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掌上課堂:實戰36技
- 房立洲
- 4946字
- 2020-02-20 18:55:30
螺螄殼里做道場——“小”材料如何做“大”例談

前幾天,領導交給我一個任務,要求將近期圍繞城郊環境提升所做的業務工作“整”成一篇經驗材料向市“兩辦”專刊投稿。我心里立馬一“咯噔”,心想在加強城郊管理方面,雖說市領導有要求,但本單位并沒有可以拿來大書特書的新鮮干貨啊!想歸想,做歸做。根據領導的要求,我隨即向各業務部門進行第一輪征稿,跟往常一樣,我并未對征稿抱有多大期望。平心而論,這樣十分瑣碎且并無多少亮點可言的業務工作,如果不掌握十足的套路,確實很難做成眾口鑠金的“上得廳堂”的“大菜”,以往每次讓業務部門報“大稿子”,大都也是高興在前,失望在后。果不其然,隨后我從各部門收集上來的稿子,不是“記賬式”,就是“自傳體”,要么是“老八股”,既沒有新意可言,也不能見到從市級層面看必須有的高度。無奈領導“軍令如山”,我于是又向某業務部門進行了定向征稿,并和他們就稿子如何寫進行了深入交流。過了幾天,該業務部門如期將稿子交到了我的手中。總體看來,質量有明顯提升,但站位不高、素材瑣碎的老毛病并沒有質的改觀。我知道,每當此時,再怎么征集也是于事無補了,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案是“趕鴨子上架”,硬著頭皮“赤膊上陣”, “親自下廚”了。在進行了一番研究后,結合既有的經驗,筆者又一次開始了“小”菜做“大”的“編”稿旅程。
我所在的單位,總體上說是一個從事信息化工作的技術保障部門,隸屬于某政府組成部門。換句話說,我的單位一般是沒有資格或者說不夠級別直接給市政府報稿的。這是第一。第二,本部門所做的主要業務工作,是通過服務外包的一支隊伍巡查發現街面每天發生的城市管理問題,并交由各相關部門處理,也就是說,本部門與廣受關注的民生工作并無直接的關聯。這樣的業務工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是,并沒有什么亮點。第三,寫成“豆腐塊”可以,無外乎說明發現了什么問題,然后再羅列一通數據。這樣的材料寫一次即可,寫第二次還是這些內容,既沒有必要,寫了也不會被采用。倘再要整成大材料,難!而且是難上加難!難在找不到一個從市級層面可以把握的切入點,難在都是一些日常瑣碎的工作,實在寫不出多少讓人眼前一亮的真材實料。任何事向來都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現實情況并不因為稿子難寫我就可以不寫。如何才能只身闖關、峰回路轉呢?我仔細閱讀了相關材料,發動思維的機器,進行了一番“打深井”“撒大網”“積干柴”的工作,終于打出了“水”,捕到了“魚”,點燃了“火”,制成了一道“眾皆云佳肴”的鮮美“魚湯”。首先,前不久,市委市政府領導曾來本部門調研,并提出了相關工作要求,這是可以結合的第一個點。其次,去年,本市舉辦G20國際峰會,本單位作為一個重要保障部門,也加強了日常街面管理,事情雖是“過去時”,但目前圍繞城郊所開展的工作也大抵相仿,因此,先前的業務工作也可以作為移花接木的一個點。第三,本單位作為某政府職能部門的一個下屬單位,雖然大多做的是“幕后”工作,但畢竟牽頭相關城區和部門,因此從“聯動”的全局出發,這又是一個點。如何把小材料做“大”呢?主要有以下四法。
一、小中見大。顯而易見,寫出的稿子要能為市級專刊采用,寫作者就必須切換角度,站在市級層面審視日常工作,高度不夠、視野不寬、立意不深等“先天不足”的內容,要盡量提升至與市級水準相應的位置。僅從例文首段來看,“大”主要體現在:一是問題剖析之“大”,站在了全市城郊管理大局的高度,并與市委市政府關注的民生大局、發展大局結合起來。二是提出要求之“大”, “抬”出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指示作為論說的總綱。三是目標定位之“大”,無論是事關發展的時間維度,還是涉及對象的橫向角度,都可見其“大”,可謂胸懷全局,放眼未來,都是從全市的角度來布局謀篇的。四是立意站位之“大”,從全局、從市委市政府領導、從“峰會模式”的高度來考量城郊地區的城市管理工作,占據了思想的制高點。
