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愛情詩中消失的自我

在巴拉丁斯基的抒情詩中,“隨處可感受到智慧和形式的精巧,詩人準確地、忠實地、內涵豐富地表達出想表達的一切。沒有一首詩是隨隨便便寫就的,沒有一首詩不引發讀者的思考。可以舉出很多例子,詩歌《表白》中即使最平常的主題也善于展現其獨特性”注113。事實上,即使巴拉丁斯基愛情詩歌中的愛情,也不是詩人的愛情,甚至不是任何一個個體的愛情,而是普遍的愛情,是受到規律和命運支配的人生狀態,是超越個體意識的哲理詩歌,與同一時代的西方浪漫主義愛情詩歌構成了巨大的反差。

注113Андреевски С.А.Избранные труды и речи // Сост.И.В.Потапчук.Тула: Автограф, 2000, с.331.

大多數普希金時代的抒情詩人都把“詩歌和生活”這一問題當作關注的焦點,例如亞濟科夫就在詩歌中把個人因素發揮到極致。普希金也不例外,在普希金的詩作中幾乎可以看出其個人的全部生活經歷:從在貴族學校的學習到被流放,再到不如意的人生,可巴拉丁斯基并非如此,他堅持走一條與普希金不同的創作之路,在他的詩中幾乎看不出詩人的日常生活與經歷。

與普希金相比,巴拉丁斯基的個人經歷更具悲劇性。由于年少無知、淘氣放縱,他在貴胄軍官學校讀書時出于惡作劇的心理參與偷竊,因此受到沙皇的嚴厲處罰,被流放芬蘭三年,并終生不得為官,仕途之路由此斷送。芬蘭的流放經歷是巴拉丁斯基個人生活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但是在《芬蘭》組詩中卻讀不到詩人對這段經歷的長吁短嘆,憤懣不平,芬蘭流放僅僅作為其組詩產生的背景,給組詩增添了一些感染力,但并不決定組詩的實質,這一點與普希金截然不同。普希金的南方組詩中,流放詩人的形象始終占據首要地位,并且以宏偉的背景來襯托;而《芬蘭》組詩中巴拉丁斯基著重思考的是吞噬一切暫時的“永恒性”,個體命運和他人命運的相似性才是《芬蘭》這部作品的主要思想。詩人的形象在這一框架之下變得渺小、瞬間、不再“永恒”。

除了詩人形象的消解之外,詩歌中也基本沒有再現個人日常生活的片段或者影響,這既不同于詩歌創作與個人生活經歷緊密相連的亞濟科夫,也不同于為個人情感立傳的普希金。相形之下,普希金在作于1833年的詩歌《秋》中是這樣描述自己的:


仆人送來了駿馬,馬兒載著騎手

揚起鬃毛,奔馳在廣闊的田野上,

在閃亮的馬蹄下冰層裂成了碎塊,

清脆的蹄聲在封凍的山谷里飄蕩。

但短促的白日過盡了,淡忘的壁爐里

又升起火來——時而火光通明,

時而隱隱陰燃——我坐在爐前讀書,

有時是深長的思緒在心中回縈。〔俄〕普希金:《普希金抒情詩全集》,下卷,馮春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第436頁。


然而,巴拉丁斯基很少在詩歌中樹立鮮明的個人形象,也幾乎從不以日常生活入詩,而僅僅只在私人信件中描繪過個人日常生活畫面:“這就是你所謂的我們的生存框架……我們愉快地起床,愉快地散步,這是一種家庭幸福……”注114這不禁讓人疑惑:為什么巴拉丁斯基的詩歌中缺乏詩人的形象?歐洲浪漫主義具有高度的抒情性,通過靈動的個人經歷、情感和思想觀念,反抗機械的、具有禁錮性的社會規范與時代苦難,然而巴拉丁斯基的詩歌卻一反這種做法,詩中既沒有鮮明的詩人形象,也無意于以日常生活入詩來表達個體化的思想情感。詩歌中的詩人到哪里去了?是有意隱藏起來了還是消失了?抑或被刻意抹殺了?事實上巴拉丁斯基詩歌中個體形象的消解,更多地受到了俄羅斯文學傳統與時代思潮的影響。

注114Письмо И.В.Киреевскому 1831г // Татевскисборник С.А.Рачинского.СПб.,1899, с.13.

