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一 小王老師

失去經濟支柱的王家至此家道中落,生活變得十分窘迫。為了緩解生活拮據的狀況,王會悟和母親以幫別人刺繡、打毛線等手工活維持生計。艱苦的生活狀況沒有磨滅王會悟的意志,反而磨礪了她堅忍的性情。她開始思考著怎么利用自己所長解決家里經濟困頓的現狀。

正好,沈雁冰從學校里回來了,并且給她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嘉興成立了第一所女子學校——嘉興女子師范學校。創辦人是方英女士,字景昭,嘉興人。早年曾入上海務本女學堂就學,以優等生畢業,后來在常州執教過一段時間,辛亥革命后就一直想回嘉興為家鄉做點事,于是在民國元年(1912年)3月,創辦了嘉興女子師范學校,任校長。沈雁冰鼓動王會悟去報名,聲稱那將會為她開啟一個新的世界。對于女子學校,王會悟理所當然地心生向往,對于沈雁冰的描述,她也是深信不疑,但是家里的經濟狀況根本無法實現她的愿望,她在壓抑住自己外出求學想法的同時也被激發了靈感,那就是繼續父親的事業——辦學校。

由于王家世代以教書為業,在本地已頗有名氣,王會悟本人又自小在父親的私塾飽讀詩書,所以她便想到了女承父業,教書育人,在烏鎮也辦一所女子學校。她把這個想法和母親提了,沒想到遭到了母親強烈的反對:“娘不同意!真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會悟,你以為辦學是那么簡單的嗎?好吧,別的暫且不說,首先,你要辦女子小學,這個生源就不好解決,要知道,咱們這樣的小地方,比不得廣州、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風氣閉塞,一般人家是不會讓女兒出來念書的。”

王會悟認真地聽完,低頭想了一會兒,抬起頭來堅定地說:“娘,我知道這事做起來肯定很難,但我還是想試試。”母親有點生氣了:“試試?會悟,你以為這是小孩子過家家嗎?”看到王會悟乖巧地低頭不語,母親的口氣不禁軟了下來:“會悟,聽娘一句勸,過兩年你就要說婆家了,折騰這些,耽誤了終身豈不是得不償失?”王會悟猛地抬頭:“娘,我還不想嫁人。”母親還要再勸,王會悟又說:“況且,我答應了爹要做一個讓他驕傲的女兒。”聽了這句話,母親終是長嘆一聲:“好吧,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只不過,凡事總要有始有終,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千萬不要后悔。”王會悟連連點頭。

得到母親的首肯,王會悟就開始張羅起辦學的事。她先去了本鎮的寶閣寺求見方丈想借寺里的一間殿堂作為教室,方丈聽后沉吟不語,看著方丈沒有任何變化的面部表情,王會悟心中忐忑不安,生怕對方不同意。許久的沉默后,方丈問她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王會悟脫口說出心中的想法:“為什么只能男子讀書、識字?而女子不能進學堂?能識字、會看書的女人才能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方丈點點頭:“既然你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那就去做吧。”王會悟愣了一下才回過味來,方丈這是同意了,不由得對方丈千恩萬謝。

教學場所解決了,就差學生了,為了招徠更多的學生,王會悟每天到各個街頭巷口去貼招生廣告,廣發招生傳單,擴大宣傳。剛開始報名的人并不多,有很多家長持觀望態度,王會悟便讓這部分學生來教室試聽,等聽過課之后再行決定是否報名。因為王會悟在辦學前曾認真鉆研怎樣給學生授課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受新思潮影響的她在教學中積極向學生傳授新知識、宣傳科學、倡導新觀念,所以很受學生歡迎。生動活潑的授課方式、通俗易懂的講解語言、聞所未聞的新知識讓學生聽得興趣盎然,每堂課結束后都覺得意猶未盡。大家不但口口相傳,還極力推薦一些孩子去王會悟那里上課。鄉親們都說:“小王先生教得極好,跟老王先生一樣。”不久,學生的人數已增至百人左右,比父親的私塾人數最多時還多一半以上。

