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商貿民俗

浙江沿海漁民從大海中捕獲了大量魚蝦蟹貝后,除了少量留給自己和家人食用外,大部分則通過海鮮加工和保鮮儲藏技術進行流通和買賣,傳統的商貿習俗由此產生。

目前,浙東捕撈和養殖的海鮮品種很多,以象山縣的統計為例,就有440余種魚類,80余種蟹蝦類,100余種貝類,主要有:

魚類——大黃魚、小黃魚、梅童魚、黃姑魚、米魚、鯧魚、馬鮫魚、鰳魚、龍頭魚、石斑魚、鱸魚、鳳尾魚、彈涂魚、鰻魚、鯔魚、帶魚、黃鯽、泥魚、澤魚、河豚、青占魚、海蛤蟆、箬鰨、沙丁魚、銅盆魚等;

蟹蝦類——對蝦、白蝦、毛蝦、蝦蛄、小龍蝦、梭子蟹、青蟹、紅鉗蟹等;

軟體及貝類——蟶子、毛蚶、牡蠣、蛤蜊、沙蛤、泥螺、海螺、玉螺、割香螺、辣螺、芝麻螺、螺螄、海瓜子、貽貝、扇貝、鮑魚、鱟、佛手、墨魚、章魚、章干、魷魚、望潮等;

海藻類及其他——海帶、紫菜、苔菜、海葵、海參、海蜇等。

海鮮貴在“鮮”,活海鮮自然是最鮮的了,比如從象山港或舟山近海抓捕上來的小海鮮尤顯鮮美(圖2-6)。而從外洋捕來的魚類,如果捕撈時間短,可直接用海水保鮮,但由于現在每次出海捕撈時間較長,無法保證魚類回岸時還能存活,所以一般就直接在船上采取冷藏方式處理。魚類剛捕撈上船,會立即按品種、等級、質量分類,傳統方法是以冰塊保鮮,放置在艙內,控制吸魚泵的風量和排水系統。現在多用保溫魚箱盛裝,一層碎冰一層魚,箱底有濾水系統,上面再蓋上篷布,盡量保持魚體完好無損,不受外力碰擊、觸摸,不受污水侵蝕,按照這種技術處理后的海鮮可保證鮮度數日不變,足以跟活海鮮媲美,也足夠等到上岸后賣個好價錢。而岸上冷凍處理往往是將魚類簡單處理下,放置于冷庫或冰柜,但過冷的溫度會使魚體變硬,時間一長會變味。現在也有將魚類去掉魚腸等易腐內臟,處理干凈,用保鮮膜或密封袋封好再冷凍的方法,這種冷凍技術可使海鮮保存數月,但鮮味終究有所損失。

圖2-6 剛捕撈上來的海鮮

如果說冷凍海鮮是半處理品的話,那干海鮮或海鮮干貨則是完全將海鮮品采用剖曬、切片、烘干等方式制作成成品,放于全密封袋里,貯存時間更長(圖2-7)。現在,魷魚絲、魚片、蝦干、紫菜片、海苔片等可隨身攜帶、拆封即食的海產食品風行市場。

圖2-7 漁民曬魚

象山港、岱衢洋、大戢洋等遼闊海域是象山、奉化漁民的傳統漁場,盛產大黃魚、帶魚、鯧魚、海鰻、墨魚等海產品。在運輸不便又沒有制冷制冰設備的漫長歲月里,腌漬或者風干就成了儲藏各種海產品的重要手段。不同海產品有不同的加工方法,漸漸自成體系,最終形成了一種獨立于其他農業項目的生產習俗。