俄羅斯的浪漫主義不同于歐洲的浪漫主義,有著自己特殊的來源。1812年的蘇德戰爭,以及戰爭勝利后俄羅斯社會自我意識的覺醒是俄羅斯浪漫主義的思想基礎,前后分為兩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從1812年的俄法戰爭到1825年十二月黨人起義之前,產生了茹科夫斯基、普希金的浪漫主義創作及十二月黨人詩歌,第二次浪潮為1825年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之后到1840年左右。俄羅斯浪漫主義具有兩大特征:第一,對待藝術中神秘主義的態度;第二,個體原則在藝術中的作用。神秘主義在歐洲浪漫主義詩歌,特別是德國浪漫主義詩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初的德國浪漫主義理論家把浪漫主義詩歌理解成了解生活、理解生活的神秘現象和規律的萬能手段。比起智慧的直接發現,他們更愿意相信虛幻的、神秘主義的發現。德國詩人、哲學家諾瓦里斯寫道:“詩歌的感覺與神秘主義的感覺有很多共通之處。這是一種特殊的、個體的、未知的、隱蔽的、必須開發的感覺。詩人實際上是在無知覺的狀態下創作……”Новалис.Фрагменты // Литературная теория немецкогоромантизма.М.,1955, с.122.德國浪漫主義者忠實于神秘主義,不可避免地沉湎于超現實之外的奇異、不可解之物。但在俄羅斯的浪漫主義中并未見神秘主義。俄羅斯浪漫主義者把事實,而非超感覺當作詩歌素材,對事實不僅憑直覺,而且憑理智加以理解。與西方不同,俄羅斯的浪漫主義從未把啟蒙與絕對純理智的啟蒙哲學相對立。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俄羅斯的浪漫主義不是徹底的浪漫主義。俄羅斯浪漫主義與歐洲浪漫主義的另一個重要區別在于,俄羅斯浪漫主義詩歌中明顯減弱的個人主義與個性至上原則。極端個人主義和極端主觀主義是許多歐洲國家,包括德國浪漫主義的典型特征。19世紀20至30年代俄羅斯浪漫主義意識集中于個性問題,它體現在各個方面:從高漲的革命熱情到試圖走入自我完善和自我分析的內心世界。到30年代中期,浪漫主義的積極成果體現在萊蒙托夫的早期創作中。個性問題是浪漫主義概念的核心問題之一,在不同的民族和社會有不同的表現。

十二月黨人文學所竭力表達的社會意識在熱愛自由和人民性的旗號下得到發展。在十二月黨人的理解中,人民性等同于民族獨特性。將熱愛自由與愛國主義相結合,是1820—1830年間俄羅斯貴族革命的首要因素。從民族復興角度考慮自由,人民性自然歸入思想解放范疇。十二月黨人的人民性指民族獨特性與公民性。十二月黨人的個性即指民族自我覺醒和愛國主義情操。無怪乎十二月黨人詩人把人民性視作浪漫主義思想的唯一必要要素。后來他們又在人民性之外加了個性反抗的思想。在時代思潮的影響之下,1810—1820年俄羅斯文學急速地、動態地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將西方式的強調個體性的浪漫主義變成了超越個體的浪漫主義。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巴拉丁斯基的詩歌比普希金等人走得更遠,更加遠離詩人作為獨特個體的自身情感傾向,轉而求取詩歌中的智慧和真理。詩人的形象和日常的生活場景,并沒有成為巴拉丁斯基描寫的對象,即使那些以第一人稱撰寫的愛情詩篇,也似乎與詩人的人生經歷和情感取向毫無關聯。換句話說,巴拉丁斯基的詩歌中,詩人并不是小心地隱藏在幕后指手畫腳,而是真正地消失了,被詩句本身的情感傾向和邏輯力量消解掉了。

愛情和友誼是浪漫主義詩歌的重要主題,然而巴拉丁斯基的愛情詩歌更加趨向于內省和哲思,愛情的詩味發生了重要的變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巴拉丁斯基的愛情詩歌依然與他本人的愛情和友誼無關。雖然愛情和友誼在巴拉丁斯基的生活中始終占據了重要地位,他對妻子充滿愛意,甚至近乎崇拜,但這并未成為他詩作的表現對象。他的妻子并沒有像茹科夫斯基詩中的瑪莎·普羅塔索娃或秋切夫筆下的杰尼西雅那樣,成為詩人詩歌中的主人公,她甚至還沒有普希金筆下的婦女形象來得重要。詩人生活中的強烈感受并沒有成為其詩歌創作的主題。與愛情相似的是“友誼”觀,巴拉丁斯基曾經說過:“我的內心需要友誼。”注115他和杰爾維格、丘赫爾別凱,尤其和基列耶夫斯基關系密切,但在其詩歌中,“友誼”詩僅僅只在早期的書信體文藝作品中出現,而在后期并沒有成為詩歌的重要主題。

注115Баратынски Е.А.Стихотворения.Письма.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современников // Сост.С.Г.Бочарова.М.,1987, с.385.

