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效度驗證框架與方法

測試效度驗證是語言測試領域一個永恒的主題。在我們根據考生在測試中的表現做出任何推論或決定前,均應首先對該測試的效度進行驗證,在計算機輔助語言測試中,對測試效度的驗證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很少有研究探討根據計算機輔助語言測試中的成績進行推論的有效性(Bachman, 2000;Shin, 2007)。無論是普通的計算機輔助語言測試還是計算機自適應語言測試,相關的效度研究寥若晨星。

為了幫助測試開發者與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效度并進行效度驗證研究,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眾多專家學者相繼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論與方法,如效度整體觀(Messick, 1989)、構念效度(Bachman, 1990; Bachman & Palmer, 1996)、測試后效(Wall & Alderson, 1993; Messick, 1994, 1996; Bailey, 1996;Cheng, 1999)、測試公平性(Kunnan, 2004)、測試倫理(Stansfield, 1993; Davies, 1997; Hamp-Lyons, 1997; Lynch, 1997; Spolsky, 1997)、語言測試的社會維度(McNamara, 1998, 2006, 2007; McNamara & Roever, 2006)以及批判語言測試(Shohamy, 1998)等。

盡管這些理論與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研究者對效度概念的理解,但是這些理論均過于籠統和抽象,在實踐中不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因此,近年來,基于論據的效度驗證方法(argument-based approach)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青睞,如Mislevy et al(. 2003)的以證據為中心的方法(evidence-centered design)、Kan(e 1992, 2001, 2004, 2006)的解釋性論據(interpretive argument)。在這些基于論據的效度驗證方法中,由Bachman(2003, 2005)提出,并由Bachman & Palmer(2010)最后修正的“測試使用論證”(assessment use argument,簡稱AUA)框架能夠最全面、最系統、最連貫地闡述測試開發、測試分數解釋與測試結果使用之間的關系,因此受到了語言測試研究者的廣泛認可與贊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仲巴县| 若羌县| 达尔| 图们市| 治多县| 伊宁市| 延川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万荣县| 桂林市| 晋城| 东乌珠穆沁旗| 阳西县| 陵水| 修水县| 县级市| 榆社县| 雷州市| 神木县| 区。| 资阳市| 新平| 正镶白旗| 昔阳县| 都兰县| 中方县| 保康县| 安吉县| 平乐县| 晋中市| 峨眉山市| 邵阳市| 乌拉特后旗| 伊宁市| 鄢陵县| 花垣县| 台中县| 抚松县| 永川市| 定兴县| 松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