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中國數字營銷行動報告:以思創行
- 哈佛商業評論
- 759字
- 2019-06-03 17:36:15
數字媒體環境:生長與逆襲
流量紅利已去,要緩解增長的焦慮,唯有“生長”。
回顧2018看向2019,融合、擴張、入侵將繼續在數字媒體領域上演。頭部的競爭優勢愈發突出,出現黑馬的成本越來越高,但并非不能。新勢力在逆襲中開辟藍海,一再引發新一輪逐鹿。
唯有生長
2017-2018年,通訊社交、視頻、新聞、購物等主流移動應用類型的月活躍率保持平穩或小幅波動。與2017年相比,微信44萬活躍公眾號的單篇閱讀量和單篇點贊量分別下滑33%和20%
,流量天花板已成事實。
當市場整體預期放低,生長不再是表面的增長,而是要更關注深層次的結構、效率和價值轉化。對于數字媒體來說,生長也不再是更高的觸達,而是要提升對受眾的影響及變現能力。越來越多的媒體希望通過擴展內容和功能來增加用戶粘性,通過電商化等方式打造營銷閉環,變現流量,努力生長。
但一些媒體正在陷入做加法的迷思。比如一些工具類應用生硬的內容化,添加不相關的信息流資訊、短視頻等造成使用打擾,用戶不得不卸載以求清凈。HDMR認為,媒體做加法的首要前提是用戶的需求和體驗,其次是媒體成長的基因,媒體需要在功能、內容的擴張中建立更好的規劃和整合能力。
新勢力逆襲
2018年6月,上線不到兩年的抖音首次官方宣布國內日活躍用戶規模達到1.5億,月活躍用戶規模達到3億,其快速崛起令人側目。類似的新勢力還有當年的今日頭條,如今的拼多多和趣頭條等,都是在短時間內實現爆發式增長。
究其原因,正是在看似紅海的領域里,這些新勢力轉換視角看到了市場的新機會,以聚焦、前瞻性的思路找到切入點。比如抖音開創了音樂舞蹈類短視頻的新模式,以算法推薦增加用戶粘性,一時間抖音神曲、手勢舞等迅速在年輕群體中流行。而拼多多則釋放出社交裂變的巨大力量,并聚焦低線地區的流量紅利找到自己的位置。
雖然新勢力開辟出了一片藍海,但已經引發媒體巨頭們的跟進和圍攻,2019年將看到攻守雙方的一番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