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中國女學堂的開塾及其影響

(一)中國女學堂的開塾

自一品香大會和張園安愷第女客大會順利召開后,經元善對倡設中國女學堂信心大增,表示“雖肝腦涂地亦所不悔”經元善:《致鄭陶齋、楊子萱、董長卿論辦女公學書》,《經元善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236頁。。但開辦經費,特別校舍的建筑和常年的費用,如教職員工資的長期開支,費用頗巨。于是他動腦筋希望鄭觀應會辦的輪船招商局和自己負責的上海電報分局捐助南、北洋公學的經費撥款二三千兩來支持女學堂,未成。后又試圖在他過去參加北方賑災時,曾隨盛宣懷募招商局官款余息十萬兩中每年撥三千兩以應女學堂常年經費之用,又未成。未成的原因,因為這兩項款都掌握在盛宣懷手中,而上海輪船招商局、上海電報分局和南、北洋公學,都是他的地盤,視作禁臠,豈能分羹與人,所以都為他所拒。經元善還聯合創辦董事嚴信厚、鄭觀應、施子英、陳季同、康廣仁、袁梅、梁啟超,共同具名向南、北洋大臣和兩湖、晥、浙、蘇各省督撫稟報,更引起盛宣懷的反感。經元善不得已,只好將上海電報分局贏利花紅中自己的一部分用于女學堂開辦之用。這件事對女學堂來說很重要,如果盛宣懷同意,那女學堂成了公款公辦,變成了南洋女子公學性質了。現在則是經元善和各董事自己掏腰包或募款所辦,所以盛宣懷在批復中一口咬定女學堂為“民捐民辦”《欽命督辦鐵路總公司事務大臣頭品頂戴大理寺少堂盛復》,徐輝琪等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840—1918),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第122頁。。女學堂雖然逃過了官辦或官督商辦管理體制這一劫,成了中國第一所民辦的近代化女學校,也促進了中國女權運動的發展,這是好事,不過隨之也帶來了常年經費如何著落這一民辦學校普遍存在的困難問題。

還有一件事,即女學堂的開辦手續上必須獲得上面的許可。早在1897年12月初,創辦董事曾一起拜會上海道臺蔡鈞,蔡表示:“此事極應辦,諸紳董任勞任謗,可敬可佩。”《曾重伯太史來書》,《經元善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168頁。表示支持。“任謗”,說明當時頑固派對興辦女學堂的攻訐。不過他們向上級稟報中,獲得南洋大臣、兩江總督劉坤一的贊許,他的批示中有:“該紳等苦心孤詣,創設女學堂以為自強之圖,具見關心時局,深堪嘉許。”《女學堂上盛京堂稟》附注,《經元善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184頁。女學堂開辦后,考慮到將來發畢業文憑必須蓋學堂的木質印章,也獲得劉坤一的批準,使女學堂披上合法的外衣。所以后來經元善說,當朝中有人攻擊女學堂時,有些人開始噤若寒蟬,“惟南洋劉大臣,批準刊用關防,不可謂非庸中佼佼”經元善:《致鄭陶齋、楊子萱、董長卿論辦女公學書》,《經元善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236頁。

中國女學堂校舍于1898年三月竣工,校門上書“女學會書塾”,右書“女學重地”,左書“禁止閑人”。橫匾為“軌儀可則”。劉巨才:《中國近代婦女運動史》,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第124頁。“占地二十余畝,校舍系西式建筑,操場廣闊。”盛靜英:《先翁經元善簡歷》,《經元善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342頁。四月十二日(陰歷五月三十一日)正式開學。開學時,“總董堂務”的提調成了沈敦和夫人章蘭和經元善夫人魏媖章蘭,又寫作章畹香、章浣香。經元善夫人在內董事張園安愷第女客大會上稱“內董經淑人魏媖”。,開塾時,她倆設宴邀請中西女賓,西方女賓有西班牙領事、英國著名律師擔文、美國副領事、著名美國傳教士林樂知和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以及英傳教士文斐爾等人的夫人和英商立德夫人。宴請期間,請她們參觀校舍。據立德夫人參觀后投稿《字林西報》的《女學先聲》一文,介紹女學堂校舍如下:

