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莊子 雜篇 盜跖(三)
- 水潤國學讀書筆札
- 花香小札
- 1543字
- 2024-09-23 20:26:42
續第一章
39.子以甘辭說子路而使從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受教于子。
你用甜言蜜語說服子路,讓他跟隨你,使子路脫去高冠,解除長劍,受教你門下。
40.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其卒之也,子路欲殺衛君而事不成,身菹于衛東門之上,子教子路菹此患。上無以為身,下無以為人,是子教之不至也。
天下人皆說:孔丘能阻止暴力、禁止不當行為。可到最后,子路要殺篡逆的衛君沒能成功,自身卻在衛國東門被剁成肉醬,你教導子路卻害他遭此患。上不能成就自身,下不能造福人民,是你教導的失敗。
41.子自謂才士圣人邪,則再逐于魯,削跡于衛,窮于齊,圍于陳蔡,不容身于天下。子之道豈足貴邪?
你自稱才士、圣人,卻兩次被逐出魯國,被鏟削足跡于衛國,窮頓于齊國,圍困陳國蔡國之間,不能容身天下。你宣揚的道哪有可貴之處?
42.世之所高,莫若黃帝。黃帝尚不能全德,而戰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世上所尊崇者,莫過于黃帝。黃帝尚不能保全德行,征戰涿鹿郊野,流血百里。
43.堯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湯放其主,武王伐紂,文王拘羑里。
堯不慈愛,舜不孝順,禹半身不遂,商湯放逐他的君主,武王征伐商紂,文王被囚禁羑里。
44.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論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強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
以上六人,皆是世人所尊崇的。仔細辯論,皆被功利迷惑真正自我,而強迫自己違返真實本性,他們的行為甚為羞恥。
45.世之所謂賢士,伯夷、叔齊。伯夷、叔齊辭孤竹之君,而餓死于首陽之山,骨肉不葬。
世人所稱道的賢士,伯夷、叔齊。伯夷、叔齊辭讓孤竹國君位,卻餓死在首陽山,尸骨未能埋葬。
46.鮑焦飾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諫而不聽,負石自投于河,為魚鱉所食。
鮑焦矯飾廉潔抗議世俗,抱樹木死去。申徒狄多次進諫不被采納,背石塊投河,被魚鱉所食。
47.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介子推忠誠至極,自割腿上肉給文公食,文公返國后背信棄義,介子推憤怒離去,抱樹木燒死。
48.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尾生與一女子橋下相約,女子不來,洪水至,尾生也不離去,抱橋柱淹死。
49.此六子者,無異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離名輕死,不念本養壽命者也。
以上六人,與被屠的狗、沉河的豬、持瓢的乞丐,相比沒什么不同,皆為追求名聲而輕視生命,不顧念保養身體與壽命的人。
(反向論說讓王篇的哲理,重視生命,則會輕名利。)
50.世之所謂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謂忠臣也,然卒為天下笑。
世人所稱道的忠臣,莫過于王子比干、伍子胥。伍子胥被沉江中,比干被剖心。這兩人,世人皆稱忠臣,然而終被天下人譏笑。
51.自上觀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貴也。
從上看來,一直到伍子胥、比干,皆不值得尊崇。
52.丘之所以說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則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過此矣,皆吾所聞知也。
你孔丘說服我的這些話,假如告知我怪誕離奇之事,我不能知;假如告知我人世間的事,不過如此,皆是我所聽聞的。
53.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
如今讓我來告知你人之常情,眼睛想要看到色彩,耳朵想要聽到聲音,嘴想要品嘗滋味,志氣想要充沛。
54.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
人生高壽一百歲,中壽八十歲,下壽六十歲,去除疾病、死喪、憂患的歲月,其中開口歡笑的時光,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
55.天與地無窮,人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托于無窮之間,忽然無異騏驥之馳過隙也。
天與地無窮盡,人死亡卻有時限。拿有時限的生命,寄托在無窮無盡的天地之間,迅速消逝就像千里良駒閃過縫隙般。
(對生命意義及天地宇宙的思考,不止當代人類,古時亦是如此)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四年八月讀書筆札