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睡眠照護

第1節 睡眠障礙患者的照護

工作任務

李某,62歲,男性,胃癌晚期,時常訴疼痛難忍,自入院以來睡眠不佳,平均每夜睡眠2h,且常被病區的聲響吵醒。請你分析該患者睡眠不佳可能的原因,應該為患者做好哪些照護?

學習目標

1.熟悉臨床常見的睡眠障礙。

2.分析影響患者睡眠的相關因素。

3.能對睡眠障礙患者進行照護。

知識要求

學習單元1 睡眠障礙的基本知識

(一)臨床常見的睡眠障礙

1.失眠 失眠是一種個體長期存在入睡和維持睡眠困難(多夢、多醒、睡不深、早醒)或低質量睡眠的癥狀。失眠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多夢、易醒、早醒、整夜不眠,總的睡眠時間減少,醒后仍覺得疲乏。失眠常伴有多種不適癥狀,如頭暈目眩、心悸氣短、體倦乏力、急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工作與學習效率下降等。

大多數失眠患者并非由一種原因所致,而是由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并且隨疾病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變化。因此,需要對失眠患者細致觀察。

2.睡眠性呼吸暫停 睡眠性呼吸暫停是指睡眠期間呼吸暫時停止。它有3種類型: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和混合性睡眠呼吸暫停。臨床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多見。

阻塞性呼吸暫停常有某些局部解剖結構的異常,如鼻息肉、鼻中隔異常或扁桃體肥大誘發。幾乎所有患者睡眠后都有高調鼾聲,影響同室人休息。患者白天嗜睡,往往在談話間不自覺地入睡,有打鼾、憋氣、停止呼吸等循環表現。患者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下降,還可有情緒和行為的變化,是一種具有潛在危險的睡眠呼吸障礙疾病,易并發心律失常、高血壓、甚至呼吸衰竭或猝死。

3.睡眠剝奪 睡眠剝奪是指當睡眠受到干擾或被打斷時,睡眠數量或質量的下降以及睡眠時間安排的晝夜顛倒。引起睡眠剝奪的原因有很多,如疾病(發熱、呼吸困難或疼痛)、情緒應激、藥物、倒時差、環境干擾以及輪班制工作等。睡眠剝奪可引起睡眠不足綜合征,產生多種生理和心理癥狀,且個體反應差別很大,其癥狀的嚴重性與睡眠剝奪持續的時間有關。治療睡眠剝奪最有效的措施是去除或糾正干擾因素。

4.過度睡眠 過度睡眠又名嗜睡癥,是一種睡眠過度的疾病。患有嗜睡癥的人會反復發生過度日間嗜睡,這和因晚上缺乏或中斷睡眠而導致的疲倦不同。他們被迫在白天內多次地打盹,且經常會在不適宜的時間,如工作、吃飯或是在談話時。

(二)影響睡眠的相關因素

1.疾病因素 任何引起疼痛、軀體不適或情緒問題的疾病都會影響睡眠。因軀體疾病造成的不適、疼痛、瘙癢、惡心、呼吸困難、發熱、尿頻等癥狀都會影響睡眠。患有精神分裂癥、焦慮癥、抑郁癥等精神疾病的患者,常伴有失眠。如心腦血管病常引起頭痛、頭暈、胸痛等癥狀,慢性支氣管引起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頻、尿急而頻繁起夜,癌癥引起的疼痛,均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

2.藥物因素 藥物影響睡眠的作用機制非常復雜,如某些神經系統的藥物、治療高血壓藥、鎮痛藥、鎮靜藥等都會對睡眠有一定的影響。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有可能因睡前服用某些藥物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如高血壓患者常因服用利尿劑夜間排尿次數增多而影響睡眠。長期使用安眠藥對睡眠最終的作用有可能弊大于利,可產生藥物依賴,加重原有的睡眠障礙。應用利尿劑會導致夜尿增多而影響睡眠。使用咖啡因通常會延遲入睡,并導致夜間覺醒。

3.心理因素 因患病致使患者自理能力下降,自我形象紊亂,對疾病的擔心、經濟壓力、角色轉變等而產生的情緒及心理變化,也會影響到睡眠。

4.環境因素 噪聲、燈光、室溫、床或枕頭不適及夜間治療和照護活動等均是干擾患者睡眠的因素,噪聲主要來源于其他患者或陪伴者、醫務人員、陪護員等,因此,陪護員應遵守規章制度,注意控制夜間談話及音量。一些患者在居家時睡前進行一些習慣性的活動,如看電視、讀書、洗澡等,當這些活動因環境或身體的限制而無法進行時,其睡眠有可能受到影響。

