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莊子 外篇 天運 (一)
- 水潤國學(xué)讀書筆札
- 花香小札
- 1867字
- 2022-04-29 20:43:11
《莊子·天運》,莊子外篇的第?七篇。天運,即天地自然的運轉(zhuǎn)。天運篇由?七個章節(jié)編纂而成。
第一章
通過疑問誰促動天地自然的運行,告知,天地本身存在的六極五常促動天地生生不息地運轉(zhuǎn)。從而提出順應(yīng)自然之道,順勢應(yīng)物才能治理好國家。
1.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于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
天在運行嗎?地在靜處嗎?日月在爭位嗎?是誰在主宰?是誰在維持?
2.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乎?意者其運轉(zhuǎn)而不能自止邪?
是誰閑瑕無事推動這些運行?或是有機關(guān)開動而不得不如此?或是它自行運轉(zhuǎn)而不能停止?
3.云者為雨乎?雨者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
云是為了降雨嗎?雨是為了蒸騰為云嗎?是誰在行云布雨?是誰閑居無事樂于促成這現(xiàn)象?
4.風(fēng)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上仿徨。孰噓吸是?孰居無事而披拂是?敢問何故?
風(fēng)起北方,忽西忽東,上空巡回往來。是誰噓吸著?是誰閑居無事扇動著?請問是何緣故?
5.巫咸袑曰:來,吾語女。天有六極五常,帝王順之則治,逆之則兇。
巫咸祒說:來,我告訴你。天地自然存在六極五常(六極指上、下、東、西、南、北。五常指金、木、水、火、土),帝王順應(yīng)自然之道則能治理好國家,違背則會導(dǎo)致災(zāi)禍。
6.九洛之事,治成德備,臨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謂上皇。
順應(yīng)九州的事務(wù),功成而德備,恩澤人間,天下人擁戴,此謂上皇之治。
第二章
藉由大宰蕩向莊子請教仁,提出孝敬父母應(yīng)是自然去孝敬,忘卻功利心。
進一步闡明孝悌仁義,忠信貞廉,這些皆是用來勸勉自身而扭曲本心真性,不足以標(biāo)榜。
1.商大宰蕩問仁于莊子。莊子曰:虎狼,仁也。曰:何謂也?莊子曰:父子相親,何為不仁!
商大宰蕩向莊子問仁。莊子說:虎狼也有仁性。蕩問:如何解釋?莊子說:虎狼父子相親,怎么不是仁?
2.曰:請問至仁。莊子曰:至仁無親。大宰曰:蕩聞之,無親則不愛,不愛則不孝。謂至仁不孝,可乎?
蕩說:請問仁的最高境界。莊子回:至仁沒有親疏差別。大宰蕩問:我聽聞,不親近則不愛,不愛則不孝。說至仁不孝,是否可以?
3.莊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此非過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
莊子說:不是,至仁值得崇尚,孝不足以說明它。這不是說至仁超出孝,或是至仁不及孝之言。
4.夫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見冥山,是何也?則去之遠(yuǎn)也。
就像南行者至郢都,北望則不見冥山。為何?是因相距太遠(yuǎn)。(至仁與孝兩種言論是不同的范疇)
5.故曰: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而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
故說:以敬行孝容易,以愛行孝難;以愛行孝容易,忘了親情難;行孝忘了親情容易,使雙親忘我難;
6.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行孝使雙親忘我容易,同時忘了天下難;行孝時我忘了天下容易,使天下忘我難。(行孝出于自然之舉,無功利心)
7.夫德遺堯、舜而不為也,利澤施于萬世,天下莫知也,豈直大息而言仁孝乎哉!
遺忘堯舜之德,無心而為,恩澤施予萬世,而天下不知。又怎會贊揚仁孝!
8.夫孝悌仁義,忠信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
孝悌仁義,忠信貞廉,這些皆是用來勸勉自身而扭曲本心真性,不足以標(biāo)榜。
9.故曰:至貴,國爵并焉;至富,國財并焉;至愿,名譽并焉。是以道不渝。
故說:最尊貴的人,國爵之位可舍棄;最富足的人,國之財物可舍棄;最顯榮的人,任何名譽可舍棄。這就是遵道而行。
第三章
敘述黃帝論《咸池》之樂,細(xì)致描繪出與道匯通融合的音樂之境。
1.北門成問于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于洞庭之野,吾始聞之懼,復(fù)聞之怠,卒聞之而惑,蕩蕩默默,乃不自得。
北門成問黃帝:您在洞庭之野演奏咸池樂章,我初聽感到驚懼,復(fù)聽逐步松緩,聽到最后迷惑恍惚,無知無覺。
2.帝曰:汝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徵之以天,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大清。
黃帝說:你的感覺應(yīng)是如此!我依循人情演奏,取法天地自然,表述禮義,營建最初清明之境。
3.四時迭起,萬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倫經(jīng)。一清一濁,陰陽調(diào)和,流光其聲。
四季相繼而起,萬物輪回生長。繁茂衰落,生機肅殺,依序而現(xiàn)。清明濁暗,陰陽調(diào)和,聲光流映。
4.蟄蟲始作,吾驚之以雷霆。其卒無尾,其始無首。
蟄蟲初動,我以雷霆之聲驚起。樂章的結(jié)尾沒有終點,樂章的開始沒有起點。
5.一死一生,一僨一起,所常無窮,而一不可待。汝故懼也。
消逝興起,偃息亢進,變化無窮,深不可測。故你感到驚懼。
6.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
我又以陰陽之和演奏,以日月之光燭照,樂聲能短能長,可柔可剛,變化齊一,不拘故態(tài)常規(guī)。
(待續(xù))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二年四月讀書筆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