二、“無中生有”。這是小面團發酵成大蛋糕的關鍵所在。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在“本只一斗米,要做百人炊”啊,如之奈何?“逼上梁山”之下,務須學會打井找水、添“油”加“醋”,當然不能“摻水兌假”。如何拉伸“面團”、加注“油醋”呢?基本思路有:一是移花接木。如前所述,盡管是去年“峰會”保障所做的工作,但本單位歷來就這些職責,眼前在城郊地區管理上可以采取的措施也大同小異,不可能“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真實性和可操作性是可以保障的,也是實實在在的,因此,完全可以“拿來主義”,用今年的“瓶”來插去年的“花”,如例文提到的“三大重點工作”“聯合檢查”等。二是循規蹈矩。就是按照一般的知識和經驗,某項事情應該怎樣做?可以怎么做?一般提到工作開展時,往往離不開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健全機制,創新舉措;加強督查,確保實效;強化保障,順利推進等。以本文為例,本單位該如何加強對城鄉接合部地區市容環境的管理呢?按一貫的做法,主要包括落實隊伍、制定標準、突出重點、加強巡查、完善考核等。而本文重點在“查”上做文章。這是因“查”而起的發散思維。三是以實帶虛。做任何工作總有一定的目的、宗旨、標準、依據等,寫好這些內容,往往能使客觀的工作有了“人”的溫情,形神兼備。如例文的“與城市發展同向,與市容保潔同步,與百姓訴求同振”“重點區域一日兩查、次要道路兩天一查、未徹底改造區域每周一查”等,都是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的隨性發揮。
三、平中見奇。“語不驚人死不休”,綱舉目張的結構、文質俱佳的語言也是文稿能否被采用的關鍵。任何一篇成功的稿子必須能平中見奇,具有新穎的切入點、獨特的構思、精巧的結構和個性鮮明的語言。從結構來看,例文緊扣“查”這一關鍵詞生發開來,先后寫到篩查、巡查、檢查、督查、考查,既切合實際,也一線串珠,銜接文脈;從語言來看,本文措辭多句式整齊、簡短明快、角度豐富、節奏鮮明,如“標準向峰會看齊、目標向主城靠近、資源向城郊傾斜,行動向精細突進”“抓點、擴面、提質、抓常”等,朗朗上口,覆蓋了相關重點內容,表意完整嚴謹。
四、連點成線。公文寫作非常講究“勢”,行筆起了“勢”,文字就能順,文氣就能通,文脈就能暢,文意就能達。古人云:“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一句話、一件事并不能起勢,但如果兩句話、三句話,兩件事、三件事乃至更多,就能形成一種突突奔瀉、蔚為壯觀的浩瀚之勢,也使文章的語言表達進一步豐富、優美。例如:“基礎設施欠賬多、管理力量跟不上、思想意識不到位”,列舉了城郊地區目前在三個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既有代表性,也形成文勢,從多個角度豐富了內容表達,且句子結構相同、字數相等、內容相類,產生了美感。再如:“‘拔釘子’的韌勁、‘打樁子’的拼勁和‘抬夯子’的干勁”“領導關注點、地標關鍵點、問題頻發點和投訴激增點”“市級有人盯,區里有人管,街道有人抓,村社有人問,問題有人報”“每天一報,每周一評,每月一考”,以及文章二級標題的“一本賬”“一班人”“一股繩”“一根弦”“一張表”“一幅圖”等,都是“連點成線”的盡情發揮,可謂語言“深加工”的典型,值得在公文寫作中借鑒。
【例】固化峰會經驗 發揮機制優勢我市智慧城管“五查一繪”吹響城郊市容提升“集結號”
城鄉接合部地區由于基礎設施欠賬多、管理力量跟不上、思想意識不到位等問題,一直是我市城市管理的相對薄弱環節,不僅影響著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與我市打造“名城強市”戰略和建設“美麗××”愿景不相適應。今年以來,×××、× ××等市委市政府領導先后調研城管工作,強調要固化峰會成果,發揮智慧城管作用,進一步提升城郊地區的城市管理水平。立足“后峰會,前亞運”的城市管理新形勢,我市智慧城管堅持“標準向峰會看齊、目標向主城靠近、資源向城郊傾斜,行動向精細突進”,奏響了“抓點、擴面、提質、抓常”等“四部曲”,建立了“五查一繪”的城郊街面日常管理機制,以“拔釘子”的韌勁、“打樁子”的拼勁和“抬夯子”的干勁,協同各有關單位吹響了城郊市容提升“集結號”,以切實措施在城郊地區“嫁接”和固化城管保障“峰會模式”。
