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一段時日,趁著五一節假期間,再重新看了一些古裝劇,確實又收獲了不少新的想法啟示。
回顧了此前看過的不少影視劇集,到現在似乎又有進一步的認識了。或是當時的我未曾發覺的“奇怪”地方,又或者是當時發覺了卻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其中的奇怪與別扭。
直到最近在網絡平臺看到熱點娛樂消息的熱鬧后,意外懂了。那就是一個看起來比較抽象化的詞匯——教育。
關于教育這個問題,不少人會覺得上綱上線,可我不予認同。就如同一個人的成長會受到家庭與社會環境影響一樣,我們都是一直從外界學習著為人處世。這也說明,這種教育是無形之中形成的。所以,影視劇方面在教育方面的引導作用同樣也是不可輕視的。
猶記得此前曾有人批判過宮斗戲,他們就列出過不少宮廷影視劇的弊病所在。且不論他們言辭激不激烈,單就他們總結的幾點,細想之下都是有幾分道理的。
有了此前“穿越悲劇”和“模仿影視情節”的前車之鑒,也是讓大眾開始對影視劇的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有了更加慎重的疑慮和看法。
這里的話題,是還沒涉及到宮廷劇在對待歷史上的態度端正與否的問題。而是古裝/古代影視劇的另一面——即這種形式上的教育是否利大于弊?
宮斗戲,角色之間的勾心斗角可謂是較為重要的看點之一。但這也是陰謀論的前期形態,真可謂是誤導式的教育:只教人怎么在復雜的人際關系里斗爭著生存下去,而不是安穩地過好現在的日子。
因為在劇情的設定下,每個劇中人物周圍都是危機四伏。可現實里也并非時刻都是這樣,或者說,僅有少數人在特定的某段時間內生存在這樣的環境下。
這樣導致的結果,或許就會讓人變得多疑,也會因此過度解讀現實中周圍人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導致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外面的世界:都是人心險惡的。
一旦有了這種疑慮,人總歸是會一點點疏離群體,從而變得麻木不仁、自私和易沖動的。還會帶來人們彼此之間的信任危機。
因為現實比影視劇要寡淡得多了。即便有險惡存在,那也不如影視劇那般,總是四面楚歌。
這世界,你若相信是美好的,那絕大部分就都會是美好的。完美世界距離現實有著不小的距離,而且幾乎無法徹底解決。
若把世界假想成險惡叢生,那很累人。因為單純自保就耗盡了我們的大部分精力,況且還是無法保證絕對不會受傷。就像張曉風女士于《不朽的失眠》里寫到的:人在世上,哪能一點傷害都不受呢?
對于現實的世界,自保是讓自己少接觸或者遠離那些對我們自己身心有重創或者慢性毒害的危險,從來不是讓自己作繭自縛。
宮斗戲精彩是沒錯,但那總歸是一種類藝術的創作,存在一定的夸大部分。但我覺得,創作這些內容本身,不該把重點放在教人如何勾心斗角上。
否則長此以往宣傳和接收這一類的信息,只會讓人不知不覺變得更加自私,還美其名曰是讓自己變得更加獨立自強,自己掌控自己的一切。若當真這么認為,也是荒唐得很。
如同醫者有時無法自醫一樣,人總有需要他人相互扶持或幫助的時候。所以,人又談何時時掌控自己的一切呢?
我們所謂的自己決定自己的一切,不過是在某些事情上,有自己主動選擇的自由。并有為此承擔選擇所帶來的一切后果的堅決之心,這便是我們自強自立的象征。
有時,看勾心斗角的宮廷戲。該把重點放在如何化解這些險惡手段,而預防這些險惡手段的雖然重要。但預防過頭了,反而會慢慢養成另外一種離群習慣:難以相信他人,也難以相信世界。
稍稍轉移到另一個現象上,那就是部分披著古裝之皮的現代娛樂影視劇。看到這個的時候,我是高興不起來的。
比起現代穿越到古代或者純古裝的影視劇,這一類影視劇顯然成了不三不四的存在。
一個經典的場面就是,一群群眾演員的“聚眾追星”舉動。也不知是夸張還是刻意為之,都讓人覺得辣眼睛。
設想在古代思想并未開化的時候,人們即便有崇拜仰慕之風,也斷不會如此不加遮掩和開放地“追星”。因為從行為上來看,這在古代是行為不端,令人不恥的舉動。而這些影視劇堂而皇之地拍攝這些與現代追星無異的場面,總感覺不太尊重客觀傳統里的民俗風氣。
兒戲,可以這么說。除了背景設定和服裝外,這類影視劇連基本的嚴肅性和對傳統的尊重都是很少甚至很脆弱的。這點上,本質和如今的娛樂“造星”的綜藝節目也沒差別。因此,這一類影視劇本身我基本看了,也很難對其抱有過大的期望。
但我個人卻深感遺憾,影視劇本不該如此過于娛樂化和兒戲的。倘若稍有些基本的尊重,也至少讓人得以勉強接受。
影視劇的娛樂效應淡化了古代江湖在人們認知里的血性和骨氣。古風類型的影視劇,除非是原有的老劇新拍,否則都多少有一種“柔弱”的病態——似無病呻吟,但若直接說是無病呻吟則又過了一點。
越到現在,關于這方面的創作顯然是更加輕浮和虛妄的,頗有游戲大眾的心態。卻不似早些年,這一類的創作更有警世育人的作用。這一點,是身為一個創作人的公德良知。
我也不知道的是,是否是因為現在生活的快節奏,使得公眾的時間被更加高效得利用(例如上學讀書或者投入工作)。從而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娛樂方面的消遣,所以才有了這些娛樂性質的虛浮麻痹人心的內容,開始在現在的日常生活里成為常態化?可這些確實存在和正在影響著我們這一代和新生代的年輕一輩。
娛樂消息的大行其道,也很大程度說明了大眾在時間上的荒廢也挺嚴重的。這樣也讓很多人漸漸地麻木,對有些事和未來失去了該有的定性和信心,變得越發無力和焦躁不安。
這也是“介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這在網絡上,還有不少相似的情況,其中就包括被很多人概括為“喪”或“腐”文化的情況。對這些所謂的“文化”具體描述和概括也很形象。)的情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身邊的原因。這顯然不是什么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