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風雪途中

1901年9月,清政府的全權代表奕劻、李鴻章與英、美、德、日等十一國代表簽訂了《辛丑條約》,規定中國向參加八國聯軍的各國,賠款白銀四億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還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計九億八千多萬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及鹽稅作抵押;劃北京東交民巷一帶為使館區,不受中國政府管轄;拆毀大沽炮臺,各國軍隊可駐扎從北京到大沽口乃至山海關各地區。這是清政府簽訂的全面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從此,中國人民陷入了半殖民地更黑暗的深淵。

10月,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從西安起程回北京。

11月初,李鴻章在舉國責罵聲中病死。

就在這個時候,在汾陽到離石的官道上,有兩輛大車向西緩緩駛行。那時大雪方止,昏黃的斜陽,照在白皚皚的大地上,像罩上一層黃霧。

四匹瘦馬,吃力地拉著這兩輛大車前進,嘴里不時噴出白氣,車后,留下兩條不深的轍印,前面車上的老王頭,不時揮著鞭子,“吁”, “駕”,指揮著車子在崎嶇的雪道上避開溝溝坑坑。他其實很心疼這兩匹老馬,鞭梢打在大道上,飛起一陣陣雪花。坐在他旁邊的,是一位須發半白的老人,一面在打盹,一面不斷向老王頭啰唆:“不忙趕路,不要讓東西顛簸得太厲害。”他是西北口音,但在山東住了多年,夾雜了不少山東土話。老王頭不全懂,以滿口的晉北話回答:“老人家,你倒不著急,太陽快平西了,離開離石還有十多里路呢,天黑前趕不到宿頭咋辦?”他戴著一頂破皮帽子,嘴里叼著煙管。

車子里裝的是一口棺材,用稻草和麻包層層捆好的。前面放著一塊神主牌,上寫:“欽封奉政大夫鄒平縣正堂翹軒府君神位。”旁邊有燭臺和香爐。棺材四周,安放著幾個半舊的箱籠和木器,沒有十分沉重的東西。

后面那一輛車,車夫也已四十開外,滿臉胡子,笑呵呵地坐在趕車座上,抱著車鞭,有時閉上眼,聽任牲口緊跟著前面的車子走。身旁坐著一位看上去只有十歲左右的少年,頭戴著白棉披風帽,身上是青面厚棉袍,外罩一件黑布馬褂。他很瘦弱,高高的鼻梁,一雙眼睛黑里帶青,炯炯有神。他隨著車子搖晃,眼睛卻盯住手中的書,有時車搖晃得厲害,就緊靠在老李頭的懷里。

“老人家,你到過榆林沒有?聽說那里今天的雪下得還要大,地方也更加荒涼,是嗎?”

“咱趕車已二十多年,從來只趕到離石或吳堡為止;過去,就由那邊的車接運了。咱曾空身去綏德趕過幾次集,那兒比咱們的汾陽府差多了。聽人說,再往北去,風沙越大,田也不大種莊稼,盡種大煙。老百姓比咱這里苦多了。鄉間多是窯洞、窩棚,路上也不太平,常會碰上土匪。咱沒有去過,不曉得究竟是個什么世界。”

少年聽了不吭聲,心里加強了涼意。他埋頭看手中的書。那是一本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自從上月離開山東后,他把有關陜西特別是陜北三邊一帶這部分的章節,已反復看了好多遍,還想象不出家鄉究竟是個什么樣子。他其實已過了十三足歲,大概因為先天不足吧——他出生時,父親已五十三歲了,母親只有二十歲,身體都不夠結實。父親張翹軒,原是一個飽學秀才,四十多歲才中了進士,分發山東,曾做過幾任知縣。當時正是毓賢當巡撫——就是《老殘游記》里極意刻畫的貌似清正、實際卻非常殘酷殺害良民的“玉賢”。以后,換來了袁世凱,則極意巴結外國人,以鎮壓“紅燈照”為名,到處殺戮善良的百姓。翹軒先生做了幾任“父母官”,小心翼翼,力求不昧良心,名聲是好的,但總受到府、院的申斥。

