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技術與模式實例
- 陸若輝
- 1148字
- 2020-03-12 15:30:12
6.重拳組合
模式概要
綜合運用生化處理、就地利用、異地消納和沼液濃縮達標排放等技術,解決大中型養殖場配套土地不足、全部工業化治理費用成本過高、需肥淡季難以消納等治理難題,保障了畜禽排泄物常年有效處理與利用,實現零排放。
模式內容
豬糞經干濕分離后,進入有機肥料廠(或畜禽糞便收集處理中心),加入適量木屑、菇渣及菌種進行好氧堆制,形成初級有機肥和商品有機肥。豬尿、沖欄水及生活污水等進入沼氣厭氧發酵罐發酵,沼氣用于供暖供電。
沼液則通過三招處理實現零排放。第一招生態處理。一部分沼液進入生物氧化塘,進行多級沉淀處理,并在最后幾個池中種植水生植物,凈化沼液,降低化學需氧量(COD)和生物需氧量(BOD)。第二招就地利用和異地消納。就地施用于場內牧草基地,牧草被加工后可作為生豬青飼料;也可定期定量用于養殖草魚和淡水小龍蝦,水面同時種養水葫蘆、水草等水生植物作青飼料,形成“沼液沼渣—水生植物—豬魚蝦”的生態養殖模式;在牧場附近建設沼液儲存池,無償提供周邊農戶使用。農戶根據不同作物、不同季節,進行合理施肥,一般按每畝每季作物3000千克沼液為宜。同時,通過沼液運輸槽罐車,將沼液定點、定期運到周邊農場、農業園區進行異地消納。第三招工業凈化。應用沼液濃縮技術(濃縮倍率為5~10倍),經膜濃縮后,濃縮液用于資源化利用,過濾液達標后排放或回用(沼液經處理后COD小于100毫克/升)。
該技術模式的應用,以常年平均存欄2萬頭生豬的養殖場為例,需建5000平方米有機肥料廠房,配套建設1000立方米沼氣工程等生產環保設施、日處理沼液100噸的沼液濃縮設備,配套牧草基地、生物氧化塘等20公頃以上以及異地利用的沼液運輸車和田間儲液池,整個工程需投入800萬元以上。
模式成效
(1)有機肥收益。豬糞加工的有機肥每噸可賣600元,扣除各項成本費用約為400元(原料成本225元,工人費用15元,折舊費用65元,其他費用95元)。若以年產鮮糞8000噸計,添加木屑、菇渣后可制有機肥約4000噸,年收益可達80萬元。
(2)液態肥收益。以日處理沼液100噸的設備為例,沼液經5~10倍濃縮后,分離成濃縮液10~15噸、清水85~90噸,濃縮液每噸可賣到150元,效益共計1500~2250元,清水回用于沖洗豬欄等,年可節水7萬噸。該設備的處理成本約為7元/噸,主要是電費、藥劑費用和膜的折舊,日處理100噸,只需要700元的成本,一天可產生的利潤為800~1550元,一年可產生經濟效益40多萬元。
(3)能源收益。該規模養殖場干清糞后,年污水產生量約8萬噸,經沼氣工程處理后,年可產沼氣4萬立方米(相當于標準煤2.9萬千克或天然氣2.2萬立方米),按最低3.1元/立方米天然氣價格計算,年可節約能源開支6.8萬元。
綜合以上收益,常年存欄2萬頭豬場采用該模式治污后,年可獲利120多萬元。此外,“豬—沼—果”“豬—沼—稻”等生態循環模式,還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地力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