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從賭徒到市場宗師——一位專業投機者的歷程

人們稱我為交易者,但本書主要是為投機者與投資者而寫的——如果你了解這三個名詞之間的差異,你就可以發現其中的矛盾。所以,首先讓我來做一件政客永遠都不曾做的事:界定我的用詞。任何市場同時都存在三種價格趨勢:短期趨勢,它可能持續數天至數個星期;中期趨勢,它可能持續數個星期至數個月;長期趨勢,它可能持續數個月至數年。在市場中,也就存在三種基本類型的參與者:交易者、投機者與投資者。

交易者的活動主要集中在盤中交易或短期趨勢上。他們買賣股票、債券、商品或任何交易工具,時間框架都在數分鐘至數星期之內。投機者專注于中期趨勢,他們建立市場頭寸,并持有大約數個星期至數個月的時間。投資者主要考慮長期趨勢,持有的頭寸可以長達數個月至數年之久。

在進一步討論之前,我希望表明我的立場,當我提及投機者時,我沒有任何貶損的意思。當我使用這個名詞時,它僅代表上述說明的意思:主要是參與中期趨勢的市場玩家。根據我個人的看法,投機行為經常被賦予一種負面的含義。一般來說,投機者被視為炒作股票、房地產或其他交易工具的人。然而,事實上,所有市場的投機者都是根據中期的價格趨勢,希望通過買賣行為而獲利。投機者可以為市場提供不可或缺的流動性,在大多數情況下,也可以促進金融資產的順利轉移,并通過資產配置讓它們發揮最佳作用。本書其他部分還會進一步區分投機者和其他市場參與者之間的差別。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大體上扮演投機者的角色,但這并不是我所扮演的唯一角色,因為我曾參與所有這三種趨勢。在我進行的每筆交易中,我都熟悉相關知識,所以我應該可以被稱為:一位愿意投資的投機性交易者。因為缺乏更合適的名詞,所以我選用“交易者”這個頭銜。

以我處理金融市場的方法來說,這三種行為都有相互重疊之處。換言之,投機行為的原理,經過適當的調整之后,它們也適用于交易與投資。如果你了解投機行為,你可以相當容易地轉換為交易者或投資者的角色。更重要的,就近10年來市場所呈現的劇烈價格波動而言,我堅信,任何買賣行為如果不了解進出市場的重要性,或不根據中期趨勢調整投資組合的結構,都是相當愚蠢的。這便是我決定將本書主題鎖定在投機行為上的原因。

本書內容是根據我對投機藝術的了解,摘選其中的要點構成的。此處所謂的藝術是就一般意義而言的,并不是指真正的藝術(fine art)。然而,猶如每一位畫家都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一樣,每一位投機者也都有獨特的市場風格。雖說如此,但每一位真正成功的市場玩家都必須運用一套相類似的工具:根據一套有效性始終不變的基本理念與知識擬定決策。我將從我的知識中,包括我對其他投機者的觀察在內,抽取最根本的要點提供給你。

我的投機方法綜合了各方面的知識,包括勝算、市場與交易工具、技術分析、統計概率、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心理學以及哲學。我花了10年時間(1966~1976年)獲得相關知識,并將它們組織為系統化的格式。在1974年之前,我是根據普通常識、技術分析以及謹慎的風險管理進行交易的。之后,我摸索著如何從宏觀的角度進行交易。如果金融交易有一個最致命的缺失,那便是根據單一的事件擬定投資或交易的決策——在不了解整體風險的情況下投入資金。若希望了解整體的風險,僅有一種方法:學習系統性的知識。

在講解我的方法與知識之前,讓我概略地說明一下我的交易生涯,并解釋一些關鍵的發展,它們引導我逐漸形成投機的知識。1966~1977年的11年,就像是我的學徒時期(很長的學徒時期),經過這段時期的訓練之后,我掌握了一個畢生難逢的良機:1978年3月~1986年9月,我通過州際證券公司成為一位獨立作業的承包人。在這段時期,我交易股票、債券、期貨(包括商品與指數)以及各種期權,每年平均收入為60萬美元,其中包括我個人的賬戶以及在“50-50盈虧均攤”的基礎上與州際證券公司和少數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我覺得我已經發現了自己畢生所追求的自由。

