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脖子太硬李少平
- 明星制造手冊
- 艾利歐斯
- 3018字
- 2019-05-25 23:58:20
十月二十一號,戲劇展如期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式。很多學生和老師都有不少事情要做,所以劇組今天散的很早。
郝榮身為副主任,承擔了很多協調組織工作。
待到給遠道而來的嘉賓安排完下榻的酒店。回到辦公室,已經很晚了。
郝榮沒想到這個時間辦公室門口還有人。
“克兒啊,進來再說吧。”郝榮看到等著自己的是李克,有些奇怪。
“你找我是有什么事兒嗎?”
“郝主任,我想跟您聊聊話劇,談談伯克勒這個人物的表演處理。”李克說話的時候掛著習慣性的假笑,郝老師也榮升郝主任,副字沒說。
要說郝榮對于這個稱得上自己一手發掘的學生很有好感。說是聊聊,當然就是向自己請教。
為什么不找其他老師?還不是覺得我能給他最恰當的建議?
見李克如此尊重自己,郝榮很欣慰,很開心。
“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還是創作上陷入了瓶頸?”郝榮語氣和藹,嘴角都比平時高一個八度。
李克當然想不到短短幾分鐘,郝主任給自己加了那么多內心戲。
自己對于伯克勒的塑造暫時都停留在理論上,一切都還是空中樓閣。要想讓人物落地。就必須和同組演員磨合,改進。
退一步來說,這是別人的戲,自己只是半路來摘桃子。不提演砸了的可能性。光是那么非傳統的表演會不會引來輿論。對郝榮和99班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
不和郝榮商量是不可能的。
“那個,老師,您理解的伯克勒是啥樣的?您拿《屠夫》出來希望達到什么樣的效果?”
李克干笑兩聲,笑容更甚。拐了山路十八彎向郝榮發起‘進攻’。
“這小子肯定是沒演過戲,眼看馬上要上臺,緊張了。”郝榮一副你小子被我看穿了的表情,把李克看的直心虛。
“我剛升上副主任,想好好表現一番,徐院長也剛上任,也想放兩把火。前年表演系的畢業大戲影響很不好,去年我和徐院長特意跳了一個嚴肅的。”
“這我能告訴你?”郝榮腦子里閃過很多念頭。沒有一個是適合跟李克談的。
如果李克有軍訓時遇到的京電黃博一樣的親和力也許能成,可惜他是老生,一個老生就別談親和力了。
“《屠夫》是當年人藝用《茶館》從奧地利換回來的。”郝榮盡量講的詳細。
“嚴格來說,這是一個喜劇的本子,只是《屠夫》的幽默很深沉、內斂、也很巧妙。
人藝院長劉靜云先生說過,《屠夫》的本子非常出色,而國內的觀眾對于FXS有著切膚之痛,更能感受到這部話劇的魅力。事實也是,這出劇的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屠夫》是個一語雙關的題目,表面上寫的是伯克勒這個切肉的屠夫,實際上影射了希特勒那翠帶給全人類的災難。以市井小人物的生活、命運為橫斷面,來展現動蕩的歷史和文化嬗變,不依靠強烈的戲劇沖突,務求在日常生活中表達人生和歷史。”
“屠夫的題目就是這部話劇的核心內容和表達方向。”郝榮喝了口茶水繼續說道。
“《屠夫》最有意思的矛盾是什么?是在狂熱的社會氣氛里,伯克勒的妻子和兒子都投入了fxs狂潮之中,最冷靜的伯克勒乍一看來是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異常的人,實際上卻是個最正常的人。
伯克勒這位WYN的肉鋪老板雖然不懂“紐倫堡法律”,但他覺得爭著去證明自己是純種亞利安人,向元首行舉手禮等等都是無聊與可笑的,他覺得在他的肉鋪柜窗里應該擺放的是豬頭而不是元首的頭像。
這屬于《屠夫》的戲謔風格的表現。但伯克勒與要上俄國前線的兒子在車站告別的戲,以及在教堂給死去的兒子做完彌撒之后與妻子交談的戲,卻應該處理的像傳統歷史劇目一樣。
《屠夫》對于戰爭的德國式的嚴峻反思,就是通過喜劇和悲劇的穿插,在舞臺氛圍下表達出來。比如劇里漢斯因為失去生命,比內爾埋怨俄國人,對俄國充滿仇恨。而伯克勒卻認為兒子根本就不應該去俄國,兒子的死是俄國軍人為了保衛祖國必須做的,兒子的死應該歸咎于他們的元首和政府。
真理是非常質樸的,頭腦簡單的“小人物”要比頭腦復雜的“大人物”更容易接近真理。”
郝榮對李克的表演充滿期望。
