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技術與模式實例
- 陸若輝
- 1009字
- 2020-03-12 15:30:11
治理篇
1.高溫炭化
模式概要
該模式采用國際通行的動物熱解炭化無害化處理技術,處理過程清潔、環保;按鄉鎮或區域建設收集點,有利于落實基層政府監管責任,但建設運行成本相對較高。
因地制宜創建“場報告、鄉收集、市處理”的病死動物收集處理模式,建立“政府監管、企業運作、財政扶持、保險聯動”的運行機制,基本構建起病死動物“收得起、能處理”的公共處理體系。
明確養殖主體和各級政府責任,強化養殖主體的公德意識,細化各級政府的監管職責。
模式內容
湖州市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由湖州市工業和醫療廢物處置中心于2012年底建設,浙江省財政以項目專項補助360萬元,湖州市財政給予1500萬元貸款額度連續5年貼息補助,對病死動物的處理采用國際通行的動物熱解炭化無害化處理技術,設施由進料裝置、熱裂解炭化爐、燃燒器、出料裝置、二次燃燒室、空氣增濕冷卻模塊、空氣凈化模塊和煙囪構成。
病死動物收集點按鄉鎮或區域布局,遠離村莊單獨建設,或與鄉鎮生活垃圾收集站結合建設,縣區政府負責監督管理。目前,全市已建成并試運行收集點23個,有望實現收集區域全覆蓋。
收集、處理體系以養殖場主動報告、鄉鎮統一收集冷藏、中心統一上門轉運處理的程序運行。收集人員的報酬、車輛運輸、冷庫儲存等費用以鄉鎮承擔為主、縣區補助為輔。各環節的交接過程建立登記臺賬,只有當收集點、鄉鎮、縣區和市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的統計數據相符,并經農業局、財政局兩個部門審核無誤后,補助資金才被撥付至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運行單位;保險公司憑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的處理單進行理賠;縣區按生豬飼養量,每年每頭補貼1元無害化處理經費。
同時,明確養殖主體和各級政府責任。養殖場(戶)承擔養殖環節病死動物處理的主體責任;鄉鎮政府承擔收集管理和無害化處理的責任,鄉鎮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要求各鄉鎮、村建立病死動物巡查隊伍,配備相應的巡查車輛,開展動態巡查;各縣區、鄉鎮設立病死動物舉報電話。
模式成效
該模式處理過程中無須破碎,操作簡單,處理現場噪聲低、無粉塵、無異味,降低了感染風險和二次污染的發生概率;干燥、熱解、炭化和冷卻整個流程都在爐內完成,勞動強度低、滅菌效果好;無氧環境下熱解處理,減少了有害氣體的生成,也降低了后續煙氣處理成本;通過熱解炭化技術產生的約15%的生物質炭,用機器磨成粉后,可以直接用作土壤改良劑、燃料等,實現以廢治廢、清潔生產、節能減排,使資源得到再利用。

目前處理中心已安裝一套日處理能力6噸的炭化處理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