巴拉丁斯基個人的愛情和友誼并沒有被寫進詩歌,這并不意味著詩人不寫愛情詩。恰恰相反,無論早期還是后期,愛情始終是巴拉丁斯基短詩的重要主題,只不過與歐洲式的浪漫主義愛情無關罷了。在西方傳統的浪漫主義抒情詩中,一般都會向往美好的愛情,向往溫柔的女友,向往愛的撫慰,但在《表白》中詩人給出的卻是殘酷的預言:


這消息定會傳到你的耳畔,

但你不必嫉妒,我與她之間,

不會有任何默契和心靈的欲念,

我跟她在婚禮冠下

未結同心,只是共抽命運之簽。吳笛:《世界詩庫:俄羅斯東歐卷》,廣州,花城出版社,1994年,第119頁。

——吳笛譯


詩人在詩歌的開頭便提到了個體無力與內心生活的普遍規律相抗衡:


我發過誓言,但為我力所不及。吳笛:《世界詩庫:俄羅斯東歐卷》,廣州,花城出版社,1994年,第118頁。


在詩歌的末尾,他又寫道:


在那些青春年少的日子里,

我們過于倉促地山盟海誓,

在萬能的命運看來,那也許荒唐無稽。吳笛:《世界詩庫:俄羅斯東歐卷》,廣州,花城出版社,1994年,第117頁。


這首詩歌以第一人稱寫作,非常具有戲劇性,類似于在預設場景下的抒情,邏輯思維縝密,全無浪漫主義愛情詩中常有的不顧一切或者沖破桎梏的情感力量。詩歌中愛情的力量是轉折的、收斂的,不同于一般的浪漫主義愛情詩歌。這是由巴拉丁斯基詩歌的美學屬性所決定的。巴拉丁斯基的抒情詩被視為抒情心理主義的新篇章,善于展示愛情的不同色調、愛情發展的各個階段,其抒情詩簡直可以與心理小說相媲美。在當時,巴拉丁斯基對人的理解是全新的、超前的。讓詩人感興趣的不是擁有獨特個性和命運的個體,而是在個體身上凸顯出來的普遍規律。巴拉丁斯基認為,愛情的不幸來源于人們的心理幻覺和人與人之間的不可溝通。每個人都站在各自的立場去經歷一些事情,彼此的立場互不相容。不幸的愛情不可避免,因為人與人之間缺乏心靈的溝通,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很難滲透到另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在《表白》中,心靈的距離感讓相愛的兩人漸行漸遠。

巴拉丁斯基認為,幸福遙不可及,因為人們的心靈距離如此遙遠。《表白》一詩指出,讓主人公步入婚姻的殿堂的力量并非“心靈的契合”,而是“命運之簽”。這首詩,與其說是關于“愛情”的詩歌,不如說是關于“命運”的詩歌,詩中反映出來的不是愛情的巨大力量,而是愛情的無力,或者說反映了命運的強大以及邏輯的不可抗拒。

阿里米認為:“《表白》一詩中的主人公與具有相似心理模式的主人公相比還是相當冷靜的。他把所發生的事情看成掌管個人意志的‘規律’的體現。生活超越個人性質的原理不僅決定了主人公的心理狀態(仿佛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待自己),而且也反映到詩人的修辭運用上。”Альми И.Л.Элегии Е.А.Баратынского1819—1824годов // О поэзииипрозе.СПб,2002,с.141.在《表白》的結尾,人稱代詞由代表個體的“我”擴展到代表全人類的“我們”:


