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鑒
鑒者,心也。
關(guān)尹子曰:心蔽吉兇者,靈鬼攝之,心蔽男女者,淫鬼攝之;心蔽幽憂者,沈鬼攝之;心蔽放逸者,狂鬼攝之;心蔽盟詛者,奇鬼攝之;心蔽藥餌者,物鬼攝之。如是之鬼,或以陰為身,或以幽為身,或以風(fēng)為身,或以氣為身,或以土偶為身,或以彩畫為身,或以老畜為身,或以敗器為身。彼以其精,此以其精,兩精相搏,則神應(yīng)之。為鬼所攝者,或解奇事,或解異事,或解瑞事,其人傲然。不曰鬼于躬,惟曰道于躬,久之,或死木,或死金,或死繩,或死井。惟圣人能神神而不神于神,役萬物而執(zhí)其機,可以會之,可以散之,可以御之,日應(yīng)萬物,其心寂然。
曰:無一心,五識并馳,心不可一;無虛心,五行皆具,心不可虛;無靜心,萬化密移,心不可靜。借能一,則二偶之;借能虛,則實滿之;借能靜,則動搖之。惟圣人能斂萬有于一息,無有一物可役我之明徹;散一息于萬有,無有一物可間吾之云為。
曰:火千年俄可滅,識千年俄可去。
曰:流者舟也,所以流之者是水非舟;運者車也,所以運之者是牛非車;思者心也,所以思之者是意非心。不知所以然而然,惟不知所以然而然,故其來無從,其往無在。其來無從,其往無在,故能與天地本原,不古不今。
曰:知心無物,則知物無物,知物無物,則知道無物,知道無物,故不遵卓絕之行,不驚微妙之言。
曰:物我交,心生;兩木摩,火生。不可謂之在我,不可謂之在彼,不可謂之非我,不可謂之非彼,執(zhí)而彼我之則愚。
曰:無恃爾所謂利害是非,爾所謂利害是非者,果得利害是非之乎?圣人方且不識不知,而況于爾。
曰:夜之所夢,或長于夜。心無時生于齊者,心之所見皆齊國也,既而之宋之楚之晉之梁,心之所存各異心無方。
曰:善弓者師弓不師羿,善舟者師舟不師?,善心者師心不師圣。
曰:是非好丑,成敗盈虛,造物者運矣,皆因私識執(zhí)之而有,于是以無遣之猶存,以非有非無遣之猶存,無曰莫莫爾無曰渾渾爾猶存。譬猶昔游再到,記憶宛然,此不可忘不可遣。善去識者,變識為智。變識為智之說,汝知之乎?曰:想如思鬼,心栗思盜,心怖曰識。如認(rèn)黍為稷,認(rèn)玉為石者,浮游罔象,無所底止。譬睹奇物,生奇物想,生奇物識。此想此識,根不在我。譬如今日,今日而已,至于來日想識殊未可卜,及至來日,紛紛想識,皆緣有生,曰想曰識。
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胸中之天地萬物亦然。知此說者,外不見物,內(nèi)不見情。
曰:物生于土,終變于土,事生于意,終變于意。知夫惟意,則俄是之,俄非之,俄善之,俄惡之。意有變,心無變,意有覺,心無覺。惟一我心,則意者,塵往來爾,事者,欻起滅爾。吾心有大常者存。曰:情生于心,心生于性。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來干我者,如石火頃,以性受之,則心不生物浮浮然。
曰:賢愚真?zhèn)危凶R者,有不識者。彼雖有賢愚,彼雖有真?zhèn)危^之賢愚真?zhèn)握撸滴抑R。知夫皆識所成,故雖真者,亦偽之。
曰:心感物,不生心生情,物交心,不生物生識。物尚非真;何況于識;識尚非真,何況于情。而彼妄人,于至無中,執(zhí)以為有;于至變中,執(zhí)以為常。一情認(rèn)之,積為萬情;萬情認(rèn)之,積為萬物。物來無窮,我心有際,故我之良心受制于情,我之本情受制于物。可使之去,可使之來,而彼去來,初不在我。造化役之,固無休息。殊不知天地雖大,能役有形,而不能役無形;陰陽雖妙,能役有氣,而不能役無氣。心之所之,則氣從之,氣之所之,則形應(yīng)之。猶如太虛于一碗中變成萬物,而彼一碗不名太虛。我之一心,能變?yōu)闅猓茏優(yōu)樾危抑臒o氣無形。知夫我之一心無氣無形,則天地陰陽不能役之。
曰:人之平日,目忽見非常之物者,皆精有所結(jié)而使之然。人之病日,目忽見非常之物者,皆心有所歉而使之然。茍知吾心能于無中示有,則知吾心能于有中示無,但不信之,自然不神。或曰厥識既昏,孰能不信。我應(yīng)之曰:如捕蛇師,心不怖蛇,彼雖夢蛇,而不怖畏。故黃帝曰:‘道無鬼神,獨往獨來。’