一、建立“一本賬”,仔細篩查明重點。為了填平城郊和主城在管理區域、時間、對象、標準以及力量等方面的“兩本賬”, 5月以來,市智慧城管對城鄉接合部地區的管理現狀進行了全面的踏勘摸底,并明確了三大重點工作:一是拓展管理區域。堅持“與城市發展同向,與市容保潔同步,與百姓訴求同振”,全面聚焦領導關注點、地標關鍵點、問題頻發點和投訴激增點,要求相關城區提出“擴面”目標,全市智慧城管覆蓋面積增至××平方千米。二是擴大管理類別。立足管理實際,新增城鄉接合部管理對象類別,合理規劃管理網格,進一步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智慧城管的事件、部件類別擴大為××大類××小類。三是提升管理標準。適應城郊居民城市管理訴求,調整和完善管理標準,在處置時限、管理要求和機制建立上進一步接軌主城。
二、組織“一班人”,常態巡查建機制。基于現有街面采集力量配備,通過優化管理層級、壓縮管理流程、調整管理力量等措施,進一步加大城郊熱點地區的管理力量配備,建立“重點區域一日兩查、次要道路兩天一查、未徹底改造區域每周一查”的常態化巡查機制。建立城郊地區重點區域、重點類別、重點問題“市級有人盯,區里有人管,街道有人抓,村社有人問、問題有人報”的工作格局。自5月實現“峰會工作模式”向城郊延伸以來,共上報各類問題××件,解決××件,問題及時解決率達××%。
三、擰成“一股繩”,聯合檢查強合力。為了提升城郊地區的街面管理水平,我市智慧城管建立了“市級推動、區縣行動、街鎮聯動”的協同工作模式。一是中心領導帶隊查。××中心落實了中層以上干部帶隊檢查制度,堅持每人兩周一查的頻次,加大了對重點區域、重點問題的管理力度,引導區縣街鎮進一步調整工作重心。二是協同平臺抽樣查。市協同平臺組織人員加強了對不同區域、不同問題類別、不同時段街面問題的抽樣檢查力度,推動城郊管理疑難問題的解決。三是區縣部門聯合查。成立市平臺人員帶隊、區縣部門人員參加的聯合檢查組,開展對不同區域的交叉檢查,建立每月一次的例行聯合檢查制度,保持對城郊街面問題管理的高壓態勢。四是街鎮組織自己查。要求各街鎮建立問題自查機制,確保問題早發現、早處理、早解決。
四、繃緊“一根弦”,嚴格督查祛頑疾。城郊地區的疑難問題,成因復雜,解決難度大。我市智慧城管借勢“峰會東風”,一方面,固化峰會成果,狠抓問題反彈,確保“峰會標準”只升不降,并逐步向城郊地區延伸;另一方面,建立城郊地區重點、疑難問題檔案,并做好定點、定人、定時的系統跟蹤,加強問題分析,建立問題反饋和催辦機制,始終繃緊“一根弦”,努力消除問題處置中的拖沓、推諉、降格以及久拖不決等現象。
五、緊盯“一張表”,加大考查求實效。結合智能化數字城管系統每天上報的案卷情況,落實專人加強對城鄉接合部調整標準區域的問題梳理和分類,建立“每天一報,每周一評,每月一考”制度,即:每天將問題解決日報表報給有關領導,每周匯總和通報各個城區相關區域的問題處理情況,每月考查通報。同時,調整智慧城管年度考核中城郊疑難問題解決的權重系數,促使區縣及有關部門集中力量解決城郊街面管理的疑難問題。
六、繪制“一幅圖”,統一監管抓長效。通過目前城郊地區提升管理標準的先期試點工作,不斷積累有益經驗,并隨著城市化推進,以點帶面,逐步鋪開,繪制好未來我市智慧城管平臺建設、標準完善、質量考核和長遠發展“一幅圖”。一是納入體系監管。隨著智慧城管向建制鎮延伸,繼續推進智慧城管平臺建設,做好城鄉接合部的部件信息普查入庫工作,逐步將城郊地區的城市管理問題納入智慧城管平臺體系。二是突出標準建設。對城郊地區的問題類別、處置時限、質量要求等做全面的梳理,通過標準提升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強化質量考核。實行城郊地區問題和所屬城區的“捆綁考核”,加大疑難問題、覆蓋擴面的權重系數,推動管理轉型升級。四是建立長遠規劃。提出城郊地區實施智慧城管的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推動縣區建立相應的資金、人員等保障機制,最終實現城郊地區和中心城區的一體化、均衡化、長效化發展,打造主副城協同發展的××智慧城管新模式,不斷將我市城市管理提高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