我們沒有權利支配自己,

在那些青春年少的日子里,


我們過于倉促地山盟海誓,


在萬能的命運看來,那也許荒唐無稽。吳笛:《世界詩庫:俄羅斯東歐卷》,廣州,花城出版社,1994年,第119頁。文中黑體詞為筆者標注。


這種獨特性在于,這不是個體的愛情,而是普遍的愛情;換句話說,是剝離了個體情感的愛情。眾所周知,18世紀傳統愛情詩所關注的是不幸的牢固的愛情,被背叛、分手和不可戰勝的死亡所打碎的愛情。浪漫主義詩歌講述的也是在面對戰勝一切的死亡時,愛情的脆弱,即愛情詩的基礎由掌控主人公命運的外部環境所產生的沖突構成。然而,“巴拉丁斯基在俄羅斯詩歌中首次將沖突轉移到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心靈空虛并非由外部因素引起,而是由于心靈的無力、它對感情的不理解。巴拉丁斯基愛情詩的尷尬在于,它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礎:愛情。他的幾乎所有的愛情詩都獻給非戀愛狀態,試圖分析無法用理智解釋的心靈的冷漠與無動于衷”注116。因此許多學者都認為巴拉丁斯基的愛情詩歌,缺乏炙熱的感情,認為“巴拉丁斯基的愛情詩有著完全‘與眾不同的表情’。必須指出巴拉丁斯基愛情詩的冷色調,盡管他竭力在其中添加愛情的色彩”注117。這種說法可能也有值得商榷之處。巴拉丁斯基愛情詩中愛情固然不夠炙熱,但是因為無望的愛情所產生的負面情緒,包括嫉妒、悔恨、孤獨和絕望等,卻迸發出巨大的精神力量。與《表白》相比,巴拉丁斯基的另一首愛情詩歌《辯護》可能更加關注個體情感的力量。在《辯護》一詩中,女主人公的愛情缺乏詩人心靈所期待的寬容。詩人需要愛的憐憫,但他得到的卻是愛的嫉妒:

注116Рамазанова Г.Г.Жанровое своеобразие любовно элегии Е.А.Баратынского // ВенокБаратынскому.Мичуринск,1994, с.49.

注117Рамазанова Г.Г.Жанровое своеобразие любовно элегии Е.А.Баратынского // ВенокБаратынскому.Мичуринск,1994, с.50.


你斷然不會賜我這些悲傷的詩行以答復;

詩行里溫柔的感情也不能將你觸動

讓我滿心不安,你也毫不在意!

我無法在你的記憶里復生,

在殘忍的你那兒,我也祈求不到寬恕!

你對我深沉的憂郁毫無惻隱之心!

我有錯:曾對你不忠;

我有錯:贊頌別人的妻子。注118

注118Баратынски Е.А.Стихотворения.Письма.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современников // Сост.С.Г.Бочарова.М.,1987, с.42.以下除特別注明之外,文中巴拉丁斯基詩歌均為筆者自譯。


當其他詩人看到同一種愛情的不同色調時,巴拉丁斯基看到了使愛情分離的鴻溝:


不!你雖溫順,卻更傲慢,

你一直滿腹委屈……

請原諒我吧,永遠地!注119

注119Баратынски Е.А.Стихотворения.Письма.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современников // Сост.С.Г.Бочарова.М.,1987, с.42.


巴拉丁斯基善于分化和細化愛情的心理內容。在《辯護》中細數了男主人公的過錯(詳細但不具體):“曾對你不忠……贊頌別人的妻子……用詩歌的游戲取悅于她們。”盡管男主人公多次出軌,但他聲稱:“我只是個花花公子,而非背叛者。”盡管女主人公深情款款,他卻說:“你雖溫順,卻更傲慢。”很容易把胡作非為當作背叛,把嫉妒當作愛情,這一切都證實了人類的心靈世界很難相互滲透。

除此之外,巴拉丁斯基同一時期的另外兩首愛情詩《分離》和《覺醒》,也分別描述了分手帶來的痛苦和思索。在《分離》中詩人寫道:


我們分手了:在令人迷醉的時刻,

我的生命頃刻間屬于我自己:

我不再傾聽愛情的絮語,

也不再呼吸愛情的氣息!

我曾經擁有一切,突然全都喪失,

美夢剛剛開始……轉眼化為烏有!

現在唯有凄涼的窘迫

從幸福之中為我存留。吳笛:《世界詩庫:俄羅斯東歐卷》,廣州,花城出版社,1994年,第117頁。

——吳笛譯


與《辯護》相比,《分離》一詩更加明顯地流露出巴拉丁斯基冷靜的抒情特征。詩中的“我”并不是預設場景中的主人公,而是以第一人稱的身份,站在第三人稱的視角客觀評述分手帶來的種種利弊,既有生命回歸的感悟,也有面對巨大反差時的情緒波動,兩種截然相反的情緒交織起來,構成了復雜的人類情感。這首詩歌語言平實,但是情感狀態卻異常復雜,視角的糅合給讀者帶來滋味莫辨的感受,描繪出除了詩句便無法言說的詩意。這一點,在另一首傳誦久遠的詩歌《覺醒》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你不必以重新學會的柔情蜜意

徒勞無益地將我勾引:

對于昔日時分的一切愛戀

失望的人都已經感到陌生!

