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家禽生產
  • 呂驊
  • 3377字
  • 2019-12-06 15:53:48

任務1.2 雞舍的設計、類型及其結構

一、雞舍間距設計

雞舍間距是指各雞舍之間的距離,雞舍間距要考慮到防疫、防火、日照和排污的要求。雞舍間距與雞舍高度和長度有一定的關系,可取5~8倍的雞舍高度作為雞舍間距;雞舍的長度增加,雞舍間距可適當增加。雞舍間距一般為20~50m。

二、雞舍類型的選擇

雞舍類型是指雞舍的建筑形式和密封性,雞舍類型有開放式和密閉式兩種。

(一)開放式雞舍

所謂開放式雞舍,是指舍內與外部直接相通,可直接利用光、熱、風等自然能源的雞舍。此種建筑投資低,但易受外界不良氣候的影響,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工進行溫度、濕度的調節,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1.全開式雞舍

此種雞舍四周無墻壁,由柱子或磚條支撐房頂,用網、籬笆或塑料紡織物等與外部隔開。這種雞舍通風效果好,但防寒、防暑、防雨、防風效果差,用于種雞、育成雞和成雞的飼養,適用于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及我國北方夏季使用,但低溫季節需做好保溫防寒工作。這種雞舍適用于廣大農村地區,我國大部分養雞場尤其是農村養雞戶均采用此種雞舍。

2.半開放式雞舍

半開放式雞舍是指前墻和后墻上部敞開的雞舍(見圖1-2-1)。敞開的面積取決于氣候條件及雞舍類型,一般敞開50%~60%的面積。敞開部分可安裝卷簾、塑料布、草卷等,高溫季節拉起通風,低溫季節封閉保溫。這種雞舍用于種雞、育成雞和成雞的飼養,適用于氣候條件變化不大的地區。

圖1-2-1 半開放式雞舍

3.有窗雞舍

有窗雞舍是指四周用圍墻封閉,前后墻設有較大的窗口用來采光和通風的雞舍(見圖1-2-2)。此種雞舍可借助一定的設備人工調節舍溫和污氣。這種雞舍適用于各階段雞的飼養,也適用于各種氣候條件,是目前采用最多的雞舍類型。

圖1-2-2 有窗雞舍

(二)密閉式雞舍

密閉式雞舍是指無窗、與外界隔離的雞舍(見圖1-2-3)。密閉式雞舍要求屋頂與四周隔溫良好,可通過設備的控制與調節減少自然不利因素對雞群的影響,使舍內小氣候適宜于雞體生理特點的需要。密閉式雞舍的建筑和設備投資高,對電的依賴性大,飼養管理技術要求高,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資金能力慎重地選用。此種雞舍一般適宜于大型機械化雞場和育種公司。

圖1-2-3 密閉式雞舍

三、雞舍結構設計與布局

(一)雞舍結構的設計

1.雞舍的坐向

雞舍的坐向應根據日照和通風的方向來確定。開放式雞舍場區排污需要借助于自然通風,利用主導風向與雞舍長軸所形成的一定角度獲得較好的排污效果。密閉式雞舍造禽舍時最好坐北朝南或坐西北朝東南,雞舍的主要窗戶盡可能向南或基本向南。

2.雞舍的長度

雞舍的長度指每棟雞舍的長度。雞舍長度取決于設計容量,應根據每棟雞舍具體需要的面積與跨度來確定。大型機械化生產雞舍長度一般為66m、90m、120m;中小型普通雞舍為36m、48m、54m。雞舍長度可用以下公式來確定:

3.雞舍的跨度

雞舍的跨度指雞舍的寬度。雞舍的跨度與雞舍類型和舍內的設備有關。普通開放式雞舍跨度不宜太大,否則舍內的采光與換氣不良,一般以6~9.5m為宜;采用機械通風的雞舍其跨度可在9~12m;籠養雞舍要根據安裝列數和走道寬度來決定雞舍的跨度。

4.雞舍的高度

雞舍的高度與飼養方式、籠層高度、跨度與氣候條件有關,一般以2.5~3.0m為宜。在南方干熱地區,雞舍的高度可適當高些以利于通風,北方寒冷地區可適當矮些以利于保溫。

5.雞舍的地面

雞舍的舍內地面一般要高出舍外地面30cm,潮濕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區應高出50cm。雞舍的地面要求表面堅固、無縫隙,多采用混凝土鋪平,雖造價較高,但便于清洗、消毒,還能防潮、保持雞舍干燥。籠養雞舍地面應設有淺糞溝,比地面深15~20cm。

6.雞舍的墻壁

雞舍墻壁的有無、多少或厚薄依當地氣候條件和雞舍類型而定。育雛室要求墻壁保溫性能良好,并有一定數量的窗戶來保溫和通風;中雞舍和種雞舍的前、后墻壁有全敞開式、半敞開式和開窗式幾種,一般敞開1/3~1/2。有墻雞舍應與地面一起抹上墻裙,便于沖刷消毒和隔濕。寒冷地區的雞舍可增加墻體厚度。

7.雞舍的窗

有窗雞舍的窗口設計形式不一,除南北側墻上部面積較大的通風窗外,有的雞舍上部設天窗,或在側壁下部設地窗,起調節氣流或輔助通風作用。利用機械負壓通風時,風機口是集中的排氣口,窗口為進風口,其面積和位置應與風機功率大小一致,既要避免形成穿堂風,又要使氣流均勻,防止出現渦流或無風的滯留區。

