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國內外跨境電子商務政策分析

一、國際電子商務立法概述及發展

國際電子商務立法的真正發展時期是以第18屆貿法會研究解決計算機可靠數據的證據價值開始的。

[1]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于1996年6月通過了《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電子商務示范法》,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電子商務示范法》,這個示范法為各國立法者提供了一整套國際電子商務規則。第一個世界性的電子商務立法正式誕生。近年來,世界上已有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制定了相關調整電子商務活動的法律規范,形成了許多電子商務法律文件。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還主持制定了一系列調整國際電子商務活動的法律文件,主要包括《計算機及記錄法律價值的報告》《電子資金傳輸示范法》《電子商務示范法實施指南》以及《統一電子簽名規則》等。

[2]歐盟分別于1999年和2000年通過了《電子簽名指令》和《電子商務指令》,這兩部法律規范了電子商務立法的基本內容,構成了歐盟國家電子商務立法的核心和基礎。隨后,通過了系列指令或指南,希望通過制訂電子商務政策,努力協調內部關系,并積極將其影響擴展到全球。

[3]美國在電子商務方面制定了《統一商法典》《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和《電子簽名法》等多部法律,其中,《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為美國網上計算機信息交易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規范。雖然《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屬于模范法的性質,并沒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但在合同法律適用方面比如格式合同法律適用等問題上,融合了意思自治原則和最密切聯系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護了電子合同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二、我國跨境電商相關政策法規

2005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簡稱《電子簽名法》)開始實施,我國信息化告別了過去無法可依的歷史。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和普及,《電子簽名法》對規范電子簽名活動,保障電子交易安全,維護電子交易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國現有與互聯網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關于網上交易的指導意見(暫行)》《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以及《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規范》等。隨著近幾年跨境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我國現有國際貿易法律體系也受到嚴重的沖擊,跨境電子商務更亟須完整的法律體系加以調整和規范。

如果說2003年因“非典”成為電商元年,那么2013年就是跨境電商元年。2013年之前,外貿電子商務基本呈現一種“瘋長式”的發展。2013年開始,政府開始出臺政策并促進外貿電子商務穩步發展,具體政策:

(一)《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意見的通知》

此通知在2013年8月由國務院辦公廳頒發。提出如下意見:

[1]確定電子商務出口經營主體(以下簡稱經營主體)。經營主體分為三類:一是自建跨境電子商務銷售平臺的電子商務出口企業,二是利用第三方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開展電子商務出口的企業,三是為電子商務出口企業提供交易服務的跨境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經營主體要按照現行規定辦理注冊、備案登記手續。在政策未實施地區注冊的電子商務企業可在政策實施地區被確認為經營主體。

[2]建立電子商務出口新型海關監管模式并進行專項統計。海關對經營主體的出口商品進行集中監管,并采取清單核放、匯總申報的方式辦理通關手續,降低報關費用。經營主體可在網上提交相關電子文件,并在貨物實際出境后,按照外匯和稅務部門要求,向海關申請簽發報關單證明聯。將電子商務出口納入海關統計。

[3]建立電子商務出口檢驗監管模式。對電子商務出口企業及其產品進行檢驗檢疫備案或準入管理,利用第三方檢驗鑒定機構進行產品質量安全的合格評定。實行全申報制度,以檢疫監管為主,一般工業制成品不再實行法檢。實施集中申報、集中辦理相關檢驗檢疫手續的便利措施。

[4]支持電子商務出口企業正常收結匯。允許經營主體申請設立外匯賬戶,憑海關報關信息辦理貨物出口收結匯業務。加強對銀行和經營主體通過跨境電子商務收結匯的監管。

[5]鼓勵銀行機構和支付機構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支付服務。支付機構辦理電子商務外匯資金或人民幣資金跨境支付業務,應分別向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并按照支付機構有關管理政策執行。完善跨境電子支付、清算、結算服務體系,切實加強對銀行機構和支付機構跨境支付業務的監管力度。

[6]實施適應電子商務出口的稅收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電子商務出口貨物實行增值稅和消費稅免稅或退稅政策,具體辦法由財政部和稅務總局有關部門另行制訂。

[7]建立電子商務出口信用體系。嚴肅查處商業欺詐,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等行為,不斷完善電子商務出口信用體系建設。

(二)《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96號文)

電子商務出口企業出口貨物(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明確不予出口退(免)稅或免稅的貨物除外,下同),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適用增值稅、消費稅退(免)稅政策:

[1]電子商務出口企業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并已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出口退(免)稅資格認定。