051:上海桂墅里中國女學堂圖(女學報,第三期)


上海新設之女學堂,久議開辦,今日居然告成,足開中國未有之風氣。現設高昌廟左近,地甚僻靜,房屋軒敞,參用中西式樣。學堂飲食起居,一切均甚整潔。女學亦循循有禮。女師教誘亦甚得法。學生內有不纏足者數人。各臥房均在樓上,每房安置四床,床皆有帳,床前有茶幾、靠椅各一。每房有公用衣櫥一、面架一。教針、黹之女師,亦住樓上。有女畫師一人,繪工精妙,聞曾入宮內供俸繪事。……另有教英文及女醫師,尚未到堂。所有塾內什物,半系西制。大餐房、會客房,亦外國格式。《女學先聲》,徐輝琪等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840—1918),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第114—115頁。


看來,以立德夫人的英國眼光來看,她對女學堂的建設非常滿意。

開學后的情況,以廣學會書記擬稿的《上海創設中國女學堂記》一文也有介紹,文中說:


二十四年三月(校舍)落成,即于四月十二日開塾。禮聘提調一人,總管塾務,延請華文教習二人,醫學、女紅教習各一人,西文教習一人,皆閨閣中之不櫛進士也。五月晦日,溽暑薰蒸,循章散塾,共得女學生二十余名。廣學會書記:《上海創設中國女學堂記》,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第125頁。

052:中國女學堂開塾時教習、提調與學生合影(女學報,第三期)

此文后面又說:“經君精心擘畫,不厭不倦,于外董事中實堪首屈一指。而內董事沈章恭人浣香女史,贊助之力,亦屬不可泯沒。”廣學會書記:《上海創設中國女學堂記》,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第126頁。沈章恭人浣香女史,即沈和卿的侄媳,沈敦和夫人章蘭。

那么,在女學堂籌備階段的兩位女提調沈和卿和賴媽懿到哪里去了?由于當時已開始籌劃出版《女學報》,沈和卿在女學堂成立后不久,擔任了《女學報》的主筆,其實際上任女學堂提調工作為時很短。賴媽懿畢竟是法國人,可能功成身退。至于開學那一天宴請來校參觀的中西官紳夫人的經元善夫人魏瑛,后來也參加了《女學報》的工作而離開了女學堂。從廣學會書記這篇文章所說“禮聘提調一人,總督塾務”,應指章蘭,她是中國女學堂開塾后第一任校長。華文教習二人,二人當為這篇文章后面所說的“華教習劉女史”的劉靚和《女學報》的主筆之一的蔣畹芳《女學報》第一期《本報主筆》有“上虞蔣畹芳女士”。按:蔣畹芳名蘭,章畹香也名蘭,兩人都參加張園安愷第會議,而且都在會上留有詩文墨跡。。至于西文教習一人,按《上海新設女學堂章程》第二十七條,理應為康愛德或石美玉,但兩人因女學堂供奉至圣先師孔子像,而她們信奉基督教推辭了,康愛德后來還自己去辦女學堂。于是董事們只好聘請林樂知開辦的中西女塾的學生徐賢梅徐賢梅為西文教習,見夏曉虹:《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21頁。為女學堂的西文教習。由于林樂知多次參加中國女學堂的發起和籌備事宜,因此他開辦的中西女塾,自然成了中國女學堂內董事、提調和教習們學習的對象。她們也常到中西女塾參觀、訪問,徐賢梅是中西女塾校長海淑德的學生,自然一拍即合。