對自由的渴望

就我而言,自由(freedom)不僅僅代表政治上的自由(liberty),它還代表一種根據自己的理想與期望生活的能力,這需要一種全然獨立的經濟條件,而唯有赤裸裸的搶劫或自身的愚蠢才可能喪失這種自由。即使是在我10歲出頭時,在我的心目中,送報或送貨的工作便相當于是奴隸的生活——太多外來的控制。所以,我便以自己相對比較能夠控制的方式賺錢:賭博。

我并不是從事實際的賭博,而是投機。賭博必須承擔不利勝算的風險,例如,彩票或吃角子老虎機。投機是在掌握有利勝算的情況下才承擔風險。投機的藝術包括許多能力:精確地解釋當時的狀況;掌握勝算;知道如何下賭注,即使是在輸的情況下,你仍能參與下一盤賭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客觀的知識,而不是由情緒主導決策。

對我來說,“賭博”從來都不是一種高風險的行為。當我開始學習撲克時,我閱讀所有相關內容的書,并發現輸贏的關鍵是如何管理勝算。換言之,當你持有的牌可以掌握勝算時便跟進,否則便蓋牌,如此你便居于贏方。所以,我記住每一種牌型的勝算概率,并依此決定對策。這便是風險管理方法的要點所在,雖然我當時并不了解這一點。

我曾經閱讀一本約翰·斯卡耐(John Scarne)寫的書[1],它間接地改變了我的一生。他談論了許多欺騙的方式,并解釋了作弊的手法。我了解到:如果希望精通撲克,我必須學習如何識破作弊的手法。在研究這種新知識時,我發現一家魔術牌戲的專賣店——盧-塔嫩魔術店。在那里,我認識了一位影響我一生的人——哈里·洛瑞恩。

哈里是撲克牌魔術最優秀的專家之一,他有關記憶技巧的許多著述使他享有盛名。我當時非常崇拜他,而且現在也是如此。他的每一項技巧都是自己的創新發明,它們結合了意志、精力、智慧、練習與想象力。他是一位全然自創風格的人,我當時在許多方面都盡可能地模仿他。哈里不僅是我的偶像,也是我的朋友,每周六我大多都泡在盧-塔嫩魔術店,觀賞他和其他魔術師的表演。

我不僅學習哈里的玩牌技巧,更重要的是他的記憶方法。為了練習玩牌的技巧,我隨身都帶著一副牌。我與女朋友在看電影時,我的左手會練習單手切牌,而右手就放在每一個16歲男孩與女朋友看電影時所應游走的位置。在16~20歲,我的收入頗豐,這主要來自撲克賭局與牌技魔術表演。

然而,1965年下半年,我發現撲克賭博是一種處于法律邊緣的行業,顯然不適合作為我一生的職業。所以,我翻閱《紐約時報》的就業版,并發現生物學家、物理學家與證券交易員的收入最高——每年2.5萬美元!因為我知道自己對勝算的掌握技巧遠勝過分析細胞或原子,于是我便前往珀欣公司從事報價的工作,目標則鎖定為華爾街的交易員,實現我對自由的理想。

判讀盤勢的智慧

我開始觀察金融領域內的成功操作技巧,并閱讀所有相關內容的書。在珀欣公司工作期間,我的崇拜對象是米爾頓·利茲(Milton Leeds),他穿著雪白色的定制襯衫與合身的西裝,坐在高臺上監視整個交易場所,他在我的心目中就像天神一般。當他通過麥克風喊“99”時,這代表公司方面即將下單,而且必須優先處理。所有員工都會保持肅靜并全神貫注地看著他,直到他下達類似“以市價買進3000股電話股”的指令為止。

