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第一節 口語的定義與特點

一 口語的定義

口語指人們口頭說的話,即人們在言語交際中使用的口頭語言;書面語指用文字寫下來的話,即書面交際使用的語言。口語和書面語是語言運用的兩種形式。口語用聲音表達,書面語用文字表達。

口語是自然狀態的語言,是活在人們口頭的原發性的自然言語。書面語不是口語的直接反映,它們不僅表現形式不同,而且在語法、詞匯、修辭等方面有著實質性的差別,所以口語與書面語自成體系、相對獨立。

文字出現以前,口語是語言的唯一存在形式。口語有特定的語言環境,對象很確定,就在眼前,又有語調、手勢和面部表情等輔助手段幫助;但話題往往不集中,前后有時也不連貫,說話往往缺少從容推敲的功夫。這些因素就形成了口語以下一些特點:短句多、省略句多、句子結構比較松散,含有一些不規范的成分。文字出現以后,產生了書面語。書面語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是人類社會經驗和認識成果保存和傳播的主要形式,是一種加工程度較高的表達形式,其特點是:完全句多,長句多,關聯詞語多,句子結構精密嚴謹,層次條理清楚,富于邏輯性。

二 口語與書面語

口語和書面語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口語是第一性的,書面語是第二性的。口語是書面語的源泉和基礎,對書面語起決定作用。反之,書面語也不斷給口語以影響,推動了口語的發展,促使口語更加豐富,更加純潔,更趨于規范化。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推進。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對口語表達訓練十分重要。

(一)口語的表現形式為聲音,書面語的表現形式為文字

口語和書面語是語言的兩種表現形式,是同一種語言的不同類型;它們都記錄語言的語義,有相同的語義內容。它們的區別是由于記錄同一語義內容時所采取的形式不同:口語是通過口頭語音來表情達意的;書面語是通過文字符號來交流思想的。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是最重要的輔助性交際工具。文字是在口語之后產生的,是社會進化、口語成熟的產物。它突破了口語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擴大或延伸了口語的功能。清代學者陳澧說:“聲不能傳于異地,留于異時,于是乎書之為文字。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也。”(《東塾讀書記》卷十一)有了文字,才有了書面語;有了書面語,人類的文明才得以延續和傳播。因此,文字是人類擺脫蒙昧、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任何一個民族都毫無例外地擁有各自的口語,但并非每種口語都有相應的文字。現代不少的部族(如非洲和大洋洲的一些部落)仍停留在口耳相傳的交際階段,沒有民族文字。

(二)口語和書面語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傾向

口語由于有具體的鮮活語言環境,又可以利用說話人的語調、手勢和表情來輔助表達,所以句子結構比較松散,有殘缺和重復現象;它使用起來隨便,會有較多的語音、詞匯、語法的錯誤,但并不影響交際。書面語正好與口語相對,由于語言背景不明確,所以句子結構比較完整,不允許有語音、詞匯及語法的錯誤;它使用起來精雕細琢,并由于時空的持續性,作者和讀者可以“咬文嚼字”,反復修改和閱讀。

這樣,通俗隨意、簡單明了的口語風格可以運用到書面語中去;莊重典雅、嚴密周到的書面語風格也能出現在口語當中,所以就形成兩種不同的語言風格,也就是一般人們所稱的口語語體和書面語語體。口語是語言的自然表現,生動、靈活,富于變化。書面語是在口語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是口語的加工形式。書面語一般比較舒展、嚴密,詞匯量也比口語豐富。

(三)口語和書面語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書面語彌補了口語的時空限制,它的一些規則會擴展到口語中去,促使口語更規范。在現代社會,口語和書面語既有各自獨立發展的一面,也有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一面;它們協調發展,是現代交際中兩條同等重要的信息通道。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有較高的口語水平,也要有較高的書面語水平。

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口語并不是簡單地將書面語言有聲化。應天常在《節目主持語用學》中對這一點作了充分的闡釋。他認為:

節目主持人說的是“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有聲版”是不同的。“書面語言的有聲版”往往強調的是在表達方式上要運用各種技巧把書面語說得像口語。“書面語言的有聲版”在播報新聞、傳達政令或主持特定的嚴肅性、文學性節目時是完全必要的,而且它長期存在于我國的傳播模式中,風行至今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受眾也形成了一種接受慣性。此外,它的規范性、簡練性和表現力永遠是主持人口語的重要參照,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純然的“書面語言的有聲版”一旦成為主持人的習慣語用定勢,會帶來不良的后果:

其一,如果不先撰好講稿就不會說話或說不好話。

其二,限制了節目主持人語言才智的發揮。

其三,不能適應主持人節目直播比重日益提高的趨勢。

其四,束縛了主持人節目的創作和創新。

他指出:“書面語言的有聲版”和“純粹自然化的口語”對節目主持人來說,都是有缺陷的語言。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既不能脫離生活中的口語,又必須注意超越生活口語;不可能完全擺脫書面語的影響,又必須超越書面語言。

世界各國的廣播電視傳媒,都對稿件的口語化程度有著嚴格的要求。英國廣播公司要求記者把寫好的稿件先念給打字的秘書聽,邊聽邊記,而不能直接拿給她看。在聽的過程中,看其是否流暢順耳,是否可能出現聽覺上的障礙。使打字秘書作為第一個受眾,來對稿件的口語化程度把關。凡是觀眾接受中可能產生困難和誤解的地方,都必須進行修改。這種嚴格的要求,是對廣大觀眾的尊重,是實現傳播效果的前提。