他前妻生的三個兒子,都已成長,只有老三在身邊。季鸞是他后妻生的兒子,從小就愛讀書,十歲左右,文章已能成篇,“四書五經”都已讀熟,還常常愛問國家大事,也不時把他藏的顧亭林、黃宗羲、王夫之的著作翻著看。翹軒常對他的后妻說:“這孩子很聰明,比他三個哥哥都強,會成為大器的,只是身子骨太單薄,你要好好撫養他,加以調理。”后妻是魯南沂水縣人,她的父親是一個窮秀才,也曾教女兒讀過《列女傳》等書。她粗通文墨,理家十分勤儉。除季鸞外,她還生了兩個女兒。

卻說季鸞正在埋頭讀書,一面在沉思,究竟家鄉是個什么樣子?他從來沒到過家鄉,而在父親的口中,經常聽到家鄉的形勢多么重要,臨近長城,邊外是一片沙丘,古壘殘破。近年他也看了不少鄭觀應、康有為等人的書和嚴復的譯著,幼小的心里,逐漸萌發了愛國、救國的思想。特別是父親病倒濟南的時候,傳來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到處燒殺奸掠的消息,使他驚心動魄,恨不得自己一天就成長起來……

正當他斜倚在老李頭的懷中陷入沉思的時候,車里傳出母親的聲音:“小鸞,外面風大,到車里來暖和暖和吧。”

“不,媽媽,我不冷。”

那時,前面的老王頭已把車子剎住,老李頭也“吁”地一聲停住了車。老王頭跑來說:“離開宿頭已不遠了,太太、少爺請下車歇歇腳吧。”

老家人也已跳下了車,把少爺扶下。一面忙找個避風的地方,又從附近的野店里借來了兩條板凳,鋪上氈毯,請太太下車。他看到遠處已約略有了城墻的影子,官道旁也已出現三兩家孤村茅店。

這里的雞毛小店,比一路從山東、河南沿途所見的,更簡陋得多。供窮苦旅客住的雞毛房,只有兩間,墻壁剝落,板門殘破,住在里面,風雪也擋不住。沒有什么像樣的鍋灶,只在當門有一個炭爐,燒些開水,供行人打尖。老板——一個看上去有六十多歲的老頭,聽說近旁有兩輛馬車停下,忙前來張羅,送來一張破桌子,一大壺開水,還向太太打躬作揖。

太太其實只有三十三歲,包著頭巾,身上是白布沿邊的皮衣和裙子,臉色瘦黃。她吩咐老家人說:“不要麻煩這位老人家了,你去另提一壺開水來。”

站在她身旁的兩個女兒,一個九歲,一個五歲,也都不太健康,辮子扎著白頭繩,都是黑色衣褲。大女孩已從車上取下幾個杯子。開水來了,倒了幾杯,太太和孩子們喝了幾口,還把帶來的面巾用開水沖沖濕,絞干了,分別擦擦臉。

“媽媽,您的胃病好些了么?我看書本記載,前面的路將越來越空曠,早晚更冷,您老人家千萬保重。”坐在太太旁邊的小鸞站起來說。

“我是生長在山地的,高寒不怕。你爸爸做了一輩子清官,千里迢迢,我們母子把他的靈柩運回故土安葬,我的心也安了。以后唯一的指望,你能讀書成才,不辜負你爸平日的教誨。你的身子骨太弱嫩,自己該多注意。我已囑咐你不止一次了,車子顛簸,不要多看書,會頭暈的。你總不聽為娘的話,沒亮沒黑地看,我就是操心這個。”

少年聽了馬上站起來說:“媽媽,你千萬放心,我也不是一直在看,總是看看想想。眼看家鄉一天比一天近了,我生為榆林人,回家后見到父老鄉親們,假使對榆林的歷史和當地的山川形勢一無所知,會被人說我爸生前沒有教導。一路上,我看到的各地情況,和書上記載的差不多,我腦子里,已想象出榆林和長城內外的大概輪廓,思想上亮堂多了。”

母親正要再告誡兒子一番,趕車的老王頭已來催促:“太太、少爺快上車吧,前面還有四五里路,趕到縣城,怕天已黑了。”