黃魚鲞 新鮮黃魚不洗滌不刮鱗,用刀從臀鰭和肛門處切入開口,沿著背鰭緊貼脊骨向頭部平剖,直切至上顎,使魚體充分敞開挺直,然后除去內臟,剔去血筋。接著就是腌漬,在魚體各處均勻撒鹽,胸鰭處用鹽粒填實。用于腌魚的是一只大木桶,先在桶底鋪一層鹽,然后將經過處理的黃魚逐條平鋪于桶內,魚頭朝壁,魚尾朝中心,肉面向上,依次排疊成環形,鋪一層魚撒一層鹽,最上面兩層必須魚骨朝上,最后用鹽封頂。過了一天或者一夜以后,再鋪上竹片或者木板條,上面加壓石塊。大約三天以后,如果肉面呈淡黃色表示用鹽適當;呈青黃色表示用鹽過量;呈紅色則表示用鹽不足,必須加鹽重腌一兩天。腌好的魚出桶要瀝干鹵水,然后再用清水洗滌脫鹽褪淡,再瀝干水分后就能出曬了。將魚肉面向上平攤于竹簾或者草苫上,曬幾個小時后翻曬一遍,幾小時后再翻曬一遍;如果陽光強烈,就必須掀起魚的腮干,以防止發油。曬上兩三天后,待到魚已經七成干,就把魚放在屋內罨蒸一天,然后再曬三四天就成了黃魚鲞。黃魚鲞體表發白,當地俗稱“白鲞”或“咸大白”。黃魚鲞可燒肉,也可單獨蒸煮(圖2-8)。黃魚鲞的頭尾多用于燒煮白鲞湯,鮮味獨特,最宜下飯,因此沿海一帶有“銅鍋米飯白鲞湯”一說,比喻飯菜的美味可口。

圖2-8 美味的黃魚鲞

墨魚干 墨魚干的加工過程可分剖割、清洗、干燥、整形和罨蒸發花這幾個步驟。先將墨魚沿腹部正中剖開,然后再切開頭部,整體上保持左右對稱。然后刺破眼球流放眼液,再從尾部起摘除內臟,注意不能割破墨囊。一般先摘除墨囊,再撕去內臟及附在肌肉上的薄膜。洗凈瀝干后,平鋪在竹簾上,置陽光下曬干;先曬背,再將兩側平鋪攤開,整齊排列,曬約兩三個小時后翻轉一次,連曬三天,多次翻轉,用手將墨魚的肉腕和頸部多次拉伸使其平展。曬至約七成干時,肉質開始變硬,就用木槌斜向外捶打,腹背部都要捶打。墨魚干經兩次捶打后已經平整,趁熱放置于籮筐內,用稻草、麻袋等物密封包裹并加壓,放置室內三五天進行罨蒸,之后再取出曬兩三個小時。罨蒸的目的是使墨魚內部的水分均勻擴散,使表面發花,呈現一層白粉的狀態。經過罨蒸和發花的墨魚干帶有一種獨特的香味,也更加美觀。墨魚鲞烤肉是當地產婦的一道滋補佳肴。

鰻鲞 先用清水將新鮮海鰻洗滌干凈,除去表皮黏液,然后平放在板臺上,將魚尾固定在尖釘上,用刀從尾部起沿脊骨一直剖切至頭部,一側帶脊骨,另一側無脊骨,平展攤開。從肛門腸管開始,將內臟向頭部方向連同魚鰓一起拉出。再用刀尖剔除脊骨血筋,用潔凈擰干的抹布將腹腔內殘留血污物擦拭干凈,用竹片撐開剖面,以繩索穿縛頭部,然后將其懸掛在通風處晾干,避免日光直曬。由于鰻鲞主要依靠風吹晾干,所以又名風鰻鲞。制作鰻鲞的最佳時間是冬季,尤其是冬季有風無陽光的日子,最能保證鰻鲞的質量。風干鰻的優點是水分慢慢蒸發,不使魚體脂肪溢出,否則就會因發黃油而失去原有風味。鰻鲞可燒肉,可單獨切段蒸煮,也可燒湯,都是下酒下飯的美味佳肴。