利茲被視為看盤高手(tape reader)[2],但他通常都是根據新聞交易。他會監視美聯道瓊社與路透社的新聞報道,當重要新聞發布時,他可以迅速做出判斷而下單。在幾秒鐘之內,場內經紀人便可以完成他的交易指令。由于他能夠迅速判斷新聞對市場的影響,再加上整個組織的配合,因此他總是可以掌握行情的先機,這便是他成功的原因。他是一位非常精明的人,交易記錄極為優秀,尤其是記錄中表現的一致性,雖然我從來都不曾模仿他的交易方法,但他卻是我心目中的成功偶像。我當時的最大愿望便是有一天我也可以成為一位看盤高手。

在那個年代,大多數著名交易員與投機者都是以判讀盤勢交易的,我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我閱讀這方面有限的圖書,并練習看盤,記憶許多不同股票的最近價位。通過不斷地練習,我開始對市場產生感覺了。

現在的人們或許并不了解何謂判讀盤勢,它是現代技術分析的雛形。猶如目前的技術分析一樣,判讀盤勢需要依賴模式的認定。兩者之間的最大差異是,模式認定主要是依靠潛意識,而意識的判斷相對并不重要。這猶如體育比賽一樣,當你停下來思考應該如何做時,你立刻就會喪失注意力。你必須隨時掌握所有因素,所以你無法根據意識反應。你必須同時觀察10~40只股票,不斷地記憶先前的高低價位以及重要的成交量。同時,你在潛意識中還必須知道價量跳動的速度與韻律、報價機的響聲、個股發布新聞的頻率、大盤指數與個股價格的變動以及價格與成交量的模式。所有這些因素構成的潛意識結論,就是通常所謂的“市場直覺”。

由于知識的進步(尤其是電腦與通信技術),判讀盤勢已經成為歷史。目前,只要你的經濟狀況可以負擔得起一套電腦化的報價信息系統,僅需要按下幾個鍵,便可以完全掌握過去所謂的“直覺知識”。你可以隨時知道任何個股、類股、指數或期貨的走勢圖,而且還可以自動地更新每次的價格跳動。通過某些電腦軟件,你還可以畫出趨勢線,設定買賣的警示價位……我相信,這種需要特殊才華的判讀盤勢能力,目前已經不切實際,而且也沒有必要了,場內交易員或許是唯一的例外。因此,交易已經成為一種更加開放而且競爭更加激烈的領域。

然而,所有看盤高手目前仍然掌握一種優勢。在擬定交易決策時,你必須絕對相信自己的正確性,但你還必須接受這一事實:市場可以證明你是錯誤的。換言之,在被證明為錯誤之前,你絕對正確。因此,你必須根據原則與法則交易,任何感覺或愿望都不得干涉這一程序。在買進或賣空時,你都必須捫心自問:“在哪個價位上,市場將證明我是錯誤的?”一旦你確定這一價位,市場又觸及此價位時,沒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止你出場。這是最根本的法則:迅速認賠。在金融市場中發生重大虧損,最通常的原因便是人們違背這一法則。雖然很多書都不斷地強調這一法則,并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但人們仍然會犯相同的錯誤,這說明人類的天性實在難以捉摸。為了探索這方面的問題,并給出適當的解釋,我在本書下卷將討論交易情緒與心理問題。

回首往事,在珀欣公司工作期間,我晚上還到皇后學院(Queens College)進修經濟學與金融學。此外,我也開始閱讀《華爾街日報》以及任何與金融市場相關的書。我在珀欣公司每周的工資是65美元,如此過了6個月,我轉至標準普爾公司從事統計方面的可怕工作。此處的待遇較高,每周90美元,但這項工作實在不適合我的個性,這里就如同圖書館一樣寂靜無聲,每天花費數小時時間登錄與調整數據。如果有人打個噴嚏,我都曾感激萬分,這讓我有機會打破令人窒息的寂靜而說句話:“老天保佑你!”我犯了太多的錯誤,所以我被解雇了。這是我第一次在工作上遭遇挫敗,因為我當時實在太沮喪了,所以我甚至沒有感謝那位介紹我到此追求交易生涯的人,但我又踏上了另外一條類似的路。

