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偉:改變自己,影響他人
在學生的眼中,他是位獨特、有趣的老師;在女兒的心中,他是個忙碌卻始終陪伴著她一天天成長的父親。他用分享式的比賽代替傳統的學習,他也是家萌的創始人之一。他的眼睛里深藏著浪漫主義情懷的激情,他那一撮充滿生氣的胡子敘述著對未來的期待。他就是我們的采訪對象——余志偉老師。
家萌,是一種力量
“做教育是最有意義的,也是應該去做的事情。”余老師是家萌的創辦人之一,家萌是自發組織的家庭教育俱樂部,提倡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理念。“家萌發展得很快,已經有6個家庭加入了。上一期有10個人作演講,這個禮拜已經是第五期了。”余老師笑著說。家萌每個星期都會組織家庭聚會,第一季的主題是了解各個國家,主要是由家長選取一個國家的某一方面,例如國家的經濟、文化、教育、飲食、生活等,上臺進行純英文演講。
家萌不僅需要家長準備資料和演講,孩子們也要進行準備和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會幫助孩子們完成他們的展示。余老師采用的方式是為女兒建立一個6天的知識框架,每一天做一點持續的指導,每一天往前推進一點,直至第6天完成全部的準備。
“我預計到第十周的時候,大家都會比原來有階段性的變化。”余老師信心滿滿地說,“家萌是一種力量,它不僅能夠帶來知識,能夠幫助家長與孩子建立更和諧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它能給家長和孩子帶來勇氣。”有些家長的英語水平低,有的很久不曾開口,都不敢開口講英語。他們就從讀繪本開始,讀一個小的故事,慢慢養成敢于開口講英語的好習慣,在這個過程中,余老師會積極地去鼓勵家長們克服自己的恐懼。“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需要鼓勵,有一個母親,她的英語基礎不好,通過大家的鼓勵,她每次都是先用中文把講述的內容寫下來,再翻譯成英文,然后再讓我們幫她修改。很多成員都像她一樣把60%的時間投入在家萌中,這是令我非常感動的地方。”
無論工作多么繁忙,余老師都不會放棄家萌。因為家萌是一種力量,它能夠感動自己,也能影響他人。余老師希望家萌的力量可以影響更多的家庭,他想把家萌做成一個公益機構,讓更多的家庭從中受益。

余志偉老師
創新,是一種分享
“從生活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也都更有經驗。”余老師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了能讓學生從細微處發現另一個世界,他拋棄了傳統的教學方法,用舉辦“創新分享大賽”的方式來代替傳統的《創新思維》課程的教學。這是一次大膽的創新,整個大賽的流程和細節全都由學生自行設計,并且由學生自己組成創新思維專家委員會對每一位參賽選手進行評分。
“以前在《運營管理》課上,我也會讓學生做展示、講故事,每一堂課我提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甚至去辯論。‘創新分享大賽’是我更大膽的一次嘗試。”余老師捋了捋頭發,接著說:“這場比賽有預賽、復活賽、復賽、決賽,我希望在決賽的時候能夠舉辦一場全校性的大型分享活動。但這需要一個過程,一個學期的時間并不能把這個活動做得很完美,但我會持續做下去,并且運用到其他的課堂中。”
“創新分享大賽”已經有不少同學的作品給余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有的同學針對學生上課玩手機的現象,提出了讓手機成為上課互動工具的創意;還有的同學針對現在“哭窮”的現象,提出讓窮人形成聯盟,做一個“哭窮”的社區交互平臺。
“我相信一個學期下來,他們會有比較多的收獲。”余老師說,“以后我還會把更現實的東西融進課堂,讓學生玩商業的東西,我也會讓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使學生能夠與社會對接。”
教學,是一種成長
余老師獨特的上課方式受到了學生的歡迎,這種方式擺脫了傳統的死記硬背,更加靈活和生動。但這種方式也會讓人心生疑慮,不學習課本中的知識這樣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嗎?余老師語重心長地說:“衡量是否真正學習到了什么,不是你學到了什么而寫出什么,而是從中你能夠干什么,你能夠幫助或者影響別人什么。這不在于你看了多少本書,而是看的這些東西對于你有多少改善。我最想要教給學生的便是讓他們學會自我成長。”
余老師喜歡與學生為友,跟他們分享自己的人生閱歷。他曾在微博上寫道:“當學生變成了朋友,咖啡廳就是最好的場所。”他希望能夠與學生像朋友般相處,他說:“現在我可能是你們的老師,但是再過幾年我們也許是朋友,也可能是合作伙伴,也可能是各種不同的關系。所以,跟學生在一起,真誠一點,努力地去幫助他們。”在幫助學生的過程中,余老師自己也得到了成長。“以前我對學生是批評的多,但現在我會冷靜一下,想想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幫助他們。”
“你要用你的眼去看,用鼻子去聞,用嘴去嘗,用手去觸摸,用你的腳去開拓。與不同的人接觸,看不同的世界。”這是他經常對學生們說的話,也是余老師自己的人生哲學。
采訪:駱敏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