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主述與其成為祭品,不如活得平凡。
1.祝宗人玄端以臨牢柙說彘,曰:汝奚惡死!吾將三月?汝,十日戒,三日齊,藉白茅,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則汝為之乎?
祭祀官穿戴禮服到豬圈,對豬說:你為何怕死?我將精心喂養你三個月,然后守戒十日,作齋三日,鋪上白茅,把你的頭肩放在雕花祭器上,你是否愿意這樣?
2.為彘謀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錯之牢柙之中。
為豬謀劃說:不如以糟糠喂食,放置豬圈中更好。
3.自為謀,則茍生有軒冕之尊,死得于腞楯之上、聚僂之中則為之。
為自己謀劃,則希望活在世間享有高貴的尊榮,死后能盛裝在雕花的柩車、棺槨中。
4.為彘謀則去之,自為謀則取之,所異彘者何也!
為豬謀劃則去除這些,為自己謀劃則想取得這些,所不同于豬的原因是什么?
第七章
寫桓公心神不寧而生病,心神釋然而病除,喻養神的重要。
1.桓公田于澤,管仲御,見鬼焉。公撫管仲之手曰:仲父何見?對曰:臣無所見。
齊桓公在草澤中打獵,管仲駕車,突然桓公見到鬼。他拉住管仲的手說:仲父,你看見什么沒有?管仲答:臣什么都沒看見。
2.公反,誒詒為病,數日不出。齊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則自傷,鬼惡能傷公!夫忿滀之氣,散而不反,則為不足;
桓公打獵返回,驚嚇失魂而病,數日不出門。齊國賢士皇子告敖對桓公說:您是自己傷害自己,鬼哪能傷您!郁忿之氣,散而不聚返,則精氣不足;
3.上而不下,則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當心,則為病。
氣上升而不下通,則使人易怒;下淤而不上達,則使人健忘;不上達又不下通,堵塞心中,則會生病。
4.桓公曰:然則有鬼乎?曰:有。沈有履。灶有髻。戶內之煩壤,雷霆處之;
桓公說:那么是否有鬼?告敖答:有。污泥中有履,爐灶里有髻。門戶內煩攘處,有雷霆存在;
5.東北方之下者倍阿、鮭蠪躍之;西北方之下者,則泆陽處之。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澤有委蛇。
東北墻下,有倍阿鮭蠪跳躍;西北墻下,有泆陽住那。水里有罔象,丘陵有峷,山中有夔,郊野有彷徨,草澤有委蛇。
6.公曰:請問委蛇之伏狀何如?皇子曰:委蛇,其大如轂,其長如轅,紫衣而朱冠。
桓公說:請問,委蛇的形狀怎樣?告敖答:委蛇,身大如車輪,長如車轅,紫衣紅帽。
7.其為物也惡,聞雷車之聲則捧其首而立。見之者殆乎霸。
它作為鬼也惡,但聽聞雷車的聲音,則捧頭站立。見到它的人幾乎是霸主。
8.桓公辴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見者也。于是正衣冠與之坐,不終日而不知病之去也。
桓公開懷而笑說:此是我見到的鬼。于是整理好衣冠與皇子告敖坐談,不到一天不覺病已好。
第八章
通過寫培養斗雞由虛張聲勢、響應外在、修煉內在,到天賦完備。再次道出修養心神的重要。
1.紀渻子為王養斗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驕而恃氣。
紀渻子為周宣王馴養斗雞。培養十日,周宣王問:雞是否訓練好?紀渻子答:還不行,正虛驕恃氣。
2.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
十日后周宣王又問,答:還不行,聽到聲響、見到影像就起回應。十日后周宣王又問,答:不行,還是那么怒視氣盛。
3.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十日后周宣王又問,答: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鳴叫,它已不為所動,看上去似木雞,它精神凝聚,天賦已完備。別的雞不敢應戰,回頭就走。
第九章
闡述天賦是自然而然形成,非人為所能塑造。倡導發覺天賦、發展天賦、成就天賦。
1.孔子觀于呂梁,縣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
孔子在呂梁觀賞,瀑布高懸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魚、鱉不能潛游這一帶。
2.見一丈夫游之,以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數百步而出,被發行歌而游于塘下。
見一男子游在水中,以為有苦而欲尋死,派弟子順水流拯救他。數百步遠后男子浮出水面,披發吟歌,游至岸下。
3.孔子從而問焉,曰:吾以子為鬼,察子則人也。請問:蹈水有道乎?
孔子跟從他問,說:我以為你為鬼,細觀察你是人。請問:如此游水有何訣竅?
4.曰:亡,吾無道。吾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與齊俱入,與汩偕出,從水之道而不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
那人答:沒有,我無訣竅。我從出生地開始,長大成習性,有所成是順乎自然。與漩渦一起沒入,與涌流一起浮出,順水勢而不由自己,此為我游水之道。
5.孔子曰:何謂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
孔子說:怎樣說是從出生地開始,長大成習性,有所成是順乎自然?
6.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長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那人答:我出生在山地而安于山地生活,這是故土;成長在水邊而安于水邊狀況,這是習性;不知為什么會這樣而這樣(游水的本領),這是順應自然。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三年五月讀書筆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