非常幸運的是,我在大學修習的會計學讓我找到另外一份簿記工作。當時是1966年年底,我來到雷曼兄弟公司,此處總共有32位合伙人,我負責為其中12位合伙人整理賬目與交易記錄。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主要的投資銀行,它在許多投資中累積了龐大的資產,例如,以每股4美分的價格大量買進利頓工業,并持有至每股價格為120美元。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期間,我有機會實際觀察投資銀行的作業情況,并了解這家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參與者之一是如何操作股票與期權的投資組合的。于是,我逐漸理解期權的運作方式,并因此成為期權會計賬的專家。

我在雷曼兄弟公司學到一條我永生難以忘懷的經驗。由于我負責登錄賬目,因此我相當了解他們賺了多少錢。有一天在登錄賬目時,我發現雷曼兄弟公司不斷地為其信托基金買進超級電子的股票。當時我對投資尚懵然無知,我猜想這家大投資機構應該了解自己在做什么,所以我打電話給哈里·洛瑞恩,并把這件事告訴他。哈里聽信我的說法,他以每股44美元的價位買進不少股票。在隨后的幾個月內,我無助地看著股價一路跌至30美元。哈里最后賣出他所持的股票,總共虧損4萬美元。我當時的感受遠甚于我個人的任何損失。這是我最后一次建議朋友買進某只股票,但不幸地卻不是最后一次誤信別人“應該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建立頭寸。然而,我確實學到了一個教訓:不可以基于幫助朋友的立場,免費提供任何有關市場的建議。在職業的立場上管理他人的資金,這種情況是可以接受的,即使這個人是你的朋友也是如此;如果發生虧損,這只不過是職業上的協定。然而,當你認為是在幫助朋友而提供建議時,又完全是另一回事——實際的結果通常是傷害而不是幫助。

總之,我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的同時,仍繼續研究,并利用哈里傳授的記憶方法,熟記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1458只股票代碼。1968年,我向法勒-施米特公司應聘工作時,我將這方面的技巧展示給負責招聘的合伙人里基·伯格曼(Ricky Bergman)。在贊不絕口的情況下,里基錄用了我,我也充滿熱忱地開始了我的交易生涯。

期權交易

1968年,期權尚處于發展的初期。它們都在柜臺交易市場交易,而且沒有統一的合約規格。讓我來進一步解釋一下,股票期權是一種合約,持有者有權利在既定期間內,根據一定的價格(執行價格),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的股票??礉q期權稱為call,看跌期權稱為put,1968年,每份合約的標準股數為100股(目前也是如此);執行價格通常都是期權發行當時的股票市價;最普遍的合約期限是6個月零10天(這是因為一項投資至少必須持有6個月零1天,才可以申報長期資本利得稅)。當時與目前的最大差異就是期權的價格(期權費),它會隨著時間與交易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報價。

某甲打電話給ABC期權公司,要求提供OXY(Occidental Petroleum)股票6個月零10天的看漲期權報價時,并不保證他可以根據報價買進該期權。此外,如果他打電話給另外一兩位交易商,他可能會發現價格有20%~30%的差異!交易商提供給某甲的報價假定為每份合約225美元,這只是參考價而已,交易商隨后將尋找愿意接受150~175美元價格的賣方。如果可以找到,交易商即可以扮演中間人的角色,將低價買進的合約轉賣給某甲。如果交易商無法在合理的價格上找到賣方,只能算運氣不佳而毫無所得。

1968~1970年,我在法勒-施米特公司便是從事這種期權中介的工作,每撮合一份合約可以賺取固定的傭金(6.25美元),稍后在美國期權公司則是根據“中介價差”提取某一百分比的傭金。在法勒-施米特公司工作期間,我也為一位客戶斯塔雷特·斯蒂芬斯(Starret Stephens)管理我的第一筆對沖基金,他是我在雷曼兄弟公司服務時認識的客戶。他擁有一個價值100萬美元的投資組合,我建議他以看跌期權避險,以取代直接賣空股票,于是他撥出5萬美元的資金供我操作。當時,這是相當新穎的操作手法??吹跈嗫梢蕴峁┮环N具有杠桿效應的“保險功能”,并騰出資金做多。