[2]出口貨物取得海關出口貨物報關單(出口退稅專用),且與海關出口貨物報關單電子信息一致。

[3]出口貨物在退(免)稅申報期截止之日內收匯。

[4]電子商務出口企業屬于外貿企業的,購進出口貨物取得相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消費稅專用繳款書(分割單)或海關進口增值稅、消費稅專用繳款書,且上述憑證有關內容與出口貨物報關單(出口退稅專用)有關內容相匹配。

(三)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出口貨物退(免)稅有關問題的公告(2014年第13號)

該公告指出,為進一步發揮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提供出口服務的優勢,支持中小企業更加有效地開拓國際市場,經財政部、商務部同意,做出如下規定:

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以自營方式出口國內生產企業與境外單位或個人簽約的出口貨物,同時具備以下情形的,可由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按自營出口的規定申報退(免)稅:

[1]出口貨物為生產企業自產貨物;

[2]生產企業已將出口貨物銷售給外貿綜合服務企業;

[3]生產企業與境外單位或個人已經簽訂出口合同,并約定貨物由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出口至境外單位或個人,貨款由境外單位或個人支付給外貿綜合服務企業;

[4]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以自營方式出口。

(四)《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

該《意見》包括總則在內共有六章,政策涵蓋試點業務申請、試點業務管理、支付機構外匯備付金賬戶管理、風險管理、監督檢查等,為便利機構、個人通過互聯網進行電子商務交易、規范支付機構跨境互聯網支付業務發展,防范互聯網渠道跨境資金流動風險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海關總署公告2014年第56號(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56號文)

公告明確了跨境電商進出境貨物、物品的海關監管流程。公告明確規定了通過與海關聯網的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跨境交易的進出境貨物、物品范圍,以及數據傳輸、企業備案、申報方式、監管要求等事項。

公告中“電子商務企業或個人通過經海關認可并且與海關聯網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實現跨境交易進出境貨物、物品的,按照本公告接受海關監管”的規定,明確了公告的適用范圍,即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納入公告調整范圍:一是主體上,主要包括境內通過互聯網進行跨境交易的消費者、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業務的境內企業、為交易提供服務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二是渠道上,僅指通過已與海關聯網的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的交易;三是性質上,應為跨境交易。對于未在上述條件范圍內的進出境貨物、物品,海關仍按照原有方式(比如一般貿易、郵件、快件等)辦理通關手續。

電子商務企業或個人、支付企業、物流企業應在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申報前,分別向海關提交訂單、支付、物流等信息。電子商務企業在以《貨物清單》方式辦理申報手續時,應按照一般進出口貨物有關規定辦理征免稅手續,并提交相關許可證件;在匯總形成《進出口貨物報關單》向海關申報時,無須再次辦理相關征免稅手續及提交許可證件。個人進出境物品,應由本人或其代理人如實填制《物品清單》,逐票辦理物品通關手續。個人在以《物品清單》方式辦理申報手續時,按照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有關規定辦理征免稅手續,屬于進出境管制的物品,需提交相關部門的批準文件。

(六)海關總署《關于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9610”的公告》和《關于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的公告》(57號文)

2012年,海關總署聯合發改委啟動了跨境電商服務試點;2013年,海關總署密切關注試點城市情況,并逐步擴大了試點范圍;2014年,海關總署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了“9610”和“1210”:其中“9610”——全稱“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簡稱“電子商務”,適用于境內個人或電子商務企業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實現交易,并采用“清單核放、匯總申報”模式辦理通關手續的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商品(通過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或保稅監管場所一線的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商品除外);“1210”—— 全稱“保稅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簡稱“保稅電商”,適用于境內個人或電子商務企業在經海關認可的電子商務平臺實現跨境交易,并通過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或保稅監管場所進出的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境商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監管場所與境內區外(場所外)之間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交易的零售進出口商品不適用該監管方式)。兩種新型監管模式,并通過了56號文明確了跨境電商進出境貨物、物品的海關監管流程。

(七)《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該意見,就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提出了五方面具體支持措施。業內認為,這些政策旨在營造更加寬松、便利的發展環境,將有效促進跨境電子商務這一新興業態健康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外貿增速放緩,跨境電商異軍突起,正逐漸成為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2014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約4.2萬億元,同比增長33.3%,其中出口占比約85.4%。“跨境電商縮短了傳統的供應鏈,有效降低中間環節成本,是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新渠道。”

正是順應這種新形勢,我國近年密集出臺服務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措施。僅2015年5月份以來,國務院就已先后發布了《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意見》,商務部也制定了《“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了鼓勵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態度。