曰:我之思慮日變,有使之者,非我也,命也。茍知惟命,外不見我,內(nèi)不見心。
曰:譬如兩目,能見天地萬物,暫時回光,一時不見。
曰:目視雕琢者明愈傷,耳聞交響者聰愈傷,心思元妙者心愈傷。
曰:勿以我心揆彼,當(dāng)以彼心揆彼。知此說者可以周事,可以行德,可以貫道,可以交人,可以忘我。
曰:天下之理,小不制而至于大,大不制而至于不可制,故能制一情者,可以成德,能忘一情者,可以契道。
六匕
匕者,食也;食者,形也。
關(guān)尹子曰:世之人,以我思異彼思彼思異我思分人我者,殊不知夢中人亦我思異彼思。彼思異我思,孰為我,孰為人。世之人,以我痛異彼痛彼痛異我痛分人我者,殊不知夢中人亦我痛異彼痛,彼痛異我痛,孰為我,孰為人。爪發(fā)不痛,手足不思,亦我也,豈可以思痛異之。世之人,以獨見者為夢,同見者為覺,殊不知精之所結(jié),亦有一人獨見于晝者,神之所合,亦有兩人同夢于夜者。二者皆我精神,孰為夢,孰為覺。世之人以暫見者為夢,久見者為覺,殊不知暫之所見者陰陽之碗,久之所見者亦陰陽之碗。二者皆我陰陽,孰為夢,孰為覺。
曰:好仁者多夢松柏桃李,好義者多夢兵刀金鐵,好禮者多夢簠簋籩豆,好智者多夢江湖川澤,好信者多夢山岳原野。役于五行,未有不然者,然夢中或聞某事,或思某事,夢亦隨變,五行不可拘。圣人御物以心,攝心以性,則心同造化,五行亦不可拘。
曰:汝見蛇首人身者,牛臂魚鱗者,鬼形禽翼者,汝勿怪,此怪不及夢,夢怪不及覺,有耳有目有手有臂,怪尤矣。大言不能言,大智不能思。
曰:有人問于我曰:‘爾何族何氏何名何字何食何衣何友何仆何琴何書何古何今?’我時默然,不對一字,或人扣之不已,我不得已而應(yīng)之曰:‘尚自不見我,將何為我所?’
曰:形可分可合,可延可隱。一夫一婦,可生二子,形可分;一夫一婦,二人成一子,形可合。食巨勝則壽,形可延;夜無月火,人不見我,形可隱。以一碗生萬物,猶棄發(fā)可換,所以分形,以一碗合萬物,猶破唇可補,所以合形。以神存碗,以碗存形,所以延形,合形于神,合神于無,所以隱形。汝欲知之乎,汝欲為之乎?
曰:無有一物不可見,則無一物非吾之見;無有一物不可聞,則無一物非吾之聞。五物可以養(yǎng)形,無一物非吾之形;五味可以養(yǎng)氣,無一物非吾之氣。是故吾之形氣,天地萬物。
曰:耕夫習(xí)牛則獷,獵夫習(xí)虎則勇,漁夫習(xí)水則沈,戰(zhàn)夫習(xí)馬則健。萬物可為我,我之一身,內(nèi)變蟯蛔,外烝虱蚤,瘕則龜魚,?則鼠螘,我可為萬物。
曰:我之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礦砂之金。破礦得金,淘沙得金,揚灰終身,無得金者。
曰:一蜂至微,亦能游觀乎天地;一蝦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
曰:土偶之成也,有貴有賤,有士有女。其質(zhì)土,其壞土人哉。
曰:目自觀目,無色;耳自聽耳,無聲;舌自嘗舌,無味;心自揆心,無物。眾人逐于外,賢人執(zhí)于內(nèi),圣人皆偽之。
曰:我身五行之碗,而五行之碗,其性一物,借如一所,可以取水,可以取火,可以生木,可以凝金,可以變土。其性含攝,元無差殊。故羽蟲盛者,毛蟲不育,毛蟲盛者,鱗蟲不育。知五行互用者,可以忘我。
曰:枯龜無我,能見大知;磁石無我,能見大力;鐘鼓無我,能見大音;舟車無我,能見遠行。故我一身,雖有智有力,有行有音,未嘗有我。
曰:蜮射影能斃我,知夫無知者亦我,則溥天之下,我無不在。
曰:心憶者猶忘饑,心忿者猶忘寒,心養(yǎng)者猶忘病,心激者猶忘痛。茍吸碗以養(yǎng)其和,孰能饑之;存神以滋其暖,孰能寒之;養(yǎng)五藏以五行,則無傷也,孰能病之;歸五藏于五行,則無知也,孰則痛之。
曰:人無以無知無為者為無我。雖有知有為,不害其為無我。譬如火也,躁動不停,未嘗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