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跨境電子商務規則制定框架

一、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政策管理框架

(一)跨境電商人民幣管理

當前,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政策雖然已無障礙,但如何完善管理框架,以更好地促進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業務的發展,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有效防范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的資金流動風險,同時考慮到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的特點,可以按照結算主體、信息報送、真實性審核、監督管理等四個層次,將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服務全面納入跨境人民幣結算管理中。

1.將第三方支付機構作為結算主體

在跨境電商業務中,第三方支付機構主要提供跨境資金結算服務,同境內結算銀行的地位和作用類似。因此,可將第三方支付機構作為特殊結算主體,按照結算銀行管理模式進行管理。要求其接入RCPMIS(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系統,對跨境電商人民幣支付的真實性進行審核,按照統一報文格式報送跨境電商人民幣收付信息。跨境電商涉及的境內主體為個人時,在國際收支申報上,可由第三方支付機構代境內主體進行申報。

2.信息報送可采取單獨報送和批量報送并行的方式

參照《關于優化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信息、報送流程的通知》(銀辦發〔2013〕188號)中關于RCPMIS信息、報送的最新要求。根據跨境電商單筆交易金額確定是單獨報送“人民幣跨境收入支出信息”還是報送“小額批量人民幣跨境收入支出信息”。對于大額的信息、采用實時方式報送,大額交易標準可參照反洗錢的有關規定。對于銀行卡人民幣賬戶跨行跨境清算業務涉及的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則由境內銀行卡清算機構通過其境內結算銀行統一向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報送。

3.業務審核以交易真實性為主要原則

銀行主要是以物流與資金流的擬合程度來審核貨物貿易進出口業務的真實性,目前,國內電子商務交易支付主要采取“快遞公司錄入物流信息、收貨人跟蹤物流信息、收貨驗貨后付款”流程,保證交易的真實性。因此可以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以物流信息為依據,審核交易的真實性,對于無物流信息或物流信息無法確定真實性的交易,不得提供支付服務。

4.以事后非現場監測為主要監督管理原則

按照現行跨境人民幣業務堅持市場化管理,堅持事后非現場檢查管理為主的特點,對于跨境電商中介支付結構及其提供的資金結算業務也應堅持上述監督管理原則。人民銀行主要依托RCPMIS系統對跨境電商中介交易信息、報送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交易的物流和資金流匹配情況進行監測,發現錯誤要求及時更正,違反反洗錢、國際收支申報等有關規定的依法給予處罰。

(二)跨境電子商務支付相關重要法規

1.《關于開展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的通知》(5號文)

2013年3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和下發了《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管理要求》等多項文件,決定在上海、北京、重慶、浙江、深圳等地開展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均可申請通過銀行為小額電子商務(貨物貿易或服務貿易)交易雙方直接提供跨境電子商務支付所涉及的外匯資金集中收付及相關的結售匯服務。

2013年10月,包括財付通、支付寶、匯付天下、重慶易極付公司在內的1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已接獲國家外管局正式批復,成為首批獲得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資格的企業,標志著國內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迎來實質性的進展,將有效推動外匯跨境支付一站式解決平臺的發展,提升支付機構結售匯的能力與效率,推動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的國際化進度。

外匯管理局同時規定,試點支付機構為客戶集中辦理收付匯(foreign currency payments and receipts)和結售匯(foreign exchange trading)業務,貨物貿易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等值1萬美元,留學教育、航空機票和酒店項下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等值5萬美元。17家獲得資格的公司獲得的業務資格有所側重,分別涉及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貨物貿易、留學教育、航空機票以及酒店住宿業務。

2.《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7號文)

7號文提出鼓勵銀行機構和支付機構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支付服務。支付機構辦理電子商務外匯資金或人民幣資金跨境支付業務,應分別向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并按照支付機構有關管理政策執行。完善跨境電子支付、清算、結算服務體系,切實加強對銀行機構和支付機構跨境支付業務的監管力度。為了進一步推動跨境電商支付的改革,國家外匯總局于2015年1月20日發布了《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該指導意見規定支付機構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后可試點開辦跨境外匯支付業務,同時將跨境支付的單筆交易限額由1萬美元提高至5萬美元。《指導意見》允許支付機構集中辦理收付和結售匯業務,事后完成交易信息逐筆還原,從而更加提高支付機構的辦理效率,以滿足跨境電子商務巨量的支付需求。