(八)另一個政策變化是國家批準的跨境電商試點城市明顯增多

2012年批準了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作為跨境貿易電商試點城市。2013年,又有部分城市陸續納入跨境貿易電商試點城市,而義烏、廈門等城市已經開始著力于建設當地的跨境貿易電商平臺、物流平臺與支付平臺,2014年3月,哈爾濱加入試點城市,主攻俄羅斯市場。

對于試點城市的跨境電商,各市也出臺了相關政策。

1.上海“跨境通”

《上海海關關于在中國(上海)實驗區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口通關模式試點業務的公告》中推進了三種主要模式:

[1]直購進口:消費者——平臺公司——國際物流(個人業務)。

[2]網購保稅進口:進口商品進入保稅區——消費者訂單——保稅區直郵。

[3]一般出口:訂單核發、匯總申報。

《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口業務相關事宜的公告》中明確了以下幾點:

[1]參與企業的備案要求提高(主要是向海關申報備案及商品備案),完善海關對企業及商品的監管。

[2]服務平臺上數據要求的完善(訂單、運單、支付),以便海關集中審核放行。

[3]明確海關審核、查驗及物流企業在收件時的查驗內件權利。

2.重慶“e點即成”跨境電商

渝辦發〔2011〕236號《重慶市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有關優惠政策的通知》,對工商行政管理、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建立金融融資服務及建立健全第三方機構,充當獨立監管、人才培養和供給保障等做相關規定。在此基礎上,重慶市以政府名義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網絡零售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積極制造重慶市發展電商的氛圍及政策支持。市經信委將電子商務產業重點發展領域寫入《重慶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十二五”規劃》,成立重慶國際電子商務交易認證中心在進出口業務中充當資格認定、檢驗平臺的作用,通過網絡自動檢驗認證和人工檢驗認證同時進行的方式,核發通關貨品。同時還有市商委參與引進企業及平臺公司,市外經貿委參與舉辦相關培訓及園區建設。

《高新區促進電子商務發展暫行辦法》:在上述政策的基礎上,高新區出臺了具體承接方案,具體規定了企業認定范圍及獎勵方式。在區域政策的制定上,值得借鑒。

3.杭州“跨境一步達”

《杭州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實施方案》:選擇在政策法規、建設平臺、創新監管辦法、制定規范標準、負面清單制度(兩類產品、加強監管)等大的方面明確了責任單位和服務方式。依托杭州產業園,模式上采取:“直購進口”“網購保稅”。

2017年3月1日,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杭州綜試區)發布《杭州跨境電商促進條例》,它是國內首個由地方制定的跨境電商法規。對杭州跨境電商發展的管理體制、發展規劃、平臺服務和體系建設、促進措施等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該條例明確規定,杭州綜試區管理辦公室負責杭州綜試區的建設和統籌管理工作;海關、檢疫檢驗、外匯管理、稅務等部門配合協作,簡化優化監管流程,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區、縣(市)應當明確跨境電子商務管理部門,具體負責推動本行政區域內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建設線上單一窗口綜合服務平臺,與海關、檢驗檢疫、稅務、外匯管理等監管部門進行數據交換,推進監管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監管互認、執法協助;建設線下綜合園區平臺,提供通關、物流、金融、人才等一站式綜合服務,承接線上單一窗口綜合服務平臺功能,促進線上平臺和線下園區聯動發展。

4.寧波“跨境購”

寧波市《關于推進我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以下幾點:

[1]創新監管模式:通過由良好出口的企業,在平臺上試點,加強監管、擴散推廣的方式逐步進行。推廣類似上海“保稅區直郵”的方式。

[2]創新通關模式:通過建立國際郵件交換站點,實現寧波周邊地區郵件在寧波通關。推廣“清單核發、匯總申報”的方式應用在B2 C中。

[3]建設服務平臺:搭建綜合性服務平臺。規范數據、提供物流、通關、數據交換、遠程辦公等功能。

5.鄭州“e貿易”

鄭州出臺《鄭州市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意見》和《加快推進鄭州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工作方案》。

在《鄭州市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意見》中明確:

[1]資金扶持:平臺建設(經認定和驗收后的平臺,按實際投資額20%給予,總額不超過300萬)、重點企業(擇優20家左右的商戶給予連續2年,每年30萬的獎勵)、應用第三方電商服務的企業(首期網絡服務年費市財政、第三方平臺和企業各承擔三分之一)等的資金扶持和獎勵。

[2]在崗培訓、人才引進、學校人才輸送、從事研究團體的獎勵和扶持。

[3]另在組織架構和協會推動法律保障上提出探索解決的需求。

在《加快推進鄭州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工作方案》中強調:

