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周刊/中文版:效率與回報:教育經濟學
- 商業周刊
- 611字
- 2019-06-03 17:33:18
投資回報
數百年來,校友捐贈已成為美國大學的一種“飲水思源”文化。就算畢業已久,郵箱里也能定期收到學校向校友們群發的募捐郵件。漫步校園,教學樓上那些金燦燦的名字來頭可不小,他們來自于捐款高達上億的榮譽校友們。捐贈基金得當的投資會給大學帶來豐富的資金回報,耶魯大學就曾實現了30年翻20倍的奇跡,名校捐贈基金堪比對沖基金。
近年來,美國大學捐贈基金回報率普遍下滑,甚至迫使大學削減開支。以哈佛大學舉例,2014年,哈佛資產管理公司(Harvard Management Co.)打造了一個新的由股票交易員和分析師組成的對沖基金式團隊。然而成立不到兩年后,這個明星股票交易部門就宣告解散。禍不單行,哈佛一直投資的自然資源也遭遇了滑鐵盧,10億美金打了水漂。為了更好地規避風險,許多高校尋求將大學基金交給外部資產管理公司打理。
除了基金危機,收緊公共開支也使得學校獲得的政府資金支持減少,迫使其削減成本,不斷提升學費。不過,普渡大學的校長米奇卻反其道而行之,縮減預算、凍結學費。另外,他還收購了卡普蘭大學。在他看來,越來越多的成人通過網絡獲得學位,這標志著高等教育的民主化。米奇的舉措,充分展現了“花更少的預算、創造更大的教育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公寓近年來成為美國教育投資者的另一個“香餑餑”。雖然流動率高、房客臟亂,但學生公寓給投資者帶來的回報卻很穩定。更多的房地產基金管理機構籌集著數十億美元資金來投資學生公寓項目,這些項目似乎不受經濟衰退的影響,但是過度建設可能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