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和少年陽虎的沖突

大概在母親去世后一年左右,孔子有過一次開眼界的好機會。這年,魯國最大的貴族季孫氏家里有喜事,辦宴會,全國的大小貴族都來參加。

這次宴會是什么起因,史書沒提。季氏族長季武子剛分到了半個魯國,大概想找機會招待一下國內的中小貴族們,收攬人心,讓大家以后好好為自己服務。另外,這也可見魯國的貴族總量不太大,一個宴會就能坐得下。

孔子剛成了貴族,也興沖沖趕去參加,卻受了一個大羞辱。這件事對他后來幾十年的經歷,有很大影響。因為他和另一個少年小貴族——陽虎發生了沖突。

《史記》記載,孔子這時還穿著喪服,但已經不是剛下葬時的重孝,可能只是腰里纏著條白布。他走到季孫家門外,被陽虎攔住了。陽虎說:“季氏這次招待的是‘士’,可不是你!”孔子沒辦法,只好忍氣吞聲走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要(腰)绖,季氏饗士,孔子與往。陽虎絀曰:‘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孔子由是退。”

為什么陽虎要把孔子趕出來?這涉及當時貴族的很多講究,得一層層說。

先說陽虎。

陽虎是大貴族孟孫氏家的支庶子弟,就像《紅樓夢》賈府里的賈蕓、賈瑞這些人,他們和賈寶玉能追溯到同一個祖宗,但太疏遠了。如今的陽虎家級別跟孔子家差不多,是貴族里面最低的“士”。

我們知道,孔家以前是孟孫家的封臣,陽虎是孟孫本家人,他和孔子年齡也差不多,關系該更密切才對。但年輕人往往互相不服氣,爭強好勝,陽虎就給了孔子一個下不來臺。

再說“士”。這是最低級別的貴族,再往下就是平民。

士都有大夫作上級或封主。如果一個士有了直接為國君服務的機會,他一般就要被提拔成大夫了。大夫里級別最高的,是“卿”。一個國家里卿是個位數,是國家的權力中心,類似后來的宰相、內閣。魯國的三桓族長世代都是卿。

但大夫、卿,也沒有脫離士,他們在繼承父親的官職和卿大夫身份之前,也只是個普通的士。即使是天子、國君的太子,在沒即位前也是“士”。

卿、大夫的身份和官職不一定世襲,即使世襲,也只能傳給唯一的嫡長子,因為官職名額有限。但“士”的身份,所有天子、國君、卿、大夫、士的所有孩子,天生都有。所以周人的禮俗里面,有“士婚禮”、“士冠禮”(成年禮),但沒有卿大夫、國君和天子的婚禮、冠禮,因為默認在成年和結婚之前,不能正式繼承父親的卿大夫身份,所以年輕貴族都是士。

這也和歐洲中世紀的貴族制度很像。他們最基本的貴族等級是騎士。別管公爵、侯爵或者國王,他們的兒子只要沒正式封授爵位,都是騎士級別。


陽虎為什么說孔子不算“士”?

一種可能,就是孔子年齡不夠。《史記正義》是這種說法。按周禮,貴族男子20歲成人,辦過士冠禮,才能算“士”,能參加正式社交場合。但這也有變通。父親死了,大兒子得繼承爵位,年齡不到也不能讓那爵位空缺著,在社交場合排序靠后一點就行了。孔子就是這樣,父親死了,兒子歲數小也得頂門立戶。再說,陽虎和孔子年齡差不多,孔子不夠格,他陽虎也不夠。所以年齡歧視的可能性比較小。

從這還能看出來,陽虎應該也是父親早逝,所以他十幾歲就算成年人,參加社交活動了。那時禮節還比較拘謹,長輩不能帶著沒成年的孩子參加正式社交。

另一種可能,因為孔子來路不正,剛剛認的宗,總有人懷疑其真實性。而且孔子母親地位低。那時母系的血統也很重要,貴族結婚都要門當戶對。地位低的小妾生的兒子,就遠不如正房夫人的。孔子這方面很提不起來,所以這種可能性比較大。

還有,孔子穿著喪服赴宴。按照當時的禮節,在服喪期間不能參加宴會這類喜慶事。當然也不嚴格,換身常服就沒人較真。

少年孔子這次遭遇,對他是個提醒,他的身份有點尷尬。貴族圈子等級森嚴,和這些人打交道,他得處處謹小慎微,多看多聽,少說少動。

還有就是,他跟陽虎結下了梁子。

據說孔子從此見了陽虎就緊張得冒汗,盡量躲著走。《論衡·物勢》:“孔子畏陽虎,卻行流汗。”《論衡·言毒》:“孔子見陽虎,卻行,白汗交流。”這底下藏著的,則是更大的不服氣。很多人心里總有個假想敵,隨時都在偷偷關注這人的一舉一動,揣摩他的處境、手段、心態。孔子的假想敵就是陽虎,他從此大半輩子都在跟陽虎偷偷較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龙| 牡丹江市| 株洲市| 德昌县| 伊金霍洛旗| 吴忠市| 明星| 齐河县| 泾川县| 玛曲县| 北票市| 康乐县| 洪湖市| 武陟县| 永平县| 徐州市| 淳安县| 博湖县| 大化| 安康市| 保亭| 临洮县| 疏勒县| 乌拉特前旗| 麟游县| 土默特左旗| 永嘉县| 兴仁县| 富宁县| 满洲里市| 开远市| 南乐县| 雷波县| 黄陵县| 察哈| 赤壁市| 和静县| 曲麻莱县| 屯门区| 延津县| 沈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