[1]前期籌備階段:明確責任單位,從稅收、監管、統計、稽查、技術五個方面完成細化方案,并測試通過。

[2]建設階段:完善信息技術平臺建設工作,并交由海關檢測通過投入使用。依托“港區聯動”,形成河南保稅中心與鄭州航空口岸“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快速通關方式。開通郵政國際業務試點支持、推進知名電商的招商。

[3]運行階段:平臺運行的管理、優化。

[4]提升階段:行程成熟的運營體系。

隨后,鄭州市政府與天貓國際簽署《跨境電子商務戰略合作協議》,河南進口物資公共保稅中心有限公司分別與中外運敦豪國際航空快件有限公司、深圳昇揚商貿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圍繞鄭州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項目,以河南保稅物流中心為平臺,在物流、商貿、信息等方面,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只有保稅模式,尚未開通一般貿易模式,在保稅模式下采取備貨和集貨兩種方式,這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

6.廣州“狀元谷”

廣州跨境電商主要有B2B、B2 C兩種渠道,貨品主要來自歐美和日韓,品類主要涉及母嬰、輕奢化妝品和鞋服等,在跨境電商試點業務模式主要是B2 C一般出口(郵件/快遞)、B2B2 C保稅出口和B2B一般出口三類。

[1]B2 C一般出口(郵件/快遞):通過線上信息平臺進行試點企業備案、商品備案及全程信息管理,允許試點企業憑交易或物流清單先申報放行,月度匯總填寫出口貨物報關單向海關申報,憑匯總的月度出口報關單辦理退稅、結匯手續。海關根據企業管理類別實施分類通關。

[2]B2B2 C保稅出口:按“整進、散出、匯總申報”的模式進行。整進是指整批出口貨物填寫備案清單或出口貨物報關單向海關申報進入園區。散出是指個人網購后填寫清單向海關申報并由電商企業提供稅款擔保,海關先憑清單分批分散出園區。匯總申報就是定期將清單匯總后,填寫出口貨物報關單向海關申報,個人網購商品涉及許可證管理的可免許可證。

[3]B2B一般出口:適應新的貿易發展需求,將大型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或大型電商平臺作為外貿改革試點,通過專業的外貿供應鏈服務平臺及全程信息化手段解決及規范監管問題,由當地政府對此類大型平臺企業制定專項的退稅保障基金,并由財政統籌此類試點企業的退稅款項,提供優先退稅、快速通關等服務。

2014年11月27日,廣州正式開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跨境電商平臺,并與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簽署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產業合作行動計劃書”,以此支持廣州跨境電商的發展。

7.深圳前海跨境電商:

2014年7月,海關總署發布《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2014年第56號),為進口試點啟動提供政策依據,深圳海關緊緊依托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政策和區位優勢,在前海灣保稅港區試行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網購保稅進口模式。

2014年9月9日,深圳首票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口物品,由快遞車輛運載駛出前海灣保稅港區。這標志著深圳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口試點正式啟動。在出口試點已啟動的情況下,深圳在全國率先建立起涵蓋進出口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新型海關監管模式。

三、國外跨境電商的相關政策法規

(一)美國:給予電商一定的發展空間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發展電子商務的國家,同時也是全球電子商務發展最為成熟的國家。美國在電子商務方面制定了《統一商法典》《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和《電子簽名法》等多部法律,其中,《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為美國網上計算機信息交易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規范。《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屬于模范法的性質,本身并沒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但在合同法律適用方面,比如格式合同法律適用等方面,融合了意思自治原則和最密切聯系原則,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電子合同相關人的合法權益。美國在電商的課稅問題上一直堅持稅收公平、中性的原則,給予電商一定的自由發展空間。從1996年開始美國實行電子商務國內交易零稅收和國際交易零關稅政策。1998年美國國會通過《互聯網免稅法案》,規定三年內禁止對電商課征新稅、多重課稅或稅收歧視。2001年國會決議延長了該法案的時間,直到2004年,美國各州才開始對電子商務實行部分征稅政策。

2013年5月6日,美國通過了關于征收電商銷售稅的法案——《市場公平法案》,此法案以解決不同州之間在電子商務稅收領域劃分稅收管轄權的問題為立足點,對各州年銷售額達100萬美元以上的網絡零售商征收銷售稅(在線年銷售額不滿100萬美元的小企業享有豁免權),以電商作為介質進行代收代繳,最后歸集于州政府。美國目前仍然沿用對無形商品網絡交易免征關稅的制度,在稅負上給予電商更多的發展空間。而對入境的包裹關稅起征點為200美元,其綜合關稅由關稅和清關雜稅構成。