我不再相信山盟海誓,

也不再相信愛的溫馨,

我不能把自己重新獻給

一場已經把我背叛的舊夢!

不要再增添我盲目的憂傷,

也不要重提過去的情景,

你這為人分憂的朋友呵,

別把病人從沉睡中驚醒!

我在沉睡,睡得酣甜:

請你忘卻昔日的憧憬。

你能在我心中喚起的

只會有煩亂,絕沒有愛情。吳笛:《世界詩庫:俄羅斯東歐卷》,廣州,花城出版社,1994年,第117頁。

——吳笛譯


詩中“你”、“我”乃至“愛情”的形象都不甚鮮明,唯一清晰的就是那種似睡似醒、似痛似喜的心理感受。“巴拉丁斯基在《覺醒》一詩中以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成功地領悟并表現出抒情主人公捉摸不定、驚慌失措的心理狀態。這首詩獲得了廣泛的好評,并且引起一系列模仿之作。”Альми И.Л.Элегии Е.А.Баратынского1819—1824годов // О поэзииипрозе.СПб,2002,с.141.博恰羅夫認為,巴拉丁斯基早期詩歌的主題是“不成功的戀愛交往、與人斷交、走錯道、覺醒”Бочаров С.Г.О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х мирах.М.1985, с.99.。值得一提的是,在19世紀20年代許多作曲家借助于詩歌進行音樂創作。格林卡成功地把巴拉丁斯基的詩歌《覺醒》改編為抒情歌曲《你不必將我勾引》,廣為傳唱。在創作《覺醒》時,“遵循簡潔明了的原則,在塑造詩歌形象時,巴拉丁斯基首先使用詞匯的直接語義,避免使用復雜的轉喻”注120。然而,與詞匯意義簡潔直接相對的是,這首詩歌所描繪的心理狀態非常復雜。比起詩歌語言,巴拉丁斯基從青年時期便更加重視詩歌的結構和形象,年輕的巴拉丁斯基的詩歌語言并無多少創新之處。“告別塵世之時,我將重新快樂。”此處無一新詞,但是離奇的詩句卻飽含深意。在巴拉丁斯基的詩歌中,詩歌的結構永遠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循序漸進(即層遞)與重復是詩人的常用手法,這有助于表現心靈的復雜性。如“我發過誓言,但為我力所不及”(見《表白》);“我在沉睡,睡得酣甜”(見《覺醒》);“詩歌的游戲,金子的游戲”(見《少年》);“我不再相信山盟海誓,也不再相信愛的溫馨”(見《覺醒》),此處“愛的溫馨”比“山盟海誓”一詞更加有力。在《分離》一詩中,重復與對比的手法隨處可見:“在令人迷醉的時刻……頃刻間”;“不再傾聽愛情的絮語,不再呼吸愛情的氣息”;“曾經擁有一切,突然全都喪失”;“美夢剛剛開始……轉眼化為烏有”。在《覺醒》一詩中巴拉丁斯基以清晰的結構線描寫了主人公全部的心理過程。前四行詩可視為“絕望”抒情主題的開篇,第二節四行詩通過已指出的層遞方式(“我不再相信山盟海誓,也不再相信愛的溫馨”)來加強“覺醒”主題。第三節四行詩是高潮部分,此處覺醒被加以強大的修飾語(如“盲目的憂傷”、心靈的“病人”),第四節四行詩情緒有所回落,漸漸趨于平靜,結尾與開頭遙相呼應:“你能在我心中喚起的/只會有煩亂,絕沒有愛情。”為什么說巴拉丁斯基詩歌中的結構與形象問題相關?因為正是結構組成了其形象。在早期巴拉丁斯基的詩歌中幾乎不運用轉喻、象征和擬人等手法,沒有形象的隱喻詞組。而且《覺醒》一詩并非演說宣言,而是表達了細膩的情感過程。

注120Макарова С.А.Е.А.Баратынски и М.И.Глинка:моделирование элегическо эмоции //Венок Баратынскому.Мичуринск,1994, с.1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德市| 淮北市| 奉新县| 天峨县| 华池县| 志丹县| 云龙县| 广饶县| 永仁县| 梨树县| 仁寿县| 大连市| 资阳市| 九江市| 中宁县| 万载县| 海原县| 如东县| 绵阳市| 闽侯县| 寻甸| 平原县| 武安市| 澳门| 富裕县| 邹平县| 仪陇县| 旅游| 封开县| 霍城县| 新河县| 海林市| 溧阳市| 米易县| 武宣县| 房产| 泽州县| 忻州市| 油尖旺区| 伊宁市| 仲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