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莊子 外篇 天地(四)
- 水潤國學讀書筆札
- 花香小札
- 1676字
- 2021-12-13 21:12:03
第十一章
通過子貢與種菜老者的對話,提出機巧之心存于胸中,則無法保持純潔清明的狀態。
從而講述何謂全德之人:心神飽滿,天下之非譽無益損之,明澈素潔,無為樸質,體悟真性,持守心神,悠游自得生活在世間的人。
以下分小點釋讀:
1.子貢南游于楚,反于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
子貢南游楚國,返回晉國,途經漢陰,見一老者在菜圃整地,開鑿一條隧道通往井邊,抱水甕澆水灌地,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
2.子貢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
子貢說:如今有一種機械,一日可澆灌上百菜畦,用力甚少而功效頗多,先生不想試試?
3.為圃者仰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后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泆湯,其名為槔。
種菜老者抬頭看著子貢說:怎么做到的?子貢說:鑿木為機械,后重前輕,提水如同抽引,快速似沸湯涌溢,名叫桔槔。
4.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
種菜老者怒顏譏笑說:我聽我的老師言,使用機械的人,必會進行機巧之事,有機巧之事的人,必有機巧之心。機巧之心存于胸中,則無法保持純潔清明的狀態。
5.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無法保持純潔清明的狀態,則心神就不專一安定;心神不定的人,大道也就不會充實他的心田。我不是不知,而是感到羞恥不愿那么做。
6.子貢瞞然慚,俯而不對。有間,為圃者曰:子奚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
子貢滿面慚愧,低頭不語。過一會兒,種菜老者問:你是什么人?子貢回:我是孔丘的學生。
7.為圃者曰:子非夫博學以擬圣,於于以蓋眾,獨弦哀歌以賣名聲于天下者乎?
種菜老者說:那不就是以博學比擬圣人,以浮夸超群嘩眾,自奏哀歌賣弄名聲于天下的人嗎?
8.汝方將忘汝神氣,墮汝形骸,而庶幾乎!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無乏吾事。
你應該忘了你的才智,不執著形體,也許可以接近道!而自身都不能修持,又怎能治理天下!你走吧,不要耽誤我的事。
9.子貢卑陬失色,頊頊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其弟子曰:向之人何為者邪?夫子何故見之變容失色,終日不自反邪?
子貢羞愧失色,悵然若失,行三十里外才復常態。子貢弟子問:剛才那人是什么人?先生為何見他后變容失色,一整天不能復元?
10.曰:始吾以為天下一人耳,不知復有夫人也。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圣人之道。
子貢說:起初我以為老師孔丘是天下第一人,不知還有這樣的人。我聽老師言:做事求可行,功效求可成。用力少而獲得的功效多,這是圣人之道。
11.今徒不然。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
如今完全不是這樣。持守道的人德行才完備,德行完備的人神形才完整,神形完整的人心神才飽滿,心神飽滿才是圣人之道。
12.托生與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備哉!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
寄托生命于世間與民眾并行,而不知去往何處,德行無邊且淳厚完備!功利機巧必不會在心中。
13.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為。雖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謷然不顧;
像這樣的人,不同于自己的心志不會去追求,不符合自己的思想不會去做。即使天下人都贊譽他,贊譽的言詞合乎他的德行,他也傲然不顧;
14.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謂,儻然不受。天下之非譽無益損焉,是謂全德之人哉!我之謂風波之民。
即使天下人都誹謗他,誹謗之詞不符合事實,他也不予理睬。世上的毀譽,對他并沒有增益或損害,這就是德行完備的人!我只是隨俗逐流之人。
15.反于魯,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修渾沌氏之術者也。識其一,不識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
子貢回魯國,告訴孔子此事??鬃诱f:那是以渾沌氏道術修身的人,持守內心的純一,心神不外分;注重內在修養,而不注重外界。
16.夫明白入素,無為復樸,體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間者,汝將固驚邪?且渾沌氏之術,予與汝何足以識之哉!
像這樣明澈素潔,無為樸質,體悟真性,持守心神,悠游自得生活在世間的人,你怎么會不感到驚異?況且渾沌氏的道術,我與你又怎能理解?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一年十二月讀書筆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