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二 對信息進行編碼
【任務描述】
在物流各項活動中,信息流是伴隨著物流活動而進行的,而面對大量的物流信息,進行有效的分類是非常必要的,而系統分完類之后,還不能實現對信息的一一對應,因此,為了方便信息的存儲、檢索和使用,在進行信息處理時賦予信息元素以代碼。即用不同的代碼與各種信息中的基本單位組成部分建立一一對應的關系。信息編碼種類復雜,要根據不同情況的實際需要選擇適合的編碼種類。在物流信息分類編碼中,共包括6類編碼內容。而為了代碼在全國范圍內標準統一,則對物流信息分類編碼制定了基礎和專業標準并逐步在全國推廣。
【任務解析】
對信息進行編碼,首先要認識什么是信息編碼,接著要把握編碼對象的特點,然后根據編碼分類選擇恰當的編碼類型,根據要求確定信息編碼的方法,接下來根據物流企業的具體情況擬定編碼運行方案,并將編碼產品在物流企業中進行試用和評估,以期達到提高信息化運作效率的目的。信息編碼流程如圖2-6所示。

圖2-6 信息編碼流程
【任務實施】
一、認識信息編碼
(一)信息編碼定義
信息編碼是將事物或概念(編碼對象)賦予具有一定規律、易被計算機和人識別處理的符號,形成代碼元素集合。代碼元素集合中的代碼元素就是賦予編碼對象的符號,即編碼對象的代碼值。
所有類型的信息都能夠進行編碼,如關于產品、人、國家、貨幣、程序、文件、部件等各種各樣的信息。信息編碼包含的內容有數據表達成代碼的方法、數據的代碼表示形式、代碼元素集合的賦值。
(二)信息編碼的作用
1.標識
標識的目的是要把編碼對象彼此區分開,在編碼對象的集合范圍內,編碼對象的代碼值是其唯一標志。
2.分類
信息編碼的分類作用實質上是對類進行標識。
3.參照
信息編碼的參照作用體現在編碼對象的代碼值可作為不同應用系統或應用領域之間發生關聯的關鍵字。
二、把握編碼對象特點
物流編碼對象一般有六大類:
第一類是對物流對象進行編碼,如對各種進行物流運輸倉儲的物資進行編碼。
第二類是對物流設施設備進行編碼,如對地牛、叉車等進行編碼。
第三類是對物流作業結點和作業主體進行編碼。
第四類是對物流單證進行編碼,即對物流運行作業中各種類型的單證進行編碼,如發貨單、入庫單等。
第五類是對物流信息屬性進行編碼。
三、選擇恰當的編碼類型
(一)通則
編碼方法應以預定的應用需求和編碼對象的性質為基礎,選擇適當的代碼結構。在決定代碼結構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各種代碼的編碼規則,又要考慮各種代碼的優缺點,還要分析代碼的一般性特征,選取合適的代碼表現形式,研究代碼設計所涉及的各種因素,避免潛在的不良后果。
(二)代碼類型
根據國家標準對代碼種類的劃分,代碼按其功能分為無含義代碼和有含義代碼。代碼類型的圖2-7所示。