二、跨境電商的稅收政策

目前跨境電商出口退稅政策門檻較高,大部分跨境電商企業享受不到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出口退稅政策門檻較高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96號)對電子商務零售出口實現退稅或免稅的條件作了清楚的界定。第一類是符合下列條件的,適用增值稅、消費稅退(免)稅政策:電子商務出口企業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并已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出口退(免)稅資格認定;出口貨物取得海關出口貨物報關單(出口退稅專用),且與海關出口貨物報關單電子信息一致;出口貨物在退(免)稅申報期截止之日內收匯;電子商務出口企業屬于外貿企業的,購進出口貨物取得相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消費稅專用繳款書(分割單)或海關進口增值稅、消費稅專用繳款書,且上述憑證有關內容與出口貨物報關單(出口退稅專用)有關內容相匹配。第二類是電子商務出口企業不符合上述條件,但同時符合已辦理稅務登記、出口貨物取得海關簽發的出口貨物報關單、購進出口貨物取得合法有效的進貨憑證,適用增值稅、消費稅免稅政策。

2015年—2016年,國家積極推進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建設經驗,并在新設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允許實行“有票退稅”“無票免稅”的出口退稅政策。但現行政策規定,綜合試驗區外的跨境電商企業不具備退稅條件,又無合法進項憑證,應視同內銷征收增值稅和消費稅。據了解,符合貨物勞務出口退(免)稅政策條件、享受出口退(免)稅政策的跨境電商寥寥無幾。

(二)跨境電商享受退稅優惠政策存在困難

1.跨境貿易電商企業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存在一定難度

跨境電商企業為適應“碎片化”訂單需要,一般都是向個體經營戶采購貨物用于出口。而個體經營戶大多為小規模納稅人,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一方面,代開增值稅發票實行“即開即征”方式,且購方只能按征收率3%退稅;另一方面,銷方擔心無法再享受小規模納稅人起征點免稅或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2.跨境電商企業無法提供退稅單證備案相關憑證

跨境電子商務是一種新業態,一般傳統貿易“大單”被小且分散的“碎片化”訂單所取代,物流形式以郵寄、快件方式分批運送,無法提供物權提單、裝貨單等相關備案單證。如以海運方式出境,海關憑清單先行核放出境,通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反饋給海關,再以貿易國別、商品稅號、金額和時間段定期為電商把已核放清單數據匯總形成出口報關單,存在貨物流、資金流與單據上顯示信息內容不相符的問題,不符合現行出口退稅有關規定。

三、跨境電商的物流規則

當前,我國跨境電商一般通過郵政、包裹、快遞等物流模式配送商品,這些傳統物流方式缺乏健全的物流配套體系,使得物流費用高,產品失去價格優勢;物流時間長,買家購物體驗不佳;物流通關麻煩,導致很多電商選擇灰色通關方式;物流保障體系不完善,運送過程中貨品損壞率高;退貨換貨程序極為繁雜,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買家的信譽和銷售業績,并且也不符合跨境電商“交貨快、種類多、服務優、個性化”的服務理念。

為更好地進一步發展跨境電商,要不斷創新物流發展模式,保證跨界電商物流快捷、暢通;同時,應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找準物流發力點。

(一)加大物流政策出臺力度,促進跨境電商發展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7日表示,2016年商務部接下來將加快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相關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設立“境外倉”,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縮短營銷環節、改善配送效率、幫助企業更好地融入境外流通體系。與此同時,有報道稱,跨境電商新政已原則上獲得國務院批準,并將于4月初落地。種種跡象顯示,跨境電商的風口正逐漸從B2 C轉移到B2B模式,發展出口產品“境外倉”正成為實現外貿穩增長和優化升級的一項重要部署。

201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商務部《“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等重要政策更是接連出臺。2016年,這些政策開始步入“落地期”。2016年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即點題“跨境電商”,新設12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點。海關總署也表示,正在研究制定綜試區可復制推廣的制度措施,下一步將盡快研究完善海關監管模式,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試區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與過去幾年大力扶持跨境電商有所不同,當前的政策導向開始有所側重:一是推動企業走出去的“境外倉”成為政策扶持的重點;二是B2B模式成主流。所謂“境外倉”,是指跨境電商企業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將商品批量出口到境外倉庫,電商平臺完成銷售后,再將商品送達境外的消費者。對企業而言,有利于降低成本。傳統出口模式需經過外國進口商、外國批發商、外國零售商三個環節才能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境外倉的建設可以讓出口企業將貨物批量發送至境外倉庫,不僅擴大產品品類、節約成本,還減少了中間環節,實現本地銷售,本地配送。此外,境外倉也是展示品牌、售后、咨詢的窗口。