在教學期間,王會悟一邊教書,一邊向學生宣傳新思想,倡導新風俗,鼓勵女孩子剪辮子、放腳。有一次,她發現一個小姑娘的臉色不太好,還不斷地冒冷汗,整個人看上去很不舒服的樣子,于是課間的時候,她就去問問情況:“你哪里不舒服?要不然回家去休息吧,今天的課,等明天你好了,我再給你補補。”小姑娘臉漲得通紅,使勁地搖頭:“先生,我沒事,就是有點腳疼,忍忍就過去了,真的!”看著小姑娘坐立難安的樣子,王會悟說:“那讓我看看你的腳。”小姑娘更慌張了,一邊把雙腳拼命往后藏,一邊哀求地說:“別,別看,沒事,真的沒事。”王會悟沒有聽她的話,堅持蹲下身子,拽過小姑娘的雙腳,把她的鞋給脫了,只見小姑娘的雙腳被裹得緊緊的,都有些變形了。王會悟生氣地說:“這是自殘知道嗎?而且,現在都民國了,不興裹小腳了,趕緊把腳放開。”小姑娘為難地支支吾吾說:“我娘說,如果不裹小腳將來會找不到婆家,沒人要的。”王會悟聽完撲哧一笑:“你相信我吧,社會在進步,你裹成小腳后,才找不到婆家,沒人要呢。”在王會悟的百般勸慰下,小姑娘終于拋棄了那條又長又臭的裹腳布。為了防止事情反復,王會悟課后還做了家訪,找到小姑娘的父母,向他們痛陳裹腳的危害,但是對方并不接受,還覺得王會悟是多管閑事。于是,王會悟就天天上門做小姑娘父母的思想工作,相持了一段時間,小姑娘的腳長開了,而且過了裹腳的最佳時期,一看已經做不成三寸金蓮,她的父母也就不再固執了。有學生問她為什么對此事這樣認真,王會悟回答說:“我只是不想我的學生因為封建迷信而變成殘廢。”

寶閣寺

在纏足事件后不久,王會悟在班里又掀起了一股反對養童養媳的宣傳熱潮。有一回,班里的一個小姑娘來找她,請求她的幫助。小姑娘很害怕,哆哆嗦嗦,語不成句,只是口口聲聲地讓先生救救她。王會悟看她已經緊張到語無倫次,便千方百計地安慰她,慢慢地引導,這才讓小姑娘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原來,小姑娘有一個鄉下親戚家的姐姐,早年被家里送給別人做童養媳,十二三歲的年紀,婆家的一切事情,體力所及都得參加,婆婆又苛刻,不給飽飯吃,還稍有不如意就不斷地打罵。好不容易熬到十七八歲的樣子,就不得不和小自己三歲的丈夫圓了房,這下子,除了原有的一切活計之外,又多了一樣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的義務。還好不久之后,那個姐姐就懷孕了,婆婆看在她肚子里孩子的份上總算給了幾天安穩日子。沒想到好景不長,那個姐姐的小丈夫一不注意感染了風寒竟然不幸去世了,更不幸的是,在操持葬禮的時候,那個姐姐由于得不到足夠的休息,再加上長期的營養不良而流產了。于是,她的婆婆看她就更不順眼了,還誣陷她是喪門星,克夫克子。沒過多久,婆婆為了給小兒子娶妻,就托人給找了個將近四十歲還娶不上媳婦的山里人,要了一大筆彩禮把她給賣掉了。那個姐姐聽到這個消息后,不甘心就這樣像牲口一樣地被賣掉,于是連夜逃回家,向父母尋求庇護。但是她的父母生性懦弱,非但沒有想過給女兒出頭,還勸她出嫁從夫,她已經是夫家的人,未來怎么樣,由夫家說了算。絕望之下,當夜,那個姐姐就跳了河。幾天后,她的尸體被鄰村的人發現,已經發白腫脹,面目全非了。小姑娘正好和父母回鄉,耳聞目睹了這出慘劇,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再加上她的父母也準備讓她做童養媳,于是,她就找王會悟尋求幫助。王會悟聽后,心里十分難過,想了一下,對小姑娘說:“放心吧,先生會想辦法不讓你去做童養媳的。”接著,王會悟又了解了一下小姑娘家里的情況,發現小姑娘的父母也不是因為家里太窮而要把女兒送給人家,只是因為,小姑娘的弟弟由于小時候生病燒壞了腦子,智力受到了損害,正好鄉下有個親戚家里也有類似的情況,就想著不如大家換親算了,也算親上加親。了解清楚來龍去脈后,王會悟先給小姑娘找了個事情做,和鎮里一個聲譽良好的大戶人家簽訂了三年的幫傭合同,然后帶著合同就上了小姑娘的家里,請求其父母放棄換親的想法。最開始,小姑娘的父母頗不以為然,王會悟并不氣餒,只是不斷力陳換親的害處,那樣不但毀了女兒的幸福,而且有可能毀了兩個家庭,因為天知道這種病會不會傳到下一代的身上,如果會的話,可以想見,他們家就可能絕嗣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與其這樣,還不如從長計議,反正孩子還小,慢慢想個穩妥的法子。看到小姑娘父母似乎松動了,王會悟又拿出了幫傭合同,說女兒在家里不但能照顧弟弟,而且對家里的生計也是有幫助的,如果女兒做了童養媳,這份收入可就是人家的了。小姑娘的父母最終被王會悟說動,打消了讓女兒去做童養媳的念頭。

