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莊子 人間世 (二)
- 水潤國學(xué)讀書筆札
- 花香小札
- 1396字
- 2019-12-01 21:19:30
莊子人間世篇,主旨講述在紛繁復(fù)雜的人際社會中,如何處世,及自處之道。?
第一章通過顏回與孔子的對話,講入世做人處事的方法,先存諸己,而后存諸人,端虛勉一,內(nèi)直外曲,成而上比。提出最好的方法是心齋。?
心齋可蓄養(yǎng)、保護自身的精氣神,堅守自身的本初與定力。?
心齋與道同行,能容納萬物,而不為萬物所擾。能感化萬物,而不為萬物所侵。
續(xù)接讀書筆札莊子人間世第一篇
17.顏回曰:端而虛,勉而一,則可乎?
顏回說:外表端莊,內(nèi)心謙虛,做事勤勉,意志專一,如此可行?
18.曰:惡!惡可!夫以陽為充孔揚,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違,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
孔子說:不行,這怎么行!衛(wèi)君氣焰囂張,喜怒無常,平常人不敢違抗他,他以壓制別人對他的勸告,求得自己內(nèi)心的暢快。
19.名之曰日漸之德不成,而況大德乎!將執(zhí)而不化,外合而內(nèi)不訾,其庸詎可乎!
這樣的人,每天用小德慢慢感化他都不成,更何況用大德來規(guī)勸呢?他仍會頑固不化,即使表面附和,而內(nèi)心并不采納。你又用什么辦法呢!
20.然則我內(nèi)直而外曲,成而上比。
顏回說:那么我內(nèi)心誠直篤定,外表恭敬,言語上引經(jīng)據(jù)典,與古代賢哲作比。
21.內(nèi)直者,與天為徒。與天為徒者,知天子之與己,皆天之所子,而獨以己言蘄乎而人善之,蘄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謂之童子,是之謂與天為徒。
內(nèi)心誠直者,視上天為老師,效法上天。效法上天者,知國君與自己都是上天之子,又何必在意自己的言論是得到他人的贊同,還是不贊同呢?若是這樣,人稱為赤子之心,也稱之與天為徒。
22.外曲者,與人之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禮也。人皆為之,吾敢不為邪?為人之所為者,人亦無疵焉,是之謂與人為徒。
外表恭敬,是與世人學(xué)樣。執(zhí)笏下拜,是人臣應(yīng)盡的禮節(jié),大家都這樣做,我敢不這么做?做大家所做的事,別人就不會責(zé)難誹謗,這謂之與人為徒。
23.成而上比者,與古為徒。其言雖教,謫之實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雖直而不病,是之謂與古為徒。若是則可乎?
言辭上引經(jīng)據(jù)典,與古哲為鑒,雖是言語規(guī)勸,則是忠實的諫言。自古有之,非出自我,如此,雖言語直率,卻不會有過錯,此謂之與古為徒。這樣是否可行?
24.仲尼曰:惡!惡可!大多政法而不諜。雖固,亦無罪。雖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猶師心者也。
孔子說:不行,這怎么行?大多政法都不周詳,雖有寫條例,卻也可說無罪。雖制定政法,只是形同虛設(shè),說說罷了,你又怎能感化他?你太固守己見了。
25.顏回曰:吾無以進矣,敢問其方。仲尼曰:齋,吾將語若。有心而為之,其易邪?易之者,暤天不宜。
顏回說:我沒有更好的方法,請問老師還有什么方法?
孔子說:先齋戒,我再告訴你。有心做大事,哪有那么容易?如果容易,那是不符合自然道理的。
26.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shù)月矣。如此則可以為齋乎?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
顏回說:我家貧窮,不酒不葷已幾月之久,如此,可算是齋戒?
孔子說:這是祭祀的齋戒,而非心齋。
27.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
顏回說:請問何為心齋?
孔子說:你要意念專一,不用耳聽,僅用心傾聽。
28.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
進而,不用心聽,而用氣去聽。耳的功能只能聽外物的聲音。心的功能只能感應(yīng)現(xiàn)象的存在。
29.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氣,則是空明而包容萬物的。道集于清虛之氣中。清虛的心境,就是心齋。
備注:此篇整理于一九年十一月讀書筆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