在有些節目中,有時不得不使用一些陌生的概念或專業術語,特別是某些科技、金融、法律專業方面的術語,找不到更通俗的詞匯表達,也會影響觀眾的接受和理解。這就需要在表述這些專業術語的時候,做某些通俗化的處理,提供必要的參照物和可比量,盡量用大家熟悉的東西說明陌生的東西,用形象的事物說明抽象的概念。要善于“打比方”,用觀眾熟悉的樸素的生活語言進行表述。

當然,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口語對群眾語言的吸收借鑒,也不能良莠不分、全盤照搬。某些群眾中流傳的口語,在尚未經過加工整理時,不免包含一些粗糙、不明確、不健康、有局限性的成分,我們必須認真加以鑒別、分析、提煉,拋棄日常口語中那些偶然的、局部的、不純潔、不確定的東西;真正選取那些有生命力、有創造性、有獨特表現力的成分。而相關的書面語表達的訓練有助于口語表達的純凈和簡潔。在此基礎上主持人口語表達要追求口語表達的藝術化,表達生動,詞語運用準確,傳情達意恰到好處。

比如那些在口語中不起任何表情達意作用的毫無意義的音節,包括濫用的語氣詞和口頭禪等。語氣詞“呢”“啊”“呀”之類在口語中具有表示某種感情和語氣的作用。有的人在口語表達中養成了一種習慣,周期性地在一句話中間或結尾帶上“啊”一類的詞,而這些語氣詞既不表示感情,也不表示語氣,就自然成了口語中多余的東西了。有些節目主持人在用口語主持節目或進行采訪時,喜歡比較多地在句子中使用“啊”“呢”“呀”這些語氣詞,以顯示口語的特點借以表現親切感:“最近(呀),有不少聽眾(呢)給我們寫信……”應該承認,同書面語相比,日常口語中語氣詞是用得比較多的。但是,口語和書面語的主要區別并不只是表現在語氣詞的使用上。更重要的是,較多地使用語氣詞是口語的特點,卻并不是口語的優點。語氣詞用得太多,只會給聽眾留下一種松散、凌亂和拖沓的印象——它雖然更像口語了,但語意信息的傳遞很可能因此受到影響,思想感情的表達很可能因此被削弱。此外,在嚴肅、莊重的場合,特別要求口語表達的規整、暢達和嚴謹,帶有很濃的書面語風格,這時語氣詞的使用更要特別加以控制。

口頭禪又叫口頭語。有許多人說話時養成了帶某個毫無表意作用的口頭語的習慣。例如,開頭說“我說”“這個”;在句末喜歡帶上“……的話呢”;在句中或句末帶上一句“是不是啊”“對不對啊”之類的口頭禪。而在說“是不是啊”“對不對啊”時,他根本不是在有意義地發問,而是不自覺地帶出來的。最近幾年,有一個流行全國的口頭禪,這便是“就是說”。這個短語本來表示一種肯定、強調的意味,有其特定的含義。比如:“我們的課堂教學決不能忽略學生的基礎,就是說,課堂教學必須面向學生。”而現在常見的是下面這些話語中的“就是說”:“我當初來這里,(就是說)是來看看情況的,沒想到,后來就留在這里了。”“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就是說)我們必須認真對待……”這兩句話中的“就是說”便是完全多余的了。

無論是語氣詞的濫用,還是令人不悅的口頭禪,都是口語中的雜質,我們把這些雜質稱為“口語垃圾”。如果有志于練好口才,就要下決心剔除口語雜質,徹底清除這些“口語垃圾”。

三 口語的特點

通過口語和書面語的比較,可以看出口語有以下特點:

(一)使用方便,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口語是第一位的交流工具。凡是能夠傳達一定的信息,表達一定思想感情的都是交際的工具。人們用來交際的工具,除了語言之外,還有多種,比如文字、音樂、美術、旗語、信號燈、電報代碼、化學符號、數學公式、體態語、表情、手勢、花卉、實物、網絡等都是交際工具。

各種輔助語言的交際工具,無論它們在特定的場合有多么重要,仍然不能代替語言,因為從根本上說,人類各種各樣的輔助性交際工具都是在語言的基礎上制定的,沒有語言基礎,這些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所以說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和書面語相比,口語通過口說耳傳迅速地傳播信息,這遠比文字語言更為迅捷、更具體,針對性更強。

(二)隨想隨說,稍縱即逝,說比寫難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口語交際一開始,“思想”就必須緊緊跟上,大多是現想現說的,由于時間急迫,就要求說者盡快地把思維轉換成言語,聽者才能相當敏捷地把對方的話語轉換成認知。如果交際中講完上句,還沒想好下句,就會造成口語的間斷,有時還會發生“等待”現象,如“嗯、嗯……”“這個、這個……”之類的“口頭禪”,就是用冗余信息在等待思維的現象。如果一語不當就會把事情弄僵。而用書面語言表達,寫下來后還可以反復推敲,不易出錯。

(三)通俗上口,貼近生活,隨時代而變化

口語隨時代的發展、生活的變化,不斷改變著自己的方式與形態。

口語在生活語境中隨想隨說,無法進行深度加工,所以口語往往存在一些重復和冗余,這些重復和冗余有的具有一定語用功能,對言語交際暢通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也包含一些感情信息,所以并不一律是“語言不簡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柞水县| 海兴县| 南木林县| 综艺| 东安县| 乡宁县| 丹江口市| 托里县| 衡阳县| 绥阳县| 高台县| 石林| 嘉兴市| 桐梓县| 潮州市| 广宁县| 汕头市| 商洛市| 九寨沟县| 平乡县| 股票| 正蓝旗| 罗城| 乌兰浩特市| 咸宁市| 成武县| 乾安县| 尼勒克县| 丰原市| 荥阳市| 汽车| 麦盖提县| 浮梁县| 镇平县| 泗水县| 宝清县| 房产| 赣州市| 楚雄市| 丰顺县| 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