圖2-7 代碼類型
無含義代碼是指代碼本身無實際含義,代碼只作為編碼對象的唯一標識,只起代替編碼對象名稱的作用。代碼本身不提供任何有關編碼對象的信息,包括順序碼和無序碼。
有含義代碼是指除對編碼對象起標識作用外,還具有其他特定含義的代碼,包括縮寫碼、層次碼、矩陣碼、并置碼、組合碼。
1.無含義代碼
(1)順序碼
①規則
此種代碼是將順的自然數或字母賦予編碼對象,這些字符通常是自然數的整數,例如人的性別代碼,1為男性,2為女生。它也可以是字母字符,如AAA, AAB, AAC… …
②應用
順序碼一般作為以標識或參照為目的的獨立代碼來使用,或者作為復合代碼的一部分來使用,后一種情況經常附加分類代碼。
在碼位固定的數字字段中,應使用零填滿字段的位數直到滿足碼位的要求。
示例:在3位數字字段中,數字1編碼為001,而數字15編碼為015。
③類型
順序碼有三種類型:遞增順序碼、系列順序碼、約定順序碼。
a.遞增順序碼
編碼對象被賦予的代碼值,可由預定數字遞增決定。例如,預定數字可以是1(純遞增型),或者是10(只有10的倍數可以賦值),或者是其他數字(如偶數情況下的2),等等。
用這種方法,代碼值不帶有任何含義。相類似的編碼對象的代碼值不作分組。
為了以后原始代碼集的修改,可能需要使用中間的代碼值,這些中間代碼值的賦值依據不必按1遞增。
示例:GB/T 2659—2000《世界各國和地區名稱代碼》中,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數字代碼(見表2-4)。
表2-4 GB/T 2659—2000《世界各國和地區名稱代碼》中,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數字代碼

該標準中,后來增加的地區名稱南極洲(Antarctica)使用了中間代碼值010,屬于對原始代碼集的增補。
b.系列順序碼
這種代碼首先要確定編碼對象的類別,按各個類別確定它們的代碼取值范圍,然后在各類別代碼取值范圍內按順序地對編碼對象賦予代碼值。
示例:GB/T 4657—2002《中央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及其他機構代碼》,就采用了三位數字的系列順序碼,如表2-5所示。
表2-5 GB/T 4657—2002《中央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及其他機構代碼》

系列順序碼只有在類別穩定并且每一具體編碼對象在目前或可預見的將來不可能屬于不同類別的條件下才能使用。
c.約定順序碼
約定順序碼不是一種純順序碼。這種代碼只能在全部編碼對象都預先知道并且編碼對象集合將不會擴展的條件下才能順利使用。
在賦予代碼值之前,編碼對象應按某些特性進行排列,例如,依名稱的字母順序排序,按事件、活動的年代順序排序等。這樣得到的順序再用代碼值表達,而這些代碼值本身也應是從有序的列表中按順序選出的。
示例: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的數值化字母順序碼(見表2-6)。
表2-6 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的數值化字母順序碼

(2)無序碼
①規則
無序碼是將無序的自然數或字母賦予編碼對象。此種代碼無任何編寫規律,是靠機器的隨機程序編寫的。
②應用
無序碼既可用作編碼對象的自身標識,又可作為復合代碼的組成部分(復合代碼的其他部分則以其他編碼規則為基礎)。
2.有含義代碼
有含義代碼是指代碼本身具有某種實際含義。此種代碼不僅作為編碼對象的唯一標識,起代替編碼對象名稱的作用,還能提供編碼對象的有關信息(如分類、排序、邏輯意義等)。有含義碼包括縮寫碼、層次碼、矩陣碼、并置碼、組合碼等。
(1)縮寫碼
①規則
這種代碼的本質特性是依據統一的方法縮寫編碼對象的名稱,由取自編碼對象名稱中的一個或多個字符賦值成編碼表示(見表2-7)。
表2-7 國家英文名稱縮寫碼示例

②應用
縮寫碼能有效用于那些相當穩定的,并且編碼對象的名稱在用戶環境中已是人所共知的有限標識代碼集。
(2)層次碼
①規則
層次碼以編碼對象集合中的層級分類為基礎,將編碼對象編碼成為連續且遞增的組(類)。
位于較高層級上的每一個組(類)都包含并且只能包含它下面較低層級全部的組(類)。這種代碼類型以每個層級上編碼對象特性之間的差異為編碼基礎。每個層級上特性必須互不相容。
細分至較低層級的層次碼實際上是較高層級代碼段和較低層級代碼段的復合代碼。
層次碼的一般結構如圖2-8所示。

