德,再次投入工作后,果然不再有顧客因為血統問題和他產生矛盾了,他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這為以后他成為世界偉大的銷售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從喬·吉拉德改名一事來看,他也是遇到難題時,迫于形勢想到了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解決辦法。這給銷售員的啟發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憑空想一個與眾不同的銷售方法,這無異于閉門造車,于實際銷售沒有任何意義。我們要做的是,分析自己當下所遇到的問題,比如顧客不買賬,無法取得顧客信任,或者是自己的銷售業績出現下滑情況等等,我們要認真思考這些問題,最后才能找到與眾不同的解決辦法。
而所謂的與眾不同,都必須從現實和實際出發,如果拋棄這兩點,再偉大的銷售方法,都是紙上談兵。
讓名片成為銷售的“輕騎兵”
名片,對于銷售員來說并不陌生,每個銷售員兜里或者辦公桌上都有一大把。可不同的銷售員對待名片的態度卻不同,有的覺得有必要的時候才發給顧客;有的認為名片用處不大,自己的口才才是硬實力;也有的認為,名片不過是用來裝點門面的工具罷了……
不同的銷售員對名片的態度雖然不一,但總體來說,他們都不太重視,以至于讓名片幾乎沒有用武之地,或者讓其僅僅承擔一個聯系方式的角色。而實際上,名片如果能夠運用得當,絕對會為我們的銷售加分。
喬·吉拉德就是一個十分會利用名片的銷售員,他認為遞名片的行為就像是農民在播種,播完種后,農民就會收獲他所付出的勞動。每次去看足球比賽或是棒球比賽時,喬·吉拉德都會事先準備一萬張名片。當比賽進入高潮時,或者是運動員進球的時候,他就會把名片向空中灑去。
喬·吉拉德不會放過每一個分發名片的機會。在餐廳用餐后,他會在付賬的時候多給侍者一些小費,然后再給侍者一盒自己的名片,并要求侍者分發給在餐廳用餐的其他人。就算是在寄付電話費或是網費的時候,喬·吉拉德也都會在其中放兩張自己的名片,使打開信封的人能夠了解到他的職業。一年下來,喬·吉拉德至少要發掉100萬張名片。
或許很多人對喬·吉拉德這種近乎瘋狂發放名片的行為感到不解,認為這樣的做法除了浪費成本之外,又能促成幾筆交易呢?當然,這僅僅是許多人的個人想法,他們看到別人在工作中做出一些不合乎常理的行為時,總會以個人的評判標準去衡量對方是否能夠成功,這并不客觀,唯一有話語權的是當事人。
作為當事人的喬·吉拉德認為,銷售是一個每時每刻都需要進行的工作,所以作為銷售員,應該意識到,不管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只要你的一只手接觸到對方,你的另一只手就應該把你的名片遞給對方。不要把自己藏起來,要讓更多的人知道你是銷售什么的,只有這樣,當顧客有購買欲望的時候,他們才會找到你。
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喬·吉拉德為何每年能發出近百萬張名片了。不管喬·吉拉德每天在什么場合發了多少張名片,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當天收到他名片的眾多人中,出現了一個有購買汽車意向的顧客,那么喬·吉拉德這一天所發出的名片和付出的勞動,就都不會白費。
積極主動地與每個可能成為自己潛在顧客的人攀談、遞發名片,喬·吉拉德最終收獲的,不僅是給別人留下熱情、可靠的印象,而且收到名片并被他打動的人,可能會將手里多余的名片送給身邊的親戚朋友,甚至還會向他們描述喬·吉拉德是怎樣一個熱情洋溢的銷售員。如此一來,一傳十,十傳百,等待喬·吉拉德的,就是更多人知道他的名字。
當然,也許有的銷售員會問,如果按照喬·吉拉德這樣散發名片的話,那么我又怎么保證拿到名片的人一定會記住我呢?這樣的顧慮顯然是有必要的,經統計證明,每天成千上萬的人在寒暄中交換名片后,其中93%的名片在24小時之內都被丟進了垃圾桶,只有不到1%的名片被保留了1個月以上。
對于這個普遍困擾多數銷售員的問題,喬·吉拉德也找到了解決辦法。首先,他在印制名片的時候,花了許多心思。在他看來,如果銷售員的名片毫無特色,就很難激起顧客的收藏欲望,這樣的名片不印制也罷。所以,喬·吉拉德的名片都是自己設計的,他的名片精美大方,用特別字體突出自己的名字、職業,甚至還附上了自己的照片。總之,顧客會從這張名片中了解到一切他想要的信息。
而在遞發名片的時候,喬·吉拉德會誠意十足地對每個拿到名片的人說:“你可以選擇丟掉它,也可以選擇留下它。如果選擇留下它,那么你就可以了解到關于我的一切細節,說不定將來有一天你會需要我。”
誠懇的話語再加上精心的設計,多數人都不會把名片扔掉,而是選擇保留收藏。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顧客也會從名片中窺探出喬·吉拉德做事情的態度,如果有人有購買汽車的需求,自然就會聯系他。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辦法可以讓名片長期留在顧客手中,比如,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鑒。
在香格里拉大酒店的一次商業活動中,每一個前來參加活動的客人在下了出租車后,門童都會遞給他一張名片,這張名片上印著酒店的名稱、標志以及聯系電話,背面則印著門童剛剛手寫的一組數字,這組數字就是客人剛剛乘坐的出租車的車牌號。
當客人離開飯店時,同樣會收到門童遞來的一張名片,這張名片和前一張唯一的區別就是出租車的車牌號換成了即將要乘坐的出租車車牌號,同樣也是手寫。這樣一來,每一個進出酒店的客人都會感覺到酒店周到的關懷,萬一有東西遺落在出租車上,客人就可以根據酒店名片上提供的車牌號找回。
這是一種自然而巧妙的銷售方法,無形中向客戶提供了兩遍酒店的信息,長此下去,一定會有所收獲。這也是一種低成本的銷售方式,名片成本低廉,但是得到的回報卻是巨大的。
所以,作為銷售員,我們現在是不是應該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名片,看看是否還有繼續發揮的空間,盡可能地做到自己的名片不被丟進垃圾桶。名片上可以顯示的信息是有限的,那我們怎么在這有限的空間,充分地展示自己,同時又能引起別人的注意,讓別人愿意永遠地保留呢?
首先,要確定我們要銷售的對象。如果我們銷售的對象大部分是國內同胞,那我們就沒有必要在名片的背面印上自己的英文名字,不要認為這樣會顯得很氣派,相反,這是一種多余的行為。但如果我們的顧客中有外國人,那么這樣做還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要盡量利用名片上的空間對我們的項目盡量描述,讓名片就像是一本“迷你宣傳冊”。現在有一種折疊名片,效果不錯,而且成本不會太高,可以試一試。
再次,要在名片的外觀上下功夫。一般情況下,拿到我們名片的人,不會立刻與我們進行交易,那么我們就需要想辦法讓對方愿意留下我們的名片。
常見的技巧就是,在名片上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百萬莊園”的漢堡包,里面就附帶一枚彩印小卡片,上面是一個科普小故事;一家保險公司在名片上印有年代相隔甚遠的郵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會對能夠獲得知識的卡片很感興趣。有的證券公司還在名片上印有全球最重要的電話號碼,然后在最后印上自己公司的電話。
以上這些辦法,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的名片增加收藏價值。不要再把名片放在口袋里,把它散發出去,讓小小的名片成為我們銷售中的“輕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