果然,車子駛進離石縣城時,已一片墨黑,只有大道附近的幾家客棧和飯館門前掛著昏黃的燈籠,閃出幾點光。

從雪光里反映,這個縣城小而殘破,零零落落的平房,間隔著頹垣瓦礫堆,都被厚雪覆蓋著。

老家人是走過幾趟這條路的,找到了一家名為“高升”的客棧,開了兩間上房,一間偏屋,先把太太、少爺、小姐們安頓好了。叫店伙幫忙,把車上的行李全卸下了。靈柩安置在后進的堂屋里,因為車子講好送到離石,以后,要另雇陜北的車子。

這家高升客棧,一向是接待過往官商的最大的客棧,但多年的兵荒馬亂,行旅戒途,顯得十分老邁龍鐘,周身補衲了。他們所要的兩間上房,是全棧的“一級”客房,可棚頂也破了,窗紙補了好多層,只有中間的兩塊玻璃,還能起應有的作用。

伙計忙著把火炕生上火,也清掃了一遍,然后送上了熱水。

他們在離石休息了三天。小鸞曾到城中轉了一圈,大約只有百十戶人家,瓦房不過十幾戶,他也曾拾級登上東北角城墻,看到北面是大雪蓋著的起伏山巒,還飄來餓狼的嚎叫聲。向西看,一條官道曲折伸出去,不過一里多路,就被小山擋住,看不見了。官道也潔白一片,可見車輛來往是稀少的。

老家人在此時已去車行雇好了車,并帶了車夫老呂和老于拜見了太太、少爺。這兩個車夫都不過三十歲,一口陜北腔,看上去都很老實。老呂是米脂人,老于是綏德人,都說去榆林是熟路。老家人還領小鸞去車行看了選定的牲口,也比較壯實。老家人說:“以后的路,越來越險峻狹窄,怕老馬瘦騾,爬不上坡。”

第三天清晨,吃完早餐,結清賬目,靈柩、行李都已裝載好了,主仆們上了車,繼續向西上路。

小鸞聽媽媽的話,也坐在后面車里,靠近媽媽。小的妹妹有些感冒,前一天就吃不下東西,躺在車里,由姐姐照顧著。

車子兩面都鑲嵌了大約五寸見方的明角窗,小鸞時常就著射進的一線光,繼續看《讀史方輿紀要》,有時,也抽出王夫之的《讀通鑒論》誦讀一兩篇。媽媽經常愛憐地說:“鸞兒,車子顛得厲害,光線又不好,你還是閉眼躺一會吧。”回答總是:“媽媽,我不困,您休息休息。”“再有兩張,我就讀完了。”

這樣長途漫漫的跋涉,過了綏德,車輛向北行,氣候更加寒冷,風雪也更加頻繁而猛烈,棉簾子縫里透進來的寒氣,徹骨的冷,媽媽關心地把被子披在愛子的身上。

好不容易到了米脂,又投店休息了一天,換換衣服,準備到榆林時,干干凈凈會見父老鄉親。

當晚,老家人來稟告,說遇著榆林來的人,談起榆林情況,說咱們入股開的那個老鋪子已經關門了。經手人吞沒了款子,另外和別人合開了一個新店。

真像是一個晴天霹靂。這是張家祖傳下來的唯一財產,太太原來指望每月從那里得幾兩股息,母子一家可以苦度光陰。現在,全落空了。

但她是一個堅強的女性,摸摸包裹里僅有的三只元寶,毅然對小鸞說:“天無絕人之路,我會把這個家撐起來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隅县| 威海市| 隆安县| 宿州市| 赤壁市| 通海县| 龙胜| 赤城县| 嘉祥县| 丽江市| 收藏| 措美县| 壤塘县| 安阳县| 高青县| 沾化县| 新巴尔虎右旗| 类乌齐县| 绥阳县| 卢氏县| 日照市| 阳城县| 皋兰县| 桐梓县| 阳曲县| 城市| 郯城县| 象州县| 铁力市| 白朗县| 东乌珠穆沁旗| 谢通门县| 滦平县| 斗六市| 天门市| 剑阁县| 锡林郭勒盟| 苍溪县| 札达县| 达拉特旗| 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