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國際外匯電子交易平臺的發展
科技的不斷進步對外匯市場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外匯交易日益電子化和網絡化。外匯市場的報價、詢價、買入、賣出、交割、清算等操作已經普遍通過電子交易平臺來進行。全球外匯交易的50%以上都是通過各種電子交易系統來實現的。
2.4.1 國際外匯市場電子交易平臺的變遷
外匯電子交易平臺的優點顯而易見:容易進入、高速、交易有效執行、透明度高、流動性強、買賣價差縮小等。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國際外匯市場電子交易平臺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
最早的國際外匯電子交易平臺大多著重于向客戶提供實時的價格信息。隨著競爭的加劇,客戶尋求連續、可執行價格的需求逐漸增長。為滿足交易各方的需求,國際外匯市場交易服務提供商開發出一種先進的電子定價引擎,能實時向客戶提供有效且實時可執行的價格。隨著交易的活躍,精明的交易商不再僅僅對單個交易進行手工報價,而是通過電子方式向批量客戶提供可執行價格。隨著電子交易的發展,外匯交易商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外匯交易的透明度逐漸增加,從事外匯經營應具備的條件(如對交易人員、分析人員、市場合約的要求)也越來越寬松,新的交易商更加容易進入外匯交易領域。電子交易的興起改變了外匯交易的關系、性質和交易者行為,對外匯市場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4.2 國際外匯市場電子交易平臺的分類
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包括商業銀行、經紀公司、中央銀行、跨國公司和一些基金機構以及個人等。當前,國際外匯市場中的電子交易平臺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兩種最基本的類型:銀行間外匯市場的電子交易平臺,以及面向其他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電子交易平臺。
1.銀行間外匯市場的電子交易平臺
銀行間市場是外匯市場中的主體,市場參與者僅為銀行和少數非銀行金融機構,外匯市場的其他參與者必須通過銀行(交易商)進行交易(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會員制與之類似)。具體而言,銀行間外匯市場電子交易平臺又可分為交易商間直接交易平臺和交易商通過經紀人間接交易平臺兩種。2006年2月,《華爾街日報歐洲版》(The Wall Street Journal Europe)的統計顯示,外匯市場中73%的交易都在最大的10家銀行(做市商)里進行。
國際上的銀行間外匯市場目前基本被EBS(Electronic Broker System)和路透交易系統[包括Reuters Dealing 3000和RTFX(Reuters Tra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所主導。據統計,85%~90%的銀行間即期外匯交易是通過EBS或路透交易系統來進行的。除此之外,Lava FX也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其所占市場份額還在不斷上升。
2.面向其他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電子交易平臺
國際外匯市場起源于銀行間外匯市場。在過去,外匯交易只能由大型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獨享,小型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基本無緣這一市場。現在,在線外匯電子交易平臺的發展改變了這種狀況,它降低了外匯市場的投資門檻,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不同地域、不同規模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都能更加方便地參與到外匯市場中進行外匯投資和交易。這種交易平臺主要有三類:
(1)銀行與其他外匯投資者之間的交易平臺
銀行為方便其客戶進行外匯交易,開發了各種面向其客戶的電子交易平臺,有些僅限于單個銀行報價,有的允許多個銀行共同報價。幾乎每個銀行都有針對客戶的外匯報價和交易系統,而跨銀行面對客戶的交易平臺則少得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FX Connect、FXall和Currenex。
(2)交易所或資訊公司提供的電子交易平臺
交易所向其客戶提供電子交易平臺是為了能更好地和其場內交易市場相結合,而且趨勢是越來越傾向于電子交易平臺。CME的GLOBEX平臺面向機構投資者提供廣泛的期貨交易服務,當然也包括貨幣期貨和期權交易的服務。CME極力推廣其GLOBEX平臺,建議其客戶盡可能使用電子平臺進行交易,并設立了一個專門的電子平臺教育中心。
由于有廣泛的信息平臺為基礎,資訊公司往往也將電子交易平臺整合到其信息平臺之中,以增強自己的競爭優勢。為挑戰路透集團在外匯電子交易平臺領域的領先地位,彭博(Bloomberg)目前也針對機構投資者推出了即期外匯交易電子平臺Bloomberg Tradebook FX,并將其整合到信息服務終端Bloomberg Professional Service之中。
(3)針對個人外匯投資者的交易平臺
零售外匯市場是目前國際外匯市場發展的一個趨勢,但直到1996年,外匯交易都只在銀行、機構和高資產個人投資者之間進行,普通個人投資者難以涉足,而在線保證金交易平臺的快速發展則為個人投資者參與外匯市場提供了方便的渠道。這些面對個人投資者的交易平臺不需要交易商的介入,個人投資者只需和電子經紀人進行交易就能實現外匯買賣。此類電子交易平臺品種繁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HotSpot FX、IG Markets、Dealstation、Dea 14 Free Forex、GFT's Dealbook FX、GCI、IFX Markets和Gain Capital等。