解決了小姑娘的事情之后,王會悟開始在班里大力倡導大家一同反對童養媳的陋習。她向學生們宣傳婚姻自由的思想,還把那些童養媳的悲慘經歷畫成宣傳畫,讓學生們帶回去給相識的姐妹們看,告訴那些姐妹們,童養媳的陋習是多么不人道。王會悟的努力沒有白費,根據學生們的反饋,已經有女孩子懂得反抗,并且還有抗爭成功的。這讓王會悟感到非常高興,并且堅定了一直宣傳下去的決心。

在烏鎮,有一種迷信:家中如果有病人到了藥物不靈的時候,家里人就去向城隍神許愿,并向神靈承諾在城隍出會時派家中的一名兒童扮作“犯人”,屆時隨出會隊伍繞市一周,以示“贖罪”,這樣,神靈就會顯靈,從而讓病人的病好起來。烏鎮每年農歷七月十五至十七要連出三天城隍會,其盛況不亞于元宵節的鬧龍燈。出會的費用由鎮上的大小商號分攤,名為“寫疏”,城隍會上還有由各街坊準備的“節目”,所謂的“節目”就是各種彩扎的“抬閣”和“地戲”。“抬閣”是由四個精壯漢子抬著一塊平板,上面由童男童女裝扮成戲文中的各種角色,如白娘娘、呂洞賓、牛郎、織女等等,四周圍掛著琉璃彩珠,打上燈彩。“地戲”就比較簡單一些,不用兒童,而是挑幾十個漢子,穿上做戲的“行頭”走著,有時也舞弄一下手中的大刀和花槍。因為各街坊要互相競賽,所以“抬閣”和“地戲”每年都會出新斗奇,除非那年逢上了大災荒。每次出城隍會,照例先由一隊人馬在前面鳴鑼開道,跟著就是各街坊的“抬閣”和“地戲”在喧天鑼鼓聲中慢慢地依次走過。隊伍的中間是一頂十六人抬的大轎,里面坐著面施彩皮、身穿神袍的城隍木像,轎前豎有“回避”、“肅靜”的大木牌,前呼后擁,十分威風。當大轎經過修真觀時,總會突然鑼鼓息聲,抬轎的人要一齊跑步,飛速穿過觀前的那一段街道。這個做法還有個名目,叫作“搶轎”。據說是因為修真觀供奉的是玉皇大帝,而城隍則是玉帝手下的一名小官,當然不能大模大樣地經過修真觀,只能跑步通過。城隍大轎的后面,又是“抬閣”和“地戲”,最后就是“犯人”的隊伍。“犯人”仍舊穿著家常的衣服,但一律要圍一條白布裙子,戴一副“手銬”,所謂“手銬”其實是一副手鐲,有金的也有銀的,用一根帶子系牢,掛在“犯人”的脖子上。整個出會的隊伍要在烏鎮的四柵(東、南、西、北四柵)周游一圈,“犯人”也要跟著兜一圈。有年齡小的“犯人”走不動遠路,可以由大人抱著參加游行。即使走得動的“犯人”,一般也有家里人在旁邊跟著,因為怕孩子把“手銬”丟了。

王會悟有一個學生的父親忽然得了重病,請了好多大夫,吃了好多藥都不見效,于是學生的祖母便親自到城隍廟里去許了個愿,而且卜了卦,說那個學生的生辰八字正合適,讓她在農歷七月十五出城隍會時扮一次“犯人”,這樣的話,她父親的病魔就會消除。王會悟知道這件事情之后,感到非常可笑,馬上找到這個學生,勸她打消這樣荒謬的念頭,要相信科學。那個學生表示她也不相信,可是沒辦法,家里長輩都深信不疑。王會悟只得又做一次家訪。她也不說什么大道理,只說了鎮上有名的“少年才子”沈雁冰的親身經歷。原來,沈雁冰九歲那年因為父親的病也被祖母強迫著去扮了一回“犯人”。當年,沈雁冰正是最愛玩耍的年齡,但是為了父親的病,他只能規規矩矩地跟在出會行列的末尾,隨隊伍繞著四柵走了十多里路,一路上所能看見的只是前面“抬閣”的背影和兩旁圍觀的人群,實在沒有以往趴在自家老屋臨街的窗臺上看下面經過的隊伍來得有意思,更何況在窗臺上連“搶轎”的場面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雖然沈雁冰虔誠地當了一次“犯人”,但他父親的病卻沒見有一絲的好轉,最終僅僅三十四歲就病逝了。接著,王會悟又說了自己的經歷,父親去世前曾請過西醫,雖然沒有治好,但是醫生對病情識得很準,開的一些西藥對病人的痛苦也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如果想讓病人少承受一些痛苦并且讓疾病得到及時的治療,必須要放棄這些迷信的做法趕快去請西醫診治。經過王會悟耐心細致的勸說,學生家長最終放棄了扮“犯人”祈福做法,轉而試著向西醫問診。慶幸的是,學生的父親并不是什么絕癥,只是炎癥無法消除,西醫幾支抗生素下去,病就慢慢好了。