“《屠夫》就是要通過伯克勒的言行,表現出那翠對人性的毀滅和破壞。伯克勒風趣機敏但頭腦有些簡單。你要把伯克勒表演的更直接一些,更小人物。”
“老師,您說了卡爾這個人頭腦簡單,他真的能敏銳到認識出戰爭的本質?”斟酌再三,李克覺得還是直接點好。時間不等人,來不及了。
“你說這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可以說說。”對于學生們的思考,郝榮向來是鼓勵的態度。
“伯克勒會不會也是一個潛在的希特勒支持者,只是他本人沒有意識到?”李克看到了郝榮變得嚴肅的臉,明顯不高興了。
“希特勒是代表人民的利益被推選上臺的。只要能持續的給民眾帶來利益,無論是伯克勒還是比內爾,或是其他人,都沒有理由反對讓他們吃上面包的元首。只有布拉特才有理由反對這個迫害自己的人。”
“如果伯克勒支持那翠,他就不會把兒子趕出家門,也不會對各種宣傳如此抵制。”郝榮沒等李克說完,直接張嘴反駁。
“因為他頭腦簡單,這些宣傳給他的生活帶來了不便。”李克梗著脖子解釋,為什么伯克勒反感那翠?因為那翠打破了伯克勒平靜的生活,那翠搶走了他親愛的兒子,那翠侵犯了他的利益。他再也不能隨心所欲的玩牌了。如果他的牌友不是猶太人,卡爾不一定會說那么多。
“用時髦的比方來說,伯克勒是一個德國人權主義者,只想要利益,但不想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砰!”
“你這是對戲劇和原編劇的侮辱,這是一個反FXS的戲,是編劇來中國時明明白白確認過的。”郝榮一怒之下拍了桌子。
“原作者寫的是反法的劇本,怎么可能寫出一個支持那翠的主人公!”
“人物從作者下筆開始就不是作者能控制的了,即使作者為了表現某種情結態度強行讓筆下人物念臺詞,也無法扭曲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只有落后的中世紀才會強求戲劇的合家歡結局,那是假的!”
“你是說所有人都錯了,就你對是吧!?”郝榮恨不得給李克一耳光,沒見過這么難帶的學生。
“不是說我對,但這是伯克勒身為主人公的宿命。俄狄浦斯王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人物無法逃離命運。從古至今,所有戰爭都是為了利益,RB侵華,鴉片戰爭,印第安人戰爭都是如此!”李克的聲音越來越大,就差跟郝榮拍桌子了。為了今天的‘討論’,李克在系統的圖書館里呆了一整晚。
“小資產階級有軟弱性和妥協性!德國人沒有嘛?那是人性,人性是無法避免的。批評FXS并不能影響民眾的抉擇!只要有資源沖突,戰爭還是會發生。如果簡單的抨擊FXS,批評那翠,這部戲就只是一出普通的戲劇而已。不會有更多意義了。
但人性不同,人性的復雜在任何時候都有意義。是超越時間維度的。當年人們曾經改變了《李爾王》的結局,讓考狄利婭‘復活’,可最終事實證明,莎士比亞才是對的。當年也有人批評曹禺寫的《雷雨》,但《雷雨》成了中國戲劇的皇冠!”
據說古時候有個叫董宣的人,為了處罰湖陽公主的隨從,生生鬧到劉秀面前,得了個強項令的名頭。李克這一刻仿佛有了那么點意思。
……
一個多小時后,‘交流’還在繼續。看起來,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反了你了!我才是這部戲的導演。”郝榮滿臉通紅,這么多年的教學生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學生,差點給自己氣出心臟病。
“導演也不行!戲比天大,除非你能說服我,要不我從明天開始就要按照我的想法排練。看看我們誰是對的!”
“你不用演了!還沒咋地呢,你要是真演了是不是打算踩到我的頭上?”郝榮被李克的倔脾氣氣笑了。
“砰!”郝榮給李克攆了出來,啪得關上辦公室的門。
在屋里來回走了好幾圈,郝榮越想越氣,拿起電話就想打給劉天弛,不過號碼按了一半他就把電話掛了。畢竟老好人,李克這么頂撞自己,他也沒打算額外做點啥,那不是他的風格。
“我就不信沒了你張屠夫,我就只能吃帶毛的豬!等著胡建他們因為這次演出走出校門的時候。我讓你小子抱著枕頭哭!頂撞我,氣死我了。”
男人無論多大,生起氣來,和小孩子沒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