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13年,寧波保國寺大殿迎來了建成千年的大慶。一座木構建筑能夠迎來自己的千年大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它不是石器、陶器或鐵器,也不是案上擺放把玩的小件木器。作為落地生根的屋宇,站立在江南這一片氣候潮濕的土地上,要經歷千年之間數不清的風雨雷電,以及無數蟻蟲的叮咬侵蝕。根據史料記載及常識推算,在一般情況下,因為自然的原因,木結構建筑60年左右就開始傾圮、損毀,何況還難免祝融之災。經歷了靖康之火,曾經繁華至極的北宋一代,城池湮滅,殿宇摧折,再經其后又一個千年的歲月摧殘,那些古籍中所描繪的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的宋代建筑遺構凋零殘落,僥幸殘存至今者屈指可數。

然而,幸之又幸的是,在北宋建筑發祥之地的江南一帶,今日的寧波市洪塘北面的靈山山岙中,因山就勢,依然矗立著保國寺大殿。它建成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目前江南地區尚存的最為古老的木構建筑之一,民間自豪地稱之為“千年不壞”。千年木構古建筑在中國本已屈指可數,且絕大部分分布在氣候燥爽的北方地區,如山西、河北、河南、遼寧等地,寧波保國寺大殿可以說是江南地區宋代木制建筑為數不多的實例。

在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土的早期,塔是寺院的主體建筑,位于寺院的中央,往往用來供奉舍利(佛的遺骨),是教徒崇拜的對象;后隨著佛教的逐漸漢化,寺院建佛殿供奉佛像以供信徒膜拜,呈現出塔與殿并重之勢,塔仍居中位于佛殿之前,北魏洛陽的永寧寺即是這類佛寺的典型;再經隋唐至宋,寺院往往建有多個佛殿供奉不同的佛像,佛殿逐漸成為寺院的主體。寧波保國寺大殿建成的北宋大中祥符年間,佛寺已完全漢化,佛殿成為佛寺中軸線上的絕對主角,因此保國寺大殿是保國寺寺院中最為中心和最為重要的建筑,在宋代時是保國寺寺院中軸線上,也是整個寺院中唯一的供奉佛像的建筑。

我國大量興建佛寺始于佛教中心從印度開始向中國轉移的唐朝,現存的許多有影響的佛教寺院,始建年代往往可以上溯至唐、宋,甚至更早,但能保留下來的唐宋早期建筑已屬鳳毛麟角,在江南地區更是罕見,而且能看到的宋以前的寺院建筑絕大多數是磚構或石構。如蘇州五代末至宋初建造的虎丘云巖寺塔,福建泉州的宋代開元寺雙塔,全部用磚或石砌造,塔的外形完全模仿樓閣式木塔,屋檐、平坐、柱額、斗栱等都用磚或石塊按照木構建筑的構件形式制作構件并拼裝起來。相較于木材,磚石材料更結實耐用,抗腐能力要強很多,因此移植了木構建筑形式和肌理的磚石塔實際上是保留了當時木構建筑的歷史信息和原真檔案,仿佛是其拓片一般,可以幫助我們解讀千年之前木構建筑的形式細節。但磚石塔畢竟是磚石結構承重的,只是在其磚石結構內芯的外圍摹寫木構建筑的外形和細部,不能完整表現木構建筑的神韻。如果江南沒有一座傳留至今的千年木構古建筑的“真身”,我們這些后世的發現者、研究者和熱愛古建筑的人,終究是會十分遺憾和不甘的。

