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漫長求索:章楚藩散文隨筆集
- 章楚藩
- 2265字
- 2020-02-21 17:48:50
西溪濕地游記
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我曾住文一路西溪河下76號杭師大宿舍近30年,但一直未曾去過鄰近的西溪濕地。2013年四五月的清明節和花朝節期間,我卻多次從錢塘江邊前往西溪濕地游覽,因感其環境優美,興味正濃!我首先參觀了目前中國唯一的一座國家級的濕地博物館,以了解濕地的總體情況。濕地,英文為wetland,它是一類介于陸地和水域之間過渡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多樣性搖籃,在生態平衡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有著“地球之腎”的美名。濕地僅覆蓋地球表面6%,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

中國濕地面積占世界濕地的10%,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位。杭州西溪濕地公園集生態濕地、城市濕地、文化濕地于一身,堪稱中國濕地第一園。杭州的中國濕地博物館,以“綠丘”為主要意象;矗立其上的觀光標志塔,面朝濕地,斜向挑出的園盤高40米,既能俯瞰西溪濕地全景,又隱喻為大自然中長出的新芽。

我晚年愛好《易經》,由濕地的概念,立即聯想到《易經》的兌卦。“兌”,音d uì,意謂沼澤之澤,與艮山相對相成,《說卦》所謂“天地定位,山澤通氣”者也。兌卦辭曰:“兌:亨,利貞。”象征欣悅、亨通,利于守持正固。《說文》:“兌,說也。”“說”與“悅”古代通用。“兌”何以象征“欣悅”呢?《說卦》曰:“悅萬物者莫悅乎澤”,意謂“澤以潤生萬物,所以萬物皆悅”。許多物種皆因水之潤澤故欣欣而向榮。

我參照兌卦意境,游觀西溪濕地,步行福堤、壽堤、綠堤三堤,再加舟行,遍賞西溪濕地景點,亦樂趣盎然!
西溪之勝,首在于水。水是西溪的靈魂,園區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正所謂“一曲溪流一曲煙”。這里也是鳥、魚的樂園、天堂,十分有利于花木的生長,真乃“花開十萬家,一半傍流水”。

西溪濕地的美,不僅是自然的,同時也是人文的。西溪自古就是隱逸之地,被文人視為人間凈土、世外桃源,人文意蘊深厚,這也與《易經》文化有淵源關系。兌卦《象傳》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意譯:兩澤并連,交相沁潤,象征“欣悅”;君子因此欣悅于良朋益友相互講解道理、研習學業。)《象傳》以“朋友講習”引申“欣悅”的意義,正取“治學”為喻。《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似與此旨有合。又有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義、禮、智,都是中國的人文思想的傳統。
西溪濕地歷史悠久,歷來是文人墨客理想的棲息隱居和游覽之地,宋高宗曾贊說“西溪且留下”。這兒曲水彎環,花木扶疏,鳥鳴魚躍,古屋名園相接,千百年來,名人雅士不僅在此留下足跡,而且留下了眾多美景勝跡。

泊庵草堂:為明末清初鄒孝直的莊園。鄒氏讀書樂道,不求聞達,與兩個弟弟在此耕讀自娛,詩禮治家。當時這一帶蘆葦叢生,野趣盎然,從高處遠遠望去,整個莊園似仙島泊于水上,故名“泊庵”。
梅竹山莊:為清錢塘文人章黼(字次白)所建,莊內多古梅修竹。據史料記載,章次白對西溪的挖掘、疏浚工程做出的貢獻很大。其為人性高潔,好讀書,喜字畫,常邀朋喚友,至此吟詩作畫。
西溪水閣:西溪自古多文人,在這片土地留下了文人們許多的墨寶和足跡,西溪水閣主要用于文人藏書、讀書及會友。如今的西溪水閣,有“蘭溪書屋”和“擁書樓”兩處藏書樓,使得游人在西溪厚重的文化氣息中,去追隨當年文人雅士的避世清閑。
厲杭二公祠:禮佛為人真道德,通經博學大文豪。厲杭二公祠供奉的二公,一位是厲鶚,康熙舉人;一位是杭世駿,雍正舉人。二人為清代著名的學者和詩人。祠旁有茭蘆庵,建于南宋紹興年間,香火很盛,文人墨客時常相聚于此,切磋詩藝,揮毫潑墨。
洪鐘別業:洪氏家族是宋、明、清時期著名的“錢塘望族”。明尚書洪鐘晚年歸隱于西溪,建洪園、構書樓、課子弟、詠詩文,閑與老農村翁究晴雨,話桑麻,怡然自樂。洪氏家族在西溪繁衍生息數百年,涌現出了洪升等一批歷史名人。洪升(1645—1704),字昉思,別號南屏樵者,以劇本《長生殿》聞名天下,與《桃花扇》作者孔東塘齊名,有“南洪北孔”之稱。此次復建,盡現園內峰石崩云、花木扶疏勝景,體現寧靜淡泊、遠離喧囂的歸隱文化。
古人有詩贊曰:“千頃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黃橙紅柿紫菱角,不羨人間萬戶侯。”此詩形象地描繪了西溪濕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淡泊清遠的美景。

船過長春橋,可看到一片寬闊的水面,有4棵上百年的大樟樹分布在河岸兩側,枝繁葉茂,這里就是深潭口。每逢端午節,西溪各鄉村的大小龍船都匯集于此,鳴鑼擊鼓,爭先恐后地劃船競進。據史書記載,乾隆下江南時,聽說蔣村龍舟興盛,特地前去觀看,就御賜了“龍舟勝會”四個字給蔣村,從此這里的龍舟賽更出名了。
深潭口百年老樟樹下的古戲臺,據說還是越劇北派藝人的首演地,這里也是電影《非誠勿擾》的拍攝地之一,可見西溪濕地文化底蘊深厚而且豐富多彩。
近據新華網消息,李連杰與阿里巴巴集團馬云聯手推廣太極,經幾年前期運營,二人合辦的文化傳播公司將于5月在西溪濕地開張,傳授太極,面向社會開放,8月將啟動網上教學,通過互聯網向全球傳播太極文化。李連杰說:“太極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更是帶著中華哲學的文化符號。”是的,他們的決策和行動是很正確、很有前瞻性的。因為太極文化就是易學文化,《易經》為六經之首,乃是中華文化的總根源、總代表。太極文化所體現的“太極和”或“易和”理論,不僅是中國文化的永恒主題,同樣也是當今世界文化的永恒主題——和平、和諧、和美、和好,即世界和平、社會和諧、家庭和美、人人和好。這些詩意的詞語,無不表達著人類追求“和”的理想和愿望,這與西溪濕地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奇妙景象和文化精神也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