圖2-8 層次碼的一般結構
②應用
層次碼通常用于分類,較少用于標識和參照。層級數目的建立依賴于信息管理的需求。
層次碼非常適合于諸如統計目的、報告貨物運轉、基于學科的出版分類等情況,在實踐中既有固定格式,也有可變格式。固定格式比可變格式更容易處理一些。
示例1:固定遞增格式。GB/T 13745—1992《學科分類與代碼》中學科代碼格式由7個數字位組成,下一級學科相對于上一級學科按固定的2位代碼段遞增,其部分代碼見表2-8。
表2-8 GB/T 13745—1992《學科分類與代碼》中部分代碼

示例2:可變遞增格式。在通用十進制分類法(U 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 UDC)中,字符的數目和編碼表達式的分段是可變的,其細節描述的程度能被延伸到想要達到的層級。
如:“建筑學的屋頂坡度”這樣一個概念可被編碼表達式表達成624-024.13,即:
624:土木工程。
624-02:建筑物成分。
624-024:屋頂,屋頂用材料。
624-024.13:屋頂坡度。
(3)矩陣碼
①規則
矩陣碼以復式記錄表的實體為基礎。賦予這個表中行和列的值用于構成表內相關坐標上編碼對象的代碼表示。這種方法的目的是對矩陣表中的編碼對象賦予有含義的代碼值,這些編碼對象在不同的組合中具有若干共同特性。
②應用
矩陣碼可有效地用于標識那些具有良好結構和穩定特性的編碼對象。
示例:GB 2312—1980《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根據矩陣碼編碼方法對漢字信息交換用的基本圖形字符編制了區位碼,其中區號為矩陣表中的行號,位號為矩陣表中的列號。漢字字符“啊”用區位碼16—01編碼表示。在這里,16為區號,01為位號;同理,拉丁字符“A”用區位碼03—13編碼表示,圖形字符“…”用區位碼01—13編碼表示。
(4)并置碼
①規則
并置碼是由一些代碼段組成的復合代碼,這些代碼段提供了描繪編碼對象的特性。這些特性是相互獨立的。這種方法的編碼表達式可以是任意類型(順序碼、縮寫碼、無序碼)的組合。
②應用
并置碼非常適用于那些具有若干共同特性的商品分類。
應用代碼段是要做出描繪性編碼(何種產品、何時何地生產)或者是用作開發制造業方面的成組技術方法。
示例:軌道編碼。

等級、形狀和尺寸這三個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獨立的。
(5)組合碼
①規則
組合碼也是由一些代碼段組成的復合代碼,這些代碼段提供了編碼對象的不同特性。與并置碼不同的是,這些特性相互依賴并且通常具有層次關聯。
②應用
組合碼經常被用于標識,以覆蓋寬泛的應用領域。如GB 11643—1999《公民身份號碼》(見表2-9)。
表2-9 GB 11643—1999《公民身份號碼》中公民身份證代碼意義

