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莊子 外篇 天道 (五)
- 水潤國學讀書筆札
- 花香小札
- 1416字
- 2022-03-26 21:35:11
《莊子·天道》篇,莊子外篇的第六篇。天道,即宇宙萬物的運行變化規律。天道篇由十個章節編纂而成。
續第九章
論述道存在于萬物之中。即而論,至人貫通于道,合乎于德,退仁義去禮儀,故至人的心靜定。
1.夫子曰:夫道,于大不終,于小不遺,故萬物備。廣廣乎其無不容也,淵乎其不可測也。
先生說:道,對于大的事物無極限,對于小的事物無遺漏。故,道具備在萬物之中。寬廣而無所不容,深邃而不可探測。
2.形德仁義,神之末也,非至人孰能定之!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為之累。
推行類似的道德、仁義,是精神落敗的體現,非修養高尚的至人誰能判定!至人治理世間,責任不大嗎?卻不足以讓他累。
3.天下奮棅而不與之偕,審乎無假而不與利遷,極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遺萬物,而神未嘗有所困也。
天下人奮奪權柄,他不會趨同,審慎無需假借外物,不為利誘,深究事物的真性,持守事物的根本,故超越天地,遺忘萬物,精神未嘗有所困擾。
4.通乎道,合乎德,退仁義,賓禮樂,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貫通于道,合乎于德,退去仁義,擯棄禮樂,至人的心是靜定的。
第十章
藉由做車輪老者對齊桓公一番關于讀書與做車輪經驗之談的話,闡明真正可貴的智慧,須自行體悟。
書本只起借鑒的作用,應超然于書本,結合人生經驗,形成自我的認知與心得。
1.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
世人所認為道可貴,載見于書。書不過是言語,言語有可貴之處。言語的可貴之處在于意義,而意義有所指向。
2.意之所隨者,不可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世雖貴之,我猶不足貴也,為其貴非其貴也。
意義指向之處,不可用言語傳達,而世人將可貴的言語傳述成書。世人雖認為可貴,我卻以為不足為貴,所認為可貴的,并非真正可貴。
3.故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聽而可聞者,名與聲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之情!
可以看見的是,形狀與顏色;可以聽到的是,名稱與聲音。可悲,世人以為從形色名聲中足以得到事物的實情(本質)。
4.夫形色名聲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
如從形色名聲中不足以得到事物的實情,則智者不說,說的人并不知道,而世人又怎能識別呢?
5.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斲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
齊桓公堂上讀書,輪扁堂下斫削車輪,他放下錐鑿入堂上,問齊桓公:請問您讀的是什么言論?
6.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齊桓公說:圣人之言。輪扁問:圣人還在嗎?齊桓公回:已經去世。輪扁說:那么君上所讀的書,不過是古人的糟粕!
7.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
齊桓公說:寡人讀書,做車輪的人怎能隨便議論!若說出道理則可免,若說不出道理則死。輪扁說:我從所做車輪的經驗來觀想。
8.斲輪,徐則甘而不可,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
做車輪,慢則松而不牢固,快則澀而難嵌入。不慢不快,得手應心,口不能言,奧妙技巧存于其間。
9.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臣不能將這技巧告訴臣的兒子,臣的兒子也不能從臣這里接受這技巧。所以,年屆七十仍在做車輪。古人與他們不可言傳的心得都消失了,那么君上所讀到的不過是古人的糟粕而已!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二年三月讀書筆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