2.4.3 國際外匯市場電子交易平臺的發展趨勢
外匯市場電子交易平臺的迅猛發展,主要有以下原因:
(1)巨量外匯交易對效率的要求。外匯市場上電子交易平臺的迅速發展受益于外匯市場業務量的急劇膨脹、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以及政府法制的變化。目前全球外匯市場上的日均交易量已達5.3萬億美元,是國際金融市場上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強的市場。高效率對于如此龐大的市場來說顯得極為重要,這種高效率包括了成本效率、風險管理效率和資本信用效率。在尋求效率的過程中,電子化交易手段的廣泛運用成為外匯市場的一個重要特征。
(2)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外匯市場電子交易平臺的發展提供了條件,不同地域的交易者也可以通過互聯網聯系在一起,不再受制于地理位置的約束,不同類型的交易者可以通過互聯網迅速而準確地傳遞和獲得各種報價信息,而電子計算機系統則能自動匹配交易者的交易指令。科技的發展使電子交易平臺高效、低成本的特性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3)政策調整對外匯市場的激勵。2000年12月出臺的美國《商品期貨現代化法案》(Commodity Futures Modernization Act of 2000)一方面放松了對場外市場外匯衍生品交易的限制,另一方面則加強了對外匯期貨交易商的監管,要求所有外匯期貨交易商必須在美國全國期貨協會(NFA)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注冊為期貨傭金商(FCM),并接受上述機構的日常監管。放松交易限制的同時又加強了監管,這種一松一緊的政策調整進一步刺激了外匯場外市場的發展,促進了電子交易平臺的更新換代。
未來,外匯市場電子交易平臺的發展方向是將針對各種不同目標客戶群的交易平臺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綜合電子交易平臺,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場流動性、增強市場透明度,并提供給所有外匯交易者公平的交易機會。
體現這一趨勢的代表性事件:2006年4月底,EBS被金融市場中介經紀服務商ICAP收購。ICAP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銀行間經紀商,為金融市場參與者提供利率、信貸、外匯及股票方面的服務,日均交易量超過1萬億美元。ICAP在盡可能保有EBS現有參與者的基礎上進行革新,在EBS上引入外匯遠期交易,并且向銀行以外的金融機構(如對沖基金)開放,擴大了EBS的目標客戶群,使EBS朝綜合外匯交易平臺發展的目標更進了一步。
2007年3月,路透集團和CME嘗試合作建立面向場外外匯市場的網上外匯電子交易平臺FXMarketSpace。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試圖采用中央結算模式的全球性外匯電子交易平臺。FXMarketSpace嘗試對用于銀行間市場交易的Reuters Dealing 3000、RTFE以及CME的Globex平臺進行整合,向外匯市場提供匿名的交易方式,并通過CME提供的清算服務進行集中結算。該電子平臺將所有交易對象同等對待,既充當所有買方的賣方,又是所有賣方的買方,從而使所有交易方之間都可以進行交易,而無須考慮對方的規模或信用組合。通過降低平臺的參與資格標準、降低最小交易量要求、減少交易平臺使用費,從而增加客戶數量。FXMarketSpace能允許零售外匯交易者交易外匯現貨,就像他們在Globex平臺交易外匯期貨一樣。FXMarketSpace電子交易平臺的業務模式構想給未來外匯電子交易平臺的發展方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但這種業務模式在全球范圍內的實踐還有待觀察。
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外匯市場波動性的增大,這種波動性雖然一方面加大了投資者的風險,但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盈利機會。國際上主要電子交易平臺的運營商并不是銀行,金融危機對他們的影響比較有限,對他們來說,需要處理的交易合同越多,利潤就越豐厚。出于投機需要或者風險管理需要,波動的外匯市場一般會有更多活躍的交易者出現,這對于主要電子交易平臺的運營商而言都是更大收益的機會。但金融危機對主要電子交易平臺的運營商而言也不是毫無影響,它增大了交易對手方的風險和運營商倒閉的風險,如果風險過大,交易者和投資者就會選擇能最大限度規避這些風險的交易平臺進行交易。
金融危機之下,EBS平臺的表現要優于FXMarketSpace, CME目前甚至暫停了FXMarketSpace電子交易平臺的業務,這說明除了靈活性和運行效率之外,電子交易平臺的抗風險能力也是影響其競爭力的關鍵因素。FXMarketSpace的出現是通過設置中央對手方來解決客戶之間直接交易的對手方風險,但忽視了中央對手方也有發生倒閉的風險,2008年金融危機中雷曼兄弟的倒閉恰恰說明了大型金融集團的倒閉風險是確實存在的。而EBS平臺不存在中央對手方的倒閉風險,并且允許交易方隨時修改賦予交易對手的授信來控制對手方風險,清算則完全交由CLS清算銀行實時完成,合理控制了交易過程中各個環節的風險,同時還保留了客戶之間直接交易的匿名性和靈活性。所以,金融危機之下,EBS平臺的表現優于FXMarketSpace平臺就不足為奇了。金融危機下FXMarketSpace交易平臺發展所受的沖擊表明如何控制風險將是外匯市場電子交易平臺今后發展中需要處理的關鍵問題,如果交易平臺能更好地控制風險,就能贏得更多客戶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