該基金確實發揮了它的功能,1968年12月股價出現頂部之前,7月與8月便發生了一波拉回的走勢。非常不幸,斯塔雷特在1969年便去世了,恰巧是在1969~1970年大空頭市場正式展開之前。由于他的過世,該基金也隨之解散。這是我第一次直接管理他人的資金,也是我第一次從事對沖基金交易,它使我有機會在市場中測試我判讀盤勢的能力。這次經驗使我了解了賣空交易的重要性——目前,這仍然是我的專長之一。

這筆基金解散后不久,當時處于1969年的空頭市場,為了追求更大的獨立交易空間,我離開法勒-施米特公司,前往美國期權公司。因為當時正處于空頭行情中,公司方面不愿意在薪水上做承諾。管理層建議讓我就撮合期權的價差提取固定百分比的傭金。我答應了,但我明白地告訴他們,我第一年便準備賺取10萬美元的收入。我這么說相當于是一個警告,因為我知道公司副總裁每年的薪水才僅有2.5萬美元,而且其他期權交易員的年收入約為1.2萬~1.5萬美元。

經過6個月,我的傭金收入已經累計至5萬美元。有一天,老板把我拉至一邊,輕聲地告訴我,“維克托,你干得不錯,我打算讓你開始領薪水?!?/p>

“哦?”我說,“多少?”

“每年2000美元?!彼鸬?,似乎這是給我很大的面子。

“但……”我說,“我今年準備賺進10萬美元,而且我已經完成一半了?!?/p>

“哦!沒錯,但我們準備成立一個按點數分紅的獎金制度。你每銷售一份合約,便可以得到一點。到年底的時候,我們提撥公司利潤的15%為獎金,每個交易員根據點數分紅?!?/p>

“嗯……”便是我的回答,但在我的心中立即浮現出一些很明顯的疑問,例如,如果公司沒有獲利怎么辦?公司的獲利又怎么計算?不用說,我便開始尋找另一個更適當的獵場。3周之后,我開始在馬什-布洛克公司管理一個股票與期權的投資組合,并提取50%的績效獎金。一位好朋友(他最后也離開了美國期權公司)后來告訴我,我過去的老板在3周休假中打電話告訴他:“我們讓維克托領薪水完全是為他著想,他這個月好像很不高興?!睂嵲谄婀?!他要求我減少80%的收入,還竟然希望我覺得很高興!這更強化了我對自由的向往。

在馬什-布洛克公司,我運用過去積累的判讀盤勢的經驗與期權的知識,第一次利用股票與期權來配合交易。一般來說,我會買進一個期權的跨式價差交易合約,并根據盤勢發展,隨后再決定買進或賣空股票??缡絻r差交易由一對期權構成:1單位的看漲期權與1單位的看跌期權,它們的執行價格與到期時間完全相同。例如,假定XYZ股票目前市價是每股25美元,我認為它將跌至每股21美元。若以同業價格計算,我大約能獲得400美元的期權費(每份合約一般為100股),買進95天期的跨式價差交易,并等待弱勢反彈來賣空股票。

如果股價上漲至每股27美元,我將在盤勢轉弱時賣空100股。期權到期時,如果股價持續上漲至每股30美元,那么我將根據每股25美元的合約價格履行看漲期權,并回補空頭的股票頭寸,這時看跌期權將毫無價值,所以總的虧損為200美元。[3]如果在期權到期之前,股價正如我所預期的那樣跌至每股21美元,則我將買進200股(包括回補100股的空頭頭寸),并實現股票空頭頭寸的600美元利潤。在這個時候,我仍然擁有200股的多頭頭寸(100股現股與看漲期權),其中100股現股可以鎖定看跌期權時的既得利潤(即400美元)。如果股價在期權到期之前回升至每股25美元以上,看漲期權還可以獲利。[4]除此之外,我也可以在每股21美元的價位上僅買進100股股票,實現股票空頭頭寸的利潤為600美元,并讓期權的跨式價差交易繼續發揮作用。在交易時,我永遠要求風險/回報的比率至少為1:3。在我所采用的各種策略中,若判斷正確,我可以獲得巨額的利潤;若判斷錯誤,損失卻相當有限,這便是資金管理的要點所在。

