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與哀愁:說出你的家族故事
- 李宇宏
- 534字
- 2020-02-26 15:35:28
序
海南島的習俗以百越文化為主根,有閩南、中原文化等的影子,是人神共奉的天下。大到每個縣城,小到每個村莊,供奉的神明都不盡相同。由各個村子的村民先祖來歷決定風俗,以“公祖婆祖”為統稱。
婆祖分片區供奉,一般5個或6個村莊為一片,每5年輪一次到各村供奉。我們老家三江地區供奉的就是冼太夫人。她是南北朝時期帶領海南島黎民歸順朝廷、開發海南的女大將軍。
我們村叫港門山村,早先村里有王氏宗祠和村廟、土地廟、各家祖屋神位。宗祠供奉的是863年前王氏渡瓊始祖、宋朝帝師王居正公第19世祖萬芳祖移居到本村的先祖神位,后因年久失修,加之“破四舊”等運動,公祖廟及神位,甚至土地廟,早已被清除,至今仍未復建。村廟供奉的是關公弟子;各家祖屋神位,俗稱“家神”,是村民供奉近五代去世的親人的標志。千百年來,村民對“公祖婆祖”“家神”的供奉意喻著祈求“家神”與“公婆”守護這片區域,保佑風調雨順,子孫平安。
我們村里的公期祭神儀式,呈現了擺案集眾,拜祭“公祖”,包括“請神”“過火山”“上刀梯”“貫鐵杖”“軍坡戲”等儀式,是祭拜形式中最熱鬧的,會在每年的開春、正月舉行。
海南人對于拜神儀式的虔誠是浸透到骨子里的。大概是過去貧苦和動亂的生活,讓這座海島的人只能從過去戰勝的祖先和天上的神明身上尋找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