整個18位組合碼共分4段,前兩個代碼段標識了編碼對象(公民)的空間和時間特性,第三個代碼段則依賴于前兩個代碼段所限定的范圍,第四個代碼段依賴于前三個代碼段賦值后的校驗計算結果。
四、根據要求確定編碼方法
接下來,可以根據企業的要求,選擇合適的代碼種類,進行分類后的信息編碼工作。以下為常見的物流企業編碼方法。
以對倉庫里的物品進行編碼為例。
(1)方法一:按三維坐標+ [大類-小類-品名+序號]進行編碼
例如:編碼XZ02-A001-F03-L01-[BG-LB-ST001],可解釋為:
XZ02——部門的代碼+倉庫庫房的編號,例為行政部第一個庫房。
A001——庫房內分區+貨架標號,例為A區第001號貨架。
F03——物品所在貨架的層號,例為第03層。
L01——查找物品的起始方向及貨位,例為從左起第01個貨位。
BG——大類的代碼,例為辦公用品。
LB——小類的代碼,例為勞保用品。
ST 001——品名代碼及編制序號,例為第一種手套。
(2)方法二:先以文字方式,將倉庫物品分為大類、中類、小類,或者更多層次,具體根據倉庫品類的復雜程度來定。然后,將各類以數字或字母代替,形成有規則的物品貨號。可以用兩位或三位數字來代表一個類別。
以食品為例:
方便食品(01),休閑食品(02),煙酒(03)。
方便食品還可以細分為方便面(0101)、方便粉絲(0102)、方便湯料(0103)。
方便面還可以細分為袋裝(010101)、杯裝(010102)、碗裝(010103)。
方便面袋裝還可以細分為牛肉味(01010101)、雞肉味(01010102)、海鮮味(01010103)、豬肉味(01010104)、蔬菜味(01010105)、其他(01010199)。
五、擬定編碼運行方案
在系統理解和掌握了信息編碼的相關知識后,結合企業自身的行業特點和編碼對象選擇合適的編碼類型,編制出最適合自己企業的編碼方案。編碼方案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編碼目的;②編碼對象;③編碼類型與方法選擇;④編碼實施結果展示(見表2-10)。
表2-10 物流信息編碼舉例

六、將編碼產品在物流企業試用和評估
最后,產品編碼完成后,可以在物流企業中進行小范圍的運行和試用,試用過程中及時進行評估,如果發現存在問題,則可以及時地修正調整,評估包括以下原則:
1.編碼具有唯一性
在一個分類編碼標準中,每一個編碼對象有且應僅有一個代碼,一個代碼只唯一表示一個編碼對象。
2.編碼具有合理性
代碼結構應與分類體系相適應。
3.編碼具有可擴充性
代碼應留有適當的后備容量,以便適應不斷擴充的需要。
4.編碼具有簡明性
代碼結構應盡量簡單,長度盡量短,以便節省機器存儲空間和減少代碼的差錯率。
5.編碼具有適用性
代碼應盡可能反映編碼對象的特點,適用于不同的相關應用領域,支持系統集成。
6.編碼具有規范性
在一個信息分類編碼標準中,代碼的類型、代碼的結構以及代碼的編寫格式應當統一。
從信息的分類,再到每個信息逐個編碼,這樣一個物流企業的信息分類與編碼工作就完成了。
微知識
物流信息分類編碼標準體系
在物流信息系統建設中,通過標準化來實現系統間的數據交換與共享已經成為現代物流的必然要求。作為信息處理之基礎的信息分類編碼標準化工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常見的物流信息標準體系包括基礎標準、業務標準、相關標準。其中業務標準又包括:(1)物品分類編碼標準,描述和表征物品的分類代碼;(2)參與方分類代碼標準,包括發貨人、收貨人和保險人等;(3)位置分類編碼標準,位置碼可標識出倉庫、貨位等具體詳細物理位置;(4)運輸分類編碼標準,主要針對車輛、船舶和集裝箱等進行標識;(5)單證分類編碼標準,包括單證格式、單證指標和編碼等;(6)時間和計量分類編碼標準,規定時間表示法和標準計量單位系統。
【任務小結】
信息編碼是對信息分類后的下一步工作,信息編碼第一步要認識信息編碼的內涵,把握編碼對象的特點,重點掌握信息編碼的種類和具體應用,能夠對應生活中的各類代碼分清其代碼類型。掌握物流信息分類與編碼的內容和編碼標準體系,能夠認清物流領域各種代碼的編碼規則及對應標準。信息分類與編碼是進行物流信息處理的第一步,也為后續信息存儲和傳輸打下基礎。
【思考與練習】
1.什么是信息編碼?
2.代碼的種類有哪些?試舉一物流信息編碼案例。
3.物流信息編碼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4.某倉庫貨架代碼為03-K-05-01-31,請問該代碼是什么類型?
【項目實訓】
能力訓練項目設計如表2-11所示。
表2-11 能力訓練項目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