放暑假后,七月開學,章蘭也可能轉而去《女學報》專任主筆,由華教習劉靚任提調。又聘請林樂知女兒林梅蕊林美蕊,英文為Miss Mary Louise Allen,又譯為林美麗。為西文總教習。由于女學堂聲名鵲起,離城雖遠,報名來學者眾多。校董們不得已,十月在上海城內淘沙場,設立分校,學生增至40名。這時林美蕊的課務極重,“她最多時,每周到校四天,星期一、三、五上午在桂墅里總塾,下午在分校,教英文、算術、地理、繪畫,周四上午在總塾教外國縫紉課(即機器縫紉機)。”她在女學堂上課,得到林樂知的全力支持。經元善還因為她對女學堂的貢獻,授予中國女學會名譽會員的證書林美蕊至分校任教和被授予女學會名譽會員證書事,見夏曉虹:《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21頁。。這說明中國女學堂的內外董事都希望通過與中西女塾的密切關系,學習西方的教學經驗和方法。

中國女學堂開塾后,由于是前所未有的新鮮事,引起了當地鄉人的好奇,甚至有些流氓棍徒在門外窺探喧鬧,在墻外丟石塊損壞校內設施,更有人聲稱要拆毀學校。于是學校提調、教習、內董事盛宗氏(外董事盛昌頤夫人)、麥韓氏(康有為弟子麥孟華夫人)、陳賴氏(陳季同巴黎夫人賴媽懿)、嚴王氏(嚴信厚夫人)、鄭葉氏(鄭觀應夫人)、施畢氏(施子英夫人)、經魏氏(經元善夫人魏媖)、沈章氏(沈敦和夫人章蘭)、程劉氏(可能為女學堂教習劉靚)、趙孫氏(趙元益夫人)、江汪氏(江標夫人)、龍廖氏(龍澤厚夫人)、孫彭氏(孫鏡湖夫人彭寄云)、魏沈氏(即華提調沈和卿)、梁李氏(梁啟超夫人李端蕙)、劉蔣氏(女學堂教習蔣畹芳)等二十人聯合上稟上海縣令和上海道臺蔡鈞,要求禁止上述不法行為和予以保護,都得到許可《憲示照登欽加鹽運使銜在任候選道松江府上海縣正堂黃,為出示渝禁事》,徐輝琪等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840—1918),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第119頁。。這許多官紳夫人以民婦身份,興師動眾,打破嚴別內外的舊禮教,集體向官府稟告,也是歷史上第一次。

女學堂開塾前后,這些內董事、提調、教習都非常興奮,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紛紛握筆以詩歌來表達,今據兩例,摘錄如下:

中國上海女學堂落成開塾歌

陽湖女史劉靚稿

鴻濛世界何年開?千形億貌從中來,

人生墜其混沌內,陰陽迭互相輪回。

…………

讀書識字作廢置,彼蒼胡必生吾材?

曹昭左芬亦人耳,安見古今不逮哉?

皇皇須眉號男子,衣冠逐隊號多材。

文繡章身肉食鄙,無聞沒世隨塵埃。

經濟功名不足道,庸愚亦復同吾儕。

吁嗟!不學誠可哀。劉靚:《中國上海女學堂落成開塾歌》,徐輝琪等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840—1918),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第117頁。

“肉食者鄙”,出于《左傳·莊公七年》。肉食者,指享受高官厚祿,但尸位素餐不盡職責的人。你男子讀了書,既不能為國家盡責,又無益于人民。功名利祿有什么用?同我們不讀書的女子一樣,是庸愚之才。我女子讀了書,可以直追古代女文學家曹大家班昭和西晉著名女文學家左芬那樣的人物。流露了她對教育上男女平等的喜悅和女性自豪之情。

桂墅里女學堂開館詩

章畹香

(一)

是誰華屋起嵯峨,大雅曾傳女學歌。

深感苦心援世切,始知習偽誤人多。

千秋粉黛咸欽仰,半教譏嘲卒奈何?

