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占城稻

早在漢代張騫通西域后,一大批此前中原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異草奇木、珍禽異獸、奇貨寶物沿著絲綢之路輸入漢土。今天,尚能從胡桃、胡麻的“胡”字上尋覓到其域外出身;而葡萄、石榴、祖母綠(一種寶石)等,從名字看已然完全本土化,以至于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也誤解“葡萄”為“人之則陶”,一點都不知道它是外來詞。

《四庫全書》收錄的《湘山野錄》對宋真宗推廣種植占城稻的記載

海上絲綢之路大興后,中國給外國帶去了絲綢與瓷器,而域外則“反哺”了中華大地幾種重要的農作物,其中值得大書特書的就是“占城稻”。

占城的農業雖然受地理條件限制并不發達,但占城人耕種的稻米(稱為“占城稻”)卻很有特點。據《宋史·食貨志》記載:“稻比中國者,穗長而無芒,粒差小,不擇地而生。”大約在唐末宋初,占城稻便沿著海上絲綢之路被引入了福建種植,隨后這種農作物甚至得到了宋朝最高統治者的高度重視。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以江淮兩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三路為種,擇民田高仰者蒔之,蓋旱稻也。內出種法,命轉運使揭榜示民”。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具有重農的傳統,但由皇帝親自引進和推廣一個具體的品種,實是歷史上空前的。因此,占城稻的引進是中國農業生產上的一件大事,對中國的水稻生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皇帝的親自推廣下,占城稻的種植從最初的福建,推廣至江淮、兩浙地區,再逐漸傳播到北方、嶺南、湖南等地區,并且在各地又衍生出一些新品種,最后逐漸融入整個中國水稻品種體系中并發揮重要作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占城稻引入對中國農業的意義可謂深遠。首先,中國原有的粳稻“非膏腴之田不可種”,需要良好的水肥條件;而占城稻則“不問肥瘠皆可種”。由于占城稻適應性強、耐旱,對于南方廣大的丘陵地區和北方旱地有著極強的針對性,這些優點使過去“稍旱即水田不登”的稻田,可獲得合理的收成。這樣便大大提高了糧食可耕作面積和產量,使得南方許多地區的農業得到很大開發,許多丘陵、山坡成為良田,一些農業欠發達地區比如“地多丘陵”的江西搖身一變成為了糧倉;同時隨著產量的提高,農民手中的余糧也有所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宋代的商品經濟發展。其次,占城稻在引入中國后被廣泛種植,勞動人民在生產過程中又培育出大量新品種,大大豐富了古代的水稻品種,對后世也影響深遠。最后,作為早稻品種,其能夠有效地躲避秋旱。由于占城稻生產周期短,快者只需60天,這就使得一年二熟成為可能?;蛘呖梢哉f,占城稻的推廣,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耕作制度的進步。

宋代稻谷,廣東封開出土(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廣東歷史文化陳列展,沙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化市| 会昌县| 沙雅县| 武义县| 北宁市| 北宁市| 夏河县| 格尔木市| 米林县| 内乡县| 三穗县| 信阳市| 长治县| 天水市| 紫阳县| 洪泽县| 岑巩县| 霍城县| 明星| 措美县| 漳平市| 祁连县| 香格里拉县| 谷城县| 保靖县| 元阳县| 罗甸县| 潮安县| 临武县| 大关县| 九龙县| 威远县| 汕头市| 孟州市| 广东省| 肥城市| 孝昌县| 太仆寺旗| 武强县| 凉山| 梨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