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闡述有用之材中道受損,提出無用方為吉的哲理。
1.宋有荊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斬之;
宋國荊氏之地,宜種楸樹、柏樹、桑樹。樹干長至一、兩把粗,捕猴者會將其砍去做跳板;
2.三圍四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禪傍者斬之。
樹干長至三、四圍粗,想建高大住房者會將其砍去做屋樑;長至七、八圍粗,富貴顯赫者會將其砍去做棺木。
3.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
故,它們不能終享天年,而半道被斧砍伐,這就是有用之材帶來的禍患。
4.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與豚之亢鼻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
古代祈禱神靈消除災害,不會把白額的牛,高鼻的豬,及患痔瘡的人沉入河中祭祀。
5.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
這些巫師都知道,認為是不吉祥的。而這正是神人認為世上最大的吉祥。?
第六章
講述支離疏無所可用,從而保全生命的寓言故事,告知德行不全者可享終年。此德行指老莊思想批判的人為之道德。
1.?支離疏者,頤隱于齊,肩高于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為脅。
有名叫支離疏的人,兩頰近肚臍,肩高過頭,發髻朝天,五官上翻,胯骨當兩肋。
2.挫針治獬,足以餬口;鼓?播精,足以食十人。
他磨針做線,足以生存;占卜算卦,足以養活十人。
3.上征武士,則支離攘臂于其間;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鍾與十束薪。
國家征兵,支離疏閑游其間;國家征勞役,支離疏因殘疾而免除勞役;
國家賑濟貧疾者,支離疏可領得三鐘糧食十捆柴草。
4.夫支離者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乎!?
像支離疏那樣形體不全者,還足以養活自身,終享天年,又何況德行不全的人呢!(此德行指老莊批判的違背人性之社會的道德)
第七章
莊子通過接輿勸孔子,救世用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當保全自身。再一次講有用之材的侵害,提出無用的好處。
1.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
孔子游楚國,楚國隱士接輿有意來到孔子門前唱:鳳鳥啊,鳳鳥啊,為何如今道德如此衰退呢。
2.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未來的世界不可期待,過去的時日無法追回。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無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業;天下混亂,圣人只得茍全生存。當今這一時代,僅求免遭刑辱。
4.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
幸福比羽毛還輕,卻也不知怎么取得;禍患比大地還重,不知怎么回避。
5.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
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在人前宣揚你的德行思想,危險,危險!不知變通地限定在此范圍內。
6.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郤曲,無傷吾足。
遍地的荊棘,不要妨礙我行走。繞彎避開,不要傷我雙足。
7.?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山木自招砍伐;油脂自招燃燒。桂樹因可食,故遭斧伐;漆樹因有用,故被刀割。
8.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人們都知道有用的好處,卻不知無用的好處。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0年六月中讀書筆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