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短消息石智勇為寧波獲得首塊奧運金牌

北京時間今天上午,在里約奧運會舉重項目男子69公斤級決賽中,寧波小將石智勇以抓舉162公斤、挺舉190公斤,最終以352公斤的總成績奪得冠軍,為中國代表團拿下里約奧運會第8金,為寧波獲得歷史上首塊奧運金牌!

早晨6點,在石智勇接受啟蒙訓練的寧波體校,200多名師生齊聚一堂,為石智勇加油助威,共同見證了石智勇的輝煌時刻。

【出錄音:石智勇加油,寧波加油……】

比賽最后階段,石智勇的總成績還落后于土耳其選手伊斯馬伊洛夫。

【混壓石智勇最后一舉的現場音……】

隨著石智勇暴喝一聲,成功舉起190公斤的杠鈴,反超伊斯馬伊洛夫1公斤,全場最后一舉朝鮮選手挑戰196公斤失敗,石智勇鎖定了金牌,奪得冠軍!

寧波市體育局競訓處副處長王天中:

【出錄音:這是我們期待了好多年的奧運夢、寧波夢、金牌夢,凝聚著幾代體育人的夢想,今天實現了,石智勇創造了歷史。】

23歲的石智勇12歲從廣西來到寧波,開始正規的舉重訓練。獲得冠軍后,石智勇表達了對寧波的感謝:

【出錄音:在寧波,外訓了兩年多,寧波給了我非常非常大的支持,謝謝寧波,謝謝寧波的人民。】

單位:寧波廣播電視集團新聞綜合廣播 作者:周凌輝、沈弘磊、陶廷龍

立足地域視角的新聞價值開掘——廣播短消息《石智勇為寧波獲得首塊奧運金牌》評析

謝紹群 吳生華

寧波廣電集團新聞綜合頻率《寧廣晚新聞》欄目播出的短消息《石智勇為寧波獲得首塊奧運金牌》,篇幅短小精悍,播出時效性強,并且以豐富的音響彰顯了廣播的特色,記者口述一氣呵成,具有較強的可聽性。特別是報道立足寧波本地視角,突出“零”的突破,充分挖掘了對于寧波人的地域接近性新聞價值。

一、地域性的報道視角

接近性是新聞價值要素之一,是指新聞事實對于具有接近性的人群特有的新聞價值。這種接近性主要指地理、心理、利益、年齡等各種利害關系方面的接近。《石智勇為寧波獲得首塊奧運金牌》報道的內容是由寧波培養輸送的舉重選手石智勇奪得里約奧運會男子69公斤級舉重決賽冠軍,這塊金牌,對于寧波來說,是全市體育史上首塊奧運金牌,這一歷史性的突破對于期盼已久的寧波人民來說意義非凡,對寧波具有較高價值。從新聞價值的角度分析,這篇報道運用了地域性的報道視角,使新聞具有地域上的接近性,更容易引起寧波當地聽眾的關注,增強新聞報道的傳播力。

二、雙時空的現場呈現

這篇報道的最大特點是跨越里約奧運會現場和寧波市的雙時空現場呈現。里約奧運會比賽現場石智勇舉重的現場聲音和對他的采訪回應構成了第一現場,讓聽眾感受到比賽現場的氛圍。而在石智勇決賽的當天一早,記者就趕到了他曾經訓練過的寧波體校,200多名師生為石智勇加油助威和寧波市體育局競訓處副處長王天中的采訪構成了第二現場,現場的加油聲激昂、宏亮,富有渲染力,王天中副處長的采訪回應更是讓聽眾感受到奪冠后的喜悅和驕傲。兩個現場穿插呈現,充分體現記者精巧的結構策劃能力,增強了報道的現場感染力。

三、精細化的典型音響

充分運用現場錄音是提高廣播報道質量、提升廣播收聽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現場錄音運用得好,能使聽眾如臨其境,如見其人。把現場錄音生動地運用到廣播新聞中,可以給人真實感、現場感、親切感,這也是廣播新聞成功的關鍵。這篇報道中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運用精細化的典型現場音響穿插于記者的解說當中,寧波體校200多名師生共同為石智勇加油吶喊的音響特別富有感染力,而石智勇現場舉重的一聲暴喝,更是讓聽眾感覺如臨其境。通過電話及時采訪到石智勇本人的錄音,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句,卻是記者千辛萬苦采錄、不可缺失的典型音響,既讓聽眾聽到了石智勇本人的聲音,也較好地表達了他對寧波作為培養之地的一片感激之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鱼台县| 金川县| 武穴市| 永福县| 宝兴县| 仪征市| 庄浪县| 宁津县| 通化县| 乌拉特后旗| 苏尼特左旗| 黎平县| 河间市| 准格尔旗| 枣庄市| 五家渠市| 平潭县| 霍林郭勒市| 南涧| 刚察县| 黄大仙区| 海安县| 连城县| 监利县| 焉耆| 龙南县| 梨树县| 唐河县| 白玉县| 自贡市| 横山县| 武定县| 石阡县| 海阳市| 车险| 拜泉县| 定西市| 日土县| 雷山县| 大田县| 青铜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