幸好,寧波保國寺大殿給了我們驚喜江南地區的宋代木構建筑遺存,除了寧波保國寺大殿之外,還有福州華林寺大殿(建于北宋乾德二年,即964年)。。它矗立在靈山頂峰之下的臺地上,走過千年的時光和風雨,讓我們的目光和雙手可以觸摸綿延千年的木制巧工,讓我們可以呼吸到那個令人神往的時代的氣息,讓我們靈魂深處的歷史幽思可以在大殿那些古老的梁柱斗栱之間纏繞、停留。而且讓我們喜出望外的是,保國寺不僅僅是擁有千年歲月的古寺,它還是名副其實的千年珍寶。保國寺大殿及寺院整體保存的歷史信息之豐富亦不在其值得夸耀的悠長歷史之下。大殿所采用的木構技術及其背后透出來的技術理性,使其成為保留下來的11世紀最先進、最有代表性的范例,特別是在印證中國第一部官方建筑典籍——北宋的《營造法式》方面,更是無與倫比。保國寺作為天臺宗寺院,歷經多次改建、增建,寺內存留著宋、清兩個朝代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筑,至今其佛寺建置變遷的軌跡仍清晰可循。在天臺宗祖庭天臺國清寺建筑全部為清代所重建的情形下,保國寺成為研究不同宗派佛寺建置變遷歷史的珍貴實例。學術界已經形成了“北看五臺佛光寺,南看寧波保國寺”的學術共識。

不過,保國寺大殿這一千年之前營造的精巧恢宏的木構殿宇能夠留存至今,與其說是歷代人們精心保護下來的結果,不如說是歷史機緣之巧合,是上蒼對寧波這塊土地的眷顧和恩賜。保國寺大殿今天已經站在了千年時間之交的節點上,讓這一“千年古建、江南一絕”的國寶級文物古建筑再續千年,是我們每一個熱愛它的人的熱忱愿望。保國寺依山而建、背山面海,殿堂樓閣高低錯落,呈現出伽藍勝境,素有“東來第一山”之美稱。今天,保國寺梵音已遠,變身為古建筑博物館,因其卓絕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而日益煥發出“東來第一山”之氣韻。

2003年,為紀念保國寺大殿建成990周年和北宋《營造法式》刊行900周年,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浙江省文物局、寧波市文化局和浙江省古建筑設計研究院等單位,共同發表了《關于建立“唐宋建筑研究論壇”的寧波宣言》,現將其主要內容摘錄如下:


中國歷史之演進,濫觴于三代,勃發于秦漢,鼎盛于隋唐,造極于兩宋。中國的建筑作為“石頭的史書”,一磚一瓦都在譜寫著歷史的篇章,一梁一柱都在訴說著歷史的變遷。唐代建筑氣勢宏大,遼承唐風,體態遒勁;宋代建筑絢麗秀美;金續宋韻,豐姿多彩。佛光寺、獨樂寺、保國寺、隆興寺,至今仍然熠熠生輝。一部《營造法式》雖然經幾代人的努力,至今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間。一座保國寺大殿不僅是一座江南宋代建筑杰出范例,而且代表了一個時代、一個地域的優秀技藝,代表著唐宋時期的鼎盛文化,也需要從更廣闊的視角持續研究。唐宋時期是新的建筑類型、新的建筑設計思想層出不窮,推動著建筑發展的巨輪快速前進的時代。這一切都等待著我們去作進一步的研究。與此同時,對現有的古城池、古建筑等的保護之研究,更是責無旁貸。


宣言的這一段話點明了保國寺大殿誕生的歷史節點,以及它在建筑史上的獨特價值,也激發了我們研究和保護保國寺大殿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在此,謹以之為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三亚市| 岳普湖县| 绵阳市| 甘谷县| 垫江县| 阿拉尔市| 横山县| 读书| 津南区| 通道| 南华县| 攀枝花市| 安化县| 南汇区| 襄汾县| 北辰区| 新干县| 石楼县| 泸州市| 滁州市| 西青区| 大英县| 视频| 大新县| 永兴县| 定日县| 扬中市| 苗栗市| 永州市| 米脂县| 阿克| 朝阳市| 安龙县| 航空| 始兴县| 余庆县| 时尚| 恭城| 香格里拉县| 肃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