寄語寰宇諸女士,及時盛業莫蹉跎。

(二)

崛興陰教賴群賢,此舉能開風氣先。

不囿故常誠特識,得叨嘉惠亦前緣。

營謀想見操心苦,閨閣何妨俗學捐。

會看風行寰海內,私衷不禁望拳拳。章畹香:《桂墅里女學堂開館詩》,徐輝琪等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840—1918),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第117—118頁。共三首,錄第一,第三首。

開風氣先在于“不囿故常”的特識,希望通過設立女學堂使這種特識風行海內。章畹香對上海中國女學堂的榜樣能促使寰宇興起女學,表達了殷切的期待。

有一位山東女士張蘊華,看到報載張園安愷第中西女士大會消息,托人帶來履歷,表示愿前來任女學堂教習,并附詩四首。

其一:《觀女學堂啟恭紀二絕》

海上傳聞廣廈開,紛紛紅袖問經來。

聽他歐美人爭論,中國新添一半才。

女兒從此幸何之,物理人情盡可知。

教化陰陽罔偏廢,蛾眉愿不讓須眉。張蘊華:《觀女學堂啟恭紀二絕》,徐輝琪等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840—1918),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第115頁。

其二:《和畹芳女士即席原韻》

寄語諸君力要殫,此圖休作等閑看。

關雎化自閨闈始,振起中原定不難。

二千年已廢坤基,極力修培趁此時。

莫道釵裙關系小,自強根本在于斯。張蘊華:《和畹芳女士即席原韻》,徐輝琪等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840—1918),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第115頁。

“中國新添一半才”,就可以免除被歐美人譏笑的“半教”之國了。“此圖”,指安愷第大會章畹芳展示的女學堂構基圖樣。復興二千年已廢的女學,即可“振起中原定不難”,既可以振興祖國(中原),也可以使釵裙女子獲得自強。詩歌流露出女學救國和女子爭取教育平權以自強的思想,已開始成為時代的潮流。

(二)中國女學堂成立的意義及其影響

由于經元善重視報刊傳播訊息的作用,因此早在1897年11月15日召開的一品香會議中,邀請了《蘇報》、《蘇海匯報》、《新聞報》、《文匯西報》、《字林西報》、《時務報》、《萬國公報》、澳門《知新報》等主人參加。所以這些報刊都登了不少女學堂的籌備、開塾和其他活動等的消息,以及有關女學堂的論文、公啟、章程等的文件。其中以斐禮思的《新聞報》為最多,經常發表的尚有梁啟超的《時務報》和林樂知主編的《萬國公報》。此外《知新報》和《湘報》,上海《游戲報》、北京的《國聞報》和香港的《循環報》也有所載,這些都極大地擴大了中國女學堂在全國的影響,乃至影響到東南亞地區。

這些影響不僅僅是消息的傳播,而是傳播帶來的反饋。反饋中帶來的對女學堂的態度和議論都值得重視。如上述嚴復發表于其主編的天津《國聞報》中的《論滬上創興女學堂事》,不僅僅是贊揚,而且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又如著名翻譯家和文學家的林紓,寫了一首《閩中新樂府·興女學》,登載在《新聞報》上以示祝賀,摘錄如下:


興女學、興女學,群賢海上真先覺。

華人輕女患識字,家常但責油鹽事;

夾幕重簾院落深,長年禁錮昏神智,

神智昏來足又纏,生男卻望全先天。

………………………………

陶母歐母世何有?千世一二掛人口。

果立女學相觀摩,中西文字同切磋。

學成即勿與外事,相夫教子得已多。

西官以才領右職,典簽多出夫人力。

………………………………

母明大義念國仇,朝暮語兒懷心頭。

兒成便蓄報國志,四萬萬人同作氣。

女學之興系匪輕,興亞之事當其成。

興女學,興女學,群賢海上真先覺。林紓:《閩中新樂府·興女學》,徐輝琪等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840—1918),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第118頁。