王會悟這位“小王老師”得到了鄉親們的交口稱贊,她創辦的桐鄉縣的第一所女子學校,也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并得到了桐鄉縣教育部門的重視。為了表示鼓勵,桐鄉縣教育部門還做出了每月獎勵教員五元錢津貼的決定。雖然學校得到了鄉親們和教育部門的認可,但鎮上一些頑固派卻對王會悟的一些不符傳統的做法心存不滿,頗有微詞。教育部門五元錢的額外獎勵更是直接引起了這些人中一些逐利分子的極大嫉妒,致使積怨瞬間爆發。有一位秀才聽說這五元的津貼后,十分眼紅,于是四處抹黑說:“王會悟小小女子,沒受過正規教育,沒資格當先生。”看到反響不強烈,過了一段時間,這人還得寸進尺地糾結了鎮上一些對王會悟極大不滿的保守鄉紳,去找了縣里教育部門的官員,把王會悟從頭到腳批得一無是處。說她不但根本沒有為人師表的資格,而且把烏鎮這一方凈土搞得是烏煙瘴氣,讓女學生剪辮子、放腳,還破壞他人姻緣,簡直稱得上十惡不赦了。那些保守鄉紳也在一旁就他們認為最嚴重的童養媳事件引經據典地幫腔,說“養媳”的風俗古已有之。周代實行的媵制,其中夫人之妹與侄女往往年紀尚幼即隨同出嫁,秦漢以后,帝王每選貴戚之幼女進宮,成年后或為帝王妃嬪,或賜予子弟為妻妾,這皆為“養媳”的一種表現。宋、元以后養媳從帝王家逐漸普及全社會,明、清時更是普遍。眾所周知,結親規矩大,三書六禮,聘禮重,陪嫁多,婚禮浪費大,而這種習俗常人又無力抗拒。“農家不能具六禮,多幼小抱養者”,童養媳習俗可以大大減少這種結親的開支,男方抱養待年媳不需要財禮,等到正式結婚,儀式要比大禮迎娶簡單得多,不需要花多少錢,女家也不用陪嫁妝,沒有破家嫁女之憂,所以養媳的習俗其實有傳統、有淵源,對結親雙方來說是兩廂便宜的好事。而且,俗話說得好,“寧拆十座廟,不毀一門親”,王會悟的這種做法完全是無視傳統、藐視禮教、破壞他人姻緣,十分不應該,即便不予嚴懲,也不能再讓她為人師表,敗壞學風,妨礙教化。為了少惹事端,免得那些鄉紳老秀才一干人等不停地來教育部門上訪,最終,縣里也就含含糊糊地開始緩發津貼,慢慢地津貼也就不了了之了。

一開始,王會悟對于那些看不慣她的保守鄉紳和那個上躥下跳秀才的中傷,本著清者自清、事實勝于雄辯的態度并不予理睬。但是,后來他們聯合起來對縣教育部門施加壓力,更過分的是竟然對部分學生家長進行威脅恐嚇,導致她的學生人數日益減少,最后被迫停辦學校。雖然這次辦學在保守派的壓迫下以失敗告終,但這次經歷堅定了王會悟與頑固派決戰到底的決心,也為她日后參與創辦上海平民女子學校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迁市| 噶尔县| 察哈| 汉阴县| 新营市| 阿克| 太湖县| 安丘市| 莒南县| 咸宁市| 山东省| 汕头市| 兴安盟| 桐梓县| 紫阳县| 上林县| 甘洛县| 襄城县| 清河县| 长汀县| 嫩江县| 界首市| 荥阳市| 赤城县| 长垣县| 烟台市| 观塘区| 信阳市| 武功县| 抚顺县| 扶绥县| 旺苍县| 郧西县| 西平县| 伊宁市| 景东| 苍山县| 连平县| 琼海市| 嘉祥县| 乃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