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教育交往實踐的現實與可能
- 樓朝輝
- 1219字
- 2019-12-06 10:01:48
序
朝輝是我指導的第一個教育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也是迄今為止我所指導的教育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中最為勤奮和刻苦的一位。在承擔繁重的學校管理工作的同時,他克服各種困難,按照學校研究生院的相關規定完成了課程學習,按時提交了學位論文,并且順利通過論文答辯。在答辯過程中,來自校內外的答辯委員會成員對他的論文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部書稿就是在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改完成的。
本書基于杭州天長小學長期以來開展的教育交往的實踐探索,借鑒哈貝馬斯等人的理論,從多方面、多層面和多角度梳理了學校環境下師生交往、教師與教師的交往以及學生與學生的交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高度,分析問題形成的原因,探討解決問題的路徑和策略。客觀而言,這是一項非常規范和嚴謹的研究。
由于專業所限,同時也因為與朝輝的“師徒”關系,我既不能、也不便對書稿的學術水平和研究結論的合理性等進行評價。此時,我想到的是另外兩個問題。
第一,作為全國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的秘書長,近年來,我和我在教育指導委員會的同事們一方面不斷呼吁增加教育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院校數量、擴大教育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另一方面又對很多研究生不能按時完成學位論文和答辯感到苦惱。我當然理解教育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職學習所面臨的生活和工作的突出矛盾,但從朝輝身上,我認為這種矛盾并非不能克服。據我所知,朝輝不僅擔任杭州市著名的天長小學的校長,還承擔了省內外教育行政部門安排的大量工作,他的工作壓力遠比很多教育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要大。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他不但按時完成了各項學習任務,而且提交了較高質量的學位論文,順利通過論文答辯。我相信,只要真正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深造的機會,妥善安排時間,其他教育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完全有可能與朝輝一樣順利完成學業。
第二,部分從事教育實踐工作的管理干部和教師對教育理論或其他相關學科的理論存在著一些不正確的認識。或者認為理論無用,因而放棄理論學習;或者認為理論過于高深,因而望而卻步。朝輝的研究工作充分證明,理論雖然高深,但通過艱苦努力、深入學習,是完全能夠理解和掌握的。理論是有用的,它不僅是幫助我們認識教育現象的有效工具,而且也是我們擺脫經驗局限、不斷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朝輝博士論文涉及的“教育交往”研究,正是從杭州天長小學的學生發展現狀出發,用較為規范的研究范式對問題作出行動研究。過去幾年,與此相關的研究成果在全國教育科研成果獎、浙江省政府基礎教育成果獎等重大評比中均獲得了很高的獎項,得到了業內的高度評價。這說明教育理論和學校實踐是可以融合共生的,這種融合一定是可以幫助學校改進教育教學的,是能取得顯著效果的。我衷心期盼教育實踐工作者能從朝輝的工作和研究中獲得啟發。
在書稿即將出版之際,我首先向朝輝表示祝賀,同時也希望他能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在學校管理和教育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張斌賢
2017年11月18日于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