(二)歐盟:主張對電商減少限制

作為世界經濟領域中最有力的國際組織,歐盟在電商領域的發展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在電子商務稅收問題上,歐盟委員會在1997年4月發表了《歐洲電子商務動議》,認為修改現行稅收法律和原則比開征新稅和附加稅更有實際意義。1997年7月,在有20多個國家參加的歐洲電信部長級會議上通過了支持電子商務的宣言——《波恩部長級會議宣言》。該宣言主張,官方應當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限制,幫助民間企業自主發展以促進互聯網的商業競爭,擴大互聯網的商業應用。這些文件初步闡明了歐盟為電子商務發展創建清晰與中性的稅收環境的基本政策原則。

1998年,歐盟開始對電子商務征收增值稅,對提供網上銷售和服務的供應商征收營業稅。1999年,歐盟委員會公布網上交易的稅收準則:不開征新稅和附加稅,努力使現行稅特別是增值稅更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為此,歐盟加緊了對增值稅的改革。

2000年6月,歐盟委員會通過法案,規定對通過互聯網提供軟件、音樂、錄像等數字產品的,應視為提供服務而不是銷售商品,和目前的服務行業一樣征收增值稅。在增值稅的管轄權方面,歐盟對提供數字化服務實行在消費地課征增值稅的辦法,也就是由作為消費者的企業在其所在國登記、申報并繳納增值稅。只有在供應商與消費者處于同一稅收管轄權下時,才對供應商征收增值稅。這可以有效防止企業在不征增值稅的國家設立機構以避免繳稅,從而堵塞征管漏洞。因個人無須進行增值稅登記而無法實行消費地征收增值稅,因而只能要求供應商進行登記和繳納。為此,歐盟要求所有非歐盟國家數字化商品的供應商至少要在一個歐盟國家進行增值稅登記,并就其提供給歐盟成員國消費者的服務繳納增值稅。其從2003年7月1日起施行的電子商務增值稅新指令將電商納入增值稅征收范疇,包括網站提供、網站代管、軟件下載更新以及其他內容的服務。增值稅征收以商品的生產地或勞務的提供地為判定來源地,并且對于電子商務收入來源于歐盟成員國的非歐盟企業,如果在歐盟境內未設立常設機構的,應在至少一個歐盟成員國注冊登記,最終由注冊國向來源國進行稅款的移交。其中,德國對來自歐盟和非歐盟國家的入境郵包、快件執行不同的征稅標準。除了藥品、武器彈藥等限制入境外,對歐盟內部大部分包裹進入德國境內免除進口關稅。對來自歐盟以外國家的跨境電商商品,價值在22歐元以下的,免征進口增值稅;價值在22歐元及以上的,一律征收19%的進口增值稅。商品價值在150歐元以下的,免征關稅;商品價值在150歐元以上的,按照商品在海關關稅目錄中的稅率征收關稅。德國網上所購物品的價格已含增值稅,一般商品的普通增值稅為19%,但圖書的增值稅僅為7%。

2002年8月,英國《電子商務法》正式生效,明確規定所有在線銷售商品都需繳納增值稅,稅率分為3等,即標準稅率(17.5%)、優惠稅率(5%)和零稅率(0%),根據所售商品種類和銷售地不同實行不同稅率標準。

(三)日本:強調公平、簡化原則

1998年,日本公布電子商務活動基本指導方針:在稅收方面強調公平、稅收中性及稅制簡化原則,避免雙重征稅和逃稅。日本《特商取引法》規定,網絡經營的收入也需要繳稅,但如果網店的經營是以自己家為單位的,那么家庭的很多開支就可以記入企業經營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年經營收入不足100萬日元,是不足以應付家庭開支的,就可以不用繳稅。據統計,日本年收益高于100萬日元的店主都會自覺地報稅。日本自民和公明執政兩黨已確定2015年度稅制改革大綱,從2015年10月起,通過互聯網購自海外的電子書及音樂服務等將被征收消費稅。一般的做法是將消費稅加到商品價格中去,由消費者承擔。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中县| 冀州市| 从江县| 锦屏县| 安平县| 新巴尔虎右旗| 禄劝| 兖州市| 九寨沟县| 太白县| 岫岩| 甘德县| 娱乐| 改则县| 成都市| 定安县| 新干县| 商城县| 黑河市| 临江市| 翼城县| 平山县| 顺平县| 沾益县| 无棣县| 西乌珠穆沁旗| 元氏县| 清丰县| 闸北区| 融水| 屏山县| 望奎县| 远安县| 前郭尔| 盘山县| 馆陶县| 日喀则市| 万全县| 宿松县| 和政县| 常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