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此影視有同名電視劇,故而加電影作為區分,以免相互影響對于該系列影片的判斷。
在對于偵探影視的首先接觸,最早應該算是007。不過一開始我也只是聽過這個代號,并不知道這代表什么意思。
后來看的偵探系列影片,是周星馳先生的《國產凌凌漆》。接著才正式了解這007后面指代特工的意思。
后續,讓我對偵探影視開始感興趣的,除了國內的刑偵影視劇之外,就屬動漫《名偵探柯南》了。
不過偵探推理劇情雖然精彩,但后來我查了,我們國內沒有偵探這一職業(因為非法)。
所以,對于偵探,除了當個刑警,再沒其他什么正規途徑。逐漸了解這些偵探內容后,我曾在《懸疑推理》一章節有所描述。
為避免過多的冗余重復,這一章節我也需要對細節部分作展開分析和評論。
之前的歸結起來,無非是人們追求偵探推理,首先是好奇心,再者就是彰顯或炫耀智慧。
最后,所有的焦點,無非在人心。
所以,偵探案件說到底,就是一場人心的考驗——既展露破解打擊罪惡,也考驗人看到罪惡本來面目時的心理承受能力。
《唐人街探案》到底沒和其他偵探影視有什么大的區別。除了開場或者中間加入的娛樂部分,主體還是智商在線的。
電影劇情本身前后劇情有相互銜接的地方,邏輯也還在其中,倒也沒象網絡評價的那樣一般。
主要的還是觀眾的推理能力提高,還有對于這系列影片的期望過大,所以才產生關于觀影評價下滑的跡象。
是觀眾變得越發聰明了?顯然不全是。有些應該是類似于“久病成醫”的經驗積累,他們在不知覺中,逐漸學習并適應了偵探推理。
現實的話,則不同于影視,人若真身臨其境,未必還能像自己平時看影視劇那樣的聰明。
況且,現實里不會有上帝視角的鏡頭給觀眾留下啟示。
很多人看這電影的時候,其實面對的,是事先預設好的劇情。
猜到了證明聰明了?暫且保留意見。
他們只是習慣了把電影本身給出的線索提示串聯起來猜測結局而已。
真正面對棘手的現實案件,就連神探,一開始都只能是瞎子。
靠著支離破碎的線索,還有梳理紛亂復雜的資料,想要破案并不容易。
時間上,犯罪者與破案人雙方都是在爭分奪秒。然而并不是每次犯罪都可以及時趕上并阻止。
加上人心難測。故而這犯人的犯罪的動機,基本上并不會完全在我們預料之中,能靠推理得出結論的,那是幸運的。
最重要的,是證據鏈——破案的線索上的各個節點。
犯罪者能留下犯罪痕跡,也可以消除痕跡,線索斷掉的情況是經常存在的。
相信偶爾在一些新聞里,大家也應該可以注意到。
若沒相關偵查技術的更新把以往斷掉的破案線索重新連接起來。那些長達幾十年的陳年舊案,就不大可能找到并抓到罪犯。
而犯罪線索之所以存在,除了巧合,剩下的就是罪犯人為疏忽的因素,所以才造成了線索無法及時消抹地保存下來。
關鍵是,有些犯罪線索即便會存在,那也是有時間限制的!
實際情況中,也實在不乏因時間久遠導致線索斷開的案例。
至于電影本身談到的完美的犯罪,則是這《唐人街探案》的一個重要關聯吧,說實話,這也是我挺感興趣的一個點。
我不確定這系列影視的最后,主角能不能真的實現所謂的“完美犯罪”,所以多少抱有期待。
所謂的完美犯罪,就是所做的一切,觸犯法律但卻查無實據(線索斷了或者指向不明)。
或者在悄無聲息中,讓人忽略的某些角落里,去實施無人知曉與察覺的犯罪。
一切合理,犯罪也的的確確存在,大家都清楚有兇手。可偏偏就是抓不到或者抓不了。
這么一想來,若真有兇手能實施完美的犯罪,那可就讓人心里發毛了。
我也很奇怪,為什么這系列的關聯,會是完美犯罪?
非得要陷入一定要犯罪這個邏輯怪圈里去?
不犯罪不可以么?
恐怕放眼世界,從小到大不犯錯的人基本不會存在。但不去實施犯罪,還是比較容易做到的。
至少我愿意去相信,絕大部分人在正常情況下不會選擇去犯罪。
世界之廣,世事之繁多,也不是只有犯罪或者破解犯罪這兩條路可走。
所以,對于本來就是虛構的偵探推理故事,或許沒必要較真,就當作一普通案件的偵探推理電影看好了。
況且,影視到底無非在于講述一個具有戲劇性的故事。如果能給人帶來感觸與思考,也挺不錯的。
至于劇情精不精彩,能不能引來觀眾的贊賞,那是別外事了。
若是你早已看過類似的故事,自然不會過于感到驚訝。但這并不妨礙還沒看過的人來看。
我也不止一次談到,即使我們自己司空見慣的,他人也不見得都知曉這些。
各人有各人的成長軌跡,接觸的環境也不一樣。人們各自經歷過的人事,了解過的知識和見聞也是各有參差長短。
偵探推理故事的產生,至少能幫助人們更多地了解世界——暗潮涌動的人海。
這些無非告訴人們,人禍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時刻都在發生著。作用的話,可以說是在引導人們去避開并阻止這些人禍。
但千萬別自以為了解一切就能掉以輕心,實際上,這還只是個開始。
近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沖動、執著和欲望,一旦這種心理渴求積累形成了心魔,犯不犯罪也就是咫尺之隔的事。
有些人看偵探推理是為了了解世事無常。也會有這樣一些人,則純粹只為心理上的刺激(無論是熱衷于破案還是狂熱于犯罪)。
有人從偵探推理中學習破案維護社會秩序,彰顯公道人心。有些人從中學習犯罪的手段與手法,進而將其付諸實踐。
但我希望大家記住的一點,就是不要輕易嘲笑這些做法。我曾經這么做過。自然地,我并不會覺得只有我一個人會這么做。
依據就是,在實際的犯罪案例中,人們也可以逐漸發現,犯罪嫌疑人對于隱藏犯罪痕跡,還有銷毀證據的反偵查意識正不斷加強。這就是如今所謂的高智商犯罪。
而犯罪嫌疑人的反偵查意識每增加一分,并一旦實施了犯罪讓一切成為現實的時候。
相對的破案難度就增加三分,甚至更高。
即便如今破案的方法方式更新換代,但同時必須面對的就是,新型犯罪手法也層出不窮。
因此,有些犯罪案件,不止發生在影視之中,現實版本也有。甚至比起影視劇來,現實版更加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