咸鰳魚 咸鰳魚又名酶香鰳魚,其加工程序相對簡單。將整條新鮮鰳魚洗去表面黏液,無須刮鱗,也無須剖肚去內臟。用鹽時,左手握魚,魚頭朝上,魚腹向內,用拇指掀開鰓蓋,右手撮鹽塞入鰓孔,再用小木棒將鹽從上至下捅塞至魚腹,重復數次,以魚腹基本塞飽為止。再在兩鰓和表體兩側敷鹽,然后入桶腌漬。桶底先撒一層薄鹽,將魚頭朝向桶壁,背向下,腹朝上,一層魚一層鹽,整齊疊碼于桶中。咸鰳魚需經發酵,發酵時間根據氣溫略有差異,一般在兩天左右。咸鰳魚在發酵期間不需壓石,發酵過后即需加石重壓,使鹵水溢出,以完全浸沒魚體為度,并加蓋,這樣再腌制六七天即成,這是單曝鰳魚。如果要滋味更好、更香,則須把腌過一次的咸鰳魚拿出木桶,重新排疊一次或兩次。好的咸鰳魚魚體完整、鱗片齊全、體色青白有光澤。咸鰳魚適于蒸食,咸鰳魚燉蛋是奉化的一道傳統名菜。腌制咸鰳魚所產生的鰳魚鹵也是好東西,煮開后濾去雜質,即成醬酒的替代品,其鮮味遠在醬油之上。

海蜇 新鮮海蜇的含水量高達90%以上。海蜇汛期正值炎夏,不及時加工極易腐爛,因此捕獲后必須立即處理。首先用竹片刀將海蜇頭割下,頭體分離,以免頭部的血污染蜇皮,再刮去血皮和背上的白色黏液。接下來就是加礬了,蜇頭、蜇皮必須分開處理。將洗凈的海蜇浸入礬水中不時翻動,約半天后取出,疊放籮筐內瀝水半天,再取出投入礬水內攪動,再瀝干。以上過程即為頭礬。礬水的配比根據數量而定,一般每百斤海蜇用鹽十斤,加礬三兩,再加適量海水。接下來就是二礬了,將瀝干的海蜇投入桶內,先礬后鹽,層層撒加礬鹽,隨時擠壓出鹵水,加速海蜇脫水進程,再加石重壓七天后取出瀝干,即成二礬海蜇,俗稱“鹵貨”。根據二礬后海蜇的重量,重新配制鹽礬,將鹽礬均勻地敷于海蜇表面,然后依次疊放桶中,頂部撒鹽加工,置于陰涼處,再經三五天后即成三礬海蜇。在整個三礬過程中,蜇頭和蜇皮都是分開處理的,一則因為蜇頭血污多,混在一起會污染蜇皮;二則因為蜇皮是片狀,蜇頭是塊狀,混在一起不易加工。

蟹醬 制作蟹醬原料一般為梭子蟹,即當地俗稱的白蟹。制作期以8—10月為主,加工方法比較簡單。將洗凈的鮮蟹置于木桶或石臼中,用木棍或石搗子將其細細搗碎,搗得愈碎愈好。然后加入適量食鹽,一次性倒入木桶,與蟹醬均勻攪拌,再置于腌缸中腌制發酵。之后每天用竹耙或木耙攪拌一次,使下沉缸底的食鹽與蟹醬均勻攪拌,否則蟹醬很容易變成黑色。攪拌十天以上,即為成熟的蟹醬;如天熱,來不及食用或出售,則須繼續攪拌,直至天氣轉涼才能停止,否則極易轉色變質。蟹醬在整個腌制和貯藏過程中,不能加蓋和出曬,以使蟹醬始終保持悅目的紅黃色。

以上是浙江沿海漁民對各種海鮮的處理與保存方法,腌漬和風干是儲藏各種海產品的重要手段。沿海漁民用自己的智慧原汁原味地保存了東海海味,也為海鮮的進一步流通與買賣創造了便利條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甸县| 托克逊县| 西和县| 临猗县| 沁源县| 陆丰市| 肥东县| 从化市| 台前县| 清徐县| 中宁县| 山东省| 绥滨县| 方正县| 洪江市| 鹿泉市| 新绛县| 开封市| 财经| 祁东县| 榕江县| 万安县| 五原县| 亚东县| 淄博市| 永胜县| 抚州市| 东兰县| 浦东新区| 叙永县| 仁布县| 尖扎县| 宿迁市| 城步| 安国市| 盐山县| 阳西县| 阳山县| 兰溪市| 嵊泗县| 金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