不幸的是,我在馬什-布洛克公司所獲得的待遇幾乎是美國期權公司的翻版,唯一的差別僅是手段而已。當我收到每月利潤表時,發覺我的“費用”大得荒唐。例如,我僅占用一條電話線,每個月卻需要分攤500美元的電話費!總之,我希望進一步控制我的管理費用。

過了6個月左右,我認為唯有自行創業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華爾街上的許多交易員顯然都有過相似的遭遇,幾乎我所認識且尊敬的每一位交易員,都準備承擔風險與我一起工作。我找到一位提供資金的合伙人,并聘用一些華爾街上最優秀的交易員,于是,雷納期權公司在1971年年中便正式開張。

獨立的滋味

在雷納期權公司工作時期,我們以非常前衛的方式經營期權業務。根據我的了解,我們是第一家提供明確報價與保證交割的經紀商/交易商,而且不為此收取較高的期權費。我們稱此為“提供合理的明確報價”。如果我們不能在市場中找到既有的期權合約撮合一筆交易,我們便自己銷售(write)期權。我們的競爭對手認為,我們一定擁有龐大的資本才敢承擔相關的風險。實際上,我們最初的資本僅有50萬美元,其中營運資本為25萬美元,公司的交易賬戶為25萬美元。我們的想法是,通過明確報價與保證交割來提高交易量,這樣便可以吸收小額的虧損。這項策略確實有效。在6個月內,根據我的了解,雷納期權公司已經成為全世界期權柜臺交易市場的最大交易商。

1972年7月前,我負責管理公司,并與其他交易員共同從事期權的中介業務;之后,我接替合伙人操作存貨(running the inventory)。操作存貨是指管理雷納期權公司的期權與股票組合。這是我正式踏入獨立交易員生涯的第一步。我第一次擁有完整的權利操作一個賬戶,交易業績列于表0-2中,我正在邁向一致性獲利的目標。

1973年,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CBOE)將期權的合約規格標準化,于是我們喪失了競爭優勢,因為我們過去的成功主要是通過自己的程序將合約標準化。然而,我們買進交易所的3個席位,而且第一年交易量便占整個交易所的15%。一切非常順利,但1975年七八月間,我的主要合伙人在未經我的同意下,交易了一筆非常龐大的頭寸,并造成嚴重虧損。雖然公司交易賬戶的情況相當理想,但因為我的合伙人發生虧損,所以我們被迫重組以滿足最低資本的規定。

通過一些果斷的處理,我們總算渡過難關。我記得當時與吉姆·布魯克(Jim Brucki)會談的情景,他在CBOE主管稽核的工作(吉姆后來也到州際證券公司,我們成為好朋友)。由于我的合伙人發生虧損,我們已經違反交易所的一些資本規定。吉姆是一位身材高大而粗獷的人,他看著我說:“你準備怎么處理這個問題?”

我回答:“讓我們商量一下,我們會設法補足相關頭寸的保證金?!?/p>

吉姆說:“好的,你有20分鐘的時間考慮如何繼續經營。”

我和約翰·貝洛(John Bello)以及發生虧損的合伙人一起走進隔壁房間進行協商。我買斷了這位主要合伙人的股權,補繳了所需要的資金。我勉強讓雷納期權公司保持完整的狀況,又繼續經營了15個月,直至威登公司提出非常有利的條件接收我們的公司,包括所有員工與我在內。在威登公司工作期間,我成為績優熱門股(glamour stocks)——類似IBM、National Cash Register(NCR)、伊士曼-柯達等市場領導股的大額交易員。我仍然將雷納期權公司維持為一個獨立的經營實體,我目前還是通過它進行交易。

在公司重組前,市場中出現了一些比較好的機會,這是我交易生涯的重要轉折點之一。我錯失1974年10月初的急漲行情以及隨后出現的暴跌走勢,后者使道瓊斯指數在12月跌至12年以來的最低點。這幾個月內,我還是勉強有所獲利,但整體發展卻令我十分震驚——我錯失了一個大好的獲利機會。我疏忽了什么呢?我需要接受什么教訓才不致重蹈覆轍呢?我捫心自問:“趨勢究竟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質?它通常會持續多久?它向上或向下的幅度通常如何?修正的走勢有何性質?它通常會持續多久?”于是,我開始研究以往自己疏忽的問題。

