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學生習作停頓的實驗研究
近三十年來,國內關于漢語習作心理的研究力量還是較為薄弱的。由于習作過程的復雜性以及研究工具的相對不足,很少有研究者把研究精力投入在寫作心理研究中。在為數不多的漢語習作心理研究中,大多為基于作品或能力的研究,如對習作態度和習作成績的關系研究、寫作自我效能感調查等?;诹曌鬟^程的漢語習作認知加工研究寥寥無幾。如何借鑒國外習作心理的研究方法,從停頓的視角出發,分析漢語習作過程中的停頓行為,是探究漢語習作中的認知加工的有力手段。特別是針對作為習作初學者的小學生,分析和考察習作過程中的停頓數據和相關認知加工,對深入了解小學生寫作習慣和習作過程的心理加工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國外有關習作停頓的認知研究雖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欠缺:(1)英語寫作停頓研究中主要考察的對象是大學生或其他成年個體,很少關注習作初學者在習作過程中的停頓情況。(2)很多研究沒有考慮到被試在書寫速度上的差異,只是參考前人研究而預先為所有被試設定一個統一的臨界值。例如在英語寫作研究中,當需要對成人和兒童進行比較時,很多研究者也設置相同的臨界值,忽略了兒童在書寫自動化方面的不足。(3)三任務技術對被試具有很高的要求。首先他們必須能對自己的思維進行準確的定向分類,另外,與寫作同時進行的聽覺刺激探測任務和定向分類任務還不能干擾正常的寫作過程。而對于習作初學者,例如小學生,受到不熟練習作技能和較低認知能力的限制,可能無法在保證習作順利進行的前提下,同時完成其他兩項次級任務。(4)國外的相關研究中,缺乏對高、低水平習作者的停頓相關數據的差異比較。而對不同能力習作者的寫作停頓模式比較將為我們的習作教學提供更加實際的幫助和支持。
綜上所述,本實驗研究欲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小學生習作中,停頓的臨界值是多少?
(2)簡化的三任務技術是否適用于小學生習作研究?
(3)小學生習作中,停頓期和運動執行期進行了哪些認知加工?進行這些認知加工所需的認知需求量是多少?
(4)小學生習作中,不同能力的習作者是否表現出不同的寫作停頓形式?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