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天地》篇,莊子外篇的第五篇。篇名取篇首二字,天地,意為天和地。天地篇由十五個章節(jié)編纂而成。
續(xù)
第四章由此寓言故事,喻擯除巧智,在靜默無心中方可得道。玄珠意為道。
1.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
黃帝游玩赤水北岸,登昆侖山向南眺望,返回時,失落玄珠。
2.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也。
派才智超群的知去尋找,不得,派善于明察的離朱去尋找,未得,派聞聲辯言的喫詬去尋找,也未能找到。
3.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于是讓無智、無視、無聞的象罔去尋找,象罔找回玄珠。黃帝說:奇怪!象罔才可以找到嗎?
第五章
此篇許由告誡堯嚙缺不宜做天子的寓言故事傳達,治,是導致亂的起因。
1.堯之師曰許由,許由之師曰嚙缺,嚙缺之師曰王倪,王倪之師曰被衣。
堯的老師叫許由,許由的老師叫嚙缺,嚙缺的老師叫王倪,王倪的老師叫被衣。
2.堯問于許由曰:嚙缺可以配天乎?吾藉王倪以要之。許由曰:殆哉,圾乎天下!嚙缺之為人也,聰明睿知,給數(shù)以敏,其性過人,而又乃以人受天。
堯問許由:嚙缺是否可以做天子?我想借助王倪請他做天子。許由說:恐怕會危及天下!嚙缺此人,聰明睿智,機警敏捷,天賦過人,又能以人力對應自然。
3.彼審乎禁過,而不知過之所由生。與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無天。
他懂得怎樣禁止過失,卻不知過失產(chǎn)生的原因。他能做天子嗎?他將借助人力而擯棄自然。
4.方且本身而異形,方且尊知而火馳,方且為緒使,方且為物絯,方且四顧而物應。
他將以自身為本位而區(qū)分人我,將尊崇智巧而謀急用,將被瑣事役使,將被外物牽絆,將酬應四方,應接不暇。
5.方且應眾宜,方且與物化而未始有恒。夫何足以配天乎!
將事事苛求合宜,將隨外物變化而不能保持常態(tài)。此人怎能做天子?
6.雖然,有族有祖,可以為眾父而不可以為眾父父。治,亂之率也,北面之禍也,南面之賊也。
雖如此,有族人聚集,就會有一族的宗主;可以成為一族之主,卻不可擔任天下之主。治,是導致動亂的起因,是臣子的禍患,也是國君的禍根。
第六章
此篇寓言故事,堯的智慧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守護封疆的人采取順應自然的態(tài)度,改消極為積極,使禍患化于無形,則為更高的智慧,圣人的境界。
1.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圣人!請祝圣人,使圣人壽。堯曰:辭。
堯巡視華地,華地守護封疆的人說:圣人,請讓我為圣人祝愿。祝圣人長壽。堯說:不必。
2.使圣人富。堯曰:辭。使圣人多男子。堯曰: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
祝圣人富有。堯說:不必。祝圣人多男兒。堯說:不必。守護封疆的人說:長壽、富有、多男兒,人們都想得到。你卻不愿,為什么?
3.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yǎng)德也,故辭。
堯說:多男兒則多憂懼,多財物則多繁瑣,長壽則多困辱。這三項無助于培養(yǎng)天賦德行,故推辭。
4.封人曰:始也我以女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
守護封疆的人說:起初我將你當作圣人,如今只當你是個君子。天地生養(yǎng)萬民,必會授予職責。多男兒則分別授予職責,有什么可憂懼的?
5.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夫圣人,鶉居而彀食,鳥行而無彰。
富有則將財物分給眾人,有什么繁瑣的?圣人,隨遇而安、飲食簡單,如飛鳥無蹤跡。
6.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閑。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鄉(xiāng)。
天下有道,則與萬物共同昌盛;天下無道,則閑居修養(yǎng)天賦;壽延千年而厭世,則升天成仙,乘白云,至仙鄉(xiāng)。
7.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堯隨之曰:請問。封人曰:退已!
世人擔心的老、病、死三種禍患不會降臨,自身免遭殃,又有什么屈辱?守護封疆的人離去,堯尾隨他說:還想得到你的指教。守護封疆的人說:你回去吧!
待續(xù)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一年十月初讀書筆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