商務部2015年發布的《“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提出,將推動建設100個電子商務境外倉。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出口產品‘境外倉’”。沈丹陽表示,商務部已形成了對推進“境外倉”建設的一些工作思路,下一步將重點推進五項工作:一要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二要降低物流成本,三要縮短營銷環節,四要改善配送效率,五要幫助企業更好地融入境外流通體系。

(二)創新物流模式,保證跨界電商物流快捷、暢通

第一,利用報稅倉庫及其物流體系的作用,針對跨境電商在出口加工區設置報稅倉庫,在境內構建關外物流倉儲中心。進口貨物經企業集中采購后,先由海關運送至該倉儲中心,等到跨境電商交易平臺上出現零售訂單時,企業就可憑訂單,將其作為個人物品向海關處申報貨物進口,而后配送至買家手中,由此不僅減少了商品成本,又防止了稅收過多的流失。

第二,建立境外倉儲中心與物流配送網絡,利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在境內外建立管理系統,提高物流效率、提高利潤,增加消費者體驗。企業也可根據條件,選擇第三方外包物流企業。

第三,構建跨境電商展示平臺,著重發展O2 O模式。在線上做好在線支付與電商服務,在線下提供商品展示、展現購物體驗,進一步融合線上線下貿易。

第四,利用互聯網建立國內外統一的售后服務中心,使境外客戶也可以得到相關商品的咨詢投訴等服務,建立健全電商售后服務平臺。

四、跨境電商電子合同問題規則

(一)電子合同及電子合同的法律適用

電子合同是電子商務交易的核心內容,根據聯合國《電子商務示范法》以及我國《合同法》的有關規定,電子合同可以定義為:雙方或多方當事人之間通過網絡為媒介,以電子數據的形式發出要約和承諾,并最終達成一致的意思表示,確立雙方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電子合同是以電子的方式訂立的合同,我國合同法已經確認其法律地位,并界定為一種書面形式。

電子合同具有主體廣泛化虛擬化、合同內容無紙化標準化、簽約方式電子化數據化、合同生效地點不確定等顯著特征。

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同樣依托電子合同,只是合同中或主體有一方在境外,或交易的標的物在境外,或交易行為在境外。為區別于傳統的涉外合同,筆者將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所訂立的合同定義為涉外電子合同,涉外電子合同不僅具有電子合同的全部特征,還有交易跨境化、無國界化的特征。

合同的法律適用,從廣義上來說,是指解決合同的訂立、效力及爭議處理等全部問題所應適用的法律;在狹義上,僅指確定合同效力的法律。

(二)涉外電子合同的法律適用應繼續合同自體法原則

在電子商務相關法律空白,系列法律問題尚沒有完美解決方案的情形下,延續合同自體法原則來解決法律適用的問題,無疑是目前最合適的方式。合同自體法理論最早是牛津大學的法學教授戴西提出的,它是意思自治原則和最密切聯系原則的結合,即當事人在選擇合同適用的法律時,以意思自治原則為優先,又以最密切聯系原則作為補充。

復習思考題

1.我國跨境電商相關競爭力政策法規有哪些?

2.簡述跨境電商的稅收政策。

3.跨境電商物流模式有哪些創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灯塔市| 寿阳县| 资溪县| 永丰县| 寿阳县| 肥东县| 南安市| 阳朔县| 扶余县| 金华市| 弋阳县| 凤翔县| 滦平县| 阿拉善右旗| 西畴县| 布拖县| 罗定市| 开江县| 璧山县| 柳州市| 南昌市| 搜索| 清原| 蒙自县| 延津县| 罗山县| 青田县| 博客| 綦江县| 柳河县| 宁强县| 鹤山市| 漳州市| 兰州市| 忻城县| 邢台市| 孟津县| 高邮市| 青铜峡市| 岢岚县| 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