學習單元2 睡眠障礙患者的照護

知識要求

(一)創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舒適、通風、溫濕度適宜的睡眠環境,減少外界對視、嗅、觸覺等感覺器官的不良影響。適宜的病室溫度為18~22℃,新生兒、老年科室室溫應略高,以22~24℃為宜,濕度應保持在50%~60%。陪護員應避免穿響底鞋,做到“四輕”,即說話輕、走路輕、關門輕、操作輕。根據患者個體的生物節律安排睡眠時間,避免在有效的睡眠時間內實施影響患者睡眠的照護操作,干擾睡眠周期的自然過程。必須進行的照護操作應集中安排,以減少患者被動覺醒的次數。

(二)提供促進睡眠的照護措施

1.鼓勵患者養成有規律的起居習慣 患者住院后,原有的睡眠規律常常被打亂,一些患者白天處于短暫的、不連續的睡眠狀態導致夜間難以入睡,缺少高質量的睡眠。因此,陪護員應督促患者每天早晨按時起床,在白天協助患者進行適當的活動,包括娛樂、運動以及其他社交活動以保持其日間的清醒,保證患者夜間的睡眠質量。指導患者在睡前停止緊張的腦力和體力活動,減輕心理壓力,輕松愉快的心情有助于睡眠;相反,焦慮、緊張、憂慮、恐懼等情緒會影響睡眠。陪護員要善于觀察,發現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時報告醫護人員和醫生。陪護員應盡可能地滿足患者在就寢前的日常習慣。如有的人喜歡在睡前洗熱水澡或洗漱;有的人則喜歡閱讀、聽音樂;有的人喜歡喝牛奶或喝熱飲料等。應滿足患者的需要,促進患者的睡眠。患者睡前應避免飽食、饑餓、飲濃茶、喝咖啡、飲酒等。督促患者睡前排空大小便,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建議睡前熱水浴或用熱水泡腳,增加舒適感,利于睡眠。

2.做好就寢前的準備工作 為了使患者舒適入睡,應做好就寢前的晚間照護。如協助患者洗漱,用熱水洗臉、洗手、洗腳,清潔會陰部和臀部,排空大小便,整理床單位,更換衣服等,拉上床簾,保護患者隱私。注意檢查身體各部位引流管、牽引、敷料等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護人員。需要止痛者睡前遵醫囑給予止痛藥物,幫助患者解除或減輕因疾病引起的不適。

陪護員應積極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如保持床鋪的平整、清潔、干燥。幫助患者處于正確的臥位,枕、被舒適,也可適當給予背部按摩,促進放松。長期臥床的患者,應定時給予協助翻身、按摩等。

3.心理照護 陪護員要關心和體貼患者,多與患者交談,耐心傾聽其主訴,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建立信任關系。對患者的不安和苦惱給予充分理解,并設法努力解決。注意協調患者與家屬、與其他患者以及與醫護人員的關系,使之與他人和睦相處,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要向患者說明睡前消除焦慮、緊張情緒的重要性,保持情緒的穩定、心理的平衡,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良好的睡眠。

4.睡眠障礙患者的照護 對于失眠的患者,鼓勵其養成有規律的起居習慣。鎮靜安眠藥治療對失眠患者僅作短期的輔助性治療手段,若長期使用會導致藥物的依賴、療效減退,停藥又引起反跳性失眠。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鎮靜催眠藥物治療。

對于睡眠性呼吸暫停的患者,應指導患者采取側臥位,避免壓迫氣道,保持其通暢。發生睡眠呼吸暫停的患者體型多較肥胖,所以鼓勵患者適當減肥,可有效地預防呼吸暫停的發生。加強夜間巡視,發現問題及時報告。

對于過度睡眠的患者,應注意保證其安全,防止意外的發生,限制其睡眠時間,適當增加有益的活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澜沧| 滨州市| 龙山县| 海丰县| 通河县| 衡南县| 泾源县| 郧西县| 察哈| 柳河县| 阳山县| 长子县| 丰都县| 岗巴县| 宝兴县| 万宁市| 泸水县| 海安县| 威远县| 永胜县| 鹤峰县| 德兴市| 普陀区| 宜城市| 南靖县| 常州市| 山西省| 伊宁市| 西乡县| 昭觉县| 黑河市| 巴里| 洪湖市| 富裕县| 望江县| 明星| 隆回县| 定兴县| 剑阁县| 礼泉县| 嵊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