探究趨勢的性質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我首先必須界定、衡量、歸納所有趨勢與修正走勢,并設定一個標準作為“通?!钡亩x。1974~1976年,我利用所有空閑時間來研究市場歷史,這些研究以道氏理論為主軸,因為我認為這套理論對市場走勢的界定最明確。我所依據的資料是羅伯特·雷亞(Robert Rhea)在1939年過世以前的研究工作。我標示出道瓊斯工業指數與道瓊斯運輸指數從1896年至目前(我現今仍然從事這方面研究)的所有趨勢,將它們分別歸納為短期、中期與長期的趨勢,衡量它們的幅度與期間,并登錄于表格中。然后,通過統計分析的方法,將它們簡化使我能夠運用于交易格式,尤其是風險管理。本書后續章節將會討論如何運用這些資料。

這段時期我為自己的交易方法建立起預測市場行為的基本理念,這種方法也適用于期貨市場。毫無疑問,我在這兩年內所獲得的知識,是我在州際證券公司業績突出最主要的原因。業績最佳的月份是1982年9月,這也是州際證券公司當時的最佳單月交易紀錄,我所管理的公司賬戶當月獲利是88萬美元,而賬戶的交易資本為100萬美元,其他兩個賬戶的獲利率大約也是如此。這個月份的巨額獲利來自一個行情預測,而這項預測直接運用了我在1974~1976年總結的統計方法與知識。

此處,我想談論一段題外話。這兩年的專心研究雖然使我在行情預測上獲得了重大突破,但我在個人生活上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當時,我的女兒珍妮弗正處于關鍵的年齡(3~5歲),我幾乎沒有陪伴過她。我由辦公室回家,吃完飯后便直接進入書房繼續研究。當她走進我的書房時,我會不耐煩地趕她出去,完全忽略她非常需要她父親的關懷與愛心。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我們父女倆到今天還在為此付出代價。如果我可以重新來過的話,我一定會抽空多陪伴珍妮弗。

我提及這件事并不是基于懺悔的緣故,而是希望強調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猶如我在前面的說明,本書希望可以協助讀者在經濟上與個人生活上獲得成功。在我生命中的那一時刻,我未能綜合這兩個方面,顯然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生命應該是一種平衡而協調的過程。重點并不在于你賺了多少錢,而是你整體的快樂程度。

1974年以后,我在事業上的發展也不是完全沒有挫折。1983年,我同意管理一個4000萬美元的基金:維克托里伙伴基金?;蛟S我當時有一點自以為是,或許是因為我想接受挑戰,我將基金的累積回報目標設定為每年25%(扣除傭金之后),唯有操作業績超過此標準時,我才收取報酬。第一年大盤下跌15%,基金的回報率為13.3%。這意味著基金下一年度的回報率至少需要40%!

1984~1985年,市場的中期趨勢非常不適合交易。價格沒有什么波動,行情幾乎呈水平狀發展,我被迫在短線上進出。雖然我的其他三個交易賬戶都處于獲利狀況,但維克托里伙伴基金卻發生13%的虧損。這主要是來自傭金費用。在州際證券公司,我支付場內經紀商的費率,相當于目前機構投資者適用的費率。然而,維克托里伙伴基金卻必須支付零售的傭金費率(大約高出5倍)。在沒有明顯行情變化的情況下,短線進出便成為虧損的主要原因。另外,計算機程式交易也開始嚴重影響短期趨勢的性質,使我多年來運用的交易法則完全不再適用。于是,我建議解散基金,我們在1986年正式解散基金……一個慘痛的教訓。