053:稱贊“女學之興系匪輕”的著名翻譯家林紓

前四行是對封建禮教和陋習的批評。中間四行他認同相夫教子的女學宗旨。后四行則切入女學在救亡圖存中的重要性。“學成即勿與外事”,反映當時一部分維新派辦女學的保守性。

至于各地報紙因上海中國女學堂之設而引發的建議或評論,都各有價值,如發表于香港《循環報》的《女士潘道芳論中國宜創設女義學》一文,雖然其觀點不出于梁啟超《論女學》和《倡設女學堂啟》之外,但在當時英國殖民統治之下的香港報上發表響應上海中國女學堂的議論,將國內女學維新之風吹入香港,在香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新聞報》上發表的《曾若渝茂才論女學堂》,提出了在女學堂設置中西課程的具體建議,認為中學只要講訓詁,即了解文字表達的“大義”就可以,“彼經史、百家、詞章、考據之學可不必講”,重點在西學,提出:“則凡算學、格致、光學、電氣學、化學、重學、聲學,以及測量、圖繪、醫理、蠶織,凡婦女可以安坐一室以行其所學者,皆宜各就其性之所近,使造為專門名家,以為他日見諸實用之地。”但他不贊成女學中列兵法、刑律、輪船、鐵軌等學,因為中國嚴別男女,這些是婦女不能涉足的。他特別強調婦女學習的“顧其尤要者莫如各種工藝”。《曾若渝茂才論女學堂》,《經元善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164頁。即各類技術。當時多主張在女學堂中設立師范專業,曾若渝此文則提出被忽略的其他的女子職業技術教學問題。二十世紀初年,各地紛紛成立女工傳習所、女習藝所等,他確有先見之明。不過他的設課主張,如只講訓詁字句“大義”,則中西之間輕重太偏,是其缺點。

中國女學堂的設立,正如一位廣學會書記所說的:“規模既定,風氣大開,一時之聞風興起者,如蘇州、松江、廣東及南洋新加坡等處,皆陸續設立女學堂。香港則有英國女史,亦議募捐金錢,以教華女。”廣學會書記擬稿:《上海創設中國女學堂記》,徐輝琪等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840—1918),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第126頁。廣東女學堂,指潮州饒平縣隆都前溪鄉陳步墀所創的女學堂,陳步墀是一位積極響應康梁的維新人士,他先在隆都倡立不纏足會,后考慮到“足既不纏,繼興女學,使二萬萬之婦女,為有用之才,富國保家,助夫教子,遠追古昔,近駕歐美”。抄本陳步墀:《潮州饒平縣隆都倡不纏足會啟》,《知新報》第62冊光緒二十四年七月初一日出版。相夫教子,富國保家,這是他倡立女學堂的宗旨。倡立女學堂的起因,在于他看到去年冬天上海倡設女學堂的消息,然各省沒有響應。他認為:“西人遍地女學,日本區區三島,猶與之并駕齊驅。以中國之大,而只滬濱一隅倡之,何其陋也。”于是他“不顧是非,不憚勞苦,毅然立女學于其家,為諸人倡”。看來他的女學堂規模很小,是一所家塾。所以有人以此譏笑他。有一位“番禺女士”許孚為他辯護:“君之志,力行之志也;君之道,力行之道也。設使天下之大,盡如君之教其家人,是遍天下女學也。女學既興,遠可保教,近可保種,強神州者寧有過耶?”她又說:“教不昌明,民智終蟄,豪杰行事,動輒阻撓,西人游民我而吐番我,亦以此也。”抄本許孚:《隆都前溪鄉女學堂記》。《知新報》第62冊光緒二十四年七月初一日出版。由陳步墀和許孚這些言行,可見梁啟超的女子教育思想和經元善倡辦的上海中國女學堂的影響,竟遠涉于廣東的窮鄉僻壤。

054:新加坡中華女校創辦人林文慶(網絡)