8.雞舍的屋頂

雞舍屋頂的形式有很多種,如平屋頂、雙坡式屋頂、單坡式屋頂、聯合式屋頂、半鐘樓式屋頂、鐘樓式屋頂、拱式屋頂、平拱式屋頂等(見圖1-2-4),一般根據當地的氣溫、通風等環境因素來決定。在實際生產中,大多數雞舍采用雙坡式屋頂,坡度值一般為1/4~1/3。屋頂材料要求絕熱性能良好,以利于夏季隔熱和冬季保溫。在氣溫高、雨量大的地區,屋頂坡度要大一些,屋頂兩側加長房檐。北方寒冷地區的屋頂最好設頂棚,其上放一層稻草或干草以增加隔熱性能。

圖1-2-4 雞舍屋頂形式

(二)雞舍的布局

1.平養雞舍

按雞欄排列與走道的組合劃分,平養雞舍有以下幾種類型。

(1)無走道平養雞舍。這種雞舍不設專門的通道,舍內面積利用率高。管理雞群時飼養人員進入雞欄不如有走道雞舍操作方便,也不利于防疫。

(2)單列單走道平養雞舍。舍內走道約1m寬,飼養人員在走道上操作,管理方便,不經常進到欄內,有利于雞群防疫。但走道所占雞舍面積的比例較大,使舍內有效利用面積較低,適于跨度較小的種雞舍采用。

(3)雙列單走道或雙走道平養雞舍。雙列單走道是指雞舍縱向的中央設走道,分別管理兩側欄圈雞群,飼養人員操作方便,可提高走道的利用率,如墊料或網上平養雞舍多用這種形式。也可采用走道設在沿墻兩側的形式,將雙列雞欄放在雞舍中部,集中使用一套喂料設備,便于雞群管理,且開窗方便。

(4)三列二走道或三列四走道平養雞舍。舍內設計三列雞舍,若有兩列縱向沿墻排列則用二走道,舍內面積利用率高,但開放式雞舍靠墻時雞欄易受外界氣溫和光照的影響,夏季開窗時還易因灑落雨水而弄濕墊料。還可采用三列四走道形式,走道應控制在60~80cm,否則舍內面積利用率低。

上述方式以單列式、雙列式排列比較普遍。跨度較大的雞舍采用三列式,甚至還有四列多走道排列式(見圖1-2-5)。

圖1-2-5 養雞場雞舍排列

2.籠養雞舍

籠養雞舍雞籠的列數與平養雞舍的形式完全相同,只是每列雞籠都必須在走道上操作,因此需留有一定寬度的工作道:半架籠組為單側道,整架籠兩側都應設走道。

3.雞舍的建筑方式

按雞舍組建方式劃分,雞舍可分為砌筑型雞舍和裝配型雞舍兩種。砌筑型雞舍常用磚瓦或其他建筑材料。近年已研制出裝配型結構的雞舍,施工時間短,雞舍構件已由專業廠家生產,建造質量也有保障。目前適合裝配型雞舍的復合板塊材料有多種,房舍面層材料有金屬鍍鋅板、玻璃鋼板、鋁合金板、耐用瓦面板等,保溫層材料有聚氨酯、聚苯乙烯等高分子發泡塑料,以及巖棉、礦渣棉、纖維材料等。

四、孵化場的設計

(一)孵化場場址的選擇

孵化場要建在環境清靜、空氣新鮮、交通方便、水電資源充足的地方,要遠離震動較大、粉塵嚴重和污染嚴重的區域,以防震傷胚胎或使胚胎中毒、感染疾病。

(二)孵化場的設計

1.孵化場的布局

孵化場按照“種蛋→種蛋消毒→種蛋保存→種蛋處置(分級碼盤等)→孵化→移盤→出雛→雛雞處理(分級鑒別、預防接種等)→雛雞存放”的生產流程進行布局。由“種蛋”到“出雛”,較小的孵化場可采用“一”字形流程布局;但大型孵化場則應以孵化室、出雛室為中心,根據生產流程確定孵化場的布局,安排其他各室的位置和面積,以減少運輸距離和工作人員在各室之間不必要的往來,提高房室的利用率,有效改善孵化效果。

2.孵化場的規模

孵化場的規模應根據當地養雞發展情況而定,應充分調查本地區養雞場的數量、雞的品種和存欄量,計算出每月需要生產的雛雞量和所需的種蛋數、批次、每批入孵的種蛋數,進而確定孵化箱的臺數和孵化室的面積。根據每批出雛的最高數量,來確定出雛室和雛雞存放室、貯蛋室、收蛋室、洗滌室、雛盒室等需要的面積,作為建場的依據。

3.孵化場的建筑

孵化室、出雛室內最好為無柱結構,便于孵化機布局及管理操作;地面至天花板一般高度為3.4~3.8m;孵化室與出雛室之間設緩沖間。孵化場的地面用混凝土澆筑,表面要光滑、平整;孵化場的墻壁、地面和天花板應選用防火、防潮和便于沖刷消毒的材料;排水溝口徑和坡度要稍大,要用鐵箅子蓋好。

(三)孵化機的安裝

安裝孵化機時,孵化機間距應在80cm以上,孵化機與墻壁之間的距離應不小于1.1m(以不妨礙碼盤和照蛋為原則),孵化器頂部離天花板的高度應為1~1.5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宁市| 四会市| 巴楚县| 外汇| 德钦县| 东阿县| 九龙城区| 多伦县| 海伦市| 古田县| 天峻县| 怀来县| 关岭| 新沂市| 曲沃县| 静海县| 阿尔山市| 娱乐| 望谟县| 南江县| 南汇区| 定襄县| 阿拉尔市| 洛川县| 万载县| 遵化市| 伊吾县| 宁津县| 成武县| 玛多县| 白城市| 泽州县| 越西县| 普兰店市| 贡嘎县| 西乌珠穆沁旗| 九台市| 封开县| 昌黎县| 浦东新区| 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