我在預測行情時,并不是采用單一的分析方法。我永遠都會結合技術分析、統計方法以及經濟基本面等因素,評估任何投機頭寸的風險。唯有這三個因素相互配合時,我才會在市場中建立重要頭寸。另外,根據我的經驗,了解政府當局對市場的既定或潛在干預程度,對投機的成敗來說也有絕對的重要性。美國國會、總統、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外國政府以及外國中央銀行,它們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可能產生的影響,你也必須能夠了解。你不僅需要了解政府政策的影響,還需要掌握主管當局負責人的個性與心態,并預期他們可能采取的政策。在接下來的幾章,我將會探討這方面的問題,本書下卷則會深入解說。

自由的實現

1978年,一位真正優秀的交易員霍華德·夏皮羅(Howard Shapiro)邀我至州際證券公司工作,于是我度過了一段最令我滿意的日子。最初,我只領薪水,并全權管理一個50萬美元的交易賬戶。1979年,州際證券公司將我的職務變更為獨立承包人,于是我成立了雨果證券公司,這是一家目前仍然存在的私人交易合伙公司。唯一的條件是:州際證券交易賬戶的一切都是“50-50盈虧均攤”,包括獲利、虧損與費用。這個條件也適用于我管理的其他所有賬戶。表0-1所列的業績,涵蓋期間為1978~1986年,這是我交易州際證券公司單個賬戶的毛利(尚未扣除費用)。我自己也有一個交易賬戶,但金額相對較小,另外還有一個賬戶,規模大約與州際證券公司的賬戶相當。因此,我實際的交易業績大約兩倍于表0-1中所列的數據。

州際證券公司的工作環境非常理想。我可以從事巨額交易,但除非發生虧損,否則完全不需要動用自己的資金。由于營運上所具備的經濟規模,這里提供的信息網絡設備非常完美。我的上班時間完全由自己決定,我既可以掌握自己的交易獲利,又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方式生活。我已經找到我所需要的自由。

我非常幸運能夠與華爾街的一些頂尖級交易員共事,包括弗蘭基·喬、夏皮羅以及其他人。我們雖然各有不同的交易風格,但除了少數人外,我們大都賺進了非??捎^的財富。然而,當我觀察許多不同的交易員時,我開始了解這個行業中的許多不同層面:那些在工作中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交易員會付出慘重的個人代價。我還發現,某些在個別領域內的頂尖級交易員,卻基本上非常不快樂,我非常希望知道何以如此。我想了解,如何在最廣義的層面上獲得成功。我獲得的結論包含在本書的下卷中。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1986年9月州際證券公司決定將公司股票上市,并解散交易部門。主要的理由是交易部門的獲利,在各個季度中過于不穩定,公司方面擔心,公司盈余不穩定可能會對股價產生不良的影響。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根據我的了解,交易部門每年都有獲利。我記得有一年,我們10個人便創造了3000萬美元的收入,這意味著10個交易員便為公司帶來約1500萬美元的盈余。雖然如此,既然有了決定,那便是我離開的時候。

我在1986年10月成立了自己的辦公室,并繼續積極進行交易。1988年1月,我決定成立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蘭德管理公司,這便是我目前交易的場所。

[1] John Scarne,Scarne on Cards,New York: Crown Publishers,1969.

[2] tape是指交易價格與數量的報道,但也泛指相關新聞的報道?!g者注

[3] 期權的成本為400美元,股票空頭頭寸損失300美元,履行看漲期權獲利500美元,總共虧損200美元。——譯者注

[4] 期權的成本為400美元,股票空頭頭寸獲利600美元,看跌期權獲利400美元,所以凈獲利為600美元,再加上買進期權仍有獲利的可能?!g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安市| 开远市| 长阳| 台湾省| 壶关县| 库伦旗| 鹤岗市| 铜鼓县| 东莞市| 武汉市| 吉首市| 蓬安县| 霍城县| 东兰县| 万州区| 宿州市| 庆阳市| 淮滨县| 吉水县| 巴彦县| 佛山市| 彝良县| 盖州市| 通化市| 瑞丽市| 南汇区| 德钦县| 尖扎县| 法库县| 湛江市| 蓝山县| 洛宁县| 南召县| 信阳市| 奈曼旗| 平阳县| 长乐市| 临汾市| 静宁县| 北海市| 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