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稅收法律關系
稅收法律關系是稅法所確認和調整的,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以及各級政府之間在稅收分配過程中形成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國家征稅與納稅人納稅形式上表現為利益分配的關系,但經過法律明確其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后,這種關系實質上已上升為一種特定的法律關系。了解稅收法律關系,對于正確理解國家稅法的本質,嚴格依法納稅、依法征稅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稅收法律關系的構成
稅收法律關系在總體上與其他法律關系一樣,都是由權利主體、權利客體和稅收法律關系的內容三方面構成的,但在三方面的內涵上,稅收法律關系則具有特殊性。
1.權利主體
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法律關系的參加者。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即稅收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在我國稅收法律關系中,權利主體一方是代表國家行使征稅職責的國家行政機關,包括國家各級稅務機關、海關和財政機關;另一方是履行納稅義務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在華的外國企業、組織、外籍人、無國籍人,以及在華雖然沒有機構、場所但有來源于中國境內所得的外國企業或組織。這種對稅收法律關系中權利主體另一方的確定,在我國采取的是屬地兼屬人的原則。
2.權利客體
權利客體即稅收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也就是征稅對象。例如,所得稅法律關系的客體就是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財產稅法律關系的客體即是財產;流轉稅法律關系的客體就是貨物銷售收入或勞務收入。稅收法律關系客體也是國家利用稅收杠桿調整和控制的目標。國家在一定時期根據客觀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通過擴大或縮小征稅范圍調整征稅對象,以達到限制或鼓勵國民經濟中某些產業、行業發展的目的。
3.稅收法律關系的內容
稅收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權利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應承擔的義務,這是稅收法律關系中最實質的東西,也是稅法的靈魂。它規定權利主體可以有什么行為,不可以有什么行為,若違反了這些規定,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稅務機關的權利主要表現在依法進行征稅、稅務檢查以及對違章者進行處罰;其義務主要是向納稅人宣傳、咨詢、輔導解讀稅法,及時把征收的稅款解繳國庫,依法受理納稅人對稅收爭議的申訴等。
納稅義務人的權利主要有多繳稅款申請退還權、延期納稅權、依法申請減免稅權、申請復議和提起訴訟權等。其義務主要是按稅法規定辦理稅務登記、進行納稅申報、接受稅務檢查、依法繳納稅款等。
二、稅收法律關系的特點
1.主體的一方只能是國家
在稅收法律關系中,國家不僅以立法者與執法者的姿態參與稅收法律關系的運行與調整,而且直接以稅收法律關系主體的身份出現。這樣構成稅收法律關系主體的一方可以是任何負有納稅義務的法人和自然人,但是另一方只能是國家。沒有國家的參與,在一般當事人之間發生的法律關系不可能成為稅收法律關系。因為稅收本身就是國家參與社會剩余產品分配而形成的特殊社會關系,沒有國家的直接參與,就不能稱其為稅收分配,其法律關系自然也就不是稅收法律關系。
2.體現國家單方面的意志
稅收法律關系只體現國家單方面的意志,不體現納稅人一方主體的意志。稅收法律關系的成立、變更、消滅不以主體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為要件。稅收法律關系之所以只體現國家單方面的意志,是由于稅收以無償占有納稅人的財產或收入為目標,從根本上講,雙方不可能意思表示一致。國家的意志是通過法律規定表現出來的。當事人發生了稅法規定的應納稅的行為或事件,就產生了稅收法律關系。
3.權利義務關系的不對等
稅法作為一種義務性法規,其規定的權利義務是不對等的,即在稅收法律關系中,國家享有較多的權利,承擔較少的義務;納稅人則相反,承擔較多的義務,享受較少的權利。這種權利義務關系的不對等,根源在于稅收是國家無償占有納稅人的財產或收益,必須采用強制手段才能達到目的。賦予稅務機關較多的權利和要求納稅人承擔較多的義務恰恰是確保稅收強制性,以實現稅收職能的法律保證。
4.具有財產所有權或支配權單向轉移的性質
在稅收法律關系中,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繳納稅款,就意味著將自己擁有或支配的一部分財物,無償地交給國家,成為政府的財政收入,國家不再直接返還給納稅人。稅收法律關系中的財產轉移,具有無償、單向、連續等特點,只要納稅人不中斷稅法規定應納稅的行為,稅法不發生變更,稅收法律關系就將一直延續下去。
三、稅收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與消滅
稅法是引起稅收法律關系的前提條件,但稅法本身并不能產生具體的稅收法律關系。稅收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必須有能夠引起稅收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情況,也就是由稅收法律事實來決定。稅收法律事實可以分為稅收法律事件和稅收法律行為,稅收法律事件是指不以稅收法律關系權力主體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件,例如,自然災害可以導致稅收減免,從而改變稅收法律關系內容的變化。稅收法律行為是指稅收法律關系主體在正常意志支配下做出的活動,例如,納稅人開業經營即產生稅收法律關系,納稅人轉業或停業就造成稅收法律關系的變更或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