至于廣學會書記所說的新加坡女學堂,指許菽園、林文慶所辦的新加坡第一所女學校——中華女校。他們都是新加坡著名華僑富商和醫生。1894年,維新派重要人物黃遵憲,時任中國駐新加坡總領事,與林文慶關系很好,所以他們深受維新派的影響。當他們在新加坡看到上海創設女學堂的新聞,深受啟發,決定在新加坡也設立一所華僑女學堂,稱中華女校。

中華女校發起者為邱菽園,操作者為林文慶。由于地處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國情不同,身份不同,所以他們所辦的宗旨重點不在相夫教子,而在于在異鄉保存中華文化。辦女校的起因,邱菽園在其筆記中有說明,他說新加坡的居民十分之九都是華人,他們祖先都由內地出洋到新加坡,由流寓變而為土著,變而為隸籍,變而為安居,甚至鄉音、衣冠盡改。“其尤失初著者,又在婦女之妝飾俗尚,語言儀節,盡從巫彝,其于我華猶有一絲之似,不過佞佛泥神諸小端耳”。林文慶:《重創星架坡女學堂緣起》,《知新報》第八十七冊,光緒二十五年四月十一日出版。轉引自湯志鈞、陳祖恩、湯仁澤編:《中國近代教育史匯編·戊戌時期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23—425頁。因此為了保持華人源于祖國的先進文化,必須進行教育。可是,“意當日流寓諸君,必多拘于鄉俗,重男輕女,有以致是,而不知日后改歸西人保護,有男女平權之利益也。且男子日逐什一,閫內一秉諸婦,古人胎教姆教,何等嚴重”。因此他感到必須興女學。恰好“目下滬上有創設女學堂之舉,效西國教法,淺而易入,教中國文字切而可行”,且女子教學,可在上海“延聘數人來島,使之聚學一堂,其潛移默化,必有可觀”。

上述是林文慶摘引邱菽園筆記中的話,用來說明新加坡中華女校的辦學緣起和宗旨。于是他草擬了中華女校的《簡明章程》八條,其中重要的為三條,即第四條:“本學堂擬商請督憲大人之夫人為監督,并請西國著名紳商之夫人為副監督,以肅觀瞻。”即中華女校受英國殖民當局管轄。第五條:“本學堂課程,書藝兼課,既授以中國文字,及圣賢義理、治家格言,其一切針繡縫剪為女工所必需,詩歌琴樂,其性情所有事,亦并授之。惟是各籍女孩不一,擬各聘能操各籍鄉談之女師訓之,初時訪聘未便,或竟一律教訓官音。”林文慶:《重創星架坡女學堂緣起》,《知新報》第八十七冊,光緒二十五年四月十一日出版。轉引自湯志鈞、陳祖恩、湯仁澤編:《中國近代教育史匯編·戊戌時期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23—425頁。這些課程設置,實質在于保存祖國的華人文化。由于華僑女孩從祖國南方各地而來,鄉音不同,故教以“官音”,官音即中國北方的普通話。第七條為招生年齡:“收女孩以七歲受業,十三歲出學。”后來林文慶自己捐獻林地以筑校舍,其夫人則任女校教師,新加坡中華女校的建成,自然不能說是中國女權運動的一部分,但可以說明戊戌時期中國女權運動在海外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山县| 康平县| 安吉县| 开平市| 邵阳县| 定安县| 琼结县| 桃源县| 吉隆县| 土默特左旗| 双城市| 武功县| 株洲市| 西安市| 岫岩| 鹤岗市| 寿宁县| 大埔区| 永仁县| 汉阴县| 铜鼓县| 扎兰屯市| 盖州市| 盐津县| 吉安县| 霸州市| 石渠县| 北票市| 仁布县| 商河县| 乐都县| 永德县| 台江县| 明光市| 舟曲县| 新龙县| 泰安